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语文试卷 - 高中三年级语文试题 - 正文*

海南省部分重点中学模拟考试试题(语文)

2014-5-11 0:12:08下载本试卷

海南省部分重点中学模拟考试试题

语   文

第一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

  A.暴殄(tiǎn)天物   差(chāi)强人意   鞭辟(pì)入里   间(jiàn)不容发

  B.别出机杼(zhù)   情不自禁(jīn)   乳臭(xiù)未干  一脉(mài)相承

  C.瞠(chēng)目结舌  殚(dān)精竭虑   自怨自艾(ài)  庇荫(yīn)后人

  D.寡廉鲜(xiān)耻   扣人心弦(xián)  审时度(duó)势  强(qiáng)词夺理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脉膊   凋敝  坐收渔利  墨守成规

  B.演绎  班驳  黯然消魂  叠床架屋

  C.震撼  录像  欢渡良宵   鞠躬尽粹

  D.炫耀  幅员  金榜题名  恬不知耻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谁也不能以任何理由    赡养父母的义务。

  ②要合法经营,不能靠歪门邪道来    。

  ③咱都不带孩子去,耳根子就    多了。

  ④一个贝壳迷花了近10年的心血,    千余种各色各样的贝壳。

  A. 推托 盈利 清净  搜集  B.推托 营利  清净 收集

  C.推脱 营利  清静 搜集  D.推脱 盈利  清静 收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用得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一向对自己信心不足,何况这次考试他又考得不好。

  B. 尽管天冷天热,他们始终精神饱满地干活。

   C.不管天寒地冻,他们始终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地工作。

  D. 他不跟我说一声,径直把书借出去了。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 世纪之初,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争和环境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B.这本书描写农村普通人的生活,这个环境跟我的情况似乎有点相似,因此更让我动之以情。

  C. 市政建设飞速发展,小区楼房美轮美奂,我们的城市真是一天一个样啊。

  D. 破坏公共没施的犯罪行为,使广大干警荡气回肠,下决心打击这伙罪犯。

6.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一对夫妇特意赶在结婚纪念日这一天来到捐助中心,一人捐献了一千元。

  B.古往今来,凡成才者,没有一个不承受压力,没有压力,难以成才;但决不是只要施加压力,就能使人成才。

  C. 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从内容方面来说,一般有叙事诗,抒情诗、史诗、英雄颂歌,故事诗等,还有一种用诗体对话构成的剧本,叫诗剧。

  D.君不见,那些玩世不恭,自由放荡,不务正业,沉迷欢场、以至违法犯罪而自命“潇洒走一回”,不都是最终拖着空壳的肉体走向沉沦的吗?

  二、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中、西方戏剧与人生

   中国戏剧,可用三句话综括指出其特点,即是:动作舞蹈化,语言音乐化,布景图案化。此三者之配合,可谓是人生之艺术化,戏剧本求将人搬到舞台,但有假戏真做之别。世界即舞台,人生即戏剧,但若把真实人生搬上舞台去演,别为真戏假做。但京剧则是把人生艺术化了而在舞台上去演,因此是真戏假做。也可说中国京剧中之人生比真实人生更有意义了。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不应有隔,但从中国戏剧来说,正是相反。中国戏剧之长处,正在其与真实人生有隔。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要使戏剧与人生间不隔。但中国戏剧则只是游戏三味。即如绘画,西方也求逼真,要写实,因此连阴影也画上。中国画则是抽离现实,得其大意,重要在神韵,在意境,始是上乘作品。中国人作画也称“戏笔”,便是这意义。中国京剧亦如作画般,亦要抽离不逼真,至少在这点上,中国京剧已是获得了中国艺术共同精神主要之所在。

   西方宗教是空灵的,也是抽离现实的,因此要有空灵的文学艺术来调剂。中国人自幼读经。所讲全是严肃的人生道路,这些全是现实的,因此要有空灵的文学艺术作调剂。不论中西,在人生道路上,一张终该有一弛。如果说母亲是慈祥可爱,而父亲是严肃可畏的,则西方宗教是母亲,文学戏剧是父兄;在中国儒家道德伦理是父兄,而文学艺术是慈母。

  中国京剧为要抽离现实,故把人生事象来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因此中国人对人生大认真了,故而有戏剧教人轻松,教人解脱。我们不能说中国京剧不如西方话剧之逼真,这在整个文化体系之配合中各有其分别的地位意义。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艺术化了的人生更理想      B.艺术化了的人生更具美感

  C.艺术化了人生更有艺术感染力   D.艺术化了人生更逼真

8.能说明“中国艺术共同精神”的一项是  (  )

