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三 第 二 学 期 期 末 练 习
注意: 除作文以外均在答题卡上作答
第Ⅰ卷
1.下列加点字的语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召开 昭示 扫募 着急
B.绿林 贿赂 戮力 山麓
C.蓬松 澎湃 抨击 烹饪
D.复辟 媲美 睥睨 庇佑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估名钓誉 兵慌马乱 吊以轻心 动辄得咎
B.焕然冰释 断章取义 旁征博引 心猿意马
C.眉清目秀 防微杜渐 风糜一时 刚愎自用
D.成绩斐然 名门旺族 判若鸿沟 如愿以尝
3.填入下面这段文字中横线上的词,正确的一组是(2分)
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他们最为 的,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当他们的亲身 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 时,就可能 对生活的思考和分析。
A.关注 体验 撞击 诱发
B.关心 经历 撞击 导致
C.关注 体验 冲突 导致
D.关心 经历 冲突 诱发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虚词,恰当的一组是(2分)
世界各国发展水平之间的不平衡, 表现为一种经济差距和技术差距,同时也表现为一种知识差距和教育差距, 两者之间日趋表现出互为因果的关系,缩小和消灭经济差距和技术差距, 需要从经济本身着眼, 需要长远的目光,从消灭知识差距和教育差距入手。
A.既 并且 不仅 更
B.因为 所以 不仅 更
C.既 并且 如果 那
D.因为 所以 如果 那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8.19”大火.
B. 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C.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为长补已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D. 月明星稀,液深人静,王小晓独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谁又能否认英雄的品质正是在这一天天的努力学习中渐渐培养起来的呢?
B. 海湾战争初期,伊拉克通过设置大量假目标,迷惑了多国部队的飞机和侦察卫星的侦察效果,最终使部分飞机保留了下来.
C.他用铁一般的事实和确凿的证据,剥下了这个"正人君子"的真面目.
D. 因特网作为传媒,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使各地的人们凭借计算机的互联共享同样的信息.
7.下列两个句子,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3分)
(1) 联合国安理会已经召开过两次会议,结果都令人遗憾,仅仅是谴责北约入侵这么一个提案,15个成员国就有12个投了反对票.((1)看来今后安理会在制止北约侵略行动中不会发挥多大作用.(2)看来安理会绝大多数成员国都是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
(2) 现代战争使用电子干扰的主要目的是让敌方变成“瞎子”“聋子”和“哑巴”,((1)摧毁其作战指挥的总系统,(2)摧毁其“大及神经网络”系统,)在彻底使敌方瘫痪的情况下再进行“外科手术。”
A.(1)(1) B.(1)(2) C. (2) (1) D.(2) (2)
8.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科学精神就是一种合理的怀疑精神,以怀疑精神开辟通往真理的道路.它曾怀疑过不许触犯的宗教教条,它也怀疑过被视若神圣的意识形态,实际上它决不盲从现实的权威意见,而依据事实思考,主张由实践检验任何理论和学说的真理性.
A 因此,怀疑就是科学创造活动的真正出发点.
B因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是科学家获得成功的精神条件.
C用中国人都熟悉的话说,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
D.所以,科学的合理怀疑精神总体现在那些伟大的科学家身上.
9.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月牙儿》——舒庆春—当代—散文
B.《琵琶行》——高则诚—唐代—传奇小说
C.《包法利夫人》—福楼拜—英国—小说
D.《秦中吟》—白居易—唐代—诗歌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兴,是文学创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寄托,“托事于物,”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B.文学史上有“班张”之说,指的是东汉的班固和张衡。二人都擅长辞赋、班固写有《二京赋》,张衡写有《两都赋》,都是描写京都的大赋。
C。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代表作《神曲》大胆谴责了教皇和僧侣的专横。
D.《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彻底反封建的新文学作品。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第11、12题
广陵吊史阁部
清·黄燮清
沿江烽火怒涛惊,半壁青天一柱撑.
群小已隳南渡局,孤臣尚抗北来兵.
宫中玉树征歌舞,阵上靴刀决死生.
留得岁寒真气在,梅花如雪照芜城.
注 靴刀: 唐名将李光弼与安史叛军作战时,总纳短刀于靴,以示决死之志.
