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题

2014-5-11 0:12:08下载本试卷

2003年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yīn)没  瘐(yǔ)毙  (fèi)反盈天  杀一(jǐng)百

B.笨(pēi)  付(zǐ)  焚膏继(guǐ)  寡廉(xiǎn)耻

C.讥(qiào)  (yù)帖  饮(zhèn)止渴  暴(tiǎn)天物

D.搭(shàn)  (páo)烙  六(xǜ)兴旺  提纲(qiè)领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倏忽 凝练 死有余辜 流言诽语

B.誊写 憔悴 夸夸奇谈 自惭形秽

C.笙箫 寒喧 剑拔弩张 残羹冷炙

D.谛听 惆怅 左睇右盼 苦思冥想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对文学作品中的许多知识内容,同学们不必从概念上去_______,而应重在感受和体会。

②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至今想起来,内心深处还感到__________。

③2002年12月27日,邪教组织雷尔派宣称“世界上第一个克隆婴儿‘夏娃’诞生”,对此,有人谴责,有人赞同,_________不休。

④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___________,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A.推求 歉疚 争论  艳羡

B.推敲 歉疚  争执 仰慕

C.推敲 内疚 争执  艳羡

D.推求 内疚 争论  仰慕

4.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秋雨湿透了衣衫,画出了他瘦削凸起的肩胛骨,他双手交叉护在胸前,想留住一点温暖,可没有用,仍然颤抖着,噤若寒蝉,不知何处是归宿。

B.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领导带头苦干,群众自会不甘入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起来。

C.儿子考试作弊受处分,父亲得知后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你今后不再犯,仍然是我的好儿子。”

D.有人说,随着电脑的普及,属于纸笔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如果还欣赏自己的墨宝,无疑是抱残守缺。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宋庆龄同志为了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兴亡和人民的利益奋斗一生,尤其是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为社会主义造就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B.因为确保春运旅客顺利乘车,各车场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增加出车率。

C.我们生产的直流镝灯与国外的炭精灯相比,耗电量只有炭精灯的四分之一,而有效的照明度却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它的重量只有炭精灯的五分之一。

D.在中国,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计算机就在军事领域里应用了,而在各个领域广泛使用,还是最近二十来年的事。

6.给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文章要打动人心,是应该带有情感的。

②好的理论文章未尝不可以具有抒情的因素。

③但是,人们有一种成见,以为既是理论文章,就难免枯燥。

④梁启超的“新文体”在五四前有很大的影响,原因之一是“笔锋常带感情”。

⑤其实不然。

A.①⑤③②④   B.④①③⑤②

C.③⑤①④②   D.②④⑤③①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人脑充满了大量高效的工序,这些工序由1000亿——2000亿个被称为神经元的神经细胞构成。这些神经元的末端有很多细小的分支,一端称为末梢,另一端  称为树突。有些神经细胞拥有8000个末端分支,这些末端分支使得神经细胞能与其它的神经细胞联系。一个标准的神经细胞与其它的细胞有10万个联系。这   样就形成一个有数千万亿个相互联系的神经网络,并使得一个神经脉冲几乎有无数个传输的路径。

人脑就是通过这个惊人的微观网络开展它的工作的。每个神经元接收到数千个刺激信号,并立刻决定是中止它还是将信号传给它众多的邻居。在这个过程中,将有数千亿个不同的传输方向。这是人脑与电脑的根本不同。一个电脑基本上是一维的:它操作一个计算,然后是第二个和第三个,是一种线性的形式。它不能同时操作大量不同的工序,并将它们综合平衡而得到一个完整的结果,但人脑能有效地像数千万台电脑同时工作一样地运转

人脑功能单元是神经元,在电脑中则是硅晶体管。简而言之,一个晶体管就是一个快速打开和关闭的开关,它在与它相连的电路中产生电脉冲。这就产生了电脑存储和调用数据的语言。

神经元则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它的信号本质上是电化学性质的。这意味着,电脉冲是通过化学物质——神经液——传播的,神经液是神经元本身所拥有的秘密。存在有几十种不同的神经液。神经元对每种神经液有不同层次的反应。它们不是简单的开和关,而是对接触它们的神经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人脑的复杂性又一次极大地掩饰了它毫不费力的操作。