  A. 与现实保持距离,重要在神韵,在意境

  B.教人轻松,教人解脱

  C.艺术与人生不应有隔

  D.把人生事象来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

9.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京剧把人生事象绘画化。舞蹈化、音乐化,是由于抽离现实的需要。

  B.中国的戏剧只是起着教人轻松、教人解脱的作用。

  C. 中国京剧的抽象现实的特点,与中人的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D.作者认为,中国京剧和西方话剧在整个文化体系的配合中各有各的地位与意义。

10.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与西方画相比,中国画抽离现实,是上乘作品。

  B. 西方戏剧讲究逼真,但表现上缺乏艺术技巧。

  C. 西方戏剧表现真实的人生,没有进行艺术创造,因而难以有发展。

   D.中西方戏剧各有特色,表现手法、艺术追求各有差异,但表现人生、反映生活的艺术目标是一致的。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高烦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拜太子少保,俄兼纳言、民部尚书。威上表陈让,诏曰:“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威乃止。初、威父在西魏,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颇称为重。既而叹曰:“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典,上悉从之。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命除毁。寻复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丈夫,本官悉如故。治书侍御史梁毗以威领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劾威。上曰:“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因谓朝臣曰:“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其见重如此。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舛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世以为能。国子博士何妥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共为朋党,上令蜀王秀、上柱国虞庆则等杂治之,事皆验。上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威惶惧,免冠顿首。上曰:“谢已晚矣。”于是免威官爵。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余人。

(《隋书卷四十一列传第六·苏威》)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舟大者任重          任:任务

  B.后之君子,谁能弛乎      弛:放松,减轻

  C.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   值:遇到

  D.上令朝臣厘改旧法       厘:订正,改正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饰旧物,悉命除毁     B.至若斟酌古今

  C.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舛驳  D.律令格式,多威所定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  岂一璧之故欺秦耶

  B.威闻言,每以为已任   尔无忘乃父之志

  C.遽迫之          不拨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D.知名之士坐威得罪百余人  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

  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威深得高祖器重的一组是  (  )

①   及至,引入卧内,与语大悦  

②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

  ③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命除毁

  ④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

  ⑤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⑥上以《宋书·谢晦传》中朋党事,令威读之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苏威以贤能著称,故高祖征召他,认为他凭着出众的才华,可以兼任多职。当言官弹劾他贪恋权位时,高祖认为即使他在举荐贤能方面有缺点,也不应苛责。

  B.苏威主张采取较轻的赋税和劳役制度,他把改变以国家资财不足而制定的重税之法作为自己的使命,以实现父亲的未竟之志。

  C.苏威的为政之才深得高祖器重。高祖认为,杨素才辩天下无双,但是在斟酌古今得失,帮助君主宣扬教化方面,是无法与苏威匹敌的。

   D.苏威与礼部尚书卢恺等人结为朋党,被揭发查实后,他虽然认了错,但并没有能得到皇上的宽恕,也因此冒犯了许多当时有名望的士大夫。

第二卷(105分)

  四、(15分)

   16.把上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2分)

  译为:              

  (2)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典,上悉从之(3分)

  译为: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6分)

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易折,孤根暖独回。前林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送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齐己,唐代诗僧,益阳人。早年曾热心功名,而科场失利,不为人赏识)

  (1)首联以“万木冻欲折”与“孤根暖独回”相对照,既点明梅花生存的恶劣环境,又有力地  出梅花“孤根独暖”的秉性,同时还  了诗题“早梅”。(1分)

  (2)颔联为“前林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是经郑谷指点,将“数枝”改为“一枝”,这样改好在哪里?(2分)

  答:                      

  (3)仔细欣赏尾联,并结合全诗,说说这一联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18.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    (《师说》)。

  (2)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蜀相》)

  (3)云中谁寄锦书来?    ,    。(《一剪梅》)

  (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长亭送别》)

五、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

古村的雨

费振钟

   这样的村庄,已经不多了。它们的日渐消失,几乎必然。无论人们再怎样刻意保护,还是敌不过时间的力量。当然,古老的村庄现在在江、浙、皖还有几座,但是它与周围的一切显然已失去了时代的联系。它的存在,只有一种标本的意味。它陈列在那儿,每一块砖瓦,每一块石头,甚至每一棵树,都表达了某种静止和停滞的含义。

  沿着兰江南行,不久就可以到达郭洞村。村庄周围有石头垒成的围墙,出入村庄需要通过一道石门,这是村庄设置的关隘,不仅说明村庄在过去为了安全而壁垒森严,而且说明村庄封闭式的生活特性。村庄与外界的关联是隐藏的,采用一种不敞开的保守姿态,过着自足的生活。掩藏村庄的还有围墙外繁茂的树木。这些树木中不乏千年以上的樟、槐、榆、松,它们对村庄长年累月的遮蔽,使村庄更加隐秘在一种古老氛围之中。这是某种具有审美性和理想的乌托邦式的遮蔽,它让我们想起当年的武陵桃花源。古木环合,泉水夹带着野花流过去,只有一道小小的门与外面世界交通,这不是“桃花源”的范式吗?难怪这个村庄又叫做郭洞村,所谓“青溪何处边”,外面的人要想走进村庄,莫非亦要打探哪儿才有幽密的通道?