11.对这道诗词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广陵、芜城均为扬州;吊,凭吊;史阁部即史可法。
B.“沿江烽火怒涛惊”,意思是大江上下广大军民抗清斗争势不可挡,如惊涛骇浪。
C.“群小已隳南渡局”,意思是奸佞之臣把持朝政,破坏了南明王朝抗敌的大局。
D.最后两句写史可法衣冠冢所在的梅花岭上,梅花盛开,是说英雄浩气长存,激励后人。
1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三四句,五六句,均构成鲜明对比,既突出了英雄的形象,也揭求了南明王朝灭亡的原因。
B. 作者把南明王朝比为“半壁青天”,用“一柱撑”点出名可法支撑大局的突出作用,用语生动、形象。
C.作者用“靴刀”这一典故自然贴切,极为精练地表现出史可法誓死抗敌的崇高精神品质。
D. 这首诗豪豪迈、悲壮,表现出作者追慕先烈,愤世嫉俗的情怀及“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志向。
二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第13-19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天佑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
调大名馆陶尉。吕惠卿帅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惠卿闻之,曰:“可谓国尔忘家者。”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泽曰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曰:“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末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卒用其言上闻,从之。惠卿辟为属,辞。
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假宗正少卿,充和议使,泽曰:“是行不生还矣。”或问之,泽曰:“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知磁州。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至,缮城壁,浚隍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不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金人破真定,引兵南取庆源,自李固渡渡河,恐泽兵蹑其后,遣数千骑直扣磁州城。泽擐甲登城,令壮士以神臂弓射走之,开门纵击,斩道数百级。所获羊马金帛,悉以赏军士。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欲斩之,诸将乞货淬,使得效死。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泽出其不意,谴兵过大河袭击。
13.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恐泽兵蹑其后 蹑:跟踪、追随
B.诸将乞贷淬 贷:宽恕、宽免
C.假宗正少卿 假:借助、凭借
D.惠卿辟为属 辟:征召
14.对“而”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1)徒苦民而功末易集(2)可不扰而办(3)食禄而避难(4)转战而东
A.(1)(2)相同。(3)(4)相同
B.(1)(3)相同。(2)(4)相同
C.(1)(2)(3)相同。 (4)不同
D.(1)(2)(4)相同。 (3)不同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末可轻举 轻举:轻易攻取
B. 少需之,至初春 少需:需要等待
C.陈淬言敌方炽 方炽:正嚣张
D. 先驱云前有敌营 先驱:先头部队
下面两题中,对句子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6.(1)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2)今日进退等死(3分)
A.率领两河的官员借故推诿不肯前往 今天前进后退同样是死
B. 率领两河的官员借故推诿不肯前往 今天前进是等着死,后退也是等着死
C.在两河任职的官员全都借故推诿不肯前往 今天前进后退同样是死
D.在两河任职的官员全都借故推诿不肯前往 今天前进是等着死,后退也是等着死
17.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3分)
A.派遣他们所有的骑兵在夜间攻打我军就危险了,于是乘着夜色调动了自己的军队。
B. 派遣他们所有的骑兵在夜间进攻我军,那就危险了,于是在夜间迁徒了自己的军队。
C.假使他们尽数派出全部骑兵在夜间攻打我军,就危险了,于是乘着夜色迁徒了自己的军队。
D. 假使他们尽数派出全部骑兵在夜间偷袭我军,就危险了,于是在夜间转移了自己的军队。
18.下列语句中全都表现宗泽热爱国家,英勇搞金的一组是(3分)
(1)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 (2)是行不生还矣 (3)始为固守不移之计 (4)遣数千骑直扣磁州城 (5)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 (6)泽挥众直前与战
A.(1)(4)(5)
B.(2)(3)(6)
C.(2)(3)(4)
D.(1)(5)(6)
19.下列各项中,对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隆冬时节,朝廷疏浚御河。宗泽不顾长子刚丧,奉檄即行。看到役夫因天寒而僵于道,上书其帅要求工程推至初春进行。
B. 靖康元年,宗泽被推荐任和议使。他抱定不生还的信念决心不向金人屈节。参与讨论的大臣怕他防害和议之事,不同意派他前往。
C.太原失守,宗泽认为不能食国家俸禄而躲避国家灾难,毅然前往积极备战,战时披甲登城亲自指挥作战,大获全胜。
D. 宗泽审时度势,以寡兵孤将深入敌人军营,置之死地而后生。士卒一以当百,奋勇杀敌,大败金兵。
三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第20—23题
(1)新兴的光子产业道德在通信领域找到了突破口。信息传输的主要媒体曾经一度是电子,然而,由于采用光子传输信息,能够获得比电子传输更高我效率,因此,新兴的光子通信大有取代电子通信的趋势。在光子通信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是全光通信。
(2)所谓“全光通信”,是一种全新的、无需进行任何光电变换的光波通信。在全光通信系统中,图像和话音信息直接变换为光信号,并在舆媒体中传输。在摄像光学系统、光纤系统和接收光放大系统组成的全光通信系统中,由于不要求光电变换,所以没有任何电子元件,信号失真小,能够在100℃以上的高漫环境中边疆工作,是理想的通信方式.
