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寒假作业之三
(一)单项选择题
1.“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
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
C.要发挥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要使客观和主观相符合,不能思想僵化
2.读漫画,假如漫画中的“有了‘大脑灵’,高考一准行”是一则误导考生的广告,从哲学上看,它主要错在 ( )
A. 夸大其词,不实事求是
B.急于求成,不注重量的积累
C.强调客观,不重视主观的努力
D.主次颠倒,不懂得抓主要矛盾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
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
B.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意识和物质没有根本的区别
4.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
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一论断蕴涵了下列哲理 ( )
①变化发展的观点 ②矛盾主次方面的原理
③主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一分为二的观点
A. 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5.2001年3月23日,在太空为人类忠实服务了15年1个月零3天的俄罗斯
“和平”号轨道空间站终于走完了自己的最后路程。俄罗斯飞行控制中心宣布,
“和平”号成功坠毁,其残骸按原计划坠落在南太平洋海域。这说明 ( )
①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
②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谋福利
③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消灭或改变它
④运动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n①④
6.森林能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蓄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固沙,保持
水土,被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这表现出事物之间 ( )
A. 多因多果的联系 B.互为因果的联系
C.一果多因的联系 D. 一因多果的联系
7.近20年来,约有700个新词产生,诸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经济特区、电
子邮件、多媒体、软件、信用卡、再就业等。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 )
A.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8.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
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些话主要说明 ( )
A. 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
B. 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 自然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D.自然现象的变化是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的
9.《光明日报》载文指出:“中国需要世贸组织,世贸组织更
需要中国。”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 )
①事物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③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客观的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0.“十五”期间,我国城镇劳动力资源供给总量预计新增5000万人以上,农
村剩余劳动力在1.5亿人左右,实现充分就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党中
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就业工作,在“十五”计划纲要中,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从哲学上看,这则材料反映了下列道理 ( )
①联系的观点 ②要实行计划生育
③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
A. ①② D.①③④ C.③④ D.①④
11.宋代诗人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有这样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
①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②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③矛盾双方的对立无条件地存在着
④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优点与缺点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2.“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哲学含义是 ( )
A. 自然界不变,人在变
B.事物在运动,但本质不变
C.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但变化的形式和速度各不相同
D.事物本身不变,但人的心情在变
1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的
哲学寓意最主要的是 ( )
A. 运动具有绝对性 B.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静止是绝对的
14.钱钟书主张“诗分唐宋”,“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这说明 ( )
①内部矛盾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主要依据
②事物的区别主要在于其外部具有不同的特征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
④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A.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5.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是 ( )
①万有引力 ②商品价格受供求影响时涨时落
③水往低处流 ④昼夜更替
⑤新陈代谢 ⑥社会更替
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⑧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 ①③⑤⑦ B.①⑤⑦⑧ C. ②③⑥⑧ D.①④⑤⑥
16.“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这段话
说明 ( )
A. 难与易因人而异 B.学与不学因时而异
C.学与不学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D.难与易的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的
17.近年来,我国一些大企业、大集团之间实行“强强联合”,特别是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集团,从而实现了优势互补,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 )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②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事物的质变
④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A.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8.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说过,节约对于个人而言是美德,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却可能是一个错误。这段话蕴涵的哲理是 ( )
A. 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必须坚持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某一事物
C.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能否认矛盾的客观性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9.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 )
A.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任何事物只有在联系中才能存在
C.既要统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0.《淮南子·说山训》中说:“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林,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此话说明 ( )
①因果关系是一种先行后续的关系
②因果关系具有客观性
③原因和结果是有严格区别的
④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假日经济”的兴起,成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但不容忽视的
是,几千万人同时出游,给运输、宾馆等行业造成巨大压力。上述看法包含了丰富
的哲学道理,其中最恰当的是 ( )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事物都是辩证发展的
D.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客观存在的
22.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这个重大决策,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既要有紧迫感,又必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防止一哄而起。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 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3.“瘦西湖是扬州的风景区,它利用自然的地形,加以人工的整理,由很多小园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从,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尤其是摹仿他处不落因袭,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别具一格。由此可见造园虽有法而无式,如果我们能掌握‘因地制宜’与‘借景’等原则,那么高冈低坡,花庭水榭,随宜安排,皆有法度可循,而风花雪月自然光景常新了。”瘦西湖之所以“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是因为艺术家 ( )
①注意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②注意在处理局部的风景时照顾到园林的整体风格
③注意系统中不同景点之间的互相呼应
④注意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n②③④
24.造园艺术中的“借景”原则生动地体现了 ( )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C.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25.垃圾中蕴藏着巨大的能源资源和可回收利用的物质。近年来,我国环保部门改变了传统的“垃圾灾害”的观念,实现垃圾处理的革命,变“污染”为“利用”。据初步测算,我国城市垃圾每年可创造财富达2500亿元,此外还可以安排大量就业人员。这说明 ( )
①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对矛盾作具体分析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③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
④意识能够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A.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O.①②③
26.一只周边由长短不一的多块木板拼合而成的水桶,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若要增加水桶的容量,首先必须加高最低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 )
A.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整体和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27.知识经济是在充分知识化社会发展的经济,知识正式成为真正的资本和
首要的财富。国外已出现一批新式高级经理职务,即“知识主管”。这说明( )
A.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意识的能动作用越来越大
B.意识将成为世界的本质
C物质的决定作用将由意识的决定作用替代
D.物质和意识是互相决定的
28.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人在梦中发表演讲、计算数学难题,甚
至解决了科学难题,可见 ( )
A. 梦既是一种物质活动,又是一种意识活动
B.在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种精神世界
C.梦中奇遇只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形成的一种反映 .
