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区期末抽样测试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01.6
一.(30分,每题3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D | C | B | A | D | A | A | D | D | C |
二.(18分,每题3分)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答案 | C | B | D | C | D | B |
三.(12分每题3分)
题号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D | B | D | C |
四.(18分)
21、1“强”是一个靠自己的勤劳、智慧、人格走向成功的打工仔。2他疼爱弟弟,敬重母亲。3喜爱城市的美丽,却不自轻自贱。4 他没认为缝篷布低贱,认真能干。5把公司当成自个儿的家,不图加薪,用人不讲私情。6也不为当了经理而轻狂,他知道自己文化不高,但更知道什么比文凭更重要。7他不崇洋媚外,在“外商”面前不卑不亢,自然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尊。8保持了中华民族勤俭的美德。(每点1分)
22、“外商”带着翻译、秘书摆出一幅外国人的气派,是认为中国人崇洋媚外(或自认为洋人的身份高级)。“强”提出“共进晚餐”后他的“迟疑”,是担心那种大吃大喝、大手大脚的作风,对合作产生了犹豫。“强”表现出的中国人的不卑不亢及勤俭美德征服了他,使他作出了合作的决定。
23、如,运用细节使人物形象丰满;语言朴实符合人物性格的需要;没有肖像、心理描写,使内容紧凑简洁人物丰满;人物语言简洁,对话不用引号,行文明快紧凑……(符合文意,有特点有效果,即可得分)
24、CE(A错在“毫不为港口城市的繁华、美丽所打动”;B错在“强的母亲懂得什么是最好的教育”;D错在“巧用……对比,使‘强’这一形象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五.(12分)
25.抛物线、椭圆、双曲线和它们各自对称轴的的交点分别叫作它们的顶点。
【说明】考查语句的压缩、调整与重组。两处加点的词各1分。语义清晰没有歧义,字数在35字以内得满分(4分)。
26.法理(或:法制)重于一切。(或:法制要求重于道德要求;或:法理第一)
【说明】考查概括。意思对即可。
27.①王媛的妈妈今天早上心脏病犯了,她爸爸出差不在家,她得陪她妈妈去医院,让我向您当面请假,代写一张假条。
请假条
孙老师:
今天早上,我妈妈病了,我送她去医院,请事假一天。
回校后再向您说明具体情况。
此致
敬礼
您的学生王媛(李方代笔)
2001.6.10
【说明】人称转换正确,语言连贯、得体即可。假条格式不作要求。
六、(60分)
28.(60分)
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50分 | 好(50~41) | 较好(40~31) | 中(30~21) | 差(20~0) |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美观 符合文本要求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端正 符合文体要求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体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什么内容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辩 不符合文体要求 | |
发展等级10分 | 深刻透彻 | 生动形象 | 有文采 | 有创新 |
①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 提示问题产生的原因 ③ 预感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 ① 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② 细节生动形象丰满 ③ 意境深远 | ① 用词生动,词语丰富,句式灵活 ②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③ 文句有意蕴 | ① 构思精巧,材料新鲜,见解新颖 ②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③ 有个性特征 |
〔说明〕
① 发展等级评分,分解为12个评分点,只要有符合要求的就可得分;其中一点突出或多点达到要求者均可评至发展等级满分。
② 每三个错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③ 缺题目扣2分。
④ 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