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二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二政治第三单元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2014-5-11 0:26:15下载本试卷

高二政治第三单元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3•1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知识结构


课堂导学

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矛盾的含义: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

  (1)“对立”的基本含义: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2)“统一”的基本含义: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互为存在前提。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自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2、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还要注意:

(1)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对立离不开统一,统一也离不开对立。

   (2)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要全面地把握矛盾。

(3)不能把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规律。

2、正确对待矛盾:

  (1)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2)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3、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1)首先对自己要一分为二。

  (2)要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理解三个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解析

1、矛盾的概念及矛盾转化的条件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必然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不同的,相互对立的,同时又是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这里的“两个方面”在不同的事物中有不同的内容,但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里的“对立”是指两个方面互相排斥、互相斗争、有差别、不相同的关系;这里的“统一”是指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离开其中的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这里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无论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这里的“对立”和“统一”,既是指每一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关系,也是指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关系。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全过程中。

 (2)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立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互相贯通的,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所以就有了转化的可能性。未曾发生关系的双方,就不构成具体的矛盾,也就构不成事物,也就谈不上矛盾双方的转化。

理解了转化的根源后,还应理解和把握:要使矛盾双方转化的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时,必须有一定的条件。所谓条件,广义地说,是指制约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条件不具备,转化就无法进行,不可能存在无条件的转化。

 (3)哲学上讲的矛盾不同于逻辑矛盾:

  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是违背“同一律”的表现;而辩证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香花不一定好看,能人不一定能说。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1)矛盾普遍性原理的基本内容: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无论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在人们的思维领域,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这就是说事事有矛盾。

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它产生到死亡,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矛盾。在新旧矛盾之间,绝不存在哪怕一刹那的无矛盾的状态。这就是说时时有矛盾。

③总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2)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①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这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②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坚持两分法、两点论。两分法、两点论、全面性,在本课中是同等意义上的概念。所谓两分法,是全面看问题的观点,即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对矛盾作全面的分析,既要看到事物 的这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的那一面(如正面和反面、主流和支流、现在和将来等等)。两分法是最基本的矛盾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的起点。坚持两分法,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如理解三个关系: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中两手之间的关系;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党的基本路线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关系。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任何割裂二者关系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正确理解“联系、发展、矛盾”三者的关系:

联系、发展、矛盾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就是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一切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2)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也就没有发展。

(3)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内因,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外部矛盾,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也就是外因,它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 雨果

基本知识技能训练

一、选择题:

1、哲学上所讲的“斗争”与政治上所讲的“阶级斗争”之间的内在联系是(   )

A、 它们都是具有不同特点的具体矛盾斗争的表现    B、它们都具有特殊性

C、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前者是包括后者在内的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

D、两种斗争都是矛盾双方对立的具体表现

2、“自相矛盾”典故中的矛盾是                    (   )

A、逻辑矛盾  B、生活中的矛盾  C、人为制造的矛盾  D、哲学意义上的矛盾

3、石墨变成金刚石是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发生的,汞变成金是用中子轰击汞原子,打掉一个质子和电子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些科学实验说明了           (   )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B、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    D、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是有条件的

4、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的梦想,这些构想主要违背的哲理是(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D、事物的矛盾是相互转化的

5、矛盾的普遍性是指                     (   )

A、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内部          D、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6、所谓两分法是指                         (   )

A、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成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     B、用矛盾的分析方法分析一切

C、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D、既要看到优点又看到缺点,既看到成绩又看到问题

7、《经济日报》发表的有关文章指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实行双气化的大城市中的生活垃圾里,与人们吃喝有关的厨房有机垃圾占50%左右,其余50%中,18.2%以上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其中纸张占5.3%,棉纺织物占6.8%,草木树叶占6.1%,这些物质扔掉是害,利用起来是个宝。这说明                               (   )

A、事物之间存在着复杂多样的联系     B、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C、要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据此完成8~9题。

8、关于矛盾双方“对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矛盾双方的对立可以离开统一而存在 B、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C、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D、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的尖锐对抗和激烈冲突

9、关于矛盾双方“统一”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等同          B、矛盾双方无条件转化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并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的统一只存在于事物之间

10、下列选项能体现矛盾统一性的有                (   )

①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②祸兮神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③物极必反

④顾此失彼  ⑤失败是成功之母  ⑥因材施教

A、③④⑥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11、“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必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的唯物论依据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B、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形

C、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D、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点而不是一点

12、“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其辩证法理论依据是       (   )

A、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       B、事物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C、矛盾双方无条件相互转化      D、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前后相继的历史关系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学》中的这个观点体现了辩证法的(   )

A、联系是客观的、多样的,学与思构成因果联系

B、主观必须符合客观,人们的思考必须符合书本知识

C、必须全面地看问题、办事情,把学与思结合起来

D、坚持发展的观点,只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就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14、《韩非子》中讲的蔡桓公忌医,最后病入膏盲,不可救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否认矛盾,回避矛盾

B、人的身体本身就有疾病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5、矛盾是客观的,其含义是                   (   )

A、矛盾仅仅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B、矛盾不存在于人的意识现象中

C、矛盾为一切客观事物所共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二、非选择题:

16、什么是矛盾?矛盾的统一性是指什么?

17、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它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18、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全党同志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上述要求体现了哪些哲学原理?

