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一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一年级政治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

2014-5-11 0:26:03下载本试卷

高一年级政治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

    政 治 试 卷Ⅰ(共60分)

命题人:管 勇  2002年3月29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

1.国民收入是衡量一国经济的重要指标。对国民收入叙述正确的有     (  )

①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生产的全部产品 ②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③社会总产值扣除同期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④社会总产品扣除同期消耗的生产资料后剩余的部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必须兼顾积累与消费,这是因为               (  )

①消费是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积累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 ②只有正确处理好消费与积累的关系,才能使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③积累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是完全对立的 ④积累代表社会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生活消费代表着个人的眼前利益,不能偏废其一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3.国民收入的分配是                                           (  )

A.由劳动者主观意志决定的       B.受客观经济条件制约的

C.由领导者主观意志决定的       D.由社会消费水平决定的

4.“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体现了                                  (  )

A.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B.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一致的关系

C.共同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D.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5.如果积累基金超过生产资料的增长或消费基金超过了消费资料的增长,都会引起市场物价的波动,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在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时,必须                            (  )

A.由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抑制通货膨胀

B.在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入的基础,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

C.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与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D.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

6.经过   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称作   ,上一年度财政收支的实际情况称作   。                                              (  )

A.审议 国家决算 国家预算     B.审议 国家预算 国家决算

C.法定 国家决算 国家预算     D.法定 国家预算 国家决算

7.“西气东输”工程,初步预测第一期工程投资将达1200亿元,加上以后的上游气田开发、主干管道铺设和城市管网铺设等项目,总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相当于长江三峡工程的投资规模。国家对“西气东输”工程的投资属于               (  )

①财政支出中的经济建设支出 ②积累中的扩大再生产部分 ③国民收入中的公共消费部分 ④积累中的非生产性基本建设部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财政收支平衡的含义是                                        (  )

①收支相等 ②支出稍大于收入 ③收入稍大于支出 ④略有节余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9.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是      (  )

A.国家制定的分配政策           B.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C.积累与消费的比例是否合理     D.经济发展水平

10.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主要标志是                           (  )

A.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依法无偿取得的财政收入

B.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政收入

C.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D.税收不能象商品交换那样实行等价交换,也不实行还本付息

11.税收作为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都是为国家实现其职能服务的,因此,任何国家的税收都具有共同特点,其中有                                   (  )

 ①都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前提的分配关系 ②分配的主体都是国家 ③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④税种都是相同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的,表现在                       (  )

 ①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 ②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③三者性质相同,密不可分 ④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2001年8月,国家税务总局对生产销售达到低污染排放限值的小轿车、越野车和小客车减征30%的消费税。这一政策表明                            (  )

A.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B.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C.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D.税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手段

14.对储蓄存款利息征收个人所得税                                   (  )

①将为我国的经济建设筹集大量的资金 ②会使绝大部分的储户利息收入受到重大损失 ③能调节个人收入 ④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我国从1994年1月1日起对烟、酒、鞭炮、焰火等11种商品征   税。(  )

A.营业税      B.消费税      C.所得税      D.行为税

16.我国之所以对香烟征税,是因为                                   (  )

①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 ②可以抑制香烟的消费,进而引导投资流向 ③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④可以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A.①③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17.在我国,公民应当具有纳税人意识。对纳税人意识的正确理解是           (  )

A.公民应当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B.依法纳税是公民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

C.关注国家税收的使用,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

D.在履行依法纳税义务的同时,依法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18.金融机构是指                                                 (  )

A.各类银行的总称             B.专门从事资金融通的中介机构

C.专门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机构   D.专门负责货币投放与回笼的机构

19.从业务上看,银行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

A.保管        B.收付        C.结算        D.放款

20.我国现阶段银行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其分类依据是  (   )

A.银行资产的所有制性质        B.银行是否以获得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

C.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D.是否是市场主体

21.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是                                          (  )

A.“银行的银行”,是经营存款业务的工具

B.以银行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企业法人

C.我国发行人民币的唯一金融机构

D.在国务院领导下,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

22.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指出,面向新世纪,工商银行首先要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在利润逐年递增的前提下,实现高质、高效发展。工商银行之所以要坚持以效益中心,是因为                                                   (  )

A.只有高效益,才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B.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C.效益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D.以效益为中心,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23.“九五”前期,为抑制通货膨胀,国家采取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等手段,使国民经济顺利实现“软着陆”;“九五”后期,针对国内需求不足等问题,国家采取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等手段,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重要转机。这表明              (  )