(3)光通信与电磁通信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如;有较高数据传输能力,能在目前已用的无线电频率基础上扩展频带;具有更高度的安全性,不受干扰,且能防窃听,不过,目前的光纤通信实际上是一种"电光通信"或者叫"半光通信",因为在通信过程中还有电信号的参与,还有电信号与光信号的相互转换,如何使"电信号"从通信过程中消失,成了新一轮通信革命的目标.未来的光纤通信将是"全光通信",电不参与通信过程而仅仅作为一种能源存在,打电话时,发话端送出的声音直接变成光能,到了受话端再将光能直接变回声能.现在的"声电互变,电光互变"两步走,将由"声光互变"一次性完成,通信系统将从"电子世界"跃入到"光子世界."
(4)全光通信系统主要由摄像光学系统、光纤系统和接收放大光学系统3部分组成,由于不必使用比较娇气的电子元件,因此它可以在100℃的高温下工作,如果加上简单的制冷系统,还可工作于1000℃的高温环境.因此,全光通信的问世,将对高漫条件下的自动控制或测量具有重大意义,并将会提供一种耐高温的传感系统,给炼钢炼铁等高温作业带来莫大的好处.
20.对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光子传输信息效率高 B.光子产业最选落脚的领域是通信领域
C 光子通信书籍取代了电子通信 D.全光通信最有发展前途.
21.下列说符合第二段内容的一项是
A.全光通信无需进行住处转换 B.全光通信系统的信息媒体是光波 C.全光通信系统中没有电子元件 D.全光通信信号失真小,因为没有光电转换
2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第三段的一组是(2分)
(1)光络通信能在无线电通信基础上扩展频带.
(2)电光通信有防窃听功能
(3)全光通信仍离不开电的参与
(4)全光通信的信号转换过程是声一光一声.
A(1)(2) B(3)(4) C(2)(3) D(1)(4)
23.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本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 全光通信系统可由摄像光学系统、光纤系统、接收放大光学系统、制冷系统组成。
B.目前的光纤通信系统中还有电信号
C.真正的全光通信只经过一次信号转换
D.全光通信系统可以用于高温环境中的传感系统
第Ⅱ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 回答第24——31题
流浪与回归(略有改动)
高冰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要告诉人们的,恐怕是说在爱情的“城堡”,外面的想进去,进去的想出来,这是一个很有意味的“寓言”。其实,推而广之,我们对于放多事物的态度,大抵如此。
. 有一首歌唱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对于困守一隅的人来说,这句歌词的魅力太大了。(1)人们往往不大清楚外面世界的真情,凭着想象绘出许多精彩的色块,常常羡慕那些流浪者的生活,心里总有一个“出去”的念头(2)面对早已熟悉的一切,失去了原有的新奇,自然要生出厌倦的情绪。
他们在心底自语:既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何不出去走走看,也不枉一世的时光。于是,有从婚姻的城堡纷纷走出去的,有从熟悉的故土纷纷走出去的,有从乏味的工作中纷纷走出去的,甚至有从生命这头走向了死亡的……人们态度坚定,义无反顾,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气概。我想,这是人类的一个大悲剧,一种深刻的厌倦情绪无从排遣的必然结果——人类的大迁徒,大流浪。
一个人,当他对身边的一切深感厌倦无聊时,生命也就失去了光彩,意义和价值荡然无存。改变生命困顿的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冒险”。而“流浪”正是“冒险”的具体行动。我们知道的许多大冒险家,往往是流浪者。分析他们的行为,固然可以找出不少对社会有意义的因素,但根本点却是为了摆脱生命的厌倦情绪。 (3)
我们看到了很多行色匆匆的流浪者,也看到了很多面色憔悴的心灵流浪者。
那么,流浪者的情形如何呢?
