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政治第一学期三校联考测试题
政 治 试 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入秋以来,南昌市民发现被誉为“水果珍品”的冬枣价格比往年大幅下跌,中等个头的冬枣零售价格每斤只要4元左右,而过去则常常达到8元左右。据了解冬枣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山东各地的冬枣种植面积迅速增大。据此回答1~4题。
1.材料表明: ( )
A.价格由价值决定 B.供求关系由价格决定
C.商品供应量变化可以引起价格变化 D.价格的波动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2.假如有人用4元钱买了1斤冬枣,这4元钱在执行: ( )
A.流通手段职能 B.价值尺度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贮藏手段职能
3.材料中的“4元人民币”的本质是: ( )
A.一般等价物 B.每斤冬枣的交换价值
C.每斤冬枣的价格 D.货币符号
4.材料中冬枣价格波动: ( )
A.使价格长期背离价值
B.主要是由生产冬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不确定性造成的
C.属于不等价交换的表现,违背了价值规律
D.正是经济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
《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指出,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以任何形式阻挠、干预外地产品或工程建设类等服务进入本地市场。据此回答5~6题。
5.阻挠、干预外地产品或工程建设类等服务进入本地市场的行为: ( )
A.有利于本地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B.体现了市场调节的盲目性
C.实际上保护了落后,加剧了竞争 D.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6.国家之所以要作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是因为: ( )
A.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特征
B.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唯一有效形式
C.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D.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某国有控股企业为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企业内部逐步实行职工持股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制度。据此回答7~8题。
7.下面对该企业这一做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这是探索在企业内部建立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新机制
B.它使该企业的国有经济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C.它取消了按劳分配,强化了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D.该企业由此转变为集体经济
8.职工持股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属于: ( )
A.按资本要素分配 B.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
C.按土地要素分配 D.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人口多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扩大就业的任务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繁重。 据此回答9~11题。
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出现一些企业破产,工人失业。这种经济现象: ( )
A.必然造成经济资源的极大浪费
B.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C.侵犯了法律赋予劳动者的平等就业的权利
D.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发展
10.国务院近日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国有企业实施重组改制和关闭破产,职工安置方案须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下面对于职工代表大会的认识,正确的是:职工代表大会: ( )
①在企业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 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机构
③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 ④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
11.扩大劳动就业,从根本上说,就是要: ( )
A.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快于第一产业,落后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偏低,消费性服务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影响消费需求的扩大。这一材料说明:( )
A.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C.只有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才能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D.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13.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年来,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形成了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为大、第二产业为次、第一产业最低的“三二一”产业顺序。这表明: ( )
A.上海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日趋合理
B.第三产业已成为上海的支柱产业
C.只要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其他产业就必然被带动起来
D.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14.“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两个量化指标:“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要同时实现上述目标必须: ( )
A.加快发展优势产业 B.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C.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D.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
15.我国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决定从2006年起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收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活费。以上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中的: ( )
①社会救济 ②社会保险 ③社会优抚 ④社会福利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006年7月1日,经过10多万筑路大军历时5年的艰苦奋战,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据此回答16~19题。
16.从经济学角度看,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 ( )
①体现了国家组织经济建设,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
②加强了西藏同内地的经济联系与交流,促进了当地的繁荣与发展
③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④有助于消除了各民族发展的差异性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建设青藏铁路,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青海、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世纪工程。这表明: ( )
A.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实行经济领导
B.中国共产党具有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党的作风建设取得实效
D.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8.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B.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C.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9.我国西藏自治区自治机关指的是自治区的: ( )
A.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 B.人民政府、人民法院
C.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检察院 D.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2006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监督法全面和系统地规范了各级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之间的关系。同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予以颁布。据此回答20~23题。
20.关于我国人大监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人大的监督是层次最高、效力最大、权威最高的监督
B.人大能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由它产生的“一府两院”的工作
C.人大监督有利于健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D.人大监督是指对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即人大代表的监督
21.材料体现了我国国家主席行使的职权是: ( )
A.立法权 B.任免权 C.颁布法律权 D.监督权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 )
