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三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三政治第三次阶段测试

2014-5-11 0:26:32下载本试卷

高三政治第三次阶段测试

       

第Ⅰ卷(选择题 共75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     

A、社会管理机构  B、政府权力机构  C、政治权力机构  D、公共服务机构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D、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是(  )

A、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B、我国公民与国家之问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

C、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D、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

4、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性是坚定不移的。这里的原则是指 

A、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               

D、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

5、我国宪法规定,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除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外,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该权利

A、是公民最根本的人权

B、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C、是公民基本的生存权利

D、是公民基本的政治自由

6、在我国,农村的村民委员会是  

A、我国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B、基层群众性的自治组织

C、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构    

D、我国的地方行政机关

7、相传广州附近有一口“贪泉”,饮之贪得无厌。东晋吴隐之受命赴任广州刺史,对此却大不以为然,大胆饮之。到任后,吴隐之勤廉清正,整肃贪腐,为民称颂。古代的吴隐之尚且能清正廉洁,作为当代的领导干部更应该勤政廉政,这是因为         (  )

A、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勤政廉政是领导干部的宗旨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领导干部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8、2006年8月10日,我国浙江、福建沿海遭遇建国以来最大的强台风“桑美”袭击。造成两省388、1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11亿元。灾后我国中央政府和其他省区政府积极提供救灾物资,这批物资主要包括药物、食品、帐篷、床单、衣服等。这里的“药物、食品、帐篷、床单、衣服”

A、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    B、是商品,因为它具有使用价值

C、是商品,因为它是供人们消费的    D、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用于交换

9、手机曾因价格高昂一度成为人们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如今的手机不仅价格低廉,而且品种款式繁多,被人们戏称为手中的玩具。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手机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

B、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大大减少

C、生产手机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人们的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0、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降低成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是

A  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科技水平  B 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资金

C  缩短劳动时间,减少工资支出  D 加快商品流通,积极扩大出口

11、近年来,彩电行业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一些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企业逐步退出了这一市场,少数知名品牌的市场份额则在不断扩大。上述现象说明      

A、彩电行业出现了“卖方市场”

B、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C、彩电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彩电价值量不断变大

D、彩电价值量由挑起价格战的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12、央视2006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中,宝洁以3、94亿元再次蝉联标王,宝洁以3、94亿元再次蝉联标的根本目的是:
A、顺利让渡使用价值,实现商品的价值       

B、增加商品的价值量
C、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           

D、服务大众,奉献社会
13、货币产生后,商品的等价交换就表现为:
A、交换价值与价值相符     B、交换价值与价格相符
C、价格与价值相符         D、一般等价物与价值相符

14、每年政府都会收到大量的政协提案。在每年举行“两会”期间,政协委员也列席人大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上述事实表明

①政协对国家重大问题发表意见   ②政协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审议

③政协对政府部分提案进行表决   ④政协对国家机关的工作提出建议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我国第一部宗教方面的综合性行政法规《宗教事务条例》,对保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作了明确规定,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作了规范。这一条例的颁布

①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②有利于规范外国人在我国的传教活动

③将使我国的宗教状况发生根本的变化  ④有利于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

16、2005年6月28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作审计报告,再次掀起了“审计”风暴。2004年以来,从“审计”风暴到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从政务公开到党务公开,中国社会在满足公民的知情权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表明

A、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不断发展完善

C、民主发展程度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D、社会主义民主要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地进行

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决定。《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将于2005年12月14日生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为封堵贪官外逃躲避法律制裁的通道,于2003年10月经第58届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国政府于当年12月10月签署。据此回答:

17、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联合国反腐败公

约》的决定,这表明

A、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立法权和决定权

B、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C、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

D、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18、《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项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对各国加强国内的反腐行动,提高反腐成效、促进反腐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对《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认识正确的是

A、具有国际性,是各个国家的最高法律

B、是处理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国家内部有关争端的法规

C、是由世界上所有主权国家共同制定的有约束力的国际交往准则

D、是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

19、要构建和谐社会,对沿海地区来讲首先要创建良好的劳动环境,让外来打工者充分享受社会公共资源提供的保障制度。我们的改革到了该支付“和谐成本”的时候了。如果只让外来工“做贡献”,不让他们分享公共资源,换句话说,我们不去支付必要的“和谐成本”,社会矛盾将会越来越大。从政治常识角度看,材料中政府支付“和谐成本”主要体现了

A、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      B、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C、文化职能             D、政治职能

20、2005年4月下旬,全国人大代表培训班在杭州首次开班,学习如何正确履行人大代表职责,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对全国人大代表进行系统的培训。全国人大之所以要启动代表轮训,是因为

