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yàn 咽气 咽喉 呜咽 狼吞虎咽
B.huò 和药 和气 暖和 和面
C.zhé 海蜇 蜇居 打折 动辄得咎
D.chǎng 场所 场院 捧场 排场
2.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临渊羡鱼 缘木求渔 涸泽而鱼 不容置疑
B.劈头盖脸 乐此不疲 弊绝风清 揠旗息鼓
C.信而有征 绿草如茵 绿树成荫 在所不辞
D.互相推诿 互相推委 戳力同心 伶牙利齿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倪虹老师在外国文学和影视文学方面的造诣,足以使专业人士 相看。
②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 其间,那才真有味儿;这时候风景觉得更好。
③刚到NBA的易建联英语薄弱加上情急之下说得太快,裁判没有听清他的话,__了他的意思。
A.刮目 徜徉 误解 B .侧目 徘徊 误解
C.刮目 徘徊 曲解 D. 侧目 徜徉 曲解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日本政府对我方的严正申明仍然置若罔闻,一意孤行,最后必将自食恶果。
B.商家骗子得了一次,骗不了一世,天下没有哪家店只靠一锤子买卖而做大的。
C.现在有些青年人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津津乐道,对中国许多传统节日则是数典忘祖。
D.这几年来,这个省重视道路建设,现在已形成了纵横捭阖、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个曾经濒临破产的公司,如今不仅向国家交纳了500多万元税金,而且已经还清了银行的贷款。
B.现在我们的领导干部的表现是不是让领导满意呢?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并不是这样的。
C.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地体现在知识和人才方面。
D.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为文学界就散文运动的得失、散文的可能走向等问题的讨论提供了一个争论和思考的平台。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向东北移民的略称,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闯关东”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闯关东”的历史,是悲怆而有力量的。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所长牟岱介绍说,“闯关东”是向东北移民阶段性的代名词,并不是移民史的全部。历史上,东北大地曾出现过五次较大的移民潮:清初移民、清末御俄、关内逃荒迁徙、日本侵略者殖民移民、建国后支援东北建设。
鞍山师范学院政史系张士尊教授介绍说,1644年,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东北大部分人口迁往京畿地区,这次大移民史称“从龙入关”。东北大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为此,清廷要求各地官署劝农开垦。1653年(顺治十年),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例》。1688年(康熙七年),清廷以东北为“龙兴之地”,担心关内人口大量迁入会损害旗人利益,于是废止了招垦令,推行封禁政策。尽管如此,却不能完全禁阻关内民众进入东北。迫于日趋沉重的生活压力以及连年不断的自然灾荒,越来越多的山东、河北、河南农民或泛海偷渡到辽东,或私越长城走辽西,涌向仍在沉睡的东北沃野。这些移民都是在清廷实行封禁政策的条件下进行的,故称之为“闯关东”,以后一直被世人所沿用。
由于俄国殖民主义者入侵,清朝所辖东北地区陷入边疆危机。迫使清廷改变封禁政策,鼓励移民实边放垦,以充实、巩固边疆。由是,移民规模越来越大。
清朝末年,经过近300年的移民活动,东北社会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历史上的东北大体可以分为南部的农业经济区、西北游牧经济区、东北渔猎经济区,随着移民的迁入,各个经济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且逐渐向北延伸,直至扩展到延边地区。东北由历史上的农产品输入区变为农产品输出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交通运输的发达,促进了东北经济的繁荣以及城市的兴起。
“闯关东”的历史乃至东北移民史不仅具有社会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文化意义。牟岱谈到东北移民文化时这样说,移民潮的涌入不仅带来了中原文化,而且创造了东北文化的灵魂——东北特有的“创业文化”。辽宁文化作为东北文化的一部分,就具有“创业文化”的优良特征。比如:创造性、流动性、平等原则以及由此形成的秩序。牟岱还把“闯关东精神”概括为敢于同艰苦磨难进行抗争的拼搏精神,敢于同人生命运进行抗争的进取精神,扶贫济困、宽厚待人、和睦共处的人文精神。
