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一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一政治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4-5-11 0:25:53下载本试卷

高一政治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选举方式有多种多样,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各有自己的优点,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可以不同。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制约因素有 ( )

①社会经济制度 ②物质生活条件 ③选民的文化水平 ④环境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关于民主决策,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

B.让公民参与决策过程,会干扰决策的形成

C.公民参与决策,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

D.公民在决策过程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政府都应采纳

3.目前,我国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  )

A.村级    B.乡镇级    C.县级    D.市级

4.在我国,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城市的居民委员会都属于(  )

A.基层政权组织  B.基层自治组织  C.基层经济组织  D.基层民间组织

5.2005年中国大小煤矿事故发生2796次,旷难死亡人数超过4500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地方和有关部门迅速采取一切措施,最大可能保证矿工生命安全。2006年元旦期间,温家宝总理专程来到陕西省铜川矿务局,含泪看望“11•28”旷难职工家属,悼念因公遇难的职工,慰问救护队员和灭火队员,并到井下看望一线工人,在地下1300米的巷道里与他们一起吃盒饭。国家领导人亲民、爱民、为民的事实表明( )

A.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       

B.我国人民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C.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是政府的主要任务 

D.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各项工作的中心

6.下列属于国家职能的有()

A.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B.党中央号召全党要向好干部牛玉儒同志学习

C.中国作家协会倡导多向社会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学作品

D.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7.北京市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在各区县政府网站上相继开设了行业服务咨询、举报投诉信箱、网上评议等专栏,有效地推进了政务的公开、公平、公正。推行电子政务( )

A.加强了政府的行政干预    B.方便了公民的政治参与

C.扩大了政府的管理权限    D.改变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8.一个城管执法人员,发现几个小摊贩占道贩卖日用品,不仅影响了附近商店的正常营业,还造成交通阻塞。这个城管执法人员同情小摊贩谋生艰难,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此城管执法人员( )

A.是正确的,因为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B.是错误的,没有坚持审慎用权,民主决策

C.是错误的,没有坚持依法行政

D.是正确的,坚持为人民群众着想

9.我国古人有一句名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告诉我们( )

A.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B.政府的权力需要依法行使

C.政府的责任是对人民负责  D.政府应该便民利民

10.在当前开展的反腐败斗争中,举报这一形式已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据统计,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中,80%以上的线索来自群众举报。这说明了( )

A.我国的民主法制制度已经非常健全

B.消除腐败的根本途径是发动群众举报

C.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D.举报对发现和查办各种腐败犯罪案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有序地与无序的政治参与,其区别在于( )

①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②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③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④只有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才能真正的享受民主生活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2.当前地方政府的重大决策从少数领导人讨论决定到举行听证会,征求民意,这表明( )

A.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C.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D.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正在发展

13.2006年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扩大到地厅级。这标志着经济责任审计将初步形成制度,并做到经常化、规范化。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扩大表明( )

①政府不断加强自身在依法行使权力方面的建设 ②政府扩大了系统内部的监督范围

③反腐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④政府按法定的程序行使权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4.权力有两面性,为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 )

A.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B.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C.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加强权力机关的制约和监督

15. 2005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规定指出,被执行人及其家属所必需的家庭生活物品和费用、完成义务教育所必需的物品以及有身体缺陷的被执行人所必需的辅助工具和医疗物品等八种财产不得执行。这表明( )

A.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B.我国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

C.我国依法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D.人民法院的基本职责是查封财产

16.政府有无权威的根本标志( )

A.是否有严格的法令      B.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觉的认可和服从

C.政府是否做到依法办事    D.国家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

17.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各级人大的常务委员会    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8.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国体是__________,与之相适应的政体是________。( )

A.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政协

C.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     D.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近一年来,十届人大先后组织了六个执法检查组,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有关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同时,为进一步提高预算审查工作质量,增加预算监督力度,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增设了预算工作委员会。以上材料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既是权力机关,也是执行机关      B.既是立法者,也是执法者

C.既行使立法权、也行使监督权      D.既产生行政机关,也监督行政机关

2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规定:“代表应当与原选举单位的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这表明( )

A.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对人民负责

B.人民群众可以直接参加国家管理

C.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

D.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错选、多选,该题不得分;少选且正确的得1分。

21.从铁路客运票价听证会,到城市水价听证会,到教育收费问题听证会,这些以前闻所未闻的民主方式越来越多了。由此可见( )

A.社会主义民主达到了完善的程度

B.社会主义民主不断扩大,人民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C.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

D.社会主义民主程度逐渐完善和提高

22.在下列行为中体现了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有( )

A.了解政府的职能    B.支持政府的工作

C.寻求政府的帮助    D.监督政府的行为

23.对“阳光工程”的认识正确的是()

A.政府推进“阳光工程”是政府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体现

B.政府推进“阳光工程”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C.政府推进“阳光工程”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在增强

D.“阳光工程”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表现在( )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B.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C.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保障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

D.群众服从领导,全党服从中央

25.人大对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工作进行监督,是宪法赋予的一项重要职权,发挥人大的监督职能,目的是督促和支持“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由此可见( )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对它负责

C.人民代表大会享有监督权

D.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三、判断正误题: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每题1分,共5分。

26.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27.检验政府工作好坏的标准是实践、群众和历史。

28.当我们与别人的纠纷无法协调时,可以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29.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

3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管理形式,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高一月考政治试题

             

四、简答题:

31.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其基本内容有哪些?

32.近几年来,不少城市市政府着眼于建设“创新、亲民、务实”的政府形象,惩处政府机关“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严格实施行者过错责任追究制。2006年8月,某市通报了10起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典型案件,在干部群众中期起了强烈反响。目前,依法行政、规范化行政之风正在该市兴起。

现在,不少地方行政机关设立了首席信息官,全面负责相应机关的政务公开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开政府政务信息。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的共同点是什么

(2)行政机关应如何做到依法行政?

五、辨析题

33.《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指出: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辨题:既然民主监督权是法律赋予的,因此,公民可以任意行使民主监督权

六、论述题

34.“人民的利益高于天”。这是牛玉儒的座右铭。不论是青年时代在农村任基层党委书记,还是后来担任政府秘书长、市长、政府副主席、市委书记,牛玉儒始终胸怀百姓,竭尽全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他经常深入到企业、街道、社区,农村牧区等基层一线,深入到下岗职工、困难居民、贫困农牧民之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直接解决涉及老百姓利益的实际问题。

结合材料回答:

(1)牛玉儒言行表明我国政府的工作基本原则是什么?

(2)我们政府为什么要坚持这样的原则?

(3)这一原则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参考答案

3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

32.(1)“不作为”“乱作为”的共同点是没有依法行政,没有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①行政机关必须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②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还要加强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加强行政队伍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33.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民主监督权,但同时还规定公民必须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

要负责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负责的实行民主监督,要求我们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我们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

可见,题中的民主监督权是法律赋予的这一前提是正确的,公民可以任意行使民主监督权这一结论是错误的。

34.(1)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①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由我国政府的性质决定。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③由我国政府的宗旨决定。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3)①“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牛玉儒始终胸怀百姓”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竭尽全力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体现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他经常深入到企业、街道、社区、农村牧区等基层一线,深入到下岗职工、困难居民、贫困农牧民之中,体察民情,直接直接解决涉及老百姓利益的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