(2)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道理,简要分析“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9、中国被批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有人认为,中国入世后,对外贸易将会扩大和增加,这对我国各产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请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最幽远、最隐秘的一层,真理就在那里完整地居住着。—— 罗·勃朗宁

知识拓展与能力提高训练

一、 选择题:

网吧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也被视为开放社会的一个象征。然而,随着互联网信息垃圾的增加,失控的网吧的负面效应也日益明显,尤其是其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焦虑。200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管理的通知》出台了对网吧的清理整顿措施。据此回答1~2题。

1.网吧的高速发展“让人欢喜让人忧”,这表明             (    )

A、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B、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着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2.国务院公办厅出台的清理整顿措施属于               (    )

A、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B、运用法律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C、运用行政手段对服务市场进行宏观调整   D、市场交易原则

3、“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一论断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

A、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B、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

C、物质决定意识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毛泽东同志说:“没有什么事物不包含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观点的有

                                    (   )

①矛盾处处有,时时有   ②矛盾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③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④不同事物中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世外桃源该多好,无奈风波添烦恼,只缘矛盾来捉弄,它是庸人爱自扰。”此诗的错误在于(  )

A、只是看到处处有矛盾,忽视了时时有矛盾  B、幻想没有矛盾,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C、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D、否认了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

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符合             (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观点        B、矛盾具有特殊性的观点

C、两点论,全面看问题的观点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7、在一首题为《母亲》的诗中写道:“妈妈的腰弯了,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这包含的哲学原理有      (   )

A、矛盾双方的对立           B、矛盾双方的统一

C、矛盾双方的统一和斗争        D、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

8、唐代诗人王维有“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王安石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认为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因为王安石 (   )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9、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而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是  (   )

A、坚持全面的观点               B、坚持世界的物质性

C、矛盾双方的联系,即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D、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10、“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哲学寓意是指矛盾双方      (   )

A、互相排斥和斗争      B、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C、依据一定的条件,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D、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11、1999年,我国的钢铁产量比1998年增长6%,达1.23亿吨,这是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钢铁行业的产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全国钢产量90%的粗钢严重过剩,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滑坡,为此,国务院对钢铁行业进行强行限产,从原来的单纯简单的数量扩张转变到质量的提高。由此可见(   )

A、钢铁企业提高了产品质量就能提高效益  B、钢铁行业应压缩生产,产量越少越好

C、钢铁行业的发展应坚持全面的观点,速度与质量、效益并重

D、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说法中,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   )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失败是成功之母

13、下列关于矛盾双方“转化”的理解,正确的有       (   )

A、转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B、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C、转化是具体的,任意的           D、转化意味着事物向前发展

14、在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两点论、两分法的有         (   )

A、居安思危             B、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打击犯罪

C、固步自封             D、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15、下列成语中蕴含两点论的是               (   )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丁是丁,卯是卯  ③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④下马看花

⑤不经一事,不长一事  ⑥否极泰来  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⑧居安思危

A、①②③⑤    B、②③⑦⑧   C、③⑥⑦⑧    D、①③⑥⑦⑧

二、非选择题:

16、用矛盾的观点说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7、“五一”“国庆”长假,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遗憾,不足,差距,矛盾,但首先还应承认,放长假于国于民都是大好事,好事不一定完美,发现了美中不足,同样也是好事,今后可以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1)上述短评体现了辩证法的什么观点?

(2)这一观点在上述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

18、一位专家曾说:“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1)上述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

(2)运用(1)的观点说明怎样才能把垃圾变成资源?

19、狄更斯在描写第一次产业革命时代的英国时写道:“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冬天,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秋天。我们面前什么也没有,我们面前什么都有。”

(1)狄更斯的描写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

(2)我们应如何理解和把握这一观点?

                                                你把玫瑰换个名儿,它依旧芳香诱人。

3•2 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知识结构

文本框: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课堂导学

一、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1、  矛盾特殊性的含义:

2、  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事事矛盾不同,时时矛盾不同。

(1)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2)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3)     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二、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2、为什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3、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方法的危害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②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正确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2)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鲜明地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重点、难点解析

   1、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民下三个方面:①不同事物的矛盾都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正是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或者叫做根据;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这是区分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依据;③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这是在总体上、在相互联系上把握事物的依据。

    (3)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因为不同的事物包含着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夺其发展不同阶段上的矛盾也有其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点,寻找解决特殊矛盾的办法。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重要意义,表现在:①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方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反对一刀切,一风吹。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这里关键是弄清它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关系。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3、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

(1)二者的联系。二者都要求了解实际情况,主观符合客观。二者都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2)二者的区别。①从实际出发属于唯物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辩证法;②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依据是矛盾特殊性原理;③从实际出发强调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调矛盾各有其特点,反对一刀切。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一原理应注意两点:①弄清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的含义,是掌握这一原理的前提。普遍性即共性,是指各种矛盾普遍具有的共同点、共同性,或者叫“共同本质”。特殊性即个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特征,或者叫“特殊本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一般与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其含义相同。②准确把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挖掘这一哲学原理的关键。首先,要弄清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怎样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寓于”即“存在于”、“包含于”的意思。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是指任何“个别”都包含着“一般”,任何“共性”都存在于“个性”之中。千万注意,不能认为一般包含个别、共性包含个性,因为共性撇开事物的具体特点,只是概括、抽象了共同点、共同本质。导致这样的错误往往是对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的含义理解不够,混同于“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或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再特殊的事物,总是与它的同类的事物有某种共同点,总具有同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其次,我们要弄清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怎样相互转化的。这里有两种情况:从空间上看,在一定范围内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范围内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从时间上看,在一定阶段是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发展阶段上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反之亦然;两者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是由客观世界范围的极其广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决定的。

