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政治复习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的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为追求美好的生活和崇高的社会理想提出了种种方案,“小康社会”就是其中的一种方案。据此回答1~2题。
1.党中央为我国社会发展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从经济学角度讲,这是( )
A.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表现
B.国家履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的体现
C.共同富裕原则的要求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的表现
2.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表明( )
①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 ②城乡居民对食品的需求量逐渐下降 ③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在增长 ④城乡居民吃的消费水平高,其他消费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关税是指国家海关当局对进出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一种税。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关税平均水平为5%左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多次自主降低关税,目前降到15%左右。并承诺到2005年,平均关税降低10%。据此回答3~4题。
3.征收关税( )
A.可以增加国家的国民收入
B.对一国进出口贸易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C.税率越高越好,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保护民族工业
D.税率越低越好,可以扩大进口,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4.我国降低关税( )
①是为了打击走私活动;②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自由贸易原则;③能使我国所有的企业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益处;④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据此回答5~6题。
5.之所以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 )
A.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B.有效地实现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D.使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6.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 )
A.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企业在全国企业总数中占绝大多数
C.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D.公有制经济在各地区、各部门都起主导作用
目前在内地电话机市场上占有最大份额的是广东惠州的TCL通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电话机厂家,在世界同行中居第三位。TCL公司成功的关键是注重质量和不断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据此回答7~8题。
7.“注重质量和不断创新”对该公司成功所起的作用在于( )
A.有利于改进公司的经营管理
B.有利于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C.有利于该公司产品价值的实现
D.有利于该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8.上述材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有( )
①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 ②提高产品质量就一定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③股份制是一种有效的资本组织 ④企业不仅是生产物质产品的主体,也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在社会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分配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而是要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据此回答9~10题。
9.国民收入经过复杂的分配过程,按其最终用途,可以分为两部分( )
A.一部分用于生产,一部分用于积累 B.一部分用于生产,一部分用于消费
C.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 D.一部分用于交换,一部分用于消费
10.决定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有( )
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②人们的思想工作觉悟水平 ③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④消费基金和生产基金的比例安排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在我国,银行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总枢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据此回答11~13题。
11.银行把“小钱变大钱”,把“死钱变活钱”。这一作用是通过下列业务实现的( )
A.发行货币 B.吸收存款,发放贷款
C.转账结算 D.经理国库
12.银行是“监控器”、“调节器”是指( )
A.银行是生产经营管理的组织者
B.银行是企业经济活动的决策者
C.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D.银行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的收集者
13.银行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调控作用是利用其掌握的下列经济杠杆进行的( )
①信贷 ②价格 ③利率 ④汇率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国庆57周年期间,各地在欢度佳节之际,很多家庭和单位选择了旅游。据统计,旅游业赚了约150亿,铁路部门装进口袋的也有20亿。据此回答14~16题。
14.材料说明,搞好“假日经济”( )
A.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B.是发展我国经济的决定因素
C.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 D.有利于国家实行宏观调控
15.西方国家旅游业十分发达,有“无烟工厂”之美称,它属于( )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物质生产部门
16.旅游业的“火爆”,带动了交通、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
A.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B.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C.要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D.主要矛盾决定着次要矛盾
17.人们把国民经济体系中存在着的许多部门和行业,归结为三大产业。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三大产业划分的依据是( )
A.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B.它们在生产与流通中的地位和作用
C.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和各种行业的性质 D.它们对人们生产和生活起到的作用
18.信息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 )
A.第一层次,流通部门
B.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C.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
D.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
19.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的根本区别是( )
A.后者指为生产服务的部门,前者指为生活服务的部门
B.后者为社会创造财富,前者不为社会创造财富
C.后者是重要的生产部门,前者是次要的生产部门
D.后者的劳动创造有形的物质产品,前者主要是为生产、生活提供服务性劳动
20.王太太购买了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股票1000股,每股票面金额10元,预期年股息6.6%。当年银行定期(1年)储蓄年率3.3%。一年后王太太的1000股股票的价格为( )
A.66000元 B.16600元 C.13300元 D.20000元
从2003年2月1日起,我国首次对第一大河长江实行全流域春季禁渔3个月。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在大江大河实行全流域禁渔。据此回答21~23题。