   不过,我们走进村庄毫无困难,而村庄的情形也并不像桃花源。它里面是一群精心修筑的明、清风格的民居,大多白墙青瓦。高高笔直的风火墙,连成一片,隔断了村庄上面的天空,下面则是狭窄的巷道,巷道连接了村庄每座门户。由于这些门户总是长久关闭着,巷道便空虚而冷寂,因此在村庄我们能够看到“屋舍俨然”,却不能看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情景。人们囿居在高墙和重门后面,这样一来,村庄无疑增加了更多的私密性质。于是,我们只好将眼光流连在村庄的外表形式上。我们的手指指着白墙上面各种形状的漏窗,还有镶嵌在一座座门楼上的砖雕,以及无数的镂花木刻,我们完全明白了,所有这些无一不是通过能工巧匠的机杼之心,在乡民们封闭幽深的心情和趣味态度外面装饰了一层“艺术”,从而借了这精致典雅的形式,来蕴藉他们自己紧闭的生活理想。也许,我们就这样不经意地走进了村庄的本质

   实际上,自从这里成为外来者观看之地,村庄的功能就日渐萎缩了,它不再具有生活价值,而成为观赏对象。似乎这一二百年的精雕细作,全为了今天观看和欣赏的需要。甚至连村庄自身也愿意将村庄当作一件古旧的艺术品,连同隐藏在它背后的心情和趣味态度,一起博得一种叫做“文化”的评价的青睐。因此,它不会主动拒绝外来者的进入,这不仅说明它与“桃花源”不好相比,而且也与它那幽闭的本质产生了矛盾。因此,我们最后将看到,人在这样的村庄中,已不像往昔那样被隐藏,而是退出了村庄之外。没有气息,没有生活表情,没有人的日常活动,村庄就蜕变成空壳和废墟。这时候,村庄正好以“文化”的名义,命名为“原始生态村”。外来者为了一种“文化”而来,他们长驱直入,到处探头探脑,然后带着餍足的心情,回到现代世界中打几个文化饱嗝。

   只有那个春天的早晨,村庄上空,开始飘落微雨,通往村庄的石子路上,一位穿蓑衣戴箬笠的老农民,牵扯了他惟一的那条耕牛走向村外时,身后留下了一串湿漉漉的蹄声,村庄才真实得让我们多一点感动。

   (选自2001年第9期《散文》,略有改动)

19.从全文看,①为什么说那些古老村庄的存在,“只有一种标本的意味”?(2分)

                     

②   第三段末提到的“村庄的本质”指什么?(2分)

                     

  20,作者认为郭洞村与“桃花源”比,有哪些相同与不同?(6分)

  相同点:                 

  不同点:                 

   21.联系全文看,本文以“古村的雨”为题,以“古村微雨图”结尾,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2.下面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作者深知古村的消失是历史的必然,又深为古村的封闭保守而痛惜,也对外来的“文化”观赏者表示了强烈的反感。

   B.郭洞村周围有繁茂的树木,作者对其描写虽着墨不多,却表现出了古村的某种审美韵味,渲染了古老的氛围,又暗示了希望的生机。

  C.郭洞村的民居很有艺术特色,但作者却不喜欢那些精致典雅的制作,认为它破坏了古村朴素的本色,装饰了保守的内心。

  D.结尾处作者用淡淡的笔墨勾勒出了一幅古村微雨图,以雨中石子路上呱嗒呱嗒的蹄声,反衬了古村春晨的宁静。

   E.作者写“蓑衣”而不是雨衣,“老农”而不是小伙儿,“唯一的耕牛”而不是一群牛——寥寥几笔,写出了古村悠悠的意韵。

六、(12分)

   23.下面一段文字,有重复啰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五处,请找出其中的四处。(4分)

  我们学校今年全校有85%的学生自已自行订了各种报刊杂志,这是一种十分可喜的现象,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是,由于目前社会上的出版物良莠不齐,不少学生缺乏鉴别力,因此,学校的老师应对学生加强指导。

  ①    ;②    ;③    ;④    

   24.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8字。(4分)