6.下列说法中对“闯关东”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闯关东”是对向东北移民的全部历史过程的概括,历史上曾出现过五次:清初移民、清末御俄、关内逃荒迁徙、日本侵略者殖民移民、建国后支援东北建设。
B.之所以称作“闯关东”,是因为山东、河南、河北三省的农民向东北移民的活动是迫于生计、不顾旗人利益,不顾清廷的封禁政策而私自进行的。
C.“闯关东”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人口移动之一”,这段历史悲怆有力,也促进了东北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D.“闯关东”的人中有一部分是清初“从龙入关”的人,他们到东北后巩固、充实了边疆。
7.对“‘闯关东’的历史乃至东北移民史不仅具有社会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文化意义”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移民的迁入不仅促进了东北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也铸就了具有东北特色的“创业文化”,形成了一种“闯关东精神”。
B.“闯关东”使东北由历史上的农产品输入区变为输出区,扩大了农业经济区范围。
C.“闯关东”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北的社会结构与功能。
D.东北移民将中原文化与东北地区特有的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东北文化的灵魂——创业文化
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清朝在1653年,即康熙年间曾颁布《辽东招民开垦例》,鼓励民众到东北开垦荒地,发展生产。
B.由于东北是清朝的兴起地,故被称为“龙兴之地”而受保护,直到俄国入侵时,清廷才为巩固边疆而实行开放政策。
C.辽宁文化具有创造性、流动性、平等原则等优良特征,而这也是东北“创业文化”的一部分。
D.在历史上,东北地区被严格地划分为三个经济区:南部的农业经济区、西北游牧经济区、东北渔猎经济区。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共12分)
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人也。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元帝初,擢为左曹中郎将,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为显所陷,戚减死髡,章免官。成帝立,征章为谏大夫,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王尊免后,代者不称职,章以选为京兆尹。时帝舅大将军王凤辅政,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会日有蚀之,章奉封事,召见,官凤不可任用,宜更选忠贤。上初纳受章言,后不忍退凤。章由是见疑,遂为凤所陷,罪至大逆。语在《元后传》。
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①中,与妻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逾仲卿者?今疾病困厄,不自激,乃反涕泣,何鄙也!”
后章仕官历位,及为京兆,欲上封事②,妻又止之曰:“人当知足,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章曰:“非女子所知也。”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章小女年可十二,夜起号哭曰:“平生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明日问之,章果死。妻子皆徙合浦。
大将军凤薨后,弟成都侯商复为大将军辅政,白上还章妻子故郡。其家属皆完具,采珠致产数百万。时萧育为泰山太守,皆令赎还故田宅。章为京兆二岁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号为三王③。 (《汉书·卷传七十六》)
[注]①牛衣:给牛御寒用的覆盖物,多用乱麻、草编织。②封事:古代臣子上书奏事,防有泄密,用袋封缄,称为封事。③三王:指王尊、王骏、王章三人。
9.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稍迁至谏大夫 迁:升迁
B.擢为左曹中郎将 擢:提拔
C.独不念牛衣中涕泣时耶 独:难道
D.死不以其罪 以:凭借
10.下列句子从文言句式的特点上看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共殿中书令石赤,为显所陷 ②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①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 ②文王拘而演《周易》
