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

2014-5-11 0:12:07下载本试卷

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

一、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遒(jìng)    佝(lóu)    (wěi)琐     啼(zhuǎn)

B.浮(zǎo)    粗(cāo)    回(suò)    (yì)麦

C.暴(nüè)    (ruì)智    干(biě)    珍(xiū)

D.(xǐng)亲   踟(chú)    时(zàn)     伶(pī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叫嚣    宁谧    端祥     百舸争流

B.落寞    灭视    涵蓄     游目骋怀

C.恶梦    芥蒂    编纂     夙兴夜寐

D.嘶哑    厘定    矫捷     杯盘狼藉

3.在下列各句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封建制度的上升时期,《诗经》、乐府、神话传说都是政府为了解民情,从民间____来的。

②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____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③“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____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____出来了。

A.收集  开辟   流露   表达   B.搜集   开拓   透露   表现

C.收集  开拓   流露   表现   D.搜集   开辟   透露   表达 

4.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 当的一项是(   )

A.这部拿了国际大奖的电影,在国内上映时票房大增,中途退场的观众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B.他捧着一个包袱,谨小慎微,里面像是有什么好东西怕碰着。

C.只要你能身临其境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苛刻了。

D.现在这么乱糟糟地没有一个标准,南北口音不同,一个译者翻成一个样,随心所欲,教读者莫衷一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偏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

B.中日足球对抗赛昨日在日本神户拉开战幕,中国队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仍0:0逼平了对手。

C.多读多写,至今仍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D.我们深深地感到,一张报纸的强大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鲜、优质的精神食粮。

6.选出下列四项分析中有错误的一项(   )

A.“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即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这个喻句写出了七月天山气候凉爽宜人的特点。

B.“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这个比喻写出了松树枝繁叶茂、高大挺拔的姿态。

C.“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这句用比喻性通感写出了七月天山山色柔嫩,山形柔和的丰姿。

D.“近看那缀满草尖的水珠,像数不清的金刚钻。”这个比喻句显现了雨后大草原的洁净、安宁和清新。

7.选出语气最连贯、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A.我喜欢秋夜,静听秋虫的低吟和窗外风旋叶落的声音,似乎听一份幽怨,又听一份安然。

B.我喜欢秋夜,静听窗外风旋叶落的声音和秋虫的低吟,似乎听一份安然,又听一份幽怨。

C.我喜欢秋夜,静听秋虫的低吟和窗外风旋叶落的声音,似乎听一份安然,又听一份幽怨。

D.我喜欢秋夜,静听窗外风旋叶落的声音和秋虫的低吟,似乎听一份幽怨,又听一份安然。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与例句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    )

例句:具以表

A.栗深林兮层巅 B.樯橹灭  C.鱼虾而麋鹿 D.合流屈曲而

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②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杀之

③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④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A.①与②相同 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 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相同

11.下列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惟兄嫂是依

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B.名之以其能

C.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D.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楚辞》、《玉台新咏》均是我国古代古诗歌总集,《孔雀东南飞》选 自《玉台新咏》,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

B.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苏轼赞其诗曰:“咏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其中“摩诘”是王维的字。《山居秋暝》是他写的五言绝句。

C.郁达夫是我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写的小说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故都的秋》是他写的散文名篇 。

D.《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词牌名这首词是苏轼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所作,表达词人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阅读题完成13-14题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炼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六种景物,使之形、声、色、态一一得到了表现。

B.颔联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

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颔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富。

14.“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老杜以诗酒为生涯,写过许多与酒有关的语句,请指出下列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  )

A.重阳独酌杯中酒 ,抱病起登江上台。 B.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D.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

15.下列语句与原文相同的一项是(    )

A.诵窈窕之诗,歌明月之章。 

B.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C.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D.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

二、阅读题(30分)

(一)阅读题完成下列16-19题(8分)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甲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乙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下,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丙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丁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16.作者说:“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这是因为(  )

