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搞市场经济必须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据此回答1—2题。
1、专家认为,要有效防止经济运行大起大落,政府应尽可能减少对企业和市场的干预,但同时又不能“放任自流”。这是因为
A、市场经济既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同时又存在着弱点和缺陷
B、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刚起步
C、宏观调控是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手段
D、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
2、对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要多当市场经济中的“指导员和教练员”,而不能当“运动员”。这主要是指政府要
A、为企业的经济活动制定规则 B、发挥自身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C、主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 D、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和引导
3、知名家电零售巨头先后在上海市某繁华地段不足百米的范围内开设门店,纷纷推出促销手段。消费者“货比三家”,踊跃购买,买卖两旺。专家预言该地区有可能成为我国家电销售行业的“晴雨表”。这种经济现象说明
①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是“你死我活” ②市场竞争可能实现消费者和经销者双赢 ③市场竞争能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④开放的市场有利于上海的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近年来,“中国制造”成为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在制造业方面,中国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世界工厂”,但缺乏核心技术仍然制约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这说明
A、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B、我国制造业的出路在于大力发展科技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C、我国已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D、自力更生原则要求我们避免从国外引进核心技术
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办《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若干意见》的决定,山东省自今年9月起陆续关停超期服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火电。其中,华电国际青岛电厂的12号机组、华能白杨河电厂3号机组和济宁电厂的1、2号机组已按规定实施关停。据此回答5—6题。
5、关停小火电机组的做法有利于
①实现经济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②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③积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④落实科学发展观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为降低能耗,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作为生产经营主体的企业,必须
①不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 ②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对高耗能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 ④政府定价,提高能源价格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英国《泰晤士报》日前撰文指出:低成本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即将结束,中国在研发领域
的投入将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欧洲制造商有必要迎接新的角逐。这段话反映
A.我国正努力提高制造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B.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技术合作进一步加强
C.我国已不再发展低成本的制造业
D.我国已成为贸易强国
8、中关村各企业以创新科技铸造一流产品,诚信经营构建一流商圈,这说明当今企业越来越重视创新和诚信。其中反映的经济生活道理是
①诚信经营对企业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②企业的战略定位和服务好坏决定企业成败
③企业要采用高、尖、新技术设备 ④创新科技有利于形成企业竞争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9、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从全局来看,主要是为了
A.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 B.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结构调整
C.加快东北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 D.统筹我国区域发展,推进现代化进程
10、2006年11月以来,全国粮油价格均出现上升态势,一些地方米、面、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分批次出售临时存储粮等措施,增加供应,稳定粮食价格。国家有关部门采取分批出售临时存储粮以稳定粮食价格的措施,属于
A.市场自发配置资源的表现 B.使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C.利用经济杠杆,平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D.发挥财政作用,促进经济发展
|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不能发挥积极作用 B.只有宏观调控才能对市场起调节作用
C.宏观调控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D.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
12、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的原因是
A.农民大量进城务工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关系国家发展的全局
C.我国粮食生产形势严峻 D.我国人多地少,农业人口占多数
13、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必须
①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 ②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③公平对待农民工,逐步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 ④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4、为抑制近年来房产等价格上涨的势头,06年5月,建设部等九部门出台《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提出,对个人购买住房后销售的开征营业税。0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五次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这是国家运用 手段调控经济。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政治手段
15、温家宝总理指出,目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但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措施,缩小差距,在分配上“更加注重公平”。这体现了
①我国经济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②社会主义的本质 ③国家注重宏观调控的方向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A.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一个美国的投资机构可以在三十分钟内把资金撤出美国股市而进入英国的原油期货市场。这体现了
A.生产的全球化 B.资本的全球化 C.贸易的全球化 D.技术的全球化
17、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2006年贸易顺差达1700亿美元。但过大的顺差既不利于全球经济均衡发展,也加深了我国经济的不平衡。这告诉我们
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B.我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已开始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C.经济全球化可以为各国经济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D.经济全球化其实就是风险全球化
18、江苏省政府提出,江苏的沿海大开发必须坚持开放开发的原则,要坚持以开发促开放,以开放带动开发之路,要以市场为导向,融入经济全球化经济合作体系。这做法
A.意味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到了一个新层次
B.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C.表明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
D.是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市场行为进行调控
19、在产品出口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国内企业遭遇反倾销诉讼也越来越多。这意味着我国对外贸易必须改变那种依靠廉价劳动力、出售低端产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因此国内企业必须
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②增加进口,减少出口 ③面向国际市场,调整产品结构 ④创立国际知名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0、在中国汽车三大集团与外资的重组谈判中,中方对自己的利益进行了最大限度的争取。如东风日产合资公司的名称中第一次没有外方的名字,而且载重车依然沿用“东风品牌”。这告诉我们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 B.利用外资必须坚持WTO的非歧视原则
C.对外开放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D.中外合资企业必须使用中国企业原有品牌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40分)
21、材料一: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社会的信用制度,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
材料二:当前,不讲信用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假冒伪劣、合同欺诈、金融诈骗、赖账拖欠等种种行为相当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市场经济秩序,污染了社会风气,给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联系材料中的现象,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上述问题的认识。(16分)
22、2003—2006年,中国经济的年增长速度分别是10%、10.1%、10.4%、10.7%。正是由于经济的高速增长,才有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的大幅度增加。因此,有人说:“只要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就能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请你谈谈对上述观点的看法。(2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