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三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

2014-5-11 0:26:33下载本试卷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综合检测

第一卷(选择题66分)

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计66分。

1.(2007年高考政治江苏卷)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谁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从哲学上看,这一段歌词所反映的问题是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②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③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④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这是因为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D.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2006年7月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会师世界杯决赛的意大利和法国队正严阵以待,为争夺大力神杯磨拳擦掌。此时,一向有“乌鸦嘴”之称的球王贝利耐不住寂寞,直言意大利队能够夺冠,这种“咒语”令意大利的球迷心中七上八下,担心自己心爱的球队被贝利“一嘴”说死。从哲学上看,担心被“一嘴”说死的观点实质上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正确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5.(2007年·江苏卷)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近年来,CEO、MP4、平板电视、零就业等新词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视听。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控制作用

7.(2007年·上海卷)旅行家保罗·泰鲁在《游历中国》中写到,“有昆仑山肪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们依靠智慧和勇气,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创造了“天堑变通途”的人间奇迹。青藏铁路的建成表明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      B.实践活动不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一切奇迹       D.人类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8.据2006年7月31 日出版的《嘹望新闻周刊》报道,正当省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陆续进行之时,一些地方竟然在当地新闻媒体上整版整版地做起了“政绩广告”,且多是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沽名钓誉之词。从哲学上看,这种“政绩广告”

A.夸大了物质的决定作用       B.忽视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的导向作用

C.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D.否认了意识活动具有的主动创造性

9.(2007年·宁夏卷)23.农历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10.(2007年·江苏卷)中共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在哲学上体现了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内在联系    B.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D.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11.2006年7月15日,调查设备和技术最为先进的“中国海监59”船启航,以查明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的基本状况,全面更新基础资料和图件。从1958年到1986年,我国进行的三次海洋调查受设备、技术条件的限制,获取的数据资料准确度较低。这主要说明

A.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人的主观需要决定着真理的内容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12.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

A.客观事物是无限变化发展的

B.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C.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D.必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3.近海是海洋水产资源、矿产资源、盐业资源、交通资源、海洋能源、旅游资源最集中,开发效益最大的区域。因此,全面实施海洋综合管理,有序、有度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对于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国防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这启示我们

  A.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事物的整体性   B.把握好关键部分也就把握好了整体

  C.关键部分功能及其变化决定着整体的功能    D.正确的认识来源于系统优化的方法

14.2006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应认真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这是因为

①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②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认识应服务于实践        ④真理与谬误有着根本的区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这样的做法违背了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16.2006年7月1日施行的我国首部改革创新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规定,改革创新工作未达到预期效果,在一定情形下,可以免予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之所以要允许改革创新失败,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创新没有任何规律可循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失败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成功  ④真理往往与谬误相伴而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2006年7月12 13《中国青年报》报道,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经过数年潜心研究,终于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以“废”治“废”,利用废水从废矿石中提取出高品位商品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的对立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D.共性和个性是统一的

18.绿色GDP的核心就是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发展决不能“一条腿短,一条腿长”,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这说明

①做工作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③看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19.“梅雪争春不肯降,诗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下列说法与这首诗所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C.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20.“破窗理论”是一个俏皮的经济学名词。原意是玻璃门窗遭到破坏虽然造成一定的损失,但由此却使玻璃制造商、建筑商受益,以及引发新的建设链条的发展,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破窗理论”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要尊重经济运行规律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也要重视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这体现的哲理是

  A 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 既要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C 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D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2.2006年7月,《人民日报》新农村宣传报道研讨会在徐州召开,与会人员认为建设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已经展开,使命在我们肩头,新闻在我们身边,笔在我们手中。到农村去,到农民中去,就会有新的发现,就有写不完的新闻。新闻工作者之所以要到农村去,到农民中去,是因为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C.人民群众的革命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制度的更迭

D.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农民群众

2007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作报告。报告包涵了许多深刻哲理,据此回答23---33题

23.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在本次大会上首次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之所以要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因为:

A.正确的认识高于实践         B.科学发展观来源于实践,是正确的认识

C.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要求

24.现行党章是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1987年11月,党的十三大对条文作了部分修改;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总纲和条文作了部分修改;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对总纲作了个别修改;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对总纲和条文作了部分修改。今年10月15日召开的十七大再次对党章进行了修改。这表明:

A.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 

B.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变化

C.社会意识对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反作用

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说明:

A.物质不能脱离意识而存在   B.物质的具体形态由于意识的作用是可以改变的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多样性

26.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句话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 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注重统筹兼顾 B.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分清事物主流和支流、把握事物的性质 D.坚持群众观点,是我党“宗旨”的体现

27.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这段论述的哲学依据是

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②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④正确的价值观根源于一定的社会存在,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8. “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这段论述体现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④感性认识都是不可靠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这段话主要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  B.认识需要在实践中深化、扩展和推移C.事物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D.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30.“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对党的性质和宗旨与各种消极腐败现象的论述主要体现了:

A.事物的主、次要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主、次要方面的关系

C.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事物的质变与量变的关系

31.“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这启示我们

A.要树立创新意识,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要以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

D.应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2.“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哲学依据是

  A.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B.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C.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        D.办事情想问题抓主要矛盾

33.“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其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性质  ②变化就是发展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第二卷  非选择题部分(共54分)

二、简析题(每题各12分,共36分)

34、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近年来,江苏省一些城市开展城市精神的讨论与提炼。如南京市将“厚德载物、同进文明”等四种提法纳入城市精神的表决;常州市将市民精神提炼为“勤学习、重诚信、敢拼搏、勇创业”;无锡市民展开了以“创新”为核心的城市精神大讨论……这些城市精神既富有时代特色,又展示了城市自身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某市在讨论城市精神的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城市精神是在人民群众间生长的,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的精神,人民群众是塑造城市精神的主体。”

★★★ 材料三:某市委书记在参加讨论时指出:“城市的发展最终还是以文化论输赢”,并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要把文化建设作为做强做大城市的强大推动力。只有繁荣的经济而没有昌盛的文化,只有物质的丰富而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就称不上“全面小康”。

(1)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主要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6分)

(2) 联系材料三,结合政治学知识说明各级党委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6分)

35、★材料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材料二: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

★★★材料三: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请问: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哪些哲学道理?(12分)

 

36. 2007年9月18日,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结果揭晓,李明素等10位同志荣获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表彰大会给予的颁奖词是——“善行无疆。是你们,用自己平凡的举动,帮助那些贫病幼弱者,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是你们,用包容世界的同情心,显示了人生价值的所在,让爱与付出成为了社会和谐的主旋律——向你们致敬!”
 (1)从颁奖词看,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如何体现的?(6分)
 

(2)运用价值观知识,简要说明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现实意义。(6分)

三、探究题(本题18分

★材料一、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材料二、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卫星系统副总设计师孙泽洲11月1日说,“嫦娥一号”卫星飞行轨道由中国自主设计完成,负责轨道设计的单位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轨道设计过程包括轨道复核过程中,得到全国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很多支持和帮助。同时表示“嫦娥一号”卫星的轨道设计主要结合中国现有运载火箭和卫星方案基础上进行,轨道设计还考虑到发射的条件和运载能力

★★★材料三、10月25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的消息传遍祖国大地,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中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各类学校纷纷组织开展科普知识教育活动。

1、 结合材料一,谈谈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5分)

2、 材料二体现了主要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4分)

3、 试评析“嫦娥一号”成功发射的意义?(4分)

4、 如果你所在的学校组织一次科普知识教育活动,请你作为校学生会干部,围绕“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拟定一个主题活动计划?(5分)

政治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C

B

C

A

C

A

C

A

C

D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B

A

A

A

B

B

B

B

D

B

B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C

B

C

B

A

A

C

B

D

B

D

34、答: (1) 材料一中各城市的城市精神既有共同点,又有自身的特色,体现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2分) 

材料二认为人民群众是塑造城市精神的主体,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2分) 

 材料三强调文化建设的作用,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2分)

(2)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视“文化竞争力”能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重视“文化竞争力”,加强文化建设也有利于加强党的思想领导。(2分)

 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我国的国家职能,是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表现,能保证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为经济建设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2分)

 ③ “文化竞争力”也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2分)

35、(1)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新时期,全党必须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看到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而且机遇大于挑战。在处理各种关系时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4分)

(2)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坚持辩证的看问题。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4分)

(3)联系是普遍的。我们要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包括城乡、区域发展在内的多方面的关系。(2分)

(4)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进程起主导作用,我们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在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上,要着力推进、重点突破。(2分)

如答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抓住主流等方面,也可酌情给分。

36.(1)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3分)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2分)

③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1分)

 注:考生若答出“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有价值,必须通过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来。”另加2分,但该生第Ⅱ卷总分不得超过50分。

(2)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或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分)

②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起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2分)

③开展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有利于引导广大群众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发挥道德的力量,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分)

37、1、(1)国家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加大对科教事业的投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一个激励创新的机制,培养和鼓励创新型人才(2分)

(2)社会形成一个鼓励创新,重视创新型人才的良好氛围(1分)

(3)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投身实践,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及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2分)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所以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分)。材料中:“嫦娥一号”卫星飞行轨道,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设计,得到全国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很多支持和帮助;轨道设计还考虑到发射的条件和运载能力都体现了普遍联系原理!(2分)

3、(1)标志着我国航空事业取得新的突破,必将进一步推动航空及相关高科技行业的发展(2)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调动全国人民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的积极性(2分)

(3)提高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2分)

4、 (1)拟订主题:自拟,但要围绕“嫦娥一号” (1分)

(2)观看“嫦娥一号”发射及相关录象资料、图片资料(2分)

(3)邀请相关专业的老师或专家举行讲座,讲解航空的基本知识(2分)

(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