D.意识有时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
29.对于中国加入WTO,人们普遍认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上说是利大于弊,这种说法符合 ( )
A.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内部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
C.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看问题要善于抓住本质和主流
30.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根据当地“十年九旱,年年春早,无霜期短”的情况和市场粮食需求结构的变化,果断地将以小麦为主的种植结构改为以杂粮、土豆等为主的种植结构,使全盟农业增加产值55%。这则材料启示我们,发展经济必须 ( )
①争取外在的帮助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按客观规律办事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④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有人估计,近三十年来,人类创造的知识的总和大概等于过去两千多年来
的总和。预计到2003年,人类知识比1995年还要翻一番;到2010年,很多方面的
知识将出现爆炸性突破和发展;到2020年,知识将比1995年增加3—4倍;而2050
年时人们所运用的科技知识中,20世纪末的知识可能只占1%,即99%的科技知
识是新总结出来的。知识的不断更新从另一侧面说明 ( )
A.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 科技知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科技知识是人们主观意识的产物
2.随着经济发展,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个人的财产也逐渐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
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样
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所做的贡献。从哲学上看,这段话告诉我们 ( )
A. 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本质和主流
B.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C.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D.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3.“善泳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古人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透过现象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
C.事物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4.“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 )
A. 外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性质
B.外因和内因在事物变化发展中缺一不可
C.内外因同等重要,不存在孰重孰轻
D.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必须通过内因
5.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从哲学上看,这条基本经验体现了下列哲理 ( )
A. 全面的观点 B.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
C.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D.普遍联系的观点
6.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 ( )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
C.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反映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002年10月24日,正在美国访问的江泽民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发表的演讲中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据此回答8-9题:
7.“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涵了 ( )
A.矛盾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规律的客观性 D.联系的多样性
8.“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我们 ( )
A.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B.在矛盾激化时把握对立,在矛盾缓和时把握统一
C.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
9.西汉时期的哲学家董仲舒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 )
A. 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B.否认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
C.肯定了事物的性质具有绝对的稳定性
D.是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三)简答题
1.江泽民在北戴河会见六位国际著名科学家时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面临着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地域协调发展、提高人口素质、彻底消除贫困等严峻任务。关键要大力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动力与保障。他指出,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量。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
请说明科技创新的哲学依据及对我们青年学生有什么启示。
2.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税费改革五个步骤,这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
但总体上是好的,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得到不断完善,农村税费改革正由试
点进入推开阶段。
结合哲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什么哲理?
3.简要说明右边这幅漫画蕴涵的哲学道理。
(四)辨析题
1.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意识总是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的。
2. 任何整体都是由局部组成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五)分析说明题
1.甲、乙两县相邻,同处洞庭湖上游,某年同遭洪水袭击,造成了重大损失。
灾后,两县领导都决定建一道千米防洪大堤。甲县认真地吸取了教训,把防洪堤当
做人命关天的大事来抓,赶在下年汛期到来之前,按期按质完成了全部防洪工程。
而乙县却认为去年刚发过洪水,今年不至于再有大水,以至工作不力,工程留下了
一个400米长的缺口。偏偏这一年洪水再发,结果甲县安然无恙,乙县却遭灭顶
之灾。
上述两种不同结果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这些道理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2.材料一:对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和人类的产生,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神创
说。但是历史上也有许多思想家不断地对神创说进行批驳。科学每发展一步,宗
教神学就会失去一块阵地,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就会得到进一步证明。现在对于天
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人们已经能够作出科学的说明。
材料二:大量事实说明,“法轮功’’组织的政治目的明确,组织严密,通过树立
教主崇拜,对其信徒进行精神控制,进行了一系列反社会、反政府、反科学、反人类
的活动。而李洪志把自己吹嘘成具有“大神通”、能够“度人去天国”、“把整个世界
超度到光明世界中”的救世主。
材料三: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
会议通过了关于取缔邪教组织、防范和惩治邪教活动的决定。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历史上有哪些中外进步学者对神创说进行过批驳?
(2)对天地万物和人的起源问题,科学的回答是怎样的?
(3)联系材料二,应怎样认识李洪志及其“法轮功”邪教的实质和特征?
