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一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一政治必修2同步测试1

2014-5-11 0:25:54下载本试卷

新课标高一政治必修2同步测试(1)—第一课内容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4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自人类出现才产生了国家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③国家的本质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④阶级性是其根本属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规定表明 

    A.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B.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C.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D.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是

A.广大人民群众               B.工人阶级

C.工农联盟                 D.全体劳动者与爱国者的联盟

4.在我国,民主的主体包括 

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社会主义劳动者  ②社会主义建设者

③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④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2004年3月5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等许多与人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内容;200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10部法律和有关决定,其中《居民身份证法》、《行政许可法》等,处处体现了为

民、便民、利民,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精神。上述材料表明    

A.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B.我国的人民民主有制度保障  

 C.我国的人民民主有法律保障      D.我国开始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

6.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这表明 

   A.民主具有广泛性                B.民主具有真实性
   C.民主具有社会性               D.民主具有阶级性

7.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担负着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统一责任。下列选项中直接体现这种关系的是 

A.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担负着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双重任务

B.对人民实行民主才能有效地对敌人实行专政,对敌人实行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

C.对少数人实行专政,对多数人实行民主

D.民主与专政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8.我国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是因为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其中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它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B.这表明了我国的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C.这是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自由权利

 D.这是公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和标志

10.“公民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行使自己的集会、游行、示威权利,这是对公民政治自由权利的限制。”这种观点 

 ①认为公民应无拘无束地行使政治自由权利 ②认为法律和自由是统一的

 ③主张公民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权利 ④割裂了自由和法律的关系,因而是错误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11.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当地的“民主恳谈会”是基层政府就重大政策和建设规划等问题征询群众意见的新举措,已成为基层政府联系当地群众的新形式。在这种场合,群众行使的政治权利是 

  A.选举权利     B.集会自由     C.监督权      D.行政申诉权

12.我国公民在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同时,还必须履行以下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法律和法规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中国古代有“刑不上大夫”,现在都出现了“刑不上人才”的情况。这告诫我们:在现实生活中 

A.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要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C.任何公民都必须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D.履行义务是行使权利的基础和前提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是因为  

  ①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③损害了国家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利益也必然损害自己的利益 

④自由是相对的,要受到法律的制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15.作为中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 

A.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B.民主选举,民主管理

C.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D.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1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

A.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首位

B.把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放在首位

C.把坚持依法治国放在首位

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7.我国宪法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这主要说明 

A.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

B.任何公民都可以参加政治生活

C.在我国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D.任何国家权利和义务都是统一的

18.近年来,许多地区和部门在推行政务公开的活动中,创造了“两公开一监督”、“执行公示”、请公民评议等一些较好的办法。这些做法

A.表明政府部门在贯彻依法治国的原则

B.表明政府在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C.说明国家性质决定党和政府的工作方式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和官僚作风

19.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这有助于中学生 

 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放眼世界风云,紧扣时代脉搏,开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眼界 

 ③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国家观念,关心国家大事,自觉地服从和维护国家利益

④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增强主人翁应有的政治责任感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0.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参与政治生活就应该

  ①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②学习政治知识

  ③通过多种方式,贵在实践           ④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共3个题,60分)

21.北京市制定各项政府规章时,广泛征求民意,搞“开门立法”,成效显著

结合材料回答:北京市为什么要搞“开门立法”?(18分)

 

 

 

 

 

 

22.2005年1月10日,某超市保安人员甲怀疑顾客乙偷窃商场内的商品而报告了公安派出所,并强行拘禁和搜查了乙。乙提出抗议,保安称这是他应尽的义务,乙感觉受到了侮辱,大打出手,砸坏了商场的柜台和一部分商品。(21分)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甲与乙的行为

 

 

 

 

 

 

 

 

23.有人认为,政治与我无关,参不参与政治生活无所谓。(21分)

(1)谈谈你对政治观点的认识。(13分)

 

 

 

 

 

(2)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8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A 5.C 6.D  7.B 8.C 9.D 10.D 11.C  12.C  13.A  14.B  15.A  16.D 17.C 18. B 19. D 20.A

二、非选择题

21(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6分);我国的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它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6分)。

(2)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立法的透明度,使立法更好地体现民意,也有利于发扬人民民主,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6分)

22.(1)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因此,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7分)

(2)材料中,保安人员甲报告公安派出所的行为是履行其职责,是在行使其合法权利。但拘禁和搜查乙,则侵犯了公民乙的人身自由权利,应受到法律的制裁(7分)。

(3)任何公民都是权利与义务的主体,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权利和自由。顾客乙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时,其行为损害了公共财产,未尽到保护国家、集体财产的义务,也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乙应当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合法权利,而不应采取违法行为(7分)。

23.(1)①政治生活的内容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如果每个人都对政治生活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受害的必然是全体人民的利益(6分)。②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存在者相辅相成的关系。政治生活状况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因此,此人的观点是错误的(7分)。

 (2)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③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④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