(2)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具有重大的方法论意义

①有助于我们掌握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②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③有助于我们理解与把握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矛盾特殊性的三个表现形式与矛盾普遍性两层含义的关系

(1)从空间上看,“矛盾的普遍性”是说事事有矛盾;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每一事物矛盾的特点却不同,且每一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地位作用也不相同,这分别的矛盾特殊性的第一、第三个表现。

(2)从时间上看,“矛盾普遍性”是说时时有矛盾;而每一事物的矛盾自始至终的特点会不一样,即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特点不同,这是矛盾特殊性第二个表现。

所以,矛盾特殊性表现形式与矛盾普遍性的两层是分别对应的。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基本知识技能训练

一、选择题:

1、2002年6月2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安徽省淮北市几个大招商项目接连失败;号称亚洲最大的高尔夫球场工程奠基已经一年多,现在荒芜一片;拟投资30亿元的“温哥华城”在挖了四个大坑之后,现在是蛙声一片。淮北是煤城,并没有什么旅游资源,交通也不发达,修“亚洲第一”的高尔夫球场和“温哥华城”是不符合当地实际的。由此可见,淮北市的做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违背了     (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B.一分为二的原则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观点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

2、“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这些成语体现的同一哲理是                    (   )

A、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D、矛盾是普遍的

3、下列表述中,能够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         (   )

①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②擒贼先擒王  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④量体裁衣  ⑤辩症施治  ⑥因地制宜

A、①③④    B、③④⑤⑥    C、③⑥   D、②④⑤⑥

4、“树林里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人类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指纹”,这说明(   )

A、矛盾具有斗争性和统一性    B、矛盾具有客观性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矛盾具有特殊性和差异性

5、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的根据是              (   )

A、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  B、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C、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D、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6、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体、美等不同学科领域的区别根据是   (   )

A、研究的需要            B、权威者的规定

C、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矛盾特殊性    D、事物的共同本质

7、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哲学依据是    (   )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C、世界物质性原理     D、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8、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是            (   )

A、认识事物的矛盾    B、认识事物的内部矛盾

C、认识事物的特点    D、认识事物的矛盾普遍性

9、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第一次是辛亥革命,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区分这些不同阶段的依据是  (   )

A、各个阶段的历史年代划分    B、它们各自包含的特殊矛盾

C、每个时期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们 D、不同时期的革命对象

10、“中国的事情要按中国的国情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主要是因为:                                 (   )

 A、别国的经验和模式不一定是成功的确良

B、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有特殊性

C、别国的经验、模式不一定是从实际出发的

D、意识依赖于物质

掌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回答11~12题。

11、根据上述原理,我们认识事物应遵循这样的秩序      (   )

A、普遍—特殊—普遍    B、特殊—普遍—特殊

C、普遍—普遍—特殊    D、特殊—特殊—普遍

12、下列工作方法中,符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   )

A、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B、一分为二

C、工作要做到点子上      D、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13、“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是              (   )

A、否认了事物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系

B、否认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

C、否认了具体问题具体    D、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14、阶级斗争,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来说,是矛盾的普遍性,而对于阶级社会来说,则是矛盾的特殊性                              (   )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是绝对的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说: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据此精神回答15~16题。

1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表明    (   )

A、科学理论之间是没区别的    B、矛盾的特殊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普遍性不能离开特殊性而存在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这说明

                                (   )

A、任何事物都具有两点而不是一点   B、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D、集体智慧的真理性是无可置疑的

17、党一贯强调:一方面要把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广大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长期坚持不容动摇;另一方面要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宜统则统,宜分则分,有统有分、统分结合。从哲学上理解,这主要体现了                 (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8~20题。

18、前句话的理论依据是                  (   )

A、事物的矛盾是客观的      B、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C、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D、事物之间毫无共同之处

19、后句话告诉我们:                    (   )

A、矛盾的普遍性必须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B、任何事物都具有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C、同类事物是无区别可言的    D、共性和个性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20、材料中的观点表明                   (   )

A、矛盾既普遍存在,又各有其特点  B、矛盾既存在于事物的内部,又存在于事物之间

C、事物之间的界限是难以确定的   D、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共同点

二、非选择题:

21、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什么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重要意义?

22、列宁说:“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

23、对于当前在农村开展的“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中央提出,各地要根据本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在学习教育的时间、内容、方法等方面,提出不同要求,不搞一刀切。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原理?

(2)这些哲学道理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24、2003年3月28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事物的共性,但共性产生于个性;事物的共性是抽象的,个性才是鲜活的、丰富的、多样的。只有实现理论与实际、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结合,找到自己的路,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才能不断向前推进。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2)指出这一原理的基本内容。

(3)这一原理对于当前我国的改革、建设有什么指导意义?

