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经济生活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工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近几年,进口大片的票房在我国电影市场占有60%—80%的份额,票房年收入将近5亿元人民币。材料中的进口大片( )
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其价值决定于市场的火爆程度 ③其使用价值是由货币来衡量的 ④其票房价格受消费者需求的直接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调查,目前69%的公众认为现在的电影票价过高,不愿去电影院看电影。这主要反映了 ( )
A.收入水平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的影响
B.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是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因素
C.收入总量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家庭消费水平与供养人口成反比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家庭消费水平成反比
3.2007年6月12日,琼海市、文昌市等地的香蕉收购价跌至平均每公斤O.2元,低迷的价格让蕉农一筹莫展。香蕉丰收了,蕉农却笑不起来。有的蕉农把成熟的香蕉当成猪料喂猪。有的蕉农干脆让成熟的香蕉烂在蕉园里,这样可少赔收获后上市的工钱。香蕉价格低迷的根本原因是 ( )
A.供求关系影响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市场竞争激烈 D.国外同类产品的冲击
4.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7年4月1日起停止第二套人民币纸分币在市场上流通。2007年4月1日起第二套人民币纸分币 ( )
A.就不再是纸币了,也不能用来购买东西
B.仍然是货币,但不能用来购买东西
C.就不再是纸币了,也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D.仍然是货币,依然可以用来购买东西
为纪念青藏铁路全线开通,中国人民银行于2006年6月23日发行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两枚,其中金币面额100元,银币面额10元。回答5-6题。
5.该纪念币( )
A.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本质是商品
B.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本质是货币
C.具有收藏价值,也可充当商品交换媒介
D.该纪念币面额和购买力都是由国家确定的
6.上述纪念币的价值 ( )
A.是由国家规定的,因为它是由国家发行的
B.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因为它对人们有用
C.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为它是商品
D.是由其职能决定的,因为它有收藏价值
7.某商场,一只手机标价说明:原价2100元,优惠价格1980元。这1980元是 ( )
①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②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③观念中的货币 ④商品的价值 ⑤商品的价格
A. ①②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②④
8.下列有利于化解通货膨胀现象的是( )
①提高存贷款利率 ②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 ③增发国债 ④降低存贷款利率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2007年6月7日美元对人民币的比率为1:7.6656,6月12日为1:7.6785。这将会( )
①影响我国产品的出口和国际竞争力 ②造成大量外国商品流向中国市场 ③有利于中国企业的跨国投资 ④有利于中国进口国外商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电子银行、电子政务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在购物和旅游时越来越喜欢使用信用卡,其原因是( )
①信用卡是一般等价物,可以作为财富的代表 ②能够方便购物消费 ③可以增强消费安全 ④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发给资信良好的客户的一种信用凭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私营企业主李老板向外地发货,货款10万元,他拿到了对方单位的一张转账支票。他可以凭此票( )
A.到任何银行提取现金 B.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账户
C.购买相应的原材料 D.支付欠别人的货款
截至2007年6月8日,我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上涨到每公斤21.32元,比4月25日的17.14元上涨了4.2元,涨幅24.5%。鸡蛋、牛羊肉等副食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回答12—14题。
12.近期我国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主要是由饲料粮价格上涨过快,养猪成本增加,以及市场猪肉供求不平衡等因素造成的。饲料粮价格上涨对猪肉商品价格的影响,是因为改变了( )
①该商品的供求关系 ②该商品的价值量 ③该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 ④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3.山东省猪肉价格上涨拉动其他肉类产品价格的波动。5月份,羊肉上涨了0.8-1元/公斤之间,而牛肉的浮动则在0.4-0.6元/公斤之间;而白条鸡的价格也从月初的9.20元/公斤上涨到10.00元/公斤。猪肉价格上涨带动其他肉类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 )
A.猪肉与牛、羊、鸡肉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减少
B.猪肉与牛、羊、鸡肉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增加
C.猪肉与牛、羊、鸡肉为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减少
D.猪肉与牛、羊、鸡肉为互补商品,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增加
