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复习经济生活检测
淮安市东方双语学校 高三政治组 余中怀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20分。)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 )
①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啤酒瓶
②我国将于今年秋天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
③医院里的各种药品
④农民卖给国家的粮食
⑤刘先生摸彩票中得宝马轿车一辆
⑥居民使用的自来水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②④⑤ D、 ④⑤⑥
2、下列关于商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商品是在货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B、供别人消费的产品就是商品
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是商品
D、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二者缺一不可
3、货币的本质是 ( )
A.一种商品 B.纸币 C.一般等价物 D.流通手段
4、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是 ( )
A、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 B、想象的货币
C、现实的货币 D、一种价值符号
5、下列活动中,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 )
A、 一台彩电在商店里标价2800元
B、工厂财务人员向工人发放工资
C、用3999元可以买到一台神舟笔记本电脑
D、张某在家电商场用2800元买了一台彩电
6、在我国商品市场上,人们都是用人民币购买商品,这说明 ( )
A、人民币的本质是货币,能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B、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C、人民币是商品,有价值
D、人民币在本质上是一般等价物
7、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1000亿元,并且待售商品的价值都得到实现。若发行纸币20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两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 )
A、 0.5元货币的购买力 B、 1元货币的购买力
C、 0.25元货币的购买力 D、 4元货币的购买力
8、如下图,自1994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走势,经济学上称之为 ( )
A、纸币贬值
B、通货膨胀
C、社会经济总量不平衡
D、通货紧缩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据此回答9—10题。
9、人民币升值意味着 ( )
① 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的人民币有所下降
② 100单位的外币可以比以前兑换更多的人民币
③ 外汇汇率跌落,人民币汇率升高
④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跌落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人民币升值将会 ( )
A、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B、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C、扩大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D、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双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错选、多选、少选,该题不给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1、下列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有 ( )
A、购买商品 B、上缴税款
C、发放工资 D、表示价格
12、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这就是说 ( )
A、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由国家决定的
B、纸币的面值(1元、10元、100元)由国家决定的
C、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由国家决定的
D、每种面值的纸币的购买力是由国家决定的
13、下列关于信用工具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B、在我国支票可以在全国各地使用
C、汇票一般用于外埠结算,转帐支票则用于同城结算
D、信用卡、支票和汇票均可以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
1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内容是 ( )
A、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B、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
C、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D、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
15.面对国际上一些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中国政府坚定地表明了一种理性、正确和负责的态度: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这是因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有利于( )
A、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 B、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
C、遏制恐怖主义的蔓延 D、维护人民币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
三、问答题:(本题9分)
16、我国“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因此,有人认为,国家可通过多印人民币来解决这一问题。你认为可以吗?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
(1)人民币属于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它本身没有价值,它是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
(2)纸币的发行不能过多,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的商品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的流通速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
(3)如果出现通货膨胀,人们手中的钱不值钱了,存款所代表的实物量少了,势必影响人民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四、辨析题(本题11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17、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关系。
答:(1)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二者缺一不可。
(2)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是商品,必然有使用价值。因此,对于商品来说,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不可分割的,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3)不管是商品生产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可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生产经营者为了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向消费者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只有向生产经营者让渡商品的价值才能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因此,对于特定的人来说,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要分离的。
所以,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五、论述题(本题总分15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18、有人说:“通货膨胀会给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带来危害,而通货紧缩虽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但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因此,通货紧缩比通货膨胀要好。”请你对此展开分析论述。
18、答:(1)通货膨胀是指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持续下跌。两者的共同本质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不平衡,都不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2)通货膨胀使物价高涨,人民的购买力相对下降,从而引起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会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通货紧缩使物价普遍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有好处,但从长远看,物价总水平普遍持续下降,市场流通不畅,会使企业利润减少,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正常发展,使国民经济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不利。
(3)结论: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一样,都会阻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六、探究学习
1、人们用1000千克大米交换一两黄金,这种交换活动是不是商品流通?为什么?
答:对于这种交换活动是不是商品流通要作具体分析。如果这种交换活动出现在货币产生之前,就是一种直接的物物交换,而不是商品流通,如果是在货币产生之后,并且这一两黄金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那么就是商品流通,否则也不是商品流通,仍然是一种直接的物物交换。因为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2、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了钱便意味着拥有了一切”;有人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
(1)请你运用所学经济学知识,谈谈我们对待金钱应持什么态度?
(1)答:①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可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因此,人们拥有了它,就可以购买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商品。故它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永远都是社会财富的象征。
②对待货币,我们必须有科学的态度: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金钱与人生有密切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金钱仍然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具有同一切商品进行交换的职能,因此,合法取得金钱,成为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物质保证。故“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
其次,还要看到获得金钱的手段应该是正当的、合法的,即要“取之有道”
再次,我们要看到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人生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少内容虽然与金钱有关,但却是金钱买不到的,如亲情、友情、爱情等等。所以说“金钱不是万能的”。
每个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要想健康成长,就必须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我们班准备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以“中学生的金钱观”为主题的调查活动。现在请你设计一套活动简案。
活动方案:①把班级同学分成四个小组。
②准备活动所需的资料、工具。
③确定调查的对象。
④每个小组可以确定自己的调查方式。如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⑤调查结束后每个小组写出调查小结,然后由班级两委会汇总写成总结报告。在全校师生会议上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