                                                  

一封书信只为墙,让它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尤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知识拓展与能力提高训练

一、 选择题:

1、下列不能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是              (   )

①张冠李戴、良莠不分 ②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③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④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⑤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⑥因材施教 ⑦学会“弹钢琴”,防止“单打一” ⑧形式主义的“一刀切”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⑦⑧

C、②③④⑥⑦     D、③⑤⑥⑦⑧

2、二战后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生产力的新发展,西方国家有经济关系、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方式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这一事实说明(  )

A、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B、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自身的特殊矛盾

C、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D、事物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3、《人民日报》曾报道:“社会主义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应有不同的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制度、体制和机制。”这一要求                    (   )

A、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       B、坚持了两点论两分法

C、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D、把握了问题的主流

4、仲由问孔子:“听了就去干吗?”孔子说:“不能。”冉求也问孔子:“听了就去干吗?”孔子说:“干吧!”公华西问孔子:“为什么同一个问题,回答不一样呢?”孔子说:“冉求平日做畏缩,我要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我要约束他。”这个故事表明                  (   )

A、  既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又要解放思想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C、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来分析一切    D、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

5、医生让一病人多吃水果,可病人拒吃苹果、香蕉、桔子,并喊道:“我要吃水果!”此病人错误在于

                       (   )

A、否认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  B、夸大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

C、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       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

6、中国古代哲学家说过“万物莫不有对”,“万物莫不相异”。这里包含的哲学思想有(   )

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②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③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  ⑤事物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⑥事物的变化发展有自身的规律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①③④⑥

中医讲求辩症施治,对症下药,有时对同一类疾病根据不同病因施以不同的疗法,称为“同病异治”,有时又对不同的疾病根据相同的病理施以同一疗法,称为“异病同治”。据此回答7~8题。

7、“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突出的共同点是重视     (   )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B、意识的能动作用

C、内外因辩证关系        D、从整体上把握现象之间的联系

8、“异病同治”是有条件的,而某些江湖“神医”声称可以用同一种药包治百病,这违背了(   )

A、意识具有能动性作用的原则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则    D、对立统一的原则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世纪之交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新的国际形势,认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据此回答9~10题。

9、材料包含的唯物论道理是                (   )

A、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B、意识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C、主客观的统一是永恒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10、材料表明的辩证法道理是               (   )

A、不同事物的矛盾是有不同的特点    

B、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

C、矛盾双方的地位、作用是不同的  

D、事物的发展是由联系构成的

1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盘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                          (   )

①事事有矛盾 ②时时有矛盾 ③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 ④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⑤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⑥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2、列宁曾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所以重要,原因是           (   )

①它是哲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②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  ③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下列选项关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

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B、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

C、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但普遍性能离开特殊性         

D、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但特殊性能离开普遍性

14、在实际工作中采用的“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体现了        (   )

A、矛盾普遍性的关系原理          B、矛盾特殊性的关系原理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据此回答15~16题。

15、下列说法中,符合材料内容的是            (   )

A、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B、无风不起浪,有水才行船

C、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D、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

 16、材料中的道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    (   )

A、两点论、两分法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抓重点、抓关键        D、把握事物的本质与主流

1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            (   )

①多数与少数  ②一般与个别  ③共同性质与特殊性质  ④整体与部分 ⑤范围大与范围小 ⑥互相包含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⑥     D、②③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论述“深化分配制度改革”这一问题时指出“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据此回答18~20题。

18、决定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   )

①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②我国现阶段的综合国力

③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④我国的产业结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体现了          (   )

①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②规律的客观性  

③矛盾分析的方法    ④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观点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这一做法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的原理

C、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D、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

国务院近日作出决定,取消789项行政审批项目。这标志着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国务院的决定要求,各部门、各地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对应当取消也可以取消的审批项目,坚决予以取消;对应当取消但保目前条件尚不具备的审批项目,提出过渡性的措施和办法;对应保留的审批项目,予以保留。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据此回答21~22题。

21.从经济学角度看,国务院之所以作出取消789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是国为(  )

  A.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不能采取行政手段

  B.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

  C.市场调节有弱点和缺陷      D.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少越好

22.“对应当取消也可以取消的审批项目,坚决予以取消;对应当取消但目前条件尚不具备的审批项目,提出过渡性的措施和办法;对应该保留的审批项目,予以保留”,国务院这一要求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B.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

  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非选择题:

23、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它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24、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分析我们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25、材料一、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友好相处。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扩大互利合作,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对彼此之间的分歧,要坚持对话,不搞对抗,从双方长远利益以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出发,妥善加以解决,反对动辄进行制裁或以制裁相威胁。

材料二、我们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决不允许别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

阅读江泽民同志的两段讲话,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之间可以友好相处、互助合作的哲学依据和事实根据分别是什么?

(2)从哲学角度看,中国处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方针,坚持了什么样的方法论?

26、据了解,某乡推广棉花套种花生、西瓜、芝麻等作物的套种技术。由于该乡各村地理条件各异,群众对该项技术还没有完全接受等原因,虽经几年推广,但仍未获得满意效果。

请你运用所学的哲学观点分析推广套种技术效果不佳的原因,假设你是该乡套种推广技术的负责人,试拟订一个继续推广套种技术的可行性方案。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

3•3 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

文本框: 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知识结构

 

课堂导学

一、 办事情要关于抓住重点

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含义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

(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2)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看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1)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①当前我国社会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②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2)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②学会“弹钢琴”,防止“单打一”。

二、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两者相互排斥。

   (2)两者又相互依赖。

3、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1)分清主流和支流的重要意义

(2)不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4、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重点、难点解析