C.①章由是见疑 ②府吏见叮咛
D.①妻子皆收系 ②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11.下列都能直接表现王章“刚直不阿”性格的一项是 ( )
A.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殿中书令石显。
B.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
C.书遂上,果下廷尉狱,妻子皆收系。/召见,言凤可不任用,宜更选忠贤。
D.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
12.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章青年时代凭着擅长文学创作做了官,他担任谏大夫时因和陈咸一同参奏中书令石显被免官,直到汉成帝即位他才被重新录用。
B.王章虽然普被帝舅大将军王凤所举荐,但他不满王风专权,不巴结亲附王凤,并借皇上召见自己的机会进谏皇上另择贤能之臣辅政。
C.王章在长安求学时期,处境困顿,衣食艰难,身体多病和妻子决别时伤感哭泣。遭到妻子的痛斥,其妻激励他在逆境中崛起,足见其妻贤良。
D.王章曾直言王凤不可堪辅政遭到王凤陷害,最后落得命丧监狱、妻子儿女迁居合浦的结果,但当时的人都认为他蒙受了冤屈而同情他,包括王凤的弟弟王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2分)
13、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划线部分断句。(3分)
章 为 京 兆 二 岁 死 不 以 其 罪 众 庶 冤 纪 之 号 为 三 王。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今疾病困厄,不自激,乃反涕泣,何鄙也!(3分)
译文:
②平生狱上呼囚,数常至九,今八而止。我君素刚,先死者必君。(4分)
译文:
1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长安早春
孟郊
旭日朱楼光,东风不惊尘。
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
探春不为桑,探春不为麦。
日日出西园,只望花柳色。
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
(1)“不入五侯宅”的“田家春”是怎样的春色?请根据诗意加以解说。(3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5分)
16填空,每小题1分,每题错一个字即不得分。(4分)
⑴ ,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⑵戍卒叫,函谷举, , 。《阿房宫赋》
⑶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 。《滕王阁序》
⑷南宋词人 在《扬州慢》里有“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句子。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生命的立起
①生命需要空气阳光和水分。沙漠里有阳光,也有空气,但没有水。然而,沙漠里却有生命,这是自然的奇迹,也是生命的奇迹。
②一只很小的虫子,能在没有水分的茫茫大漠一代代生存繁衍,我纳闷它们靠什么活着?看了电视上的一个自然类节目,让我再一次惦记起这些小生命,并对它们生出几分崇敬来。
③ 清晨,小虫们早早起床,打开房门,一只接一只地从沙丘底部它们的家爬上来,在沙丘顶上列队,一大排地立起身子,把它们光滑的背甲对着同一个方向,在太阳还没有升起的时候,会有一阵清风从这个方向吹来,抚过沙丘的表面,最后,爬上小虫的身体。风缓缓地,软软地,悄悄地来,小虫长时间一动不动,在它们的背甲上也悄悄地凝起了水珠,这是晨风带来的仅有的一点湿润,水珠越聚越大,它们相互融合,终于,成了一颗水滴。水滴从小虫的背上流下来,流过它的脖子、脑袋、鼻子,最后,流到它的嘴边,成了这只小小的甲壳虫一天赖以维系生命的甘露。
④这是一个自然的故事,也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求水活动,它发生在一种极其渺小,极其卑微的小生命的身上,它们每天都要重复着这样的劳作,靠这一滴小水滴一次次地将自己的生命垫起,再垫起!我不太喜欢用其他生命的故事来幻化人类的行为,也不善于用一种简单的自然现象来启迪人类的精神,但这次不同,我已经不自觉地把小虫的故事看作是一个童话,把“它们”定义为“他们”和“她们”,像是在月下讲给孩子们听的童话,有如《三只小猪》和《小马过河》,这一切似乎与人无关,只是在人类生存之外,另一种灵魂在播种,它不会有呼啸的声音,也不会有清新的气息,不会让人痛,也不会让人快,它就只是一群虫子和一滴水的故事。但在孩子们眼里,小猪和小马就是我们的邻居,小虫也是。
⑤自然面前,感动是多余的,所谓坚忍不拔,所谓顽强自信,小虫都无知,但人有知,所以就有了一句———天地有大美为不言。人世间可以忽略的东西太多了,可以发现的东西也太多了,因而,突然的发现就会让人兴奋感动和自省,一切都不再多余。小虫就仅仅为了一滴水,一滴要活命的水,静静地在沙丘上立起,人呢?