14.猪肉等副食品价格适度上涨,对生产的影响集中表现在( )
①促进生猪饲养规模,增加生猪产量 ②改进饲养技术,节约养猪成本 ③购买力下降,部分低收入群众减少对猪肉的消费量 ④加剧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造成通货膨胀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15.“金猪年”60年一遇,人们都希望得个“金猪宝宝”,从春节的初一开始,全国各地一批批的“金猪宝宝”相继诞生。由于“金猪宝宝” 扎堆出生,妇婴用品市场火爆,销量特别好。下列哪些情况下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妇婴用品 ( )
①生产此类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并且供求平稳 ②市场竞争激烈,无形的手自发调节 ③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 ④此类商品技术含量高,质量、档次逐步升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6.2007年春运期间,火车票价格上涨幅度达20—30%,某航空公司推出往返机票优惠,夜间航班机票优惠等促销活动,结果乘客大幅度增加,其中可能的原因是( )
①机票降价导致民航的客运量上升 ②旅客预测到机票价格还会继续下降 ③火车与飞机是替代品,火车票上涨导致乘坐飞机的人增多 ④火车与飞机是互补品,火车票价格上涨导致乘坐飞机的人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7.在轿车市场,价格战是低层次的竞争手段,但在中国现阶段很有必要,这是引导轿车行业技术和品牌深层次竞争的l发令枪。中国轿车市场价格战“很有必要”的经济学依据是 ( )
A.价格的变动能刺激企业改进技术和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B.供求变化会影响价格,使价格上下波动
C.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D.商品价格的高低,一般与商品本身价值大小成正比
小芳时常跟着妈妈去买菜,发现菜价总是梅雨季时高于平时,刚上市时高于大量上市后,早上的高于傍晚的,市中心菜场的高于郊区菜场的,还发现青菜的最高价总是比螃蟹、甲鱼这一类水产品的价格低好多。回答18----19题。
18.影响青菜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小芳发现的是( )
①季节因素 ②时间因素 ③区域因素 ④习惯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9.与商品价格成正比关系的有( )
①商品的价值量 ②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③商品的供应量 ④劳动生产率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0.某学生申请助学贷款,花了“明天"的钱,圆了“今天"的大学梦。,这一消费行为既属于 , 又属于 ( )
A钱货两清消费有形商品消费 B享受资料消费贷款消费
C.发展资料消费有形商品消费 D.贷款消费发展资料消费.
21.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报告指出:全世界因“肥胖症”死亡的人数是饿死人数的两倍还多,胖已成为“世界公敌“健康的杀手"。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 )
A.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B.反对铺张浪费和吃喝消费
C.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家庭收入相适应 D.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2.与漫画《负翁》所示意义相近的一组词语是
( )
A.量人为出 看菜吃饭 量体裁衣
B.计划经济 信贷经济 据理力争
C.节衣缩食 借风使船 精明强干
D.入不敷出 外强中于 超前消费
23.据《京华时报》报道,居民的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舒适发展型的转变,对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和消费品市场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居民的消费结构出现上述转变 ( )
①其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 ②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逐渐改善 ③表明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逐渐减小 ④表明人们不断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4.当前部分中学生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出现了追求名牌的风气,针对这种现象,你认为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
①摒弃盲目攀比,但不反对名牌 ②名牌就是现代、前卫,崇尚名牌合情合理③反对盲目攀比,摒弃名牌 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对待名牌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5.节俭是传统美德。但经济学家凯恩斯则认为,节俭对家庭来说是美德,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入减少。这启示我们( )
①要发挥好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积极引导消费 ②家庭要坚持节俭,社会要扩大消费
③既要勤俭节约,又要适度消费 ④消费有时会对生产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刺激消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第Ⅱ卷 (共50分)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只交第Ⅱ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二、非选择题
26、两个蛋鸡养殖场,两种完全不同的景象:一个是大大小小的鸡拥挤在一个笼子里,如同沙丁鱼罐头,现场气味刺鼻。为提高产量,饲养棚里用强光控制鸡的作息时间,并大量喂养含有添加剂的人工饲料。一个将鸡散养在青山绿水之间,吃草籽和小虫,喝山泉水。而且每十只母鸡配一只公鸡,以此促进母鸡产蛋的质量。结果也迥然不同:前者鸡蛋的产量较大,但营养价值不高,销量一般;后者鸡蛋产量要小些,但味道纯正,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每个鸡蛋卖到一元左右,十分畅销。
从经济生活角度看,两个蛋鸡养殖场不同的结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何启示?(10分)