   最近一个月来,日元汇率持续下降。1月9日,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对美元的比价已经跌至133比1;为3年来的最低点。

   应该说,日元汇率下跌有其客观因素。一方面,日本经济已经持续低靡10余年,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减速,导致日本出口剧降,经济进一步恶化。

   然而,日元汇率这次下跌却包含着日本政府的意图。日本政府为了改变经济的长期低靡,曾多次推出紧急经济对策,但均未奏效。于是,日本当局便有意诱导日元贬值,希望借日元贬值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扩大并带动经济复苏。

  答:                         

   25.根据下面文字特点,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4分)

读书,对于有钱的人是一种风雅;读书,对于有闲的人是一种消遣;读书,        。读书,能使燥热的变得宁静;读书,能使枯寂的心变得湿润;读书,           。

七、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何不摘梨以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样乱,管他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也许有时候,人们不得不无可奈何地干一些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的行动都是由人们自己的“心”决定的,即使在无可奈何的时候,“心”也在发挥一定的作用。你有这些体会吗?请以“我心有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海南省答案

1.B(A.差,chā间,jiān C. 艾,yì;荫,yìn D. 鲜xiǎn;强,qiǎng) 2.D (A,膊一搏;B.班一斑,消一销;C,渡一度;粹一瘁) 3.C 4.A(B,C的“尽管”“不管”应互换 D项径直→径自)  5.C(A“翻天覆地”是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不符合语境。B“动之以情”指用真挚之情使别人感动;不符合句意。D“荡气回肠”形容文艺作品或声乐表演感人肺腑;用在这里不当)  6.B(A“一人”产生歧义,C项逻辑混乱,类别划分不正确;D项成分残缺,在“潇洒走一回”后加“的人”。 7.D(“逼真”是西方戏剧的特点) 8.A(B项是要达到的目的,C项说反了,“中国艺术的共同精神”是不机械地再现生活;D项说的是中国京剧的特点)  9.D(“只是”的说法绝对化)  10.D(A项不符合文意;D项在文中找不到依据;C项中“难以有发展”是主观臆断,文中找不到根据) 11.A(负荷、承担)  12.C(宪章,现代汉语意为某个国家的具有宪法作用的文件,规定国际机构的宗旨、原则、组织的文件。古代汉语意为典章制度。A雕饰,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意均为雕刻并装饰。B斟酌,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意均为考虑事情或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D格式,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意均为一定的标准、规格、样式。) 13.B(前一“其”为第三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后一“其”为副词,表示测度语气。A均为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山于”。C均用作用副词,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D均为“的人”。) 14.A(排除⑤⑥)  15.D(“也因此冒犯了许多当时有名望的土大夫”应为“由于苏威而获罪的有名望的土人有一百多人”。得罪,现代汉语意为招人不快或怀恨,冒犯。古代汉语意为获罪。)  16.(1)现在做的,就如同拉紧弓弦,不是平常时代的法令制度。(2)到了这时,苏威奏请皇上减轻赋税和劳役,致力于采用较轻的赋税制度,皇上全都听从了他。  17.(1)反衬,照应。(2)“一枝开”这是点睛之笔。既突出了一个“早”字,更显得此梅的不同寻常。  (3)运用了双关、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不为人赏识,但又满怀希望,坚信明年定能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的思想感情。 18.(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4)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19. ①它已失去了活力,只有过去村庄的空壳。 ②“紧闭的生活情趣”(或“封闭幽深的心情和趣味”)  20.相同:古木环合,泉水夹杂着野花流过去,只有一道小小的门与外面世界交通。(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不同点:①人们囿居在高墙和重门后面,巷道便空虚而冷寂,不能

看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的生活情景。 ②郭洞村自愿做一件古旧的艺术品,博得一种

叫做“文化”的评价和青睐;“桃花源”没有。  21.(“村庄就蜕变成空壳和废墟”,微雨中,古村的本色令作者感动),表达了对古村变化的委婉批评,对古村原体风貌的喜爱。  22.D、E(A痛惜的是林民的开放使古村原本的风貌不存;B,没有“暗示希望的生机”之意。C,文中没有“认为它破坏了古村的朴素的本色)。 23.全校;自行;和杂志;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学校的。 24. 这次日元汇率下跌,有其客观原因,更是日本政府蓄意所为。(答:这次日元汇率下跌既有客观原因,也是日本政府蓄意所为”亦可得4分。答:这次日元汇率下跌,既有客观原因,是日本当局蓄意所为”可得3分。答:这次日元汇率下跌,既有客观原因,更有主观原因”,可得2分,如有其他答法,可酌情给分。)  25.对于求知的人是一种享受 能使空虚的心变得充实。(意思对即可) 26.作文,按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