A、代表们的素质、能力、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其能否真正代表民意,关系到国家决策的质量和效能

B、人民代表来自人民,要接受人民的监督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比其他代表拥有更多的权力

21、法国大革命先驱者卢梭认为:一切重大的法律“不是刻在大理石上或铜版上,而是铭记在公民们的心中”。卢梭的观点对我国落实依法治国的启示是

A、依法治国的前提是让公民学习和了解法律

B、人民群众要关心政治,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C、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提高,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D、要让公民铭记法律,才能更好的遵守法律

22、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断完善我国的多党合作制,与各民主党派在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互相监督,尤其强调参政党监督执政党。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重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

B、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决定国家大事

C、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执掌国家政权

D、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23、目前,联合国改革方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其中安理会

改革成为关注的焦点。安理会改革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

A、安理会是联合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B、安理会表决实行理事国一至原则

C、安理会有权否决联合国其他机构的决议

D、安理会在国际安全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

24、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能保持自身性质的决定因素是

A、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集中代表各族人民的所有利益,绝无任何政党私利

C、密切联系群众,始终能够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D、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错选、多选,该题不得分;少选且正确的得1分。

25、价值规律要求的等价交换是指

A、每一次具体的交换过程都是等价交换

B、等价交换的实现有赖于价格依据供求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等价交换应当理解为商品交换过程的总的趋势

D、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绝大多数是等价交换,只有少数是不等交换

26、决定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

A、商品的价格水平   B、待售商品的数量

C、货币流通速度    D、市场供求状况

27、泰国军队当地时间9月19日晚9点发动了针对看守总理他信的军事政变。有关泰国政体说法正确的有

A、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
B、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C、政府(内阁)掌握行政大权,

D、政府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28、近日,青海、广西、浙江、黑龙江和山东等地医院陆续出现部分患者因使用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出现胸闷、心悸、心慌、寒战、肾区疼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医治无效死亡。国家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令立即停止该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并责成有关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做法体现了

A、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B、政府依法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C、我国国家机关以人为本、依法行使权力

D、政府滥用职权,干扰了正常的经济活动

29、200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全党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兴起学习贯彻《江泽民文选》高潮。这是中国共产党    的一件大事

A、思想建设      B、政治领导     C、作风建设  D、思想领导

30、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       

A、与时俱进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执政为民  D、党的先进性

31、我国的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是(   )

A、民主集中制  B、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C、对人民负责  D、依法治国

32、目前,我国有1万多所少数民族中小学开展民、汉“双语”教学,共使用21种民族语言,每年编译出版各类少数民族文字教材3500多种,计1亿多册。这表明

A、国家保障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利

B、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已经消除

C、使用本民族语言是民族平等的重要方面

D、少数民族与汉族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

33、温家宝在首届东亚峰会上提出:“中国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将继续坚定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致力于发展与本地区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这说明:

A、各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重要基础  

B、各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D、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75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4、2005年9月1日和10月1日分别是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几十年来,由于我国坚持了正确的民族原则和适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政策,西藏、新疆的经济和社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分)

  

(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6分)

  

35、CC博客”(blog)是“网络日志”的意思,它是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写“网络日志”的人被称作‘博客”。人大、政协代表委员在人民网上开“博客”,成为今年两会的一大看点。一名委员说:“我把提案发到‘博客’,对于完善和提高提案质量很有好处,可以更好地发现民众的需求,了解民众的观点和态度,倾听民众的愿望和心声。”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政治常识知识回答:

(1)代表委员在网上开“博客”体现了什么道理?(6分)

(2)假如你是一名“博客”,请就你所关心的问题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3分)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矿难频发,触目惊心。往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多达万人。煤矿事故之所以频发不断,追根究底,在于经营者和地方政府扭曲的发展观和对人的宝贵生命的漠视,这同时也在拷问:我们的法治到位了吗?

辨析:治理矿难,就是要求政府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37、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建议》精神,国务院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并由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成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要。

辨题: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就是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五、论述题(本题18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说明。)

38、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的《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共同反对侵犯别国主权的行径,反对强行干涉一国内政;坚持互利合作,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实现共同繁荣;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中国将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将一如既往地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同各国一道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的?(12分)

(2)中国为什么要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6分)

六、综合探究题(本题19分。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

开探究和说明。)

39、材料一: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也是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亮点。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材料二:2005年4月,由于日方在历史等一系列问题上的错误态度并不断采取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错误行为,引起上海、北京等地的部分学生和群众自发举行了涉日游行示威活动。期间,有少数人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短信,散布谣言和虚假信息,鼓动举行示威活动。其中,江苏某地网民夏某因涉嫌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被公安机关刑拘。

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人民民主专政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知识,谈谈如何构建和谐社会?(10分)