27.2006年下半年以来,各地水价纷纷向上调整,污水处理费的调整更成为热点。业内人士预计,包括上海在内的城市将在今年年底前上调水价,提升空间预计达50%至100%。污水处理费调整也成为各地执行重点。结合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简析水价调整积极意义(10分)
28、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我国城镇居民经历了以家用电器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次消费升级,冰箱、电视、洗衣机成为消费热点。到了90年代后期,消费水平再次出现升级苗头,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新的消费热点:住房、汽车、通信及电子产品、文化教育、节假日消费及旅游消费等。
请运用经济生活的道理说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两次升级的原因。(12分)
29、(18分)2007年8月12日,莒县一中高三年级正式开学。
材料一:张某是我校一名高三住读学生。自高三开学交了住宿费后,他还剩300元的生活费。而一个月后才能大休。假如本地的基本生活费是每月220元,回家路费10元。
(1)张某正在计划如何消费,请你为张某设计一份消费计划,并简要说明经济学依据。(6分)
材料二:临近大休,某班举行了一次有关中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发现本班王同学家庭收入情况和该同学消费情况如下:
8月份该同学家庭收入 | 8月份该同学消费支出 | 8月份该同学资金情况 | ||||||
父亲工资 | 母亲工资 | 生日请同学吃饭 | 同学互送礼品 | 买个性化服饰 | 买MP3 | 自己伙食支出 | 向父母要 | 向别人借 |
700元 | 500元 | 150元 | 60元 | 100元 | 300元 | 220元 | 600 | 230 |
(2)这位王同学可能存在着什么样的消费心理?(6分)
(3你准备对王同学的消费提出什么建议?(6分)
生活与消费 参考答案
1.D 2.B 3.B. 4.A 5.C 6.C 7.C 8.A 9.B 10.D 11.B 12.C 13.B 14.B 15.A 16.A 17.A 18.A 19.A 20.D 21。A 22.D 23.C 24.A 25.C.
26.答:⑴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企业重视产品质量能提升人们购买力,从而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利润。(4分)②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以促进企业持续协调发展。(3分)③要适应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企业的产品只有适合人们消费不断提升的需要,才能在竞争中居于优势。(3分)
27.(1)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水是商品,水价的变化既要反映价值,也要反映供求。水价和污水处理费的调整有利于及时反映供求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促使供水企业提高供水质量和服务水平。(5分) (2)价格影响需求,价格的变化一般而言会影响该商品的消费需求。水价的调整,有利于培养居民的节水意识,发挥价格杠杆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建设节水型社会。(5分)
28、(1)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水平从根本上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20世纪80—90年代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因此才会有两次消费升级。(4分,此处也可以用生产决定消费的理论分析,但不可重复记分)(2)居民的收入水平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居民的家庭收入水平提高,消费水平也会相应提高。20世纪80—90年代,是我国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因此才会出现两次升级。(4分)
(3)商品价格的高低也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20世纪80 —90年代,我国科技水平迅猛提高,一些高档电器和耐用消费品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其价格也不断降低,也是这两次消费升级的重要原因。(4分)
另外,若从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和消费心理趋于成熟等角度回答,也可酌情加2分,但该题得分不得超过12分。
29、(1)①220元用作基本生活费,这是生存资料消费和物质生活消费,体现了适度消费。(2分)②10元用作回家路费,这是生存资料消费和劳务消费,符合适度消费和科学消费。(2分)
③40元用作教辅资料费,这是发展资料消费和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反映了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1分)④10元用作理发、修理用具等相关费用支出,这是劳务消费。(此点不作要求)
⑤节余20元,以备急需,这是艰苦奋斗的要求。(1分)
(只要言之成理,能体现四种消费观念均可得分)
29.(2)①从众心理。生日请同学吃饭、同学互送礼品等可能是一种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分)②求异心理。购买个性化服饰,标新立异,可能是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2分)③攀比心理。娱乐消费向流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可能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2分)
(3)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根据自己的家庭收入水平进行消费。(2分)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个人消费不追赶时髦,而不应该盲目超支。大面积的负资产消费不仅带来了家庭资金的紧张,也不利于个人的健康成长,同时还会增加自己的诚信风险。(2分)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应懂得父母的钱来之不易,要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2分)(如学生从其它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有理,也可以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