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高考政治预测卷
大连市11中提供
同学们这些题目你注意了吗?做做看。
一、客观题
1、2007年12月3日至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这是因为
A、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是互补商品
B、加强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生产能增加居民收入
C、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使用价值大
D、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
2、如果全年物价上涨4.5%,居民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4.14%,利息税为5%。如果王某存款一万元,一年的实际收益是
A、3933元 B、414元 C、56.7元 D、-56.7元
3、2008年1月1日,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①合法、公平 ②平等自愿 ③协商一致 ④诚实信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上调存款准备金基准利率,有利于
①抑制货币信贷和投资的过快增长 ②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恰当地规避风险 ③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④抑制通货膨胀,维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哲学依据是
A、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B、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C、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 D、办事情、想问题抓主要矛盾
6、2007年9月21日,国资委领导在出席香港亚洲金融论坛时表示,要加大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力度,增强中央企业的竞争力。这表明
A、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
B、优化事物结构,有利于促进事物的发展
C、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D、改革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7、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认为,今年食品价格上涨是导致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目前物价上涨不是全面通货膨胀前兆,而是结构性上涨。这一判断蕴含的哲理是
①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②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③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④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8、2008年1月,我国南方数省遭受了50年一遇的低温暴雪灾害。在抗灾斗争中,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表现了不惧任何困难的斗争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协作精神,舍小家为大家、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从唯物史观角度说明上述精神的来源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精神状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9、近年来,在中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民意的影响力逐渐上升。从国体上看,我国公民能够充分行使“表达权”是因为
A、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B、对人民负责是政府活动的基本原则
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0、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从揭晓的07年度国家科技奖名录可以看出,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正不断趋于完善。我国近几年通过财政支出支持高科技的研究开发,这体现了政府
A、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11、十七大报告指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这有利于
①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③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④加强政府对经济的直接管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12、《内蒙古自治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实施办法》第十六条规定:“宗教活动场所可以接受不附加政治条件、不干涉我国宗教内部事务的境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并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宗教活动场所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境外宗教团体和宗教人士索取财物。”这一规定说明
①我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②我们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③我国宗教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④我国政府不能干预宗教活动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二、非客观题
13、材料一:中国经济增长已连续5年保持在10%以上的速度,2007年经济增速为11.4%。但是,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这三个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经济增长依然有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可能;同时,面对国内国际的经济形势,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较大。而通货膨胀往往又是经济过热的表现之一,这两者密切联系。
材料二:2007年12月3日至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会议指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1) 材料二中,我国宏观调控首要任务的变化体现了哪些认识论的道理?
(2) 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学原理说明为什么2008年我国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3) 结合材料,从国家职能的角度说明怎样才能做好2008年的经济工作。
14、材料一: 某省城镇居民收入主要来源及其增长情况
收入项目 | 2006年(元) | 2006年一季度(元) | 2007年一季度(元) | 比上年同期增长(%) |
家庭总收入 | 19954 | 15381 | 17364 | 12.9 |
一、工资性收入 | 13016 | 10074 | 11238 | 11.6 |
二、经营性收入 | 2544 | 1960 | 2302 | 17.4 |
三、财产性收入 | 517 | 413 | 486 | 17.7 |
四、转移性收入 | 3877 | 2934 | 3338 | 13.8 |
注: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卷)、不动产(如房产、车、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他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材料二:公民财产性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富裕程度的重要尺度。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所占比例较小,仅有2%左右。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简要概括材料一蕴藏的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祝你成功!
答案:
1.D 2.D 3.D 4.D 5.B 6.B 7.A 8.B 9.C 10.C 11.A 12.D
13、(1)①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面对当前我国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经济过热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对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及货币政策进行了调整。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地认识会指导实践的发展。我国不同时期的不同决策都对当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实践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这是党和国家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③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体现了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
(2)①面对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我国2008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新举措,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②国家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通过对财政和货币支出的数量、方向的控制,对财政和货币支出结构的调整和国债资金投向的调整,来抑制当前某些方面的经济过热和物价的上涨,减轻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①国家要履行好政治职能。跟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②国家要认真履行经济职能。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③国家要履行文化职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发展科教文卫等事业,提高文化软实力。④国家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⑤国家要履行对外交往职能。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14、(!)该省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工薪收入仍是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组成部分。居民财产性收入有所增加,但所占比例较小。
(2)①大力发展经济,积极扩大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②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依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合法收入。③拓宽投资渠道,完善投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