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三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三政治第一学期8月月考试卷

2014-5-11 0:26:33下载本试卷

高三政治第一学期8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为了提高我国高收入群体自觉纳税的意识,2006年11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首次明确提出个人年收入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须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公民

A.收人越高,义务越大         B.权利和义务都不容推卸 

C.基本义务是不断变化的        D.必须自觉履行义务

2、今年年初,应温家宝总理的邀请,12名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司机、农民、下岗再就业人员等基层代表,出席国务院征求意见的座谈会。这体现了

A.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政府体察民情,尊重民意

C.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  D公民有向国家权力机关反映意见的权利

3、某村党支部书记坚信“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他利用自行研制的冬暖式大棚技术,带领全村致富后又无偿向全国300多个县市推广,许多农民因此走上致富之路。该村党支部书记的做法体现了共产党员在实践中

A.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B.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C.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D.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

4、上述材料中“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的观点,体现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   A.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B.自觉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   C.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在劳动中创造价值

5、夸美纽斯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这说明

A.知识比道德更重要             B.加强知识与道德修养是无止境的

C.知识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道德修养     D.知识与道德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6、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阶级性     B.包容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7、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D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联系的多样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  D.联系的普遍性

9、“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共同蕴涵的哲理是    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要重视量的积累

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D.要重视事物的质变

10、2006年12月,科学家通过比较火星探测飞船在过去7年中对火星表面相同地点拍摄的照片,提出一个大胆的推断    火星上现在就可能存在生命所必需的液态水。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表明

 A.人类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  B.自然界的变化不可能受人类的影响

 C.人类能够在实践中改造自然  D.自然界随人类意识变化而蛮化

11、“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这句格言说明事物是

 A.相互依存  B.相互转化  c.相反相成  D.相互渗透

12、歌德的一首小诗:“少年,我爱你的美貌;壮年,我爱你的言谈;老年,我爱你的德行。”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特点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13、宪法赋予公民监督权。公民监督的对象是(  )

A.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B.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

C.宪法及有关法律的实施情况  D.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1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要求政府必须依法行政,这里的“法”是指(  )

A.宪法和法律   B.宪法   C.人民的意志   D.党的政策

15、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  )

  A、依法执政   B、科学执政   C、民主执政   D、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16、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做到(  )

   ①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自觉投身到政治生活中去  ②认真学习政治知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③采用多种方式,积极投身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  ④参加学校的时事政治学习,参加共青团的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民主”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一种与个别人专制独裁统治不同的、实行“多数人统治”的国家形式。这里的“多数人”是指 (  )

A.实行民主制国家中的多数人   B.统治阶级中的多数人

C.国家政权机关中的多数人   D.执政党中的多数人

以自荐形式参加竞选成为中国基层人大选举的新亮点。这些毛遂自荐的参选人,通过各种方式“推销”自己以提高竞争力。回答11-12题:

18、以“自荐候选人”为代表的基层人大代表竞选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公民主动参政时代到来的标志性事件。这说明(  )

  A、竞选方式比其他选举方式更好  B、竞选方式也有其局限性

  C、公民权利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增强了  D、公民可以直接参加国家事务管理

19、“新亮点”,这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程度、政治机制成熟度、群众社会心理和参政愿望息息相关的。这说明(  )

  A、我国公民已经消除了“选举与我无关”的思想

  B、我国公民的政治素养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C、选举方式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D、我国要提倡以自荐形式参加竞选

20、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     ) 
①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③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⑤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21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央就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一些文件也有类似提法。2006年,中央又一次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过程说明

  A.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

  C.新事物最终必定要战胜旧事物

  D.旧事物还有可能重新压倒新事物

22、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23、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24、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智慧、经受检验,都要依靠人民群众付诸实践、取得实效。这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②认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从右边漫画中可以看出:“生活导师”的忠告实质上否认了

  A.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

 B.人与自然界的有机联系

  C.人生活在多重社会关系之中 

D.人的活动的有意识性

26、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当地的“民主恳谈会”,是基层政府就重大政策和建设规划等问题征询群众意见的新举措,已成为基层政府联系当地群众的新形式。在这种场合,群众行使的政治权利是

A.选举权          B.集会自由            C.民主监督权      D.行政申诉权

二、双选

27、赤潮作为一种自然现象虽然自古就有,但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近年来,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看

A.赤潮不能消灭但能有效扼制    B.赤潮治理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人类总有一天能够消灭赤潮    D.赤潮不能消灭也不能扼制

2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事物具有两面性             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任何矛盾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D.不能夸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

29、据统计2006年通过的16件法律中,有15件是根据历年来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制定的。代表们提出议案,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表明(  ) 

A. 人民代表依法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B. 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真实性、全民性

C. 我国的法律制度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D. 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对它负责

30、右图漫画中的主人公之所以产生困惑,是因为他

A.不懂得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B.不清楚事物矛盾都有其普遍性

C.不了解事物矛盾都有其特殊性

D.不明白民主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31、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方永刚教授,把传播和践行党的创断理论看作是生命的最大价值.看作是自己的“生命之约”和“信念支撑”。他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因而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这说明

A.集体主义是人人都在践行的价值观

B.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重要途径

C.个人对杜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D.方永刚的行为是正确价值现的评价标准

32、实用主义者詹姆士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它是有用的,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上述观点的错误在于(  )

A、否认了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B、否认了真理都是具体的

C、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       D、歪曲了判断真理的标准

33“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句诗包含的哲理是(  )

A.价值判断往往会因人而异

B.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C.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寻找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34、下列对“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义务

  B、任何公民的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C、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D、任何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权利

高三政治答卷纸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二、不定选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三、填空题

35、在我国,包括        在内的       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36、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突出了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重视      建设,依照          治理国家;发展       ,加强       建设。

四、简答题

37.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人们关注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 (以下简称《监督法》高票获得通过,该法已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各级人大会常委会遵循“既不失职,又不越权”的原则,依法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实施《监督法》的认识。(10分)

五、辨析题

38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1分)

六、论述题

39.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这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强调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决定》精神,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工作,努力奋斗。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我们党在分配制度及分配政策上变化说明了哪些哲学道理?(9分)

(2)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确性。(8分)

2008届高三政治第一次月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C

A

D

B

C

A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A

A

A

D

B

C

C

A

21

22

23

24

25

26

B

A

C

C

C

C

二、不定选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AB

AD

AC

AC

BC

CD

BD

AC

三、填空

35、知识分子 工人阶级

36、法制 宪法 法律 人民民主  民主制度建设

四、简答题

37.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国家机关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权力,滋生腐败。有效制约和监督的核心是依法监督,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权力机关,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各级人大常委会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人大代表人民对“一府两院”进行监督, 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 , 是最高层次的监督。

③实施《监督法》,健全人大监督机制,这必将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若考生运用其它知识说明,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若答出“体现了坚持依法治国方略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加2分。)

五、辨析题

38.(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3分)

(2)哲学可能正确或者比较正确反映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也可能错误和歪曲地反映,所以只有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精华。(3分)

(3)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史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分)

(4)把所有哲学都看成时代精神的精华,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错误的。(1分)

六、论述题

39.(1)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战略选择,必将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3分)

②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要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平,这就体现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3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体、客体以及实践水平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在分配制度及分配政策上我国的变化体现了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们对效率和公平认识的一种深化。(3分)

(2)第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分)

第二,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的正确选择,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正确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务的提出必将极大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