   1、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

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实际上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具体情形,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深化。现实存在的事物往往是很复杂的,不只包含一种矛盾,而是一个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或系统。

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种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这样,就把许多矛盾区分为两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而在每一种矛盾中,矛盾双方也有主次之别,客观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其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这样,就把矛盾的双方区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这些都是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

总之,是由于众多矛盾及矛盾双方地位和作用的不平衡性(矛盾的特殊性),就把众多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把每一种矛盾的双方分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2、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与联系:

把握这一关系,首先要从理论上弄清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区别。(1)概念不同。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2)范围不同。主要矛盾是指在由多种矛盾所组成的矛盾体系范围中某一占支配地位的矛盾,在这里矛盾双方被看成一个整体来考察。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中,起主导作用的某一方,考察的是整体中两个部分间的关系。(3)方法论不同。主要矛盾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抓中心、抓关键。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求我们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才能辨方向,识大局。(4)作用不同。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和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在应用此原理时,除了依据上述理论来断定某一问题是主要矛盾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之外,还要留意题中的字眼。凡有中心、关键、重点、多数、主导等字眼的,一般指主要矛盾,而主流、主体多指矛盾的主要方面。

其次,还要搞清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联系。(1)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都是关于矛盾的特殊性问题,不平衡性问题。(2)二者都要求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3)主要矛盾中包含矛盾的主要方面,两者之间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则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

3、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

   事物有简单事物和复杂事物之分,简单事物内部只包含一个矛盾,矛盾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复杂事物内部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可见,任何事物内部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不一定都有主要矛盾,但复杂事物一定有主要矛盾。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4、急需解决的矛盾一定是主要矛盾:

主、次矛盾的区别在于双方性质、地位、作用上的差异,而不在于解决顺序的先后。由于主要矛盾起领导、决定作用,所以一般情况下,总是着重解决好主要矛盾,以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但在特殊情况下,还要先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解决好主要矛盾。可见,解决“要紧的事”不完全等同于抓中心、抓关键。

5、事物的性质只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

从两点论的角度看,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双方共同规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规定事物的性质也起一定作用,只不过不起主要作用。从重点论角度讲,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可见,在规定事物性质的因素问题上,既不能忽视矛盾次要方面的作用,也不能将矛盾双方的作用同等看待。

6、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1)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既是主次矛盾关系的要求,又是矛盾主次方面的要求,但这两种关系要求的“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具体内容不同。

(2)两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指认识复杂事物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两点论与重点论紧密相联。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是一点论,离开重点谈两点是均衡论。我们要把两点论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4)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坚持两点论就是抓全面,坚持重点论就是抓重点”的说法。两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因此,坚持两点论就是体现了全面地看问题即抓全面。重点论是指在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即抓重点、抓关键。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抓本质、抓主流。因此,认为坚持重点论就是抓重点是片面的。我们应该把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和主流。

②“两点论两分法”和“与重点论相统一的两点论”的关系。

首先,二者有区别:A、含义不同。“两点论两分法”是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既看事物的这一面,又看事物的那一面。而“与重点论相统一的两点论”是指认识复杂事物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B、二者依据不同。前者哲学依据是矛盾普遍性原理;后者哲学依据是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而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都属于矛盾特殊性。C、二者强调的内容不尽相同。前者只强调两点,强调全面;后者强调的是带有重点的两点。

二者的联系:A、矛盾主次方面原理要求的“与重点论相统一的两点论”中的两点,实质上与普遍性原理要求的“两点论”中的两点论是相同的。B、二者的反面都是一点论。所以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不能笼统地讲前者就是后者。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宋·叶适

基本知识技能训练

一、选择题:

1、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我们叫它(   )

A、内部矛盾  B、主要矛盾   C、矛盾的主要方面  D、次要矛盾

2、 “荷花好看也要绿叶相扶”,要求我们在方法论上  (   )

A、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B、首先要解决次要矛盾,然后集中全部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转化 

D、把主要矛盾看成是一般矛盾,全力解决次要矛盾

3、俗语说的“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点子上”,都是说(   )

A、要统筹兼顾,全面抓好各项工作  B、要集中力量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C、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所有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要善于抓拄重点,集中主要力量抓住主要矛盾

4、人们常说:“眉毛胡子一把抓”、“十个指头按跳蚤”等是在  (   )

A、赞扬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的人  B、肯定在复杂事物面前能面面俱到的人

C、批评不会统筹兼顾,不会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的人

D、批评不分主次、抓不住中心和关键的人

加入WTO,会使我国产品在134个世贸成员国中享受最惠国和无歧视待遇,会吸引大量外资。同时我国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将受到很大冲击。据此回答5~6题。

5、上述材料说明                    (   )

A、我国要千方百计扩大出口  B、我们要加快加入WTO的步伐

C、我国要加快发展民族工业  D、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6、材料中对我国加入WTO的分析坚持了          (   )

A、抓主要矛盾的方法        B、对事物一分为二的方法

C、统筹兼顾、不搞一刀切的方法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

7、“弹钢琴”和“单打一”是两种不同的工作方法,它们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                      (   )

A、必须平均用力,这样,才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  

B、只要抓住了重点就行,反对均衡论  C、抓重点就是抓中心,无法照顾一般

D、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照顾一般,既要防止主次不分,又要防止只抓中心,不顾其他

8、自“打黑除恶”斗争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以来,一大批作恶多端的犯罪分子纷纷落入法网,社会治安有所好转,这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可见  (   )

