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三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三政治学科限时训练5

2014-5-11 0:26:28下载本试卷

高三政治学科限时训练(5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有学者提出了企业管理的“蓝海策略”,认为在现实中,一些企业采用与竞争对手拼个你死我活,将市场杀成“红色海洋”的发展战略;而另外一些企业却努力开拓对手还没有涉足的市场空间,从而走向广阔的“蓝色海洋”。回答1-2题。

1.企业要从拼的血流成河的“红色海洋”走向广阔的“蓝色海洋”,根本原因在于

A.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B.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在起作用

C.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的特征     D.生产要素可以按贡献参与分配

2.我国已经进入了贸易摩擦的多发期。进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市场较为集中,这是引发贸

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为此,国内企业要不断开拓市场,为客户提供所期望的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我国在1995—1997年,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化解通货膨胀;在1998—2004年,实行扩大内需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化解通货紧缩;2005和2006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稳定物价。回答3—4题。

3.造成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共同原因是

A.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B.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

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数量      D.会动荡,币值不稳

4.我国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共同目的是

A.实现经济总量平衡,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B.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C.解决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的矛盾 

D.控制投资增长,抑制过热消费

5.在我国现阶段,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有               

 A.私营企业工人的工资                      B.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C.国有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D.公有制企业中工人的所有收入

6.2006年09月08日《半月谈》载文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能源消耗增长速度高于同期10.9%

的经济增长速度,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能源消耗过多”成为宏观经济中的突出问题。解决

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是                                 

 A.大力发展能源工业,提高原油和煤炭的产量

 B.改善投资环境,保障安全生产

 C.拓宽能源进口渠道,缓解能源压力

 D.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7.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GDP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为此,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圈地借钱

上项目,快马加鞭赶速度,低水平重复建设屡见不鲜,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严重,它们这样做            

A.忽视了科学技术的关键作用               B.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C.表明宏观调控具有严重缺陷               D.表明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着不足

8.2006年9月4日,天津、浙江、山东、四川和陕西5个省市原有的邮政局一分为二,

新组建邮政管理局和组建省级邮政公司,正式迈出政企分离的第一步,其他省市将在年

内陆续实施同样的改革方案。从政治上看,中国邮政体制改革政企分离是      

A.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B.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C.推进政治文明的要求            D.司法独立的需要

9.2006年6月17日—24日,温家宝总理对埃及、加纳、刚果(布)、安哥拉、南非、坦桑尼亚

和乌干达7国进行了正式访问。我国国务院总理是                        

A.我国的国家元首                         B.我国政府的首脑

C.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              D.具有最高的外事权

10.“多党合作制就好比一支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

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队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

    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 ②在多党合作制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

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③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政治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各个主权国家因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国家间关系的变化。这表明

A.国家间关系的变化无规律可循            B.国家间关系的变化有规律可循

C.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国际关系变化无常

2006年5月9日在第60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高票当选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首届成员。回答12—13题。

12.我国政府主张,根本和重要的人权是                               

 A.选举权           B.申诉权和控告权 C.监督权        D.生存权和发展权

13.中国高票当选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首届成员。这表明                   

  ①世界各国在人权观念上趋向一致  ②中国在人权领域取得的成就受到广泛认可

  ③维护国家主权是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   ④中国将在人权维护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06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于9月28日举行祭孔大典,在“同根一脉,两岸祭孔”的主题下海峡两岸同时举行了隆重的祭孔大典,这是两岸历史上第一次携手共祭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10月6日,“海峡月·中华情”央视中秋晚会又首次实现了大陆主会场和台湾分会场间的同台直播,晚会让身处全球各地的华人涌起了同根同源感同身受的思念之情。回答14—15题。

14.上述材料表明

 ①海峡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富有时代精神    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海峡两岸携手祭孔,同台直播中秋晚会,使全球华人涌起了同根同源感同身受的思念之情。

这种文化交流是                                      

A.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B.促进祖国统一的有效措施

C.实现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D.实现和平统一的最佳方式

二、综合题:1618分,1722分,共40分。

16.(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5日至12月7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坚持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保持和扩大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并根据经济运行新的发展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主动引导社会预期,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材料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正确处理好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最根本的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当前工作的着力点是要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也需要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什么?(8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财政是怎样发挥其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的?(10分)

17.(22分)

材料一  胡锦涛同志在《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今天,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长征。”

材料二:当年红军经过的许多地方,现在都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会宁县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地;雪山草地已经成为旅游胜地,众多游客来到这里参观红军长征遗迹,旅游收入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支柱;昔日的窑洞小城延安,如今已成为西部旅游城市中一颗闪耀的“明珠”;在江西于都,以长征命名的街道、公园、饭店宾馆、商场等比比皆是;中央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后,进入山脚下的第一个村庄――宁夏泾源县六盘山镇和尚铺村,“红色旅游民俗村”建设初具规模,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760元。

  (1)在“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长征”中,为什么仍旧离不开党的领导?(10分)

(2)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对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有何重要作用?(1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班次            姓名      

限时训练(5)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A

C

D

B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B

C

B

16.(1)①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①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2分)

②财政收入代表国家可以支配的商品,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财政支出形成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国家通过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达到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平衡及结构优化,从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7.(1)①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由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在新的伟大长征中仍需要坚持党的领导。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新长征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协调各方面关系,妥善解决社会矛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因素,建设和谐社会。

(2)①有利于老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有利于老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③有利于老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资源的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④有利于扩大老区的对外开放。

限时训练(5)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A

C

D

B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B

C

B

16.(1)①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①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2分)

②财政收入代表国家可以支配的商品,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财政支出形成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国家通过合理控制投资增长,努力优化投资结构,达到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平衡及结构优化,从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7.(1)①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由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在新的伟大长征中仍需要坚持党的领导。②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新长征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协调各方面关系,妥善解决社会矛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因素,建设和谐社会。

(2)①有利于老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有利于老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③有利于老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资源的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④有利于扩大老区的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