(2)假如你的一位同学收到鼓吹举行游行示威的短信息,并有意去参加。现在需要你去做他的思想工作,劝其正确对待此事。请你依据所学政治常识简要写出你准备劝说的内容要点。(9分)

政治答案

一、单项选择:(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二、不定选择:(27分)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4.2005年9月1日和10月1日分别是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几十年来,由于我国坚持了正确的民族原则和适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政策,西藏、新疆的经济和社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3分)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分)

  (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为什么说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6分)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2分)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有着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1分)第一,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分)第二,我国民族状况有自己的特点。(1分)第三,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认同。(1分)

35.CC博客”(blog)是“网络日志”的意思,它是一种新兴的网络交流方式,写“网络日志”的人被称作‘博客”。人大、政协代表委员在人民网上开“博客”,成为今年两会的一大看点。一名委员说:“我把提案发到‘博客’,对于完善和提高提案质量很有好处,可以更好地发现民众的需求,了解民众的观点和态度,倾听民众的愿望和心声。”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政治常识知识回答:

(1)代表委员在网上开“博客”体现了什么道理?

(2)假如你是一名“博客”,请就你所关心的问题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

(1)①代表委员通过网络开”博客”,表达和宣传自己的思想见解主张,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表现,体现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②人人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通过在网上开“博客”这一新的网络交流方式,可以进一步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③政协委员在网上开“博客”,可以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6分)

(2)如就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当前社会焦点问题,

建议:政府部门应强化文化职能,加快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应积极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实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应加强国家管理经济职能,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和药品生产流通秩序。(3分)

(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情也可酌情给分)

四、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矿难频发,触目惊心。往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多达万人。煤矿事故之所以频发不断,追根究底,在于经营者和地方政府扭曲的发展观和对人的宝贵生命的漠视,这同时也在拷问:我们的法治到位了吗?

辨析:治理矿难,就是要求政府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答案]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治理矿难应纳入法治轨道。

(2)依法治“矿”,要求政府(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题中观点混淆了二者的区别。

 (3)立法机关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法律监督体系,完善执法监督。

 (4)煤矿生产企业应加强安全防范工作,企业经营者应提高职业道德。

(5)矿工应提高安全、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10分)

37.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建议》精神,国务院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并由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成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要。

辨题: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就是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

37、(1)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对国家实现政治领导的体现。也是依法执政和依法治国的表现。(4分)(2)党的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律化和规范化。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5分)(3)所以把党的依法执政仅仅理解为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是片面的,不科学的。(1分)

五、论述题(本题18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说明。)

38.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的《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共同反对侵犯别国主权的行径,反对强行干涉一国内政;坚持互利合作,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实现共同繁荣;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中国将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将一如既往地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同各国一道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的?(12分)

①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体现了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3分)

②中国将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3分)。

③坚持互利合作,积极推动建立健全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实现共同繁荣以及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3分)

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体现了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3分)

(注:每个要点写出“基本点”得2分,联系材料得1分)

(2)中国为什么要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6分)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

②建立国际新秩序是每个国家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外部条件,可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2分)

③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2分)

六、综合探究题(本题19分。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

开探究和说明。)

39.材料一: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话题,也是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亮点。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材料二:2005年4月,由于日方在历史等一系列问题上的错误态度并不断采取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的错误行为,引起上海、北京等地的部分学生和群众自发举行了涉日游行示威活动。期间,有少数人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短信,散布谣言和虚假信息,鼓动举行示威活动。其中,江苏某地网民夏某因涉嫌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被公安机关刑拘。

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人民民主专政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知识,谈谈如何构建和谐社会?(10分)

①国家应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公民民主权利。(2分)

②国家应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职能,依法处理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打击各种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2分)

③国家应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普法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引导公民合理、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2分)

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以及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2分)

公民应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2分)

(2)假如你的一位同学收到鼓吹举行游行示威的短信息,并有意去参加。现在需要你去做他的思想工作,劝其正确对待此事。请你依据所学政治常识简要写出你准备劝说的内容要点。(9分)

劝说要点应包括:

一方面,要肯定其想法和行为的合理之处。

①从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角度讲,其享有游行、示威的自由。(2分)

②从公民义务的角度讲,因日方损害中方权益,作为公民有履行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义务。(2分)

另一方面,要指出其行为的不当之处。

①从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角度讲,公民行使权利,应维护社会稳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荣誉以及他人的合法权益。(2分)

②从自由与法制的关系的角度讲,游行、示威应经公安机关批准,应在法律范围内进行。(1分)

③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劝其采用其他合法的途径表达爱国之情。(1分)

劝其应信任政府有能力、会妥善处理此事。(1分)

(如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