又有一首歌唱道:“我想有个家”。
这个“家”不是日常概念的家,它的涵盖面很大,是所有流浪者想回来的一个托词,一个沉甸甸的恋旧“回归”情绪。(4)但是,在经历了许多陌生和新奇之后,兴奋消失了,深感腿脚跑累了,骨架松弛了,心灵劳顿了,厌倦情绪 再度油然而生。于是,久存于心底总不敢窥顾的一个铭心刻骨的词冒出来了——“家”。心头一惊。原来,无论走到哪里也找不到可依恋的归宿,只是随便走了走,看了看;原来,我们只是世间的一个匆匆过客!“我想有个家”,这句低沉而嘹亮的呼唤从遥远的地方传来,震撼着流浪者的心魂。回去吧,我从哪里来,原回哪里去。对从前嫌弃厌倦的一切又生出一种巨大的亲切感,土也可亲,城也可恋,人也可爱,梦里总是从前的人和物。“回去”又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想头,并构思着一步步具体化行动。最后,终于“回来”了。
出去又回去,回来又出去。
人生就这样反反复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和“我想有个家”。这两首歌为什么使我们百听不厌?就是因为在我们的心底和骨头里与生俱来地存着一个信念——流浪与回归。
24.第一段说“我们对于许多事物的态度,大抵如此。”(1)“此”指代什么?(2)为什么说“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是一个很有意味的‘寓言’”?
25.分别写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想有个字”这两首歌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26.“行色匆匆的流浪者”和“面色憔粹的心灵流浪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27.“外面的世界确实很精彩,充满新奇,有新的朋友,新的山水,新的生活,魅力无穷”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一句话,它应复位于哪个方框处?(2分)
(A)[1]处 (B)[2]处 (C)[3]处(D)[4]处
28.下列各项中,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两项是(3分)
A.“心灵流浪者”指常想着“流浪”,但未能实现的人。B.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世间的匆匆过客,因为人是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家”的。C.在人们心目中,“流浪”与“回归”是一对矛盾的存在。D.产生“回归”的心情是因为对从前的一切又生出了一种亲切感。E."出去又回来,回来又出去"含有不安于现状的消极因素,是不值得肯定的
29.下面这段话中有几处有毛病,请在有错误的地方画上横线(画两处即可),依次标上序号,然后再指出病因并改正这些错误(3分)
龙卷风袭来时,路上行人跑到附近的商店躲避.一家不大的商店,挤满了路过的避难人.突然小商店被龙卷风刮得倒塌了.狂风过后,人们从废墟中救出三十多名遇难者,迅速送到医院抢救.经医生诊治后,有将近十余人因伤势较重,仍需留在医院继续治疗.
30.按语言连贯、句式相近的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说到就要做到,作为领导干部,更应当如此。如果说 (1) ,算是轻率许诺,那么明知做不到,也要去说,则至少是哗众取宠了,至于根本不想做,却硬拍着胸脯去说,就完全是 (2) 了。(3分)
(5)春天和青春,这是生命中两片最美的风景。
春天铺展在我们身外, (1) ;青春 (2) ,时时鼓荡着活力。诗人在这里紧扣春天和青春相特点,揭示出它们共同的魅力,激励人们要像迎接春天一样去迎接青春,要像 (3) ,双重的意蕴,一样的主旨,耐人寻味,催人奋进。(4分)
31.作文(见“答题卡”页)
答题卡
第Ⅰ卷
一 得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分值 | 2分 | 2分 | 2分 | 2分 | 3分 | 3分 | 3分 | 3分 | 3分 | 3分 | 3分 | 3分 |
答案 |
二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分 | 2分 | 2分 | 3分 | 3分 | 3分 | 3分 |
20 | 21 | 22 | 23 |
2分 | 2分 | 3分 | 3分 |
第Ⅱ卷
24.(1)“此”指代 。(不得超14个字。)(2分)
(2)因为这部小说 (不得超过30个字)(3分)
25.(1)“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首歌受欢迎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得超过34个字)(2分)
(2)“我想有个家”这首歌受欢迎的根本原因在于:
26.(1)相同点:
(不得超过38个字)(3分)
(2)不同点:“行色匆匆的流浪者” ,而“面色憔悴的心灵流浪者” (前者不得超过8个字,后者不得超过20个字)(3分)
29.(3分)
五
序号 | 病因 | 改正 |
(1) | ||
(2) |
30.(1) (3分)
(2)[1] (3分)
(2)[1] [2] (4分)
六
31.作文(60分)
请以下面这段话为开头,续写成一篇作文。标题自拟,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
标题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往往是鞋里的一粒沙子,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很有必要学会随时倒出鞋里的那颗小沙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