今天的电脑设计者试图重复人脑的基本构造。他们将许多电脑互联在一起,使它们能同时平行地工作。新墨西哥州的国家实验室已经建立起了可能是最强有力的超级电脑。它的名字叫TF—1,使用了1024个单独的处理器。困难不是将它们连起来,而是开发硬件和软件程序使它们能有效地共同工作。有一些研究者看到了使用硅晶体管智能的困难,他们在特殊的表面上培养神经元以创造一个人造生物工作网络。

在所有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区别中,最主要的不同可以归结为一个词:人脑是“活”的。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能对瞬息万变的环境作出反应。例如,人脑可以记住相当于500本百科全书的知识并能立刻将其中的一部分回忆起来。神经学家认为神经元是靠改变它们的分子结构来做到这一点的。但到底它是怎样改变的仍是一个谜。有一点是清楚的:神经元总是在改变它们的结构和行为,没有两个神经元是一样的。

(节选自《电脑能思考吗?》)

7.对文中“神经元”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被称为神经元的神经细胞,是人脑进行活动的功能单元。

B.神经元的末端分支和树突与其它的神经细胞相联系才能传递神经脉冲。

C.神经元对接收到的刺激信号进行选择,并决定是否将其传递给其它的神经细胞。

D.神经元对不同信号的传递,是通过对不同的神经液的不同层次的反应来进行的。

8.对文中划线的“但人脑能有效地像数千万台电脑同时工作一样地运转”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人脑可以同时开展大量的线性形式的计算,就好像有千万台电脑同时进行计算一样。

B.人脑通过它的微观网络系统开展工作,就犹如将千万台电脑联网进行某一项工作。

C.人脑可以同时操作不同的工序,就好像数千万台电脑同时进行不同的工作一样。

D.人脑能将不同的信息综合平衡得出一个完整的结果,就好像数千万台电脑同时处理不同信息得出结果一样。

9.对文中人脑与电脑相关信息的比较,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在电脑中起着开关作用的硅晶体管,犹如人脑的神经元,是电脑进行工作的功能单元。

B.电脑的工作是一种线性的形式,而人脑是通过“网络系统”来开展工作。

C.互联在一起构成的最强有力的超级电脑,可与人脑的基本构造相同。

D.电脑是依照人类设计的程序机械地进行工作的,人脑是一个动态系统,能灵活地对环境作出反应。

10.根据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以下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一个标准的神经细胞与其它细胞有10万个联系,因而一个神经脉冲就有不少于10万个可能的传输路径。

B.神经元的信号本质上是电化学性质的,因此作为信号的传播媒介的神经液也是化学性质的。

C.人脑能毫不费力地支配人的行为,是由于神经元能对瞬息万变的环境作出灵活的反应。

D.只要解决了开发硬件与软件程序的问题,人类就可以创造出与人类智能相同的人工智能。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盲文,完成11—15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王世充攻洛口,征见长史郑:“魏虽骤胜,而骁将锐士死伤略尽;又府无见财,战胜不赏。此二者不可以战。若浚池峭垒,旷日持久,贼粮尽且去,我追击之,取胜之道也。” 曰:“老儒常语耳!”征不谢去。后从密来京师,   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 得书,遂定计归,而大发粟馈淮安王之军。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引为洗马。征见秦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注:①魏公:李密。②隐太子:指李建成。③秦王:指李世民。(《新唐书·魏征列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征书檄   典:主管

B.征不去     谢:告辞

C.归唐者   卒:通“猝”,仓促

D.木早自   图:谋划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贼粮尽去若

属皆为所虏

B.窦建德陷黎阳

天大雨,道不通。

C.威之所半天下

信而见疑,忠而

D.不早自图,大事去矣

公子诚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得虎符

13.根据文意,对下列各句补出的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自请安辑山东,乃擢(魏征)秘书丞,驰驿至黎阳

B.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元宝藏)促召之

C.建德败,(魏征)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魏征)为洗马

D.王责谓(李建成)曰:“尔阋吾兄弟,奈何?”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魏征有远见的一组是( )

①有大志,通贯书术

②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

③若浚池峭垒,旷日持久,贼粮尽且去,我追击去,取胜之道也

④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则大事去矣!”