A、抓住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    B、次要矛盾的解决对主要矛盾有一定的影响   

C、次要矛盾解决了,主要矛盾也就接着解决了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9、“眉毛胡子一把抓”和“单打一”这两种做法的共同错误是 (   )

A、否定了主要矛盾    B、否定了次要矛盾

C、违背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D、只看到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统一,而看不到二者的对立

10、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                 (   )

A、首先出现的,急于解决的矛盾   

B、规定事物性质的矛盾

C、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D、最大的矛盾

  11、下列体现主、次矛盾区别的是              (   )

A、二者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  

B、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赖    C、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都是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

12、我们必须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针,但必须强调德育的领导地位,其哲学依据是

                        (   )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③世界上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④德育关系到人才培养的问题,智、美、劳是人才不可缺少的因素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3、邓小平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 ”这体现了下列哲学道理 (   )

A、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许多矛盾

B、复杂事物的多个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

C、主次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D、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会自然化解

14、懂得了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原理,就要坚持   ,唯物辩证法认为,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   。                 (   )

A、物质和意识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按客观规律办事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分析的方法

D、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5、分析问题时把握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意义在于       (   )

A、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关键    B、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流

C、抓住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D、抓住事物中的正确方面

16、矛盾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是指下列情况            (   )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  ③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区别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

17、下列各选项中,符合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道理是  (   )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②估价当前的经济形势时,要充分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③做工作既要统筹兼顾,又要抓住重点  ④在学习上既要全面发展,又要学有所长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8、两点论与重点论之间的关系是             (   )

A、统一的,两者没有区别     B、对立的,讲两点就不能讲重点

C、紧密联系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D、相互区别的,不能将二者结合起来

19、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                 (   )

A、主要矛盾决定的        B、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矛盾的次要方面决定的

20、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50多年的发展,我们的国有资产已达到8万亿元,这属于全国人民的财产,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基础,失去这个基础,我们靠什么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靠什么来巩固人民的政权,靠什么来保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段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正确认识事物必须重视矛盾的特殊性   D、看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二、非选择题:

21、背景材料: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在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人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辨题: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2、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思想政治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为这个中心服务。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对立起来、割裂开来是完全错误的。

(1)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2)试用这一道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23、材料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党委书记赵浩宇说,“三个代表”是干部心中的一面镜子,是老百姓眼中的一把尺子,也是我们党和群众联系的纽带。

材料二: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彝族农民张兰英认为,江泽民同志的十六大报告“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说到人们的心坎里了。

(1)简述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

(2)江泽民同志的十六大报告为什么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4、江泽民同志指出:“当前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形势是好的,我们工作的主流是好的,我们取得的成就是伟大的,看形势要全面辩证,首先要看全局,看大局。”

(1)“看全局,看大局”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

(2)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分析我国当前的形势。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

知识拓展与能力提高训练

一、 选择题:

1、《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关键是经济的发展,关键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可见                   (   )

A、两点论与重点论是不能分开的    B、做工作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

C、抓住主要矛盾就能发展经济     D、办事情一定要把握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2、既然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就要首先抓住主要矛盾。下列说法符合这一论点的是  (    )

①牵牛要牵牛鼻子 ②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④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⑤九个指头与一个指 ⑥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⑥

北京市崇文区政协的调查表明,当代的中学生主流是好的,他们有上进心,接受新事物较快,聪明、活泼、勤奋向上。但是,他们也有共同的弱点,即忧患意识较差。  据此回答3~4题。

3、崇文区政协的调查结果表明的哲理是          (  )

A、事物自身总是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B、人的弱点是不可避免的

C、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统一是有条件的

D、对立统一既存在于事物内部,又存在于事物之间

4、“当代的中学生主流是好的”,这一看法         (   )

A、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C、忽视了次要矛盾        D、承认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5、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工作方法是        (   )

A、矛盾特殊性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B、矛盾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C、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D、矛盾普遍性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6、矛盾分析法包括如下具体方法             (   )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7、2002年7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是一贯的和明确的,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江泽民同志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主张。但如果出现“台湾独立”或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情况,我们绝对不放弃使用武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是和平与暴力并用的方针 ②我国政府的态度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观点 ③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⑤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⑥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于  C、③④⑤    D、④⑤⑥

目前,全国网络教育方兴未艾,不少名牌高校都开设了网上的学位课程。  据此回答8~11题。        

8、网络教学在高等教学中扮演什么角色,不能一概而论。因为不同的课程、性质、要求和教学目标相差很大。网络教学是否适合,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上述论断体现了 (   )

A、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人的主观能动性

   9、网络教学作为一种“个性化教学”方式,把教学过程的很大一部分主动权交到了学生手中。除非是具有良好自律能力的学生,否则,在不需按时上课的情况下,学生可能做不到真正按教师设想的进度学习,这主要说明           (   )

A、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C、外因是可有可无的        D、外因有时也起决定作用

10、网络教学因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但它不能对学生的个性给予关注,在学生求知求真的过程中不能使师生之间产生思想与情感的相互激荡。总之,网络教学缺乏一种人文的氛围,缺乏一种与教学相关的实践。由此可以看出  (   )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B、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客观的     C、事物是联系、变化、发展的  

D、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11、网络教育方兴未艾,其前景是激动人心的。网络教学在很多方面因其独到的优越性将至少部分取代传统的口耳传授,依然是大势所趋。我们对待网络教学的正确态度是(  )