①保障各级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权 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③推进依法治国 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人大与“一府两院”的关系既有监督,又有支持,既要依法监督,又不代行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人大与“一府两院”都是: ( )
①我国的国家机关 ②以对人民负责为宗旨
③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活动原则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全国政协十届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委员们对“十一五”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全国政协的上述活动: ( )
A.体现政协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作用 B.表明了政协是重要的国家机构
C.发挥了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 D.是政协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25.我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决策程序一般是:党中央提出方针政策,国务院拟定实施方案,全国人大审议,全国政协讨论,予以修改完善,最后由全国人大做出决定。这说明: ( )
A.中共中央是我国权力机关,人大、国务院、政协都是其执行机关
B.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接受中共中央领导,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C.中共中央提出方针政策是通过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变为国家意志的
D.中共中央领导国家政权,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都是行使国家职能的国家机关
26.我国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和宗教问题,同时把宗教活动纳入法制轨道。我国把宗教活动纳入法制轨道表明: ( )
A.国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B.宗教问题和司法问题紧密相连
C.宗教已经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D.我国宗教的本质已发生变化
27.下列违背我国宗教政策的是: ( )
A.宗教信徒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宗教组织兴办宗教教育活动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信仰宗教 D.禁止公民信仰“法轮功”
28.朝核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热点。中国一直主张,维护地区的长久和平与稳定,符合各方的根本利益。为此,中国进行了积极的外交斡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表明:( )
①中国奉行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
②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③利益共同点是国家间进行外交活动的基础
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9.下列关于联合国机构,说法正确的是: ( )
A.联大是审议机构,其通过的决议没有法律约束力,也难以对会员国产生影响
B.安理会对国际问题的调停和裁决实行五大国一致的原则,即每项决议必须五个常任理事国都投赞成票
C.联合国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D.秘书处是联合国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秘书长担任重大的国际责任。
3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主要表现在: ( )
①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
③不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决定国际关系的亲疏
④确立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某农业大市,根据该地区粮食产品“供过于求”的市场动态,积极调整生产,从单一经营粮食作物转变为粮、棉、油、禽等多种经营;同时,运用科技手段对何首乌、草鸡、薄荷等土特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利用,英才按标准化的要求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迅速发展壮大,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何首乌、草鸡等特色专业生产基地,形成产销两旺的态势,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试问该市是如何自觉利用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9分)
32.今年的11月3~5日,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政府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国家首脑聚会。在新形势下,中非共同利益在扩大,相互需求在增加。这次盛会的召开为中非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的合作,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深远意义。
请用所学的政治常识,分析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1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较(单位:元)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
城镇居民 | 6860 | 7703 | 8472 | 9422 | 10493 |
农村居民 | 2366 | 2476 | 2622 | 2936 | 3255 |
注:据有关资料显示:1984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年份,为1.74:1。1996年达到2.74:1。2005年为3.22:1。
材料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为此必须理顺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现象?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6分)
(2)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政府应当如何协调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6分)
(3)从经济学角度看,构建和谐社会亟须破解哪些难题?(7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分×30=6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C | A | D | D | D | C | A | A | B | C | B | B | A | C | A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B | D | C | A | D | C | D | A | D | B | A | C | D | D | C |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1)根据市场动态组织生产,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自觉利用了价值规律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分配。(3分)
(2)运用科技手段对产品深度开发利用,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自觉利用了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分)
(3)发展特色经济,形成规模生产,形成产销两旺的态势,自觉利用了价值规律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3分)
32.(1)国家间的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共同的利益是合作的基础。中非加强合作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2分)
(2)发展同非洲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是我国政府在履行对外职能,为我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4分)
(3)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体现了我国和平的外交政策,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为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2分)
(4)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2分)
(5)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体现了我国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的基本国策。(2分)
33.(1)材料一说明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都有所增长,但城镇收入增长速度比农村快,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2分)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着力解决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注重社会公平,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2分)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注重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2分)
(2)①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努力为人民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②政府应履行好经济职能,促进经济发展,搞好经济调节。③政府应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6分,每点2分)
(3)①理顺分配关系,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和部分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3分)
②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解决就业问题。(2分)
③努力解决好三农问题,协调区域、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