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三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08届高三政治模拟试卷

2014-5-11 0:26:21下载本试卷

08届高三政治模拟试卷

                  命题者: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三备课组

第Ⅰ卷(选择题,共66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增入党章。

A、“三个代表有”重要思想    B、可持续发展

C、创新发展           D、科学发展观

2.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统节日就是保护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中拟定将清明节、      、中秋节设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体现了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A、端午节     B、元宵节    C、春节     D、元旦

3.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落下帷幕,会议着重讨论了“2012年以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安排”等问题。大会最终通过“        ”,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

A.京都议定书          B.悉尼宣言  

C.巴厘岛路线图         D.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4.2007年12月13日,江苏省和南京各界隆重举行仪式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  周年,旨在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A.60      B.70      C.80      D.90

5.2007年10月2日,第十二届    运动会在      举行,这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在亚洲举办、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举办的参赛国家和地区、参赛人员最多的国际体育赛事。

A.世界残疾人奥林匹克   广州    B.世界智障人 南京 

C.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 上海    D.世界残疾人 北京

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7年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指出,明年要实施    的财政政策和     的货币政策,以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A. 稳健 稳健   B.积极  从紧    C.稳健 从紧    D.积极  稳健

7.2007年以来存款利率频繁上调,每次存款利率提高后,都有一些储户到银行办理转存,个别储户甚至半年内办了五次转存。这种做法  

 A.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收益         B.能完全避免存款利息损失

 C.是活期存款特有的现象          D.是市场经济自发性的表现

8.按照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的要求,财政部将改革和完善与汽车相关的税收政策,在促进节能和环保型汽车发展、引导汽车产业长远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这体现了税收的作用是 

A.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B.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C.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D.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型税收

9.2007年9月18日、9月24日,面向社会发行的特别国债遭遇个人投资者的冷遇。在目前的情况下,导致我国特别国债受冷遇的主要原因是  

   ①政府信誉下降    ②国债的相对收益不高

   ③居民收入减少    ④居民投资渠道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10.中国的企业管理专家在研究我国许多民营企业经营失败的案例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民营企业家辛辛苦苦打下基业以后,迅速向其他行业扩张,热衷于多元化经营,变成上至“原子弹”,下至圆珠笔,无所不生产的企业,结果很快使企业走向衰退。这一现象给我们的教训是

A.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B.企业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C.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D.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11.2008年1月2日,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在电子交易中达到每桶100美元,这一价格刷新了2007年创出的每桶99.29美元的国际原油期货盘中最高记录,再创历史新高。面对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上升,人们开始担心,世界经济可能受油价拖累,放缓增长的步伐。这说明

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 ②国际油价上涨对世界所有国家都是不利的

③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风险全球化”   ④我国必须重视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12.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一举措

A.有利于发挥各种经济成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B.有利于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

C.有利于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D.有利于发挥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作用

13.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现阶段,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应

A.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B.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C.扩大利用外资,避免贸易摩擦  

D.构建贸易壁垒,维护经济安全  

14.2007年,我国以猪肉价格持续快速上涨为标志,价格总水平大幅度上涨——无论是资源性的石油、金属矿石,还是下游的食品、住房,但是电子产品基本保持不断降价的趋势。电子产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供求关系的影响         B.生产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C.市场竞争激烈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1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从消费的角度看,就要

A.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倡导绿色消费 B.最大限度地减少消费支出

C.国家运用行政手段限制享受性消费 D.在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同时避免奢侈浪费

16.国务院决定自2007年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现行的20%调减为5%。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9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3.87%。国务院的这一举措

①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②直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③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        ④会增加居民储蓄存款收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7.2007年9月13日,我国预防腐败的专门机构——国家预防腐败局宣布成立,并被列入国务院直属机构序列。设立预防腐败局,实质是在坚持依法惩治腐败的同时,变机构反腐为全民倡廉,即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把一切腐败现象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中。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

A.权力是把双刃剑,要保证把国家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B.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两者缺一不可

C.发挥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统一,就能杜绝腐败

D.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18.领导人上网了解民情,政府上网公开政务,公民上网表达意见这一现象被称之为“互联网政治”,并得到厂泛关注。这一政治现象的意义在于

①是实现公民权利、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 ②拓宽民主渠道,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 

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④有利于政府部门听民意,聚民智,科学决策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2007年1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这是我国首次就政党制度发表白皮书。关于我国的政党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

B.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领导国家政权,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

D.宪法和法律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根本活动准则

20.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劳动合同法草案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时,共收到各地人民群众通过网络、报刊以及信件提出的意见共191849件,用人单位、社会团体、专家学者、普通劳动者都积极参与,其中65%的意见来自基层,全国人大常委会实施开门立法——在征求公民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立法。这说明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B.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C.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力权力的统一

D.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21.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这表明

A.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D.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

22.近年来,不断有业内人对经典翻拍趋之若鹜,可其中有不少作品却让观众诟病。相比之下,《亮剑》、《历史的天空》、《士兵突击》等原创作品的热播则告诉人们,与其频繁向经典剧“借光”,还不如多花点心思,让今天的原创作品成为明日的经典。这告诉我们

A.经典作品没有翻拍的价值          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只有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才是真正的发展    D.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是原创作品