⑥我伸手摸摸自己的脊背,希望能发现有水流过的痕迹。窗窗体底端
17. 文章第一段在全文的行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18. 第三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含义是什么?(4分)
19. “我已经不自觉地把小虫的故事看作是一个童话。”为什么看成是童话?请结合第四段分析。(6分)
20. 结合五、六段谈谈你对第二段中“对它们发出几分崇敬来”这句话的理解。(4分)
21. “我伸手摸摸自己的脊背,希望能发现有水流过的痕迹”作者这样说的含义?(3分)
六、(11分)
22.将下面的四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单句,要求语言通顺,不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词语。(3分)
①他是一个奋战在抗雪灾第一线的军人。
②他最终成为2008年中国南方抗雪灾史诗中一个震撼心灵的音符。
③他以生命的代价托起了普通的百姓。
④他热情奔放,多才多艺,如此地热爱生活。
答:
。
23.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语段完整。(4分)
奥运会既是体育的盛会,也是美的盛会,每一个体育项目几乎都是美的展示:举重是拔山盖世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样游泳是芙蓉出水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根据语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面是小王、小张、小李对“健康”的“自主探究成果”,作为“小组合作”的小组长,请你归纳他们三人的观点,并得出本小组关于“健康”的解决措施。不少于60个字。(4分)
成员:小王
探究材料:根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75%的水体受到了污染,每年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硫量已达世界第二位,致使有些地方逢雨必酸。
探究结论:环境污染使生存环境恶化,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危害。
成员:小张
探究材料:张国荣在4月1日的死亡一跃所引起的震撼,到今日依然余波荡漾。
探究结论:神经质、抑郁症,恐怖症、自闭症,或是颓废病人等等,成了威胁生命的重要杀手。
成员:小李
探究材料:约旦河两岸的战火依旧激烈,中东的局势依旧混乱,阿富汗的基地组织依旧猖狂,病态的社会秩序带给我们的只有无止的烦恼。
探究结论:社会的健康已经成了更广义的甚至是关涉到全球的一项重大政治问题。
答
七、作文。(60分)
《感动中国》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已经连续举办六年,它以评选出当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 过去六年间,《感动中国》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六十多位人物,其中有徐本禹、高耀洁、田世国、丛飞、王顺友等来自民间的杰出人士,有成龙、濮存昕、刘翔、姚明等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钟南山、袁隆平、桂希恩、黄伯云这样的睿智学者,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推选人物须具备以下一种或几种特点:
☆ 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 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国家级重大项目主要贡献者;
☆ 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 以个人的力量,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
☆ 个人的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个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
请结合上述材料,以“社会需要 ”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语文模拟题二
1C.【A.咽喉yān 呜咽yè B.和气hé 暖和huo 和面huó D.场院cháng】
2 C. 【A缘木求鱼 涸泽而渔 B.偃旗息鼓D.戮力同心 伶牙俐齿】
3. A【刮目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侧目指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徜徉指自由自在地行走,徘徊指犹豫不前;误解指不正确的理解,曲解指歪曲原意,作错误的解释或理解。】
4. D【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
5. C【A不合逻辑,递进关系用错。 B “这样”指代不明。 D 项逻辑错误,“提供了”表结果而不是目的,应去掉“了”字。】
6.C(A“闯关东”是向东北移民阶段性的代名词,并不是移民史的全部;B“不顾旗人利益”之说没有;D不是清初“从龙入关”的人)
7.A(经济与文化要兼顾)
8.C(A是顺治十年;B清初也曾开放,劝农开垦;D是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经济区)
9.D(以:因为)
10.C(A、B、D都是被动句式。C项第一句“见”表被动,第二句“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译为“我”。)
11.B(A、C、D都表其“刚直”的结果。)
12.A(错在“擅长文学创作”,文中的文学是“文化知识”的意思;还错在“一同参奏”,原文中的“毁”应是抨击。)
13、(1)章为京兆二岁,死不以其罪,众庶冤纪之,号为三王。
14. ①现在你身体得了疾病,处境困顿(不堪),不想着如何激励、振作自己(走出困境),反而哭哭啼啼的,(你是)多么浅陋!