⑤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

⑥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⑥   O.②③④

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接应李密起义,李密从元宝藏的来信中,经常看到赞扬魏征的话,于是催人召来了魏征。但魏征进十策献秘计,李密都不予采用。

B.魏征给当时还是李密的部下李写了一封信,劝说李背叛李密而归附于唐。他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天命归于唐;二是李处在必争之地,处境十分危险。李勋得信后听从了魏征的意见。

C.窦建德攻破黎阳,捉住了魏征,并任他为官。后来窦建德被打败,魏征和别人一起跑到关内,李建成任命他作了官。魏征根据当时的形势,暗中劝说李建成早打主意对付李世民。

D.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权力斗争中,李建成遭到失败。李世民责备魏征事前挑拨他们弟兄的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在于他没有听从自己的意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5分)

四、(15分)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比较阅读下面的唐诗和无曲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注:*辽西:即辽河以西,今辽宁省西部。

[中思·喜春来]春思

胡祗

残花酝酿蜂儿密,细雨调和燕子泥。

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1)比较《春怨》中“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和《春思》中“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两句写黄莺的目的和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怨》和《春思》在语言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填四个小题) (4分)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2)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3)晓来谁染霜林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4)____________________,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

(5)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屈原列传》)

(6)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以假当真,不是艺术家非要这么做不可,而是读者与观众需要这么做。

②中国的艺术自始就立在这一点上。艺术家深知艺术不是重复生活,而是超越生活。艺术,也正因为它是生活中没有的,所以才更有存在价值。

③音乐不是大自然的声音,诗不是生活用语,小说当然不是生活的记录,画当然不是现实事物或景物的重现。人们日日生活在现实里,何需你再来复制一个现实?这也正是自然主义最没有艺术价值的缘故。

④西方的写实主义蓬勃于没有摄影和电影的时代。自从人类发明了照相机和摄影机,写实精神在西方艺术中便不是至高无上的了。而中国人就像明白罗盘的原理那样,早早地就明白了艺术不是复制生活的法则,从不崇拜现实,从不顺从器官的感受,而听凭心灵的感受,大胆地以假当真,创造了高明而又伟大的东方艺术。毕加索、克里姆特、马蒂斯正是从东方艺术中悟到艺术的真谛,从而使西方的艺术更“艺术”。

⑤艺术由于它给予人们的都是生活中没有的,因而才叫创造。创造都是由无到有,创造都是为了需要。人们需要艺术,除去认识上的启迪、审美的享受、心灵的慰藉、闲时的消遣,还有好奇、娱乐、消解、释放,以及对生活和生命的种种补充。

⑥艺术家一旦明白了这一艺术原理,现实生活就变得有限。艺术家在复制生活时常常陷入被动和无能,而超越生活时才进入放纵和自由。诗人更加浪漫,小说家更富于想象。为此之故,中国古典小说的主要特征和主要魅力是传奇。

⑦至于中国戏曲舞台上的演员和角色,他们既是“合二为一”,又是“一分为二”。演员有时进入角色而表现角色,有时跳出角色表现自己。演员的技艺刻画了角色的能耐,演员的功夫又加强了角色的魅力。观众既欣赏到角色的本质,同时也欣赏到演员超凡的功力,得到双重的满足。演员与角色,真真假假,浑然一体。艺术家所能发挥的天地是双倍的。

⑧那些“不求形似”的中国画家,更是水墨淋漓,满纸云烟,信手挥洒,尽情张扬自己的意趣与个性。对于这些画家,“眼中之竹不是手中之竹,手中之竹不是心中之竹”也。于是郑板桥的清灵潇洒,朱耷的悲凉寂寥,王冕的高洁脱俗,都不是来自于自然风物,而不是活脱脱的深刻的自己。然而中国观众要看的也正是这些。

⑨写到此处,方应说道,中国人真是懂得艺术。正因如此,艺术家才获得天宽地阔的创造自由。东方艺术的特征,东西方艺术的区别也就因此而生。任何艺术的形成,一半靠艺术家的天才创造,一半靠富于悟性的读者与观众的理解。艺术史往往只强调前一半,可是谁来写一部读者史或观众史?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评析,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4分)

A.作者在结尾处说“可是谁来写一部读者史或观众史?”这句话意在强调读者与观众的理解对艺术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B.文中的“以假当真”是指创作者把那些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的艺术构思作为作品主要内容的创作手法。