A.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必须利用利率手段 B.发展经济必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C.调整利率是增加银行利润的有效途径 D.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具体手段之一

  “十五”期间,国家要集中力量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中国国家开展银行将把支持西部大开发作为信贷工作的重点。据此回答24–25题。

24.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                           (  )

A.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重要举措

B.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是我国管理国家资产投资和贷款的国有商业银行

C.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主要职能是承担为国家大型重点项目提供专项贷款的业务

D.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业务不受限制

25.国家建立政策性银行,其目的是为了                                (  )

①确保国家大型基本建设和大宗进出口贸易的顺利完成 ②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 ③与商业银行竞争获得银行利润 ④为国家建设筹集资金,把“小钱”变“大钱”,把“死钱”变“活钱”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26.银行发放贷款                                                 (  )

①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②可以支持工农业生产,促进商品流通 ③有利于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④能够确保国家经济建设所需的各项资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多地在经济生活中使用各种各样的信用卡,信用卡与转账支票、汇票的共同点是                                          (  )

A.都属于电子货币             B.都可在购买商品或取得服务可直接使用

C.都可用于转账结算           D.都由银行等金融机构直接受理

28.对“为储户保密”的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  )

A.存款不受任何人、任何单位和组织机构的查询、冻结和扣划

B.银行工作人员有权随意动用和支配储户存款

C.非上级党组织批准,存款不受任何人、任何单位和组织机构的查询、冻结和扣划

D.非依法定条件和程序,存款不受任何个人、单位和组织机构的查询、冻结和扣划

29.公民存款储蓄                                                 (  )

A.不是投资行为               B.不是计划消费行为

C.是投资行为但不是计划消费行为 D.既是投资行为也是计划消费行为

30.公民的储蓄存款在国家经济生活和人民生活中的重大作用是              (  )

①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 ②储蓄存款的大量增加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③调节市场货币流通 ④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测试

文本框: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密………………封………………线………………………………………………………
    政 治 试 卷Ⅱ(共40分)

命题人:管 勇  2002年3月29日

一、选择题(2分×30=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简答题(31题8分,32题9分,共17分)

31.材料一:国务院规定,凡占用耕地建房或从事非农业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缴纳耕地占用税。这对于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着积极的作用。

材料二:我国自全面实行税制改革以来,税务机关发现的违法偷税、骗税大案已有近5000起,为国家挽回的财政收入不少数1000亿元。

材料三: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占到财政收入95%以上。

  请回答:⑴我国税收的性质是什么?

       ⑵材料一、二、三分别体现了我国税收的什么作用?

31.答:(1)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2)材料一体现了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材料二体现了税收是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材料三体现了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三、辨析题(本题10分)

3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所以每个公民都要纳税。

33.答: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公民依法纳税才能保证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2)这是由我国税收的性质决定的。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税收的最终受益者广大劳动人民。(3)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已经享受了国家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享受服务就应当承担义务。所以说,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是否要纳税,取决于公民是否已成为纳税人。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公民是否是纳税人,取决于税法的规定和公民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如果公民所处的经济地位符合税法规定而直接负有纳税义务,则必须纳税。否则不必交纳税收。


32.材料1:       不同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

国   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中国

财政收入所占比重

47.6%

31.7%

11.6%

中央财政收入所占比重

31.4%

24.7%

3.9%

  材料2: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集中财力,振兴国家财政,是保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要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和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

  请回答:⑴材料1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什么问题?怎么解决?

       ⑵如何理解“……振兴国家财政,是保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这句话?

32.答:(1)材料1反映了我国的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都较小。应在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上述两个比重。

(2)财政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第二国家通过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第三,财政可以有力地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第四,财政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五,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所以说,“……”。

四、材料分析题(本题13分)

34.依据银行系统掌握的全国产业金融运行情况等信息,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对四类投资项目实行限制或禁止贷款。它们是:国家有关法律明令禁止的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造成当前生产过剩,需总量控制的项目;工艺技术落后,已有先进成熟工艺和技术替代的项目;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严重的项目。

  请回答:⑴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是什么?材料反映出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了什么职能?

      ⑵结合材料说明,我国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34.答:(1)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领导下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材料反映出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了通过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职能。

(2)我国银行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第一,银行制定和实施信贷政策说明,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第二,银行系统掌握并反映全国产业金融运行情况等信息说明,银行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第三,通知要求对四类投资项目实行限制和禁止贷款说明,银行发挥了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