21.历史上长江渔业曾有过辉煌,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长江经济带来的发展,长江渔业的地位面临多方威胁,渔业资源衰退速度加快,渔业捕捞产量明显下降,一些经济鱼类资源已经走向枯竭,不少珍稀水生野生动物面临灭绝。这就告诉我们,在认识和分析问题时( )
①坚持联系的观点,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这一面,又要看到另一面 ③发挥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④坚持用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22.根据水温差异导致的鱼类繁殖期的不同,以长江中下游湖北境内的葛洲坝为界,葛洲坝以上至云南德钦禁渔时间为2月1日至4月30日,葛洲坝以下至长江河口水域为4月1日到6月30日。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 D.按规律办事
23.“长江中下游实行全面禁渔”所体现的国家职能有( )
A.打击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活动 B.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 D.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森林覆盖率和淡水面积均居全国前列的江西省,居安思危,大力推进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工程,2006年将退耕还林0.13万平方千米,退田还湖1200多平方千米。据此回答24~25题。
24.江西省之所以大力推进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工程,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
A.江西省生态环境比较差 B.生态效益比经济效益更重要
C.减少耕地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D.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5.江西省居安思危,努力推进生态建设,这一做法蕴涵的哲理是( )
A.矛盾双方是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具有客观性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而且还能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世界。据此回答26~28题。
26.20世纪年代初,淮河流域的人们由于缺乏环境意识,为了一时一地的经济利益,小化工厂、小造纸厂纷纷开张上马,给淮河造成严重的污染。这一事实表明( )
A.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
B.错误的意识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C.正确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D.人们只有在失败后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27.世界上最大斜拉桥——上海杨浦大桥,是先由工程师设计图纸,后由建筑工人按图纸施工建成的。这说明( )
A.意识在推动社会发展中显示了巨大威力
B.意识能通过人的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意识是在人脑中产生的
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28.“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这告诉我们( )
①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根本前提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处理自身同自然界关系的首要问题 ③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人类中能消极地听凭大自然的摆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天津市蓟港铁路在征地拆迁补偿中,由于蓟县有关部门在评估中不讲原则,弄虚作假,慷国家之慨,使大笔拆迁补偿费落入了个人腰包,严重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据此回答29~30题。
29.“弄虚作假”违背了唯物论的下列哲理( )
A.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B.物质决定意识
C.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30.材料中的错误做法违背的辩证法哲理是( )
①办事情必须十分重视局部的作用 ②办事情必须从整体着眼,顾全大局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④全局和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本卷共3小题,共40分
31.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理论,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理论;一个以这样的理论武装起来的党,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党。80多年来,党的每一次理论上的创新,每一个理论成果的产生,都大大地推进了我们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新的面貌。
(1)上述材料反映了唯物论的什么道理?(7分)
(2)运用辩证法的有关道理,说明为什么必须进行理论创新?(7分)
32.美国有个心理学家要进行一项心理测试,找来了两个七岁男孩:汤姆和安迪。汤姆来自一个贫困家庭,全家有六个孩子。安迪来自一个富裕家庭,是独生子。心理学家让两个孩子看同一幅画,并把内容说出来。画里是一只小兔正坐在餐桌边哭,兔妈妈站在一边板着脸。汤姆说:“小兔子没吃饱,还要吃,但桌子上的饭要留给弟弟和妹妹们吃,妈妈很为难。”安迪说:“小兔子不想吃饭,但妈妈还是要让他吃,他哭了,妈妈很生气。”
请分析这则小故事主要体现什么哲学道理?(12分)
33.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北方某农村的村党支部一班人千方百计寻找发展工业门路,希望走集体富裕之路,但由于受原料、资金的困扰,先后搞的几个工业项目都失败了。后来他们从当地的资源优势出发,根据市场需要,探索了一条“以农产品为原料,农工牧商并举,种养加工,围绕农业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的发展集体经济的道路,使全村经济很快全面发展。
请从哲学角度回答:
(1)该村党支部的良好愿望为什么会出现前后两种不同的结果?(6分)
(2)这则材料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事物的因果联系?(8分)
政 治 试 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C | D | B | C | A | C | C | C | C | A | B | C | C | A | C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B | C | B | D | D | C | A | D | D | B | B | B | A | B | D |
31.(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80多年来,我们党的每一个理论成果的产生,都大大地推进了我们事业的发展,给我们党和国家带来新的面貌,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7分)
(2)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进行理论创新。只有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新任务的要求,并为之提供强大的理论武器,推动我们的事业健康发展。(7分)
32.(1)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汤姆和安迪分别来自贫困家庭和富裕家庭,他们对同一幅画的反映不同,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6分)
(2)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说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人们面对同一个客观事物,在头脑中形成的反映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别。面对同一幅画,两个孩子由于自身的生活环境、需要不同,因此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这表明,由于人们的知识构成、当时的需要、心理感受等方面的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不一样,会产生不同的意识。(6分)
33.(1)是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出现前后两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6分)
(2)①该村党支部开始没有从当地的实际出发,由于原料和资金短缺等原因,导致了先后搞的几个工业项目都失败的结果。②后来他们从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要出发,探索了一条成功的发展经济的道路,正由于这一原因,使全村经济很快得到发展,这是结果。③围绕农业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体现了农业与工业互为因果的关系。前后过程都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因果联系的道理。(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