②平常监狱里呼喊囚犯(姓名),(连我父亲在内的)那数字一般到九个才停止,今天到八个停止了。我父亲一向性情刚强,那先死掉的那一个一定是我父亲了。
15. (1)诗人说“田家春”是田家所关注的农事,是桑的吐芽,长叶,是麦的插节,抽穗,是给他们的生动带来希望的禾苗生长。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方法。田家心目中的“春”是桑的吐芽,是麦的插节,是丰收在望的年景;美人心目中的“春”是花的艳丽,柳的妖娆。两相对比,写出了阶级对立中不同阶级的人的思想感情的格格不入。
16.⑴唯草木之零落兮 ⑵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⑶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⑷姜夔
17. ①照应题目,生命立起,生命存在。
②引出下文,沙漠里没有水却有生命,生命产生奇迹。
18. ①比喻,水滴比作甘露,这是一滴生命的水
②含义:小小甲壳虫靠这一滴小水滴一次次地将自己的生命垫起,将自己生命延续。
19. ①童话是其他生命的故事来幻化人类行为故事(2分)
②童话故事可以启迪人类精神(2分)
③把小虫故事看成童话,是说这个故事蕴含深刻意义。(2分)
20. 此题为开放题,从小虫坚忍不拔,顽强自信的精神来谈即可。
21. 小虫就仅仅为了一滴水,一滴要活命的水,静静地在沙丘上立起,坚忍不拔,顽强自信,我们人更该有坚忍不拔,顽强自信的精神将自己的生命垫起,将自己生命延续。
22.参考答案:他这个热情奔放、多才多艺、热爱生活、奋战在抗雪灾第一线的军人,因为以生命的代价托起了普通的百姓而最终成为2008年中国抗雪灾史诗中一个震撼心灵的音符。
23.参考例句:跳高是鱼跃龙门之美;三级跳远是飞鸿踏雪之美。
短跑是风驰电掣之美;花样滑冰是蝴蝶翩飞之美。
24.参考答案:对于健康,现代意义的解释应该涵盖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方面内容。从宏观的世界到中观的人群再到微观的个体人,经过追本溯源的盘查,我们最终发现,和谐才是健康的本质所在!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都应达到和谐状态。
25.参考2007年高考作文批阅标准。
参考译文: 王章字仲卿,是泰山巨平人。青年时代凭着擅长文化知识做了官,不久就升任了谏大夫的职务,在朝廷里他因敢于直言进谏而出名。汉元帝初年,他被提拔做左曹中郎将,和御史中丞陈咸很友好,一同抨击中书令石显,后被石显陷害,陈咸免了死罪却遭受了髡刑,王章也被免去了官职。汉成帝即位,征召王章担任谏大夫,接着升任他担任司隶校尉,大臣和皇亲国戚们都敬畏他。王尊被免官后,替代他职务的人不称职,王章被选为京兆尹。当时皇帝的舅舅大将军王凤辅佐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王章虽然曾被王凤举荐,但他仍批评王凤独断专权,不亲近依附王凤。恰逢又发生了日食,王章上书奏报封事,皇上召见了他,他进谏说王凤不可以再继续任用,应该重机关报挑选忠诚贤能的人来辅政。皇上刚开始接受了王章的进言,后来又不忍心辞退王凤。王章因此开始被王凤怀疑,于是就被王凤陷害,得了大逆不道的罪名。这件事记载在《元后传》里。
当初,王章还是学生在长安求学的时候,只有他一人和妻子居住。王章得了疾病,没有被子盖,只好躺在给牛御寒用的覆盖物中,哭着与妻子诀别。他的妻子愤怒地斥责他说:“仲卿!京城中那些在朝廷里的达官贵人(的才学)有谁能超过你?现你身体得了疾病,处境困顿不堪,不想着如何激励、振作自己走出困境,反而哭哭啼啼的,你是多么浅陋啊!”
后来王章做了官,等到做京兆尹,一次他又要向皇上上书奏报封事,他妻子再一次阻止他说:“做人应当知足,难道你就没有回想当年睡在牛衣里哭哭啼啼的时候吗?”王章说:“这不是你们女人能懂的事。”奏章于是就送上去了,不久王章果然被关到廷尉府监狱里,他的妻子和儿女都被捉拿关押。王章小女儿年龄才十二岁,夜间起来哭叫着说:“平常监狱里传中囚犯。(连我父亲在内的)那数字一般是数到了九才停止,今天数到八就停止。我父亲一向性情刚强,那先死掉的一个人一定是我父亲了。”第二天询问情况,王章果然死了。他的妻子儿女都被迁居到合浦。
大将军王凤死后,他的弟弟成都侯王商又担任了大将军辅佐皇上处理日常政务,他禀告皇上让王章妻子和儿女回到故乡泰山郡。王章的家属都健在,已经因困采买珍珠置办了价值几百万的巨额家产。当时萧育担任泰山郡太守,让王章的家属赎回自家过去的田宅。王章做京兆尹才两年,他死不是因为他的罪行,当时的人都认为他遭受冤屈而怀念他,把他和当时的王尊、王骏一起称为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