C.作者认为自从人类发明了照相机和摄影机,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作品就没有艺术价值可言了。

D.中国艺术注重写意,西方艺术注重写实,艺术需要“以假当真”,所以,中国艺术比西方艺术高明。

E.艺术家“以假当真”的天才创造决定了艺术作品的最终形成。

20.在第1段中,作者说“以假当真,不是艺术家非要这么做不可,而是读者与观众需要这么做”,请简要回答“读者与观众需要艺术家这么做”的原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自然主义和写实主义有何共同特征?作者谈自然主义和写实主义的意图何在?(4分)

答:两者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合文意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6分)

(1)艺术家在复制生活时常常陷入被动和无能,而超越生活时才进入放纵和自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眼中之行不是手中之竹,手中之竹不是心中之竹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3.用“考生和高校”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2分)

前年开始试行的春季高考,一方面增加了高校选拔人才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考生选择高校的机会,因而受到了高校和考生的普遍欢迎。

考生和高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下面是近三年一些省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所占比重的统计表,表中反映了怎样的命题趋势?请用简要文字表述。(4分)

年度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平均比重

26%

29%

32%

最低比重

20%

20%

20%

最高比重

41%

41%

42%

由表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仿照下面划线部分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组句子,要求内容、句式和修辞手法与划线部分保持一致。(6分)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报我以崎岖,我就是一条欢乐奔腾的小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6.一位搏击高手败给对手后,愤愤不平地找到师傅,要求师傅帮助自己找出对方招式中的破绽。师傅却笑而不语,在地上画了一条线,要他在不擦掉这条线任何一部分的前提下,使这条线变短。搏击高手不得其解,向师傅请教,师傅在原先那条线旁,又画了一条更长的线,这样一来,原来那条线看起来就变得短了许多。师傅说:“如何使自己变得更强,才是你的取胜之道。”

其实人生路上,我们也需要全面增强自身实力,要注意在人格上、在知识上、在智慧上、在能力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长,变得更加成熟,变得更加强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请以“自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C(A湮yān B坯pī D畜chù)

2.D(A诽——蜚 B奇——其 C宣——暄)

3.A(①“推求”是指根据已知的条件或因素探索道理、意图,更合语境;“推敲”比喻字斟句酌,反复琢磨。②“歉疚”指觉得对不住人,对自己的过失感到不安;“内疚”有内心感觉惭愧不安”的意思,与句中的“内心深处”语意重复了。③“争论”是由于互相间意见不同而进行争辩;“争执”是各执己见,互不相让。④“艳羡”是形容十分羡慕,使用恰当;“仰慕”含有“敬仰思慕”之意,不合语境。)

4.D(A对成语语意理解不准确。噤若寒蝉:像冷天的知了那样一声不吭,形容不敢作声。B对成语的感情色彩分辨错误。“上行下效”多用于贬义。C词意过重,使用对象不合适。回头是岸:比喻罪恶虽大,只要悔改,就有出路。D抱残守缺: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守旧,不知变革。正确。)

5.D(A“兴亡”指对立的两个方面,“贡献”只能对“兴”,不能对“亡”。B误将表目的的介词用成表因果的介词,改成“为了”。C语序不当,“它的重量……”一句应放在“耗电量……”一句前。)

6.B(A②接在③后就成为“其实不然”所指的内容。C①④

②的顺序使语脉不畅。D④⑤③的顺序使语意不通。)

 

二、(12分,每小题3分)

7.B(种概念和属概念混淆,因“末端分支”包括“树突”。)

8.D(该题重点在于理解的最准确,A项人脑工作形式不是线性的,B项电脑同时工作,并非等于相互联网。C项应是同时进行相关的工作。)

9.C(超级电脑只是试图重复人脑的基本构造。)

10.A(B项神经元的信号的电化学性质与神经液的化学性质间没有因果关系。C项作出灵活反应的并不是一个神经元,而是由神经元构成的神经系统。D项文章中陈述内容“开发硬件和软件程序”不是充分条件,只是必要条件,因此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三、(15分,每小题3分)

11.C(卒:最后,终于。)

