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三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三文综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

2014-5-11 0:26:32下载本试卷

高三文综政治上学期月考试题

24.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投入营运。青藏铁路将从根本上提升西藏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藏族与其他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使藏族真正融入到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一材料说明:

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B.经济发展、共同繁荣是巩固民族关系的物质基础

C.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D.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的国情

25.规模空前的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在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进行,请问我国县乡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是:

A.等额选举   B.直接选举  C.间接选举   D.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十一五”后期,我国经济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膨胀,煤电邮运全面紧张等。在这主要的关口,中央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严控土地和信贷两个闸口,综合运用经济、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经济运行,避免了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据此回答26—28题。

26.固定资产投资膨胀,煤电邮运全面紧张等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是:

A.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过快           B.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C.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D.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27.解决上述问题时主要应运用的手段是:

①政治手段 ②经济手段 ③行政手段 ④法律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8.从政治常识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

A.组织经济建设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能

B.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C.国家的宏观调控在经济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

D.党和政府驾驭市场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29.2006年3月,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联袂在京举行。从本质上看,“两会”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

B.都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

C.与会成员都是全国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

D.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机关

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60周年首脑会议上,正式向国际社会倡导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回答30—31题

30.从“和平共处”到“和谐世界”,中国的对外方针、政策和理念一直强调一个“和”字,并且一直以实际行动履行着“和平”的信念。这说明: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符合各国利益    D.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31.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一直倡导并致力于建设“和谐世界”,下列体现在我国政治安全上致力于建设“和谐世界”的事件是:

①2005年5月,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在北京成立;②在朝核问题上,中国一直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朝核问题;③2006年11月,中国政府免除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所有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05年底到期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④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中国与中亚各国的互动体系日益成熟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32.某地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开发出优质、高效、符合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使这些产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这个事例生动说明:

A.传统产业能够改造成高新技术产业    B.高新技术产业将完全取代传统产业

C.技术进步是产业创新的动力       D.技术进步是市场开发的结果

33.2006年我国将取消农业税,而对部分住房交易则全额征收农业税。对农业和房地产业采取不同措施,是政府在:

①弥补市场调节资源的缺陷②进行经济结构调整③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④利用税收杠杆调节经济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4.当前,我国老百姓投资理财的首选方式仍然是银行储蓄。这是因为银行存款有自身的优势,如:

①安全性好 ②种类多样  ③收益稳定④  发展生产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35.“五一”黄金周,小张出游时购买了20元旅游保险。对小张而言,这种购买保险的行为属于:

A.存款储蓄行为    B.投资行为     C.交换行为    D.生产行为

38.(31分)材料一: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状况

-人均耕地-人均水资源-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化肥有效利用率-农业科技贡献率

占世界平均水平-1/3-1/4-40%-30%-45%

注:发达国家一般的农业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都在75%以上,有些国家达90%。

材料二: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160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090元;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987元,年均增长9.7%;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3083元,平均增长5%。

材料三: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二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8分)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谈谈应如何解决材料二反映的问题。(12分)

(3)运用党的执政能力知识分析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由?(11分)

39.材料三 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中部地区资源静态比较优势明显,资源存量丰富,要提高资源的加工深度和综合利用率,促进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通过国债资金加强中部地区农村公路网络的建设改造;中部地区是中华文化发祥、传承的主要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和旅游资源,对中部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整体规划与开发,将旅游业打造成中部地区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长期稳定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增加对中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农民的直接补贴和按保护价收购的补贴资金,扩大粮食风险基金规模。

(6)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措施。(9分)

材料四 为抓住中部崛起的机遇加快发展,湖北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措施,抓好粮食主产区建设,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迫切的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相协调,逐渐促进本省的崛起。

(7)湖北省在利用中部崛起的机遇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是如何履行国家职能的?(12分)

参考答案:

24.B 25.B 26.C 27.D 28.D  29.A 30.B 31.C 32.C  33.D 34.D 35.B

38.(1)材料一说明我国农业资源相对稀缺,资源浪费严重,科技贡献率低。(2分)材料二说明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拉大。(2分)正由于人均资源缺乏,浪费严重以及科技贡献率低,才导致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又影响对科技的投入和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4分)

(2)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道路;(1分)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大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利用力度,增加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3分)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节约农业资源,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3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分)继续推进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政策,坚持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2分)

(3)中共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内容之一。(4分)当前,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3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和表现,也有利于加快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分)

39.(6)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现经济持续发展;(3分)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运用财政和价格等手段支持中部基础设施和粮食生产;(3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3分)

(7)①抓好经济建设职能,根据本省实际,发展粮食生产。(3分)②搞好文化建设职能,促进科技进步。(3分)③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改善社会环境。(3分)④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