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三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三政治第四次月考题

2014-5-11 0:26:34下载本试卷

高三政治第四次月考题

政 治 试 题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共48分)

1.现在有些广告夸大其词,把自己的产品吹得像朵花,对别人的产品则乘机贬低。如有的广告词是“某某产品,招招领先,傲视群雄”。对此有些经济学家指出,产品不能永远靠广告来支撑。经济学家的观点说明                                                 (  )

①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②企业应脚踏实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③企业只要有良好的信誉,就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④企业要想使产品走向市场,就要重视广告宣传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

2.我国一些地区和部门在执行税收政策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随意变通执行国家税收政策;有的随意批准缓税、欠税;有的征收“过头税”,或以罚代税。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征税人的执法观念淡薄,不懂得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的特征

②纳税人法律意识不强,不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纳税人违反了我国税法的有关规定    ④纳税人不懂得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假如你家中有10万元钱,家里人正在商量到底是买车还是买股票,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你会积极建议买车而不是买股票                                     (  )

   A.政府减收汽车养路费;股票发行企业效益趋于提高

   B.政府增收汽车养路费;股票发行企业效益趋于下降

   C.汽油价格下降;市场预期银行利率上升

   D.汽油价格攀升;市场预期银行利率下降

4.全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座谈会指出,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为标志,减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农民负担减轻近1000亿元。减轻农民负担后,最直接的结果就是              (  )

   A.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B.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C.农民的收入增加                               D.粮食生产得到大发展

5.斯朋斯教授认为,中国存在着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应当充分披露市场信息,处理好信息流通的问题。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的对策应当是                   (  )

   A.完善市场信息流通的法律规章制度

   B.建立集中的市场信息搜集和发布体系

   C.要求市场主体提供更多的信息

   D.要求发展电子网络的购销系统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利用助学贷款加大对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

6.这一做法体现了                                              (  )

   A.社会救济的不断完善           B.政府运用金融手段进行调控

   C.财政支出的范围不断扩大       D.银行为经济建设集资、分配资金的作用

7.部分大学生有借无还,使助学贷款陷入尴尬,有的银行因此停放或“缩水”,云南省2005学年约有8000万元贷款未按期发放。解决上述问题,要求                     (  )

①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②强化政府监督 ③确保企业经济利益 ④加大教育投入

   A.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去年5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就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回答8-9题

8.政府财政支持建设廉租住房,反映了财政具有                    (  )

   A.互通有无、调剂余缺           B.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

   C.为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的作用               D.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作用

9.当前某些城市房地产价格过快增长现象的背后,都与政府的“操盘”有关,政府调控市场的“有形之手”充当了推动房价过快增长的角色。这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A.“有形之手”可以弥补“无形之手”的缺陷

   B.“有形之手”必须顺应“无形之手”运行的规律

   C.“无形之手”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D.“有形之手”导致市场失灵

10.建设创新性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

                                                                   (  )

①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②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 

③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  ④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下列名句中蕴含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                     (  )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2.图9画的是位少女,图10是位老妪。有人做过这样

一个试验:让两组人分别看图9和图10,再共同看

图11。看过图9的人认定图11是少女,看过图10

的人认定是老妪。事实上,图11是图9和图10的

结合,从中既可以看出少女又可以看出老妪。图形

欣赏产生的不同效果表明        (  )

   A.艺术欣赏的本质是感觉的集合

   B.艺术欣赏的内容因人而异

   C.艺术欣赏的效果受思维方式制约

   D.艺术欣赏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

13.2005年10月,德国在大选的基础上,得票较多的两大政党社民党和联盟党决定组成大联合政府,此后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政府总理。由此表明德国实行         (  )

   A.议会制共和制、多党制         B.议会制共和制、两党制 

   C.总统制共和制、多党制         D.总统制共和制、两党制

14.去年某夜,北京京广中心附近道路塌陷,次日一早市民就收到市政府发来的短信,提醒市民绕道而行;春节前,很多市民收到了市政府的拜年短信,叮嘱燃放烟花爆竹要遵守规定,注意安全;清明节前,市政府又通过媒体提醒扫墓市民注意行车路线、防火和安全。如果要将上述事件写成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  )

   A.转变职能,政府性质逐渐改变   B.以人为本,政府服务更加完善

   C.重视安全,政府职能日益多样   D.执政为民,政府权力不断扩大

15.一个电话,一封电子邮件,就是一座理解和沟通的桥梁,“政风行风热线”的开通,对促进解决政府部门不作为、慢动作、作为差、乱作为类似问题起了很好的作用,被群众誉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线”,成为各级广播电台的“金牌栏目”。这启示我们

                                                                   (   )

   A.监督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力

   B.要不断完善法律监督体系

   C.维护公民群力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D.要发挥舆论作用,给公民不受约束的言论自由

16.约束权力、保障权利,是现代法治的核心价值。下列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

①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②行政问责制 ③立法听证 ④最高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案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材料一 中部六省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比较表

地区

1995-2003年年均经济增长速度

2003年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河南、安徽、山西、湖南、湖北、江西(中部)

10.5%、10.3%、9.5%、9.6%、10.7%、9.5%

398.2元

江苏、浙江、福建(东部)

 
12.4%、12.4%、11.8%

1336.3元

西部

448.1元

注:2003年中部六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居全国第22、14、12、24、23和26位;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分别居全国第17、12、13、16、19和22位。中部六省生产总值为26348亿元,只相当于东部地区的36%,人均GDP为7267元,比东部地区少9195元。

材料二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5年3月5日在向人大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国家要从政策、资金、重大建设布局等方面给予支持。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说明促进“中部崛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0分)

2. 材料一 2005年9月6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报收1美元兑人民币8.0913元,而7月21日银行价8.2764元。

材料二 中新社北京2005年9月9日电,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在2005年中国企业高峰会上表示,今后人民币汇率是根据外汇市场浮动的,不必再依靠行政性的调整。同时,中央银行要根据国内国际的经济和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对人民汇率管理进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正常浮动和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1)材料一反映什么经济现象?(4分)

  (2)材料二阐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体制的哲理是什么?(10分)

3.“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2008年奥运会的熊熊圣火要在北京燃烧6天。北京将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化,为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精神增添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内涵。

运用辩证唯物论,说明如何通过北京奥运会充分展现中国文化。(12分)

4.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当得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 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创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有人说“解决公平问题是政府的责任”。请结合政治学有关知识,阐明这一说法的理论依据。(12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D   2、A  3、C  4、C  5、A  6、B  7、B  8、D  9、B  10、A  11、A 12、C  13、A  14、B  15、C  16、D

二、非选择题:

1. (1)材料一反映了近年来中部六省经济发展滞后于全国,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东部,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低于东西部等现象。

  (2)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实现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本质的共同要求。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国家提出促进中部崛起,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2、(1)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由原来的8.2764元降到现在的8.0913元,说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

  (2)材料二阐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2分)中央银行要根据国内国际的经济和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管理进行调节,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发展史是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2分)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还体现了按价值规律、市场运行机制办事。(2分)

3、 (1)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立足国情,了解奥运、了解文化、了解历史。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3)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在展现内容上,对传统文化要进行选择,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展现方式常,大胆创意、精心策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展示方案,并以此为指导,周密组织,科学实施。(联系实际,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要对人民负责。解决公平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是政府应尽之责。

  (2)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肩负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3)政府可以利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合理调节社会分配,协调各方关系,维护社会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