A.这几处的风景独特,给人印象深刻,所以总使人常常想起它们。

B. 这几处是风景名胜,代表有了北京乃至整个北国的风格,所以总使人不能忘怀它们。

C. 这几处风景是作者最熟悉的风景名胜,所以久久不能忘怀。

 D.这几处名胜风景是北国之秋特点与风格的集中体现,又与作者“主观感受”相吻合,所以常常起它们。

17. 对划线句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白描式的语言,依次从听觉、视觉、触觉、味觉上把槐树的特征,明白如话地描绘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B.作者用白描式的语言,依次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把槐树的特征,明白如话地描绘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C.作者采用比喻辞格,依次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上把槐树的特征,明白如话地描绘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D.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依次从听觉、视觉、味觉、触觉上触觉上把槐树的特征,明白如话地描绘出来,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18.文中甲、乙、丙、丁四处中最确切的词语是(   )

A.斟   碧   墙    蓝      B.泡    青    破    蓝

C.斟   青   破    紫      D.泡    蓝    墙    红

19.判断不当的一项是(   )

A.文中不写富有“暖色”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织的颐和园,而写“一椽破屋”,是缘于作者内心追求,“清”、“静”、“悲凉”。

B.听驯鸽的飞声,“细数”“漏下来的日光”,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孤独、落寞和淡淡的悲凉。

C.文段中作者对牵牛花色彩的看法,将客观色彩和个人心情自然地融为一体。

D.文段中,作者希望在“牵牛花底”还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意在为牵牛花作陪衬,突出牵牛花蓬勃的生命力。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6题(14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子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赤壁赋》)

20.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子(qiǎo )然        B. (shī)酒临江

C. 举匏樽以相(shǔ)       D. 山川相(liáo)

2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襟(端正)坐而问客曰    B. 举匏樽以相(劝酒)     

C.则天地(竟然)不能以一瞬    D.而吾与子之所共(到,往)

2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按“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幽壑之潜蛟,孤舟之嫠妇   ②鱼虾而麋鹿

③且庸人尚之,况于将相乎    ④忧劳可以国,逸豫可以

⑤外连衡而诸侯         ⑥登泰山而天下

A.①③⑤/②④⑥        B.②③⑥/①④⑤

C.②④⑥/①③⑤        D.①③④/②⑤⑥

23.写出文中加点的字所指代的内容。

(1)逝者如  斯:________  (2)盈虚者如  彼:________

24. 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在第一段中,“客”解释了产生“悲”的三个原因。请写出这三个原因。

26.第二段主要阐述了一个什么哲理?

(三)阅读《剥豆》(石雨),完成27-30题。(8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豌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饭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可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想抓一把豆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丝喜悦悄悄在心里散开。我欣赏儿子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刚拿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着。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想到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过份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27.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

答:①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儿子的性格特征中最突出的两点是什么?(每点不超过6字)

答:最突出的两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29.文章的末段表达了作者对青少年成长的人生思考。试用一句话概述其主旨。(不要超过3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本文写人时采用的描写手法主要是动作描写、____、____、____等。

三、填空

31.默写诗文名句。(3分 任选其中三句)

(1)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屈原《离骚》)

(4)携来百侣曾游,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32.在下文①-③处横线上补写句子,做到前后照应,句式恰当。(3分 )

有人说:秋风是冷酷无情的。抱怨它吹落了树叶,吹下了果实,吹掉了种子。说它吹走了一个勃勃生机的世界。人们啊,你可曾想过这样的道理吗?

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不是秋风将果实卸下高枝,那果实不是要被冰雪吞噬吗?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冻僵吗?是秋风,把叶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延续生命的道路;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温暖的家,使它保存了生命的胚胎;  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 

33.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概括国外某些教育专家的观点,不超过10字。(2分)

国外某些教育专家认为,数学和物理学科搞竞赛最合适,出的试题不要求学生具备教材范围以外的知识,只要求机智和进行独特思考的能力。可是化学竞赛要拟出这样的试题,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就具备超过教材范围的知识。至于生物、历史、地理学科,这种竞赛将变成考核知识的渊博程度,不能测量学生的能力和才智。

国外某些教育专家认为,____________。

34.仿照下面的句子,以“正直”为开头,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2分)

真诚是心灵的翅膀,它能让我们的生命飞翔,获得精神上的安逸。

  正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40分)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也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促,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

友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请以“感悟______”为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在“感悟”后面的横线上填一个词或短语,使题目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