A、网络教育徒有虚名,不是真正的新事物 

B、网络教学是新事物,它必将迅速代替作为旧事物的传统教学  

C、网络教学是新事物,我们应客观地对待它,应满腔热情地支持它  

D、网络教学是不是新事物,要因人而异

12、千方百计开辟就业门路,扩大再就业,关键在于认识要到位,工作要到位,有了这两条,就能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推向前进,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这一认识体现的哲理是    (   )

A、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要首先抓住主要矛盾    

C、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   

D、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也会产生影响

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要集中力量解决好关系经济建设和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使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再上一个新台阶。据此完成13~14题。

13、“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上述要求蕴含的哲理是(   )

A、新出现的事物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B、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

C、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D、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反对片面性

14、“要集中力量解决好关系经济建设和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的哲学依据是 (   )

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事物存在着因果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D、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据此回答15~17题。

15、上述认识坚持了                   (   )

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16、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从哲学上看,这就要求我们                      (   )

①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要有创新精神,拥护和支持我国的各项改革事业 ④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江泽民同志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思想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

A、矛盾具有普遍性,必须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尊重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D、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8、江泽民强调,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种认识               (   )

A、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B、看到了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   

C、把握了问题的重点         D、强调了联系与发展不可分

   2002年5月28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无论革命、建设、改革,还是党的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照抄照搬没有出路,唯书唯上没有出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没有出路,惟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运用所知识,完成19~20题。

19、从唯物论角度看,“三个没有出路”的原因在于,它们  (   )

A、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B、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没有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否认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20、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 (   )

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二、 非选择题:

21、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一方面,人们通过网络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知识,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网络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1)上述事实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道理,对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作简要分析。

   22、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实行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的总结,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道理,说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制度的性质。

   (2)以下两个问题,任选其一回答:

①运用经济常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运用辩证唯物论的道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3、2002年7月中旬,国家人事部部长在谈人事制度改革时说:“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关键是要推进人事制度和管理体制的创新,特别是用人制度、选拔制度和激励制度的创新。”

(1)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2)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24、“我们不能因为今天党内发生某些消极腐败现象而看不到党的主流是好的,更不能因为党的主流是好的,而对存在问题视而不见,掉以轻心。”

   请问这段话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原理?并简要分析。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

第三单元 综合能力测试题

一、 选择题:

2003年1月8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工作的新局面”。据此回答1~2题。

   1 .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因为(  )

   A.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B.农村落后于城市

   C.农民是革命的同盟军           D.我国农业基础地位薄弱

2 .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蕴涵的哲学道理                          (  )

   A.坚持从整体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B.善于抓主要矛盾、解决好关键问题

   C.善于抓主要方面、解决好主流      

   D.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最基本方法

3、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段,完全是从实际出发,是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这一论断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说明

(  )

A、要认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C、对任何事情都要抓重点、抓本质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4、孙子曰:“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

A、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双方相互对立

C、人们总能够解决矛盾     D、不同的矛盾应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

5、在扩大内需的大趋势下,城市商业积极挺进农村,开拓农村市场。但一些商家推出的商品都是席梦思、老板桌、咖啡,以及时髦服装,进口皮鞋等,而农民真正需要的雪花膏、爽身粉、胶鞋、手套等低档消费品却很少见。农民们只能望“市”兴叹,农村市场不姓“农”,我们买什么?由此可见  (   )

①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主观主义的“一刀切”做法是错误的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转化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A、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来的基本结论。”根据下列要求,完成6~7题。

6、从唯物论角度看,上述基本结论说明          (   )

A、物质与意识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7、上述“基本结论”的辩证法理论根据是         (   )

A、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请运用所学知识完成8~9题。

8、从经济学角度看,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   决定的 (   )

A、社会主义的本质         B、价值规律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D、市场经济的平等性特征

   9、之所以 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   (   )

A、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

B、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据此回答10~11题。

10、材料中提到的“辩证的矛盾”是指           (   )

A、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

C、事物之间的对立       D、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

11、辩证的矛盾不是臆造出来的矛盾,这说明        (   )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矛盾有其自身的特点

C、矛盾具有客观性        D、矛盾是无法克服的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2~15题。

12、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包括           (   )

①个体经济  ②私营经济  ③股份合作制经济  ④外资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非公有制经济                    (   )

A、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能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C、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 

D、能吸收劳动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财政收入

14、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根据我国生产力落后,呈现多层次性的国情而采取的政策。这一做法符合下列哲理 (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15、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   )

A、矛盾的次要方面在矛盾双方中居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

B、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

C、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凝固不变的  D、矛盾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16、国土资源部拟定的《西部地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纲要》提出,西部国土资源开发要“因地制宜、突破重点、全面规划、分步实施”,上述要求体现的哲理有  (   )

①不同事物具有各自矛盾的特殊 ②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按规律办事的基础

③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④原因和结果是先行后续的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自2002年9月27日开始,美国西海岸南起圣迭戈北至西雅图全线29个主要港口,因劳资纠纷的进一步升级,爆发10500多名码头工人罢工风潮,造成航运停工。根据布什总统的请求,美国联邦法官10月8日下令西海岸码头劳资双方从9日开始恢复工作,“封港”事件在持续近两个星期后暂时告一段落。西部港口是美国与亚洲和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门户,每年处理价值3000多亿美元的货物,因此“封港”事件对目前复苏乏力的美国经济来说是雪上加霜。专家分析,虽然美国西部海岸29个港口在布什政府的干预下已经复工,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在这种行政和法律的干预过后,这些港口存在的劳资纠纷就能得到妥善解决。而更为严重的是,美国西部海岸“封港”事件对美国经济、世界经济特别是太平洋地区经济的影响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同时国际贸易也在这次事件中凸现出很大的脆弱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7~18题。

