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专业班中段考试题
第l卷(选择题 共75分)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
1、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 )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2、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
3、“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善于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善于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之所以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因为( )
A、丰富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对事物的推动作用更大
D、哲学社会科学对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4、 相传在七千年左右,伏羲氏将龙作为华夏族的族徽——图腾。为此,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读右图,伏羲氏根据马头、蛇身、鸡爪等特征描绘成龙的形象,由此产生华夏族的族徽——图腾。这告诉我们,龙的观念( )
A、其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
B、是人们良好愿望的反映
C、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D、由人们主观愿望决定的
5、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现象的是( )
①光学理论 ②法规条文 ③生产关系 ④阶级利益 ⑤磁场 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⑦党中央制定的“十一五”规划 ⑧万有引力规律
A、①②③④ B、③⑥⑦⑧ C、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⑧
6、北京同仁堂有一副对联:“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烦,必不敢省人工。”正是靠这份承诺,同仁堂经历300年风雨不倒,从一家普通的家庭药铺发展为国药第一品牌。从哲学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 )
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正确的思想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C、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不行的
D、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7、目前,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但是,长三角地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值得人们关注。在工业经济辉煌中,长三角鱼米之乡的名片旧了,丢失了。稻花香里的蛙鸣,被“世界工厂”摧枯拉朽的推土机,以及轰隆隆的声响所湮灭。这启示我们( )
①必须坚持用联系、发展观点看问题 ②必须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④既要利用自然,又要保护自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专家提醒,在进行住房装修时要防止出现“短板效应”。即防止出现因某一装修材料的选用与整体装修品质、风格不协调,从而影响装修效果。住房装修“短板效应”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B、只有先处理好整体,才能处理好部分
C、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D、只有先处理好部分,才能处理好整体
9、“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我们追求的发展绝不是单纯的经济运行过程,而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加快发展,必须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着眼大局立足国情,科学把握发展的规律,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据此回答第10~11题
10、我们追求的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运行过程。表明( )
①联系是物质特有的属性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③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加快发展,必须科学把握发展的规律,这是因为( )
①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②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 ③把握了规律,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④运动和规律是不可分的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读漫画,据此回答第22~23题
12、漫画中的做法( )
A、不符合实事求是的要求
B、否认了主观能动性
C、说明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D、符合解放思想的要求
13、要想解决漫画中的问题,人们首先要( )
A、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
B、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C、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D、抓重点,集中力量处理主要矛盾
2005年7月4日,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号飞船发出的撞击器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火焰,从而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据此回答14~15题。
14、“深度撞击”号释放的撞击器,以撞击爆破的方式成功冲撞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这体现了( )
A、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B、认识推动了客观事物的发展
C、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15、传统的观点认为,彗星的成分是来自早期太阳系的尘埃和岩石碎片,它们裹在蓬松的冰团中。最近,美国天文学家威廉·里奇提出一个惊人的新观点,认为彗星可能主要是由岩石组成的,而不是冰块。由此可见( )
A、传统的观点是错误的,新的观点是正确的
B、新产生的事物必然要战胜先前的事物
C、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推动科学的发展
D、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变化就是发展
16、《老子·三十六章》云:“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一论断体现了这样的哲理( )
A、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C、事物发展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其对立面转化
17、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地区为促进经济发展都把GDP最大化增长作为唯一目标,但随着时间推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在发展观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主要是:( )
A、没有把握好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 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C、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没有很好地贯彻全局观念
18、手机、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通讯传播手段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困扰,如“信息焦虑症”。上述材料表明( )
A、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B、矛盾具有必然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
19、科基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但“入侵”夏威夷大岛后却打破了那里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明这个事例的哲学道理是( )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 ②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 ③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④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 )
A、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
B、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本身
C、人们并不能使每次获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
D、人们在每一次对事物的认识上都具有终极的意义
21、说明于义“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来传颂的至理名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联系当前社会问题,面向中华民族未来,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上述材料说明( )
①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②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③事物处于前后相继的联系之中 ④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实践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一只鹰的愿望是飞遍世界,但它成天沉溺于幻想之中,忽略了学习觅食的技巧和长途飞行的本领,结果到老死时,飞遍世界的愿望仍未实现。这则寓言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
A、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B、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C、要将理想付诸行动 D、要正确处理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
当代领导干部的楷模牛玉儒同志在担任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期间,团结带领市委“一班人”,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广大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爱戴。据此回答23—24题。
23、从 牛玉儒的事迹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
A、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关键
B、在创造性劳动中、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C、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D、作出正确地价值判断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4、中纪委、中组部等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向牛玉儒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体党员干部向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牛玉儒同志学习。这说明( )
A、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B、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C、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就会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 9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7 分。错选、少选,该题不给分。
25、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与无知;探索哲始的目的就是为脱出愚蠢。”这句话意在说明:( )
A、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
B、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人们创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D、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6、下列对马克思主义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实践的观点 B、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
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阶级性 D、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革命性
27、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它是有用的,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上述观点的错误在于( )
A、否认了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B、否认了真理都是具体的
C、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 D、歪曲了判断真理的标准