12.C(C项第一个“被”是“施及,加之于上”的意思,第二个“被”表示被动。A项“且”为“将要”的意思,B“会”为正好,恰好”,D“则”是“那么”的意思)

13.C(A“李密”应为魏征。B“元宝藏”应为李密。D“李建成”应为魏征。)

14.C(①②⑤项都不能说明魏征具有远见。)

15.A(李密是对发来的文书“称善”。“说密”是“劝说李密”的意思,并非“献秘计。”)

 

四、(15分)

16.(5分)①(2分)魏征年少时成为孤儿,失意不得志,放弃财产不经营。②(3分)(魏征)回答道:“如果太子早一点听从我魏征的建议,就不会死于今日的灾祸了。”

秦王器重魏征的坦直,没有不满魏征的意思。(蚤:早。器:器重,看重。直:坦直。恨:不满,不满意。*魏征的话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

17.(6分)(1)(4分)《春怨》一句写黄莺是为了表现少妇不愿意让黄莺来惊扰她的美梦,抒发了她对征戍亲人的思念之情。(从“怨恨战争”方面答亦可)(2分)《春思》一句写黄莺是为了展现黄莺欢唱中的美好春景,表现了一种闲适、喜悦的心情。(从“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角度答亦可)(2分)(2)(2分)参考答案:活泼生动、口语化。(意思相同即可)

18.(4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给分)(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长使英雄泪满襟(3)总是离人泪(4)一骑红尘妃子笑(5)举类迩而见义远(6)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五、(18分)

【标准解法】

19.(4分)A、B(C项:作者认为写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作品没有艺术价值的原因是它们重在复制现实,照相机和摄影机的出现只是降低了写实精神在西方艺术中的地位。D项:在西方艺术中也有一些作品注重以假当真,所以,不能笼统地说中国艺术比西方艺术高明。 E项:原文第9段中说“任何艺术的形成,一半靠艺术家的天才创造,一半靠富于悟性的读者与观众的理解。”所以此项错误。)

20.(4分)①人们对现实习以为常,不需要复制现实的艺术作品;②人们需要虚构的艺术作品来对生活和生命进行种种补充。

21.(4分)自然主义和写实主义的共同特征:这两者都崇拜现实,复制生活,顺从器官的感受。作者的意图:与东方艺术形成对比,强调艺术家要“以假当真”。

22.(6分)(1)复制生活只是生活的重现,它约束了艺术家的创造力,使得他们被动无能;超越生活需要艺术家的大胆创造,他们在创造中进入了自由的天地。(2)该句是说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具有艺术家的个性。(答案的隐含信息为后句的“于是郑板桥的清灵潇洒,……而是活脱脱的深刻的自己。”)

【思维发散】

19.(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现代文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理解能力包括对文中重要词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则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有些考生易误选D项,因为文章的大部分章节都在写中国艺术的特征,便容易使人产生这样的错觉:中国艺术比西方艺术高明,可正如文章第④节最后一句所述,西方艺术中也有一些作品注重以假当真,所以,不能笼统地说中国艺术比西方艺术高明。)

 20.(此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要求考生应具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文章的第③节和第⑤节中,便可得到本题答案。)

21.(此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要求与19题相同,答案可以文章的第③节和第⑤节中总结出。)

22.(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第①题答案可在前⑥节中总结得出,第②题的答案就隐含在第⑧节中。)

 

六、(12分)

23.(2分)考生和高校普遍欢迎前年开始试行的春季高考,一方面考生增加了……另一方面高校也增加了……(陈述主语与前文一致才给分)

24.(4分)平均比重逐年递增,最低比重没有变化,最高比重基本稳定。

25.(6分)报我以艰险,我就是一座坚强挺立的大山;报我以痛苦,我就是一只婉转歌唱的黄鹂;报我以不幸,我就是一棵笔傲霜雪的劲松。(符合排比、比喻、比拟的修辞要求,内容,、句式一致即可。)

 

七、(60分)

26.作文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思维发散】“中国正面临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此时此刻,我们不应畏惧,我们更不应退缩,我们的民族需要的是无私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许多考生都可能在作文中运用类似这样的材料,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文章从成千上百份试卷中脱颖而出,就需要考生在构思方面多动脑筋。围绕话题“自强”展开,要注意选材要有现实意义,语言要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