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考政治试题 - 正文*

高考政治热点专题十人才强国战略

2014-5-11 0:25:24下载本试卷

热点专题十 人才强国战略

[背景介绍]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这是科学的人才观的最基本的观点。确立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的观念,与邓小平同志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具有同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当今世界,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

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专门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出台。

2004年1月,江浙沪人事部门的领导齐聚上海,商讨出台了《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共同宣言》,宣言规定:今后长三角的人才将实行资源共享,统一政策和制度,由三省市确定的人才可在长三角区域内自由流动,不迁户口、不转学籍、互认学分,实行一证通。这一规定使得135万上海人才、222万浙江人才、428万江苏人才统统“转籍”为“长三角人”了。“长三角人”的特征是:上班无定所、工作无时限、手持一卡通走遍江浙沪。拿着杭州的身份证,参加上海的考试,在南京当翻译。工作日在异乡上班,到了周末就回家与家人团聚。


[问题探究]

一、为什么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一)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1.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具活力的因素,无论是发明劳动工具,还是使用劳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归根到底都是人的活动。

2.人才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比先进的科技水平和管理制度更为根本的要素。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不仅需要高层次的管理人才(企业经营者),还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企业如果不能培养、延揽人才,创造人尽其才的环境以留住人才,就不可能提高其经济效益,必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

3.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才资源的流动获得了比以往更大的自由度,人才资源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从国家角度看,只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延揽并留住人才,国家经济的发展才能获得更为根本的动力。

(二)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既符合当今时代特征,也符合我国国情,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也必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小康大业的实现。

  2.坚持重点论,着重抓好主要矛盾。在21世纪,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抓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

  3.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4.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各种条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有利于各类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为青年成长成才,促进大批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广大青年要抓住机遇,按照社会需要塑造自己,并努力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5.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源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又随着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下,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和必将进一步取得巨大成就,又说明了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

(三)从政治学角度分析

1.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国家行使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的具体体现。

2.实施人才战略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有助于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有利于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3.做好人才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从各类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和培养党的各级干部,提高党政人才队伍的素质,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4.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适应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由于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只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才能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四)从历史学角度分析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例如,建国只有200多年的美国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成功有多种因素,其中人才的吸引和培养是美国兴盛的根本所在。不仅美国制定并实施了人才安全战略,为了应对美国的挑战,为了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人才战略已经成为世界各大国的国家战略。

二、怎样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一)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1.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此,必须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消除人才流动中的种种限制,疏通各种渠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必须遵循市场规律,进一步发挥用人单位和人才的市场主体作用,促进企事业单位通过市场自主择人和人才进入市场自主择业。

2.国家正确进行宏观调控。要深化改革,消除人才市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做好服务、引导和监督工作。制定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加强人才流动中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保护,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保证人才流动的开放性和有序性。采取措施,引导人才向西部、基层和艰苦地区等社会最需要的地方流动。

3.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针对各类人才的特点,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障制度,为推进人才工作深入发展提供保障。

5.坚持对外开放。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还可以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引进海外人才,要坚持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究实效的方针。

(二)从哲学角度分析

1.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才工作;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2.善于抓主要矛盾。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同时,在人才工作中还要突出重点,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中高级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和各领域高级专家。

3.坚持全面的观点。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必须坚持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一起抓。

4.坚持联系的观点。要按照“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推进人才整体开发,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功能。

5.坚持发展的观点,创新对人才的评价标准,克服人才评价中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通过实践检验人才。

(三)从政治学角度分析

1.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才工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人才工作的根本指针。要按照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坚决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人才工作的全过程。

2.坚持依法治国原则。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制定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法加强管理。

3.坚持党的领导。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

[能力训练]

2003年12月19日至20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党同志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据此回答1-3题。

1.中央把人才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主要是因为

A.人才资源的配置是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基础的

B.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C.当今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D.我国人才资源匮乏,人才流失严重

2.把中央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部署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根据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格局,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改进人才工作方法,不断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因为

①党是人才政策和法规的制订者

②党管人才就是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进行组织上的领导

③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党管人才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3.近年来,为了使真正优秀的人才进入领导岗位,我国党政机关领导上任实行任前公示制度,让群众参与干部的选拔任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公民享有

A.选举权      B.决定权      C.监督权    D.任免权

4.当前,我国的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流失及人才短缺问题日益突出。2003年底,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根据“党管人才”原则 ,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有利于各方面人才脱颖而出、各尽所能的良好环境;二是创新人才政策和工作机制,确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我国人才工作迈上一个台阶。

(1)根据所学政治常识,分析确定了“党管人才”原则的意义。

(2)从经济常识角度看,应如何推动我国人才队伍建设?

(3)某校学生在老师组织的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下列资料:一是高层次专家和管理人才等严重短缺。二是我国目前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全国高级技工人数只占技工总数的3.5%,与发达国家占40%的比例相差甚远。学生们对自己应立志成为高层次专家和管理人才还是成为高级技能人才感到迷惑。请依据所学哲学道理,就这个问题发表你的意见。

[参考答案]

1B  2C  3C

解析:第1题,A项属于错误观点,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包括人才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国家宏观调控要以市场调节为基础;D项明显不符合实际,容易排除;C项没有直接论及人才问题,属于“二级引申”,也应排除。第2题,①项属于错误观点,国家政策和法规是在党的领导下制定的,但不是由党直接制定;党管人才与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组织领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党管人才既包括党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还包括党对人才工作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而党的组织领导也不仅仅限于人才工作方面,故两者虽有一定交叉之处,但不能等同,因而②项也是错误的;③④两项符合题意。第3题,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是指公民具有选举和被选举为人民代表的权利,因此题中公民参与干部的选拔任用并不是行使选举权。

4. (1)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确定了“党管人才”原则有利于我国人才制度建设,为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环境,推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②提出“党管人才”,体现了党的组织工作与时俱进,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③“党管人才”原则的确立,有利于人才队伍自身建设。

(2)①人才是重要资源,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人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②完善分配制度,保障人才的合法利益的实现。③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利用国际资源,加强我国人才队伍的培养。

(3)此题答案应包括以下几点: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一个人应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应从自身实际出发。②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条件。一个人应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应考虑到时代需要和国际发展趋势。③应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一个人应成为什么样的人才,还应考虑到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从其他角度作答,可以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