(4)在揭批“法轮功”的斗争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3.我国农业多年来延续着单一的生产结构,即“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
粮食为主”,随着党中央作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重大决策,
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已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农业资源配
置更加合理,农业结构趋向多元化:在大农业内部,积极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优
化种养业结构;在种植业内部,适当调减粮食面积,积极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饲料
作物;着眼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实施伏季休渔制
度,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
(1)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结合我国农业结构的现状,运用唯物辩证
法知识,说明我国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2)从经济学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调整农业和农村结构。
高二政治寒假作业之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A 3. A 4. D 5. A 6. D 7. B 8. B 9. C 10. D 11. B 12. C 13. A 14. C 15. B 16. D 17. C 18. A 19. B 20. A 21. B 22. B 23. A 24. A 25. D 26. D 27. A 28. C 29. D 30. C
(二)不定项选择题 .
1.ABC 2.ABC 3.AC 4.BD 5.ABD 6.B 7.A 8.AC 9.AB
(三)简答题
1.(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
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际又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要
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主观符合客观。
②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联
系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
③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
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科技创新不是原有科技的重复和翻版,而是新的科学发
现、新的科学发明,所以我们必须满腔热情地去扶持它,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④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但
又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
律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⑤主要矛盾在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这就要
求我们在处理复杂事物时要集中力量着重解决主要矛盾。
⑥一个正确的认识总是人们对于某一事物一定阶段一定层次的认识,认识总
是要向前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滞不前。科技创新符合认识总是要发展的哲学道理。
(2)①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敢于冲破旧思想的束缚。
②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积极进行合理想像和创造性思维。
2.(1)上述材料体现的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我国
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先后经过了五个步骤,总体上看是好的、成功的,这说明事物
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其中也有不成功的和失败的教训,值得我们反
思,这说明新事物在发展中出现了曲折。但是,无论怎样,新事物都具有强大的生
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它必然会战胜旧事物,不过,这要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
程。所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上述材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农村税费改革先后都经历了由点到面、由试点到推开的阶段,这体现了从特殊
到一般,特殊之中包含了一般,然后再由推广到结合当地情况加以完善这又体现了
由普遍到特殊。
(3)上述材料还体现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
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这是生产力发展
的客观要求。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
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改革农村生产关系并取得成功,这体现了正
确的意识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反之,体现了错误的意识对生产力的发展
具有阻碍作用。
3.(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使主观
符合客观。如果从主观出发,必定失败。漫画中的行动就是从主观出发。
(2)事物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
然的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性为基础。漫画中的行动否定了
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性。
(3)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漫画中的行动否定了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4)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漫画中
的行动否定了这一原理。
(四)辨析题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在本质上是客观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
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但是,由于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要受客观条件和主观
因素的限制,因此,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不可能总是与其相符合,不相符合的情况是
常有的。
(2)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只
不过是歪曲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主客观之间既能达到
一致,又总存在着矛盾。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是对意识本质的全面的、正确的
理解。
2.(1)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①局部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就失去了它作为局部的意义。同时,整体和
局部也不是并列的,当局部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
于局部功能之和。
②整体也离不开局部,任何整体都是由局部组成的。局部联系对全局的联系
也会产生影响。局部联系处理得好,就可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大于局部
功能之和。局部联系处理得不好,则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使之小于局部功能
之和。
(2)由此可见,题目的观点,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局部联
系对整体联系的影响,整体功能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的。
(五)分析说明题
1.(1)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
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阻碍作用。甲县灾后增强了防洪意识,加大了措施,建起
防洪大堤,避免了重大损失。乙县防洪意识淡薄,致使防洪大堤不能如期完成,造
成了重大损失。这说明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
错误的思想意识。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违背了它就会受到惩罚。甲县
自觉地接受教训,做到了按规律办事,避免了损失,而乙县对水灾存有侥幸心理而
惨遭灭顶之灾,正说明了这一点。
(3)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认识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甲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条件,把规律的破坏作用限制在最小的范
围内;乙县不努力去创造条件,遭到惨重损失,说明在认识利用规律时不同精神状
态和不同的努力程度会造成结果。
2.(1)历史上对神创说进行批驳的中外学者有:我国战国时期的荀子,汉代的王充、张衡,南北朝的范缜,唐代的柳宗元等。国外的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赫胥黎等(可简单介绍他们的唯物观点)。
(2)①自然界的天地万物,包括无机与有机、生物与非生物、各类生物之间、
人与生物界,都是统一的,都有自己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
产物,自然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②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同一过程:人类社会是客观存在的,是统一物质世
界的一部分。
③总之,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客观
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3)李洪志及其“法轮功”邪教的实质就是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反政府,
其特征是搞教主崇拜,对信徒实行精神控制。
(4)依法治国,严惩邪教,要从我们自身做起,最重要的就是要提高法制观念和科学文化素质,坚决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议,运用法律武器,自觉抵制邪教侵蚀,坚决把揭批“法轮功”邪教的斗争进行到底。(如用其他原理进行说明,只要言之有理,也行。)
3.(1)发展方向:高产、优质、高效。
必要性: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应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原来农业和农村
单一的生产结构,不能适应工业生产的发展,不能适应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
活的需要。农业结构的是否合理和完善关系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关系农民收入
的增加,关系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应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要求我们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结构和排列顺序上的变化能引起质变。调整种植业和大农业内部结构,必将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2)①切实落实党和政府的政策;
②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③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④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
⑤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