17、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国际贸易也在一些突发事件中表现出很大的脆弱性。从哲学上看,这启示我们   (   )

A、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C、要重视事物的积累           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

18、作为对外贸易和投资日益增强的中国,在加强对外开放和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等方面的同时,也会增加中国对外部世界的更多的依赖,这种依赖性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造成将来的被动形势。这要求我们              (   )

A、限制对外开放的程度,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B、要努力增加出口,多创外汇

C、完全依赖国内市场,积极扩大内需 

D、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加强中国经济的自立能力

当今世界,手机成为新时尚的象征。一机在手,漫游世界,这无疑给“地球村”的村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机会。但是,手机也是一柄双刃剑,一些人在驾摩托、开汽车时接打手机电话,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不在少数;手机发射和使用频率的不断增大,还会影响航空、电讯的正常运转,不少西方国家已经意识到“手机公害”,正在考虑采取立法措施,禁止在公共场合随便使用手机;过度的发展与滥用使手机失去了原来的价值。多年来,由于投资商、制造商、销售商蜂拥而上,导致世界手机销价大幅下滑,由价格战带来的亏损愈来愈高,诺基亚、爱立信等公司的股票持续下跌。据此回答19~22题。

19、从经济学角度看,造成当今世界手机市场亏损的原因是  (   )

A、人们意识到“手机公害”,所以渐渐不使用手机  

B、商品供过于求,市场销售不足,导致价格下跌,亏损愈来愈重

C、商品质量伪劣,造成市场滞销,无法实现其价值 

D、生产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手机的价值量愈来愈小

20、由于众多企业的加入,导致世界手机销价大幅度下滑,亏损数额增加,公司股票持续下跌。这一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事物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C、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1、手机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和机会的同时,又给人们带来了公害。从哲学上看,这是用(   )

A、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C、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D、形而上学的观点看世界

22、手机的过度发展与滥用使其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这告诉人们 (   )

A、办事情不能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  B、做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C、要正确分析事物的内因与外因    D、要看到新事物一定能战胜旧事物

2002年9月28日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创新成就展”上宣布:我国第一款商品化的通用高性能CPU芯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芯”1号CPU成功问世,并可大批量生产提供给广大用户使用。同时,以“龙芯”1号知识产权为基础的北京神州龙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这是我国信息产业在掌握计算机核心技术的道路上迈出的关键一步。阅读材料,回答23~25题。

23.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明显趋势是                          (  )

   ①学科领域越来越多 ②科学研究越来越趋向综合

   ③新技术更新换代越来越快    ④高新技术产品民用越来越普及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4.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芯”1号成功问世,并可大批量生产的事实说明         (  )

   A.认识了客观规律,就可以改造客观规律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办不到的事情

   C.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把握规律

   D.人们可以利用条件,认识和创造规律

25.“龙芯”1号成功问世,并迅速产业化、商品化,这说明                (  )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龙芯”1号与有形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③“龙芯”1号是高科技产品,其市场价格必定高于价值

   ④“龙芯”1号作为高科技产品,具有较高的国际价值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6.计算机网络给我们提供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于社会道德规范的东西,这启示我们    (  )

   A.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C.要重视事物的积累 D.要解决矛盾就是认识矛盾的特点

二、非选择题:

27、2002年我国8.7万亿元的储蓄存款余额再创历史新高,“超储蓄”也已成为众人关注的字眼。据统计去年中国城乡居民储蓄额比上年增长17.8%。而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7500元,只比上年实际增长10%左右。居民储蓄的增速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表明储蓄增量不仅来自居民和企业的增收,还有一部分来自居民的“超储蓄”。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指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基本的立足点。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根据需要实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

请用哲学知识对“超储蓄”现象进行分析

28、党的十六大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号召。根据这一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纷纷调整和完善各自的发展计划。某省地处我国中部,土地贫瘠,气候干旱,最大优势是煤炭储量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该省在贯彻十六大精神,编制“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计划时,反复强调了如下思路:一定要站得高、看得远,既要有新举措,还要立足省情因地制宜;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抓好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项目;要在全国经济较快发展的形势下,认真分析研究自己的条件,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不盲目攀比。

该省编制“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发展计划的思路主要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9、材料一: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中央计划用10——15年的时间,在资金、项目、人才等各方面向西部地区倾斜,其中交通部决定在今后15年拿出7000亿——8000亿元支持西部地区的交通建设。

材料二、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要打好基础,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发展科技教育,培养和用好各类人才。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根据材料回答:

(1)国家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何意义?

(2)阐述材料二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3)如何认识国家财政在西部大开发中所起的作用?

30、 材料 :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这个小康水平,是一个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与全面的小康社会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我们的人均水平还不高,还有相当比重的人口没有进入小康。我们总体上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从经济方面,侧重于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不够。而且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农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都还存在很大差距。

 材料中对我们所达到的小康水平的分析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