28、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随后,我们党又进一步提出“发展是党执政举国的第一要务”,看出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发展是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的关键。不发展就没有出路,不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A、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B、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周式的循环运动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的认识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29、“四十年来画竹技,日间挥写夜间思。去掉沉繁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首诗包括的哲学道理有( )
A、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B、人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C、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D、认识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30、有诗曰:“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又曰:“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这两句诗蕴涵的哲理是( )
A、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B.、事物都是要一分为二的,要坚持两分法,全面地看待问题
C.、事物的矛盾双方在力量、地位、作用上是不平衡的,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D.、事物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31、绿色GDP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概念。其核心就是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发展决不能“一条腿短。一条腿长”,决不能“满了口袋,空了脑袋”,决不能“吃主宗饭,断子孙路”。材料体现了( )
A、做工作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要善于全面地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2、在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中,对某一事物的“习惯性”思维往往制约着人们的发明眼界。而对这种“思维定式”的有意识破除,则可能使人们产生出许多新的发明和创造。这就要求我们( )
A、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传统观念
B、要有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C、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就能提出、解决新问题
D、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33、加快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要以思想观念的融合为先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努力实现市场相通、体制相融、资源共享、交通共连、人才互通、产业互补。这一要求体现了如下哲理( )
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B、改造社会必须以承认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D、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5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题 9 分,共 18 分。
34、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圆了温饱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新阶段农业发展又面临着库存增加、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这一新问题与过去农产品短缺的问题有着本质区别。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请简要回答上述论断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
35、200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丛飞,一个普通的艺术工作者,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义演数百场,从事义工服务时间达到数千小时,累计捐款捐物价值达300多万元,无私帮助失学儿童、残疾人、孤儿近200人,而他和家人却过着简朴的生活。在丛飞病势以后,某网站上的网民对他的行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认为,牺牲自己和家人的利益去捐助他人,并不值得颂扬。也有人认为,丛飞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范,是应大力颂扬的,因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请运用人生观、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1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36、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37、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38题 17 分,第39题 18 分,共 35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8、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常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创新意识有什么样的重要性?(9分)
(2)中学生应该如何培养创新意识?(8分)
39、材料一: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能源对我国经济的制约日益突出。据统计,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2003年中国的石油进口超过7.33亿桶,到2005年将达10亿桶。为了有效缓解国内能源短缺,2004年5月17日,中哈两国签署石油合作框架协议;2004年10月,普京总统访华,双方就俄罗斯有关石油输出管线达成共识。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4年12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努力缓解资源矛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
运用哲学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
2006-2007年度高三政治专业班中段考试题答题卷
三、 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
2、
四、辨析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
2、
五、论述题(共35分)
1、(17分)
2、(18分)
2006-2007年度高三政治专业班中段考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CBBAD 6-10 BDCAD 11-15 CACDC 16-20 DDADA 21-24 BCBC
二、多项选择题
25-29 BD ABCD CD AC BCD 30-34 ABD AC BD ABC
三、 简答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4、(1)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我国农业和农村既取得了解决温饱这一了不起的成就,又面临库存增加,农民增收缓慢的新问题。(2分)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农业不同发展阶段和矛盾各有其特点,解决的方法也不同。(2分)
(3)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分)在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时,既充分肯定了其了不起的成就,又指出了在其发展的新阶段所面临的新问题,这样就抓住了发展这一本质及主流;(2分)同时指出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的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样就抓住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达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分)
35、(1)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能说明。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是首位的。“牺牲自己和家人利益去捐助别人并不值得赞扬”的说法,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方向。(3分)(2)丛飞在奉献于社会的同时,实现了自己服务他人的理想、个人也因此获得了社会的尊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其行为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典范,获得大力赞扬。(3分)(3)两种看法体现了不同的荣辱观,这是由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的。要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分)
四、辨析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36、(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尽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但当一个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时,他就获得了真理,而且不容怀疑,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因此真理是绝对的。(5分) (2)但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如果超过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或者不顾条件的推移、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而且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向前发展。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5分) (3)总之,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在真理观上我们既要反对夸大绝对性的形而上学,又要反对夸大相对性的相对主义(1分)
37、(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但由此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则是错误的。(4分)(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却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4分)(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与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一致的,因为一切社会矛盾只能通过人们的活动去解决。(3分)
五、论述题(共35分)
38、 (1)①正确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作为正确的意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3分)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只有培养创新意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才能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3分)③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因此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只有培养创新意识,才能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3分)
(2)中学生应该如何培养创新意识?(8分)
①转变观念,培养创新思维,重视意识的作用。
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③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39、(1)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3分)(2)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注意对我国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3分)(3)坚持联系的观点。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注意经济与能源的关系,加强对我国能源的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分)(4)坚持发展观点,培养创新精神。加强科技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3分)
(5)量变是质变的前提与必要准备,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或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或:当局部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可以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加强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低耗高效产业,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3分)(6)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物结果,应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解决能源,除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加强合理开发与利用外,也应扩大对外交流,坚持“走出去”战略,促进能源的进出口发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