23.假如以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理论视角是:

①文化与综合国力      ②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一元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4.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C.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嫦娥一号”传回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说明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

26.与右面漫画体现的哲理完全一致的是

A.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7.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哲学角度看,这首诗说明了

A.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B.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8.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自觉性      D.选择性

29.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她能使我们更加理性的面对社会,面对自己,从而促进我们更加全面发展。辨证否定观教会我们的生活态度是 

①敢于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扬弃别人、前人的经验

③对权威说“不”,对权威的尊重就是否定自己 ④大胆抛弃一切,极富革命的批判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      D.②④

30.建设生态文明,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建设生态文明的哲学依据是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是互相制约的

④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1.据北京气象部门推测,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北京可能平均三天就会出现一次降雨过程。8月8日,奥运会开幕当天的降雨概率为50%。为此,北京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开始演练人工消雨作业,对中雨以下的降水过程,可起到消减的作用。但对中雨以上则不能做到“人定胜天”。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解放思想就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任何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

32.“收入分配改革的实质不是把公平与效率截然对立起来,而是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找最优平衡点,求得社会和谐。”这种说法体现了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量变和质变相结合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33.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表明

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B.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4分)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要求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34.2007年以来,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走高,为此,央行已于年内五次加息。2008年开始,CPI又高达6.9%,创11年以来新高。再次引发央行加息。

根据《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央行持续加息对居民,企业和国家宏观经济产生经济意义

 

35.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命题。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里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

(1)人们对和谐文化的上述认识是如何体现意识的作用的?           

 

(2)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怎样建设和谐文化?

36.[选做题《经济学常识》]从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中国共产党人终于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你能说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时怎样逐步深化的吗?

三、综合探究题: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分析l8分。

37.37.生态文明是社会和谐的“天然色”,人与自然相和谐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意义十分重大。

某校高三某班结合所学的政治学科知识进行综合探究活动,收集了如下资料:

材料一:某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牢固树立生态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洁净”五大环保工程,解决了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被海内外客人誉为“中国最温馨、最适宜居住的地方”。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等统筹考虑,重点发展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的新型“绿色”光源一一半导体照明产业,努力推广“资源一一产品消费一一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模式。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推行垃圾分类,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广泛开展每年一日的“不用塑料袋日”等群众环保活动。鼓励引导公众参与环保,通过“绿色学校”、“绿色社区”评比,将公众生态意识的培养与学校教育、社区建设结合起来。

材料二:北京市政府以“绿色奥运”为契机,制定环保规划,实施“绿色北京”战略,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的有关法律和法规;机关、耗能大户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启用天然气公交车,淘汰老公交车及旧出租车,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6%,新增垃圾转运能力4860吨/日,燃煤锅炉全部改为使用清洁能源,搬迁调整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144家,27种传统工业产品退出生产,关闭所有的小水泥、小玻璃、小造纸、小钢铁企业。有机化工企业全面停产,关停23条水泥立窑生产线、149家砖厂,对190多家污染企业进行整顿。大力倡导节约能源的意识,使全社会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工作中来。

(1)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该市是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

(2)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北京市政府的做法会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四:节能减排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由中央17个部门联合举办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系列活动,于2007年9月1日正式启动。“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包括家庭社区行动、青少年行动等九个专项行动。

(3)作为公民,你应怎样积极参与全民节能减排行动?

2008届高三政治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D

A

C

B

C

C

A

B

C

A

C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C

B

A

D

C

B

C

D

A

B

B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A

B

B

B

B

B

A

A

A

C

B

二.简析题

34.答案:居民:①居民可能选择将股票国债投资方面的资金转移到存款储蓄。百姓应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关系,理性对待转存、投资;转变投资方向。(2分)

②居民的储蓄收益会因加息而不断增加从而提高储蓄受益。(2分)

③有利于稳定市场物价,降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2分)

对企业而言:①引导企业投资的方向,和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

②有利于优化企业投资结构,促进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分)

对国家而言:体现银行是领导组织国家经济建设和现代化的有力工具。银行加息,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抑制投资过热,稳定物价,稳定通货膨胀预期。(3分)

35.(1)①和谐文化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说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②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和谐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说明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③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人自身的心理和谐,说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6分)

(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加快建设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②“和为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建设和谐文化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文化和谐精华。③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建设和谐文化要加强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6分)

36.我国的经济体制从“一五”期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①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国的改革是在“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中进行的(4分)

②从十二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4分)

③党的十三大把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体制界定为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并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的目标,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彻底突破了计划体制的框架。(5分)

三.综合探究题

37.(1)(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该市统筹考虑生态、环境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等做法就做到了这一点。(3分)

(2)矛盾有主次之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该市在统筹考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时,重点发展半导体照明产业,做到了既全面又要抓住了重点。(2分)

(3)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该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注重树立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倡导绿色消费等生态价值观,发挥了正确价值观指导作用。(2分)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该市积极开展群众性环保活动,鼓励公众参与环保,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2分)

(注:考生若运用其它哲理回答问题,或答题与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①高能耗、重污染企业的退出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②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转变消费方式。(6分)

(3)①转变观念,增强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②傲“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传播者,主动宣传节能减排。

③身体力行,将节能减排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

④创新节能减排方式。(3分,任意3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