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三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三政治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

2014-5-11 0:26:34下载本试卷

高三政治文化与生活单元检测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

A.实行民主集中制         B.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D.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它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下列属于行政系统外部监督的是

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②司法机关的监督

③审计部门的监督          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在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光辉照耀下,60年前贫困落后的内蒙,已经成为55个民族近2400万人民和谐相处的乐土,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回答3~4题.

3.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B.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自治乡

C.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行政权    B.立法权    C.司法权    D.自治权

5.国际关系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于2007年8月9日至17日举行的"和平使命-2007"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其内容和形式分别属于

A.政治关系 合作         B.军事关系 竞争

C.外交关系 和平         D.军事关系 合作

6.2007年4月18日,共青团中央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就深入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作出部署。上述做法符合下列道理

A.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B.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C.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 D.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文化活动、文化教育逐步培养的

7.2007年4月28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忆中国的历史。南京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

A.文化的产生离不开人脑        B.人们的精神产品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体现

C.一切物质现象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D.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生来就有的

8."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是江苏如东近年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举办国际风筝会,搭建招商引资平台.这表明

A.风筝产业成为如东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D.文化已经成为新的第一生产力

9.近年来,许多根据古代史实、古典小说改编的古装戏深受观众喜爱,但专家学者却对导演这种任意删改、曲解历史的行为提出了严肃的批评.这是因为

A.文化产业不能走市场化道路       B.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C.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D.观众的欣赏水平有待提高

10.我们常说"文学、艺术源于生活".这句话主要体现了

A.文化就是艺术、戏剧、文学作品     B.文化包括意识形态部分和非意识形态部分

C.文化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D.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11.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君臣之间、主仆之间、长幼之间、男女之问,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不可能采取平等的方式交往。这一事实说明

A.文化是社会经济的反映          B.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C.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

12.2007年5月11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所谓“厚黑理论”,宣扬的是“脸皮要厚,心要黑,手段要狠”。一些人把其当作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宝典”。有的干部将其奉为官场的“游戏规则”、升官发财的真谛,有的大学生把它当作步入社会的“必修课”,积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锻炼”。这一事实表明

A.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化      B.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

C.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        D.文化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13.重庆市九龙坡区“廉政文化路”两旁,38块廉政广告灯箱上,既有“君子修道立德,不为贫困改节”等古训,也有“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等格言。区委书记说,我们就是想通过一点一滴的建设,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C.文化氛围是摸得着、看得见的      D.人们对文化的感受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

14.一位中学生说,学习“八荣八耻”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还要不断深化对正确价值观和是非观的理解,更需要从学习、课外活动等各种实际行动中去感悟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认识符合的道理是  

A.人的观念有不同的层次

B.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C.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文化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持久和深远的

15.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少选或多选,该题不得分.

16.2007年7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决定,给予陈良宇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这说明

A.权力必然滋生腐败          B.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C.惩治腐败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D.我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7.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下列做法符合这一发展道路的有

A.广泛地与各国交流合作,结成同盟   

B.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发展

C.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D.在世界和平发展环境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18.“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上述做法符合下列道理

A.教育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B.国民教育水平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C.文化发展能够为经济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D.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

19.文化建设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质量。这说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20.2007年2月11日,首都“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协调小组在王府井大街举行“排队推动日”启动仪式。这项活动能够使人们在自觉参与的过程中         

A.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B.法制意识得到强化

C.道德素质得到增强                   D.文明行为得以形成

三.简答题

21.(12分)2006年9月13日,新华社公布《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注重以人为本,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突出位置。《纲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今后五年的文化发展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谋篇布局,把文化发展的各项指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问题: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先进文化对个人和社会有哪些重要影响.

四.辨析题: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22.(15分)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

五.综合探究题: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分析.

23.(18分)在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政治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以下情景.

情景一: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全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进行换届选举.作为选举人,你参与某选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妈妈说:"选谁都无所谓,我替你随便画几个圈得了."

情景二:第九届亚洲艺术节9月在南通拉开帷幕,承办如此大规模的国际性文化活动,在南通历史上是第一次.艺术节的主体是全市市民.决策部门就提升市民素质、改善市容环境等向市民征集建议.

情景三:你的同学张某因为家中拆迁问题对当地政府的一些做法不满,在网上发帖对一些官员进行人身攻击的同时,还准备请人"教训"他们.

请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情景一中,你同意"妈妈"的观点吗?为什么?

(2)情景二中,你想对决策部门提出建议,你会通过哪些具体途径?

(选做: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如何正确面对亚洲艺术节?为什么?)

(3)情景三中,张某的做法属于无序的政治参与,这样的参与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

(4)以上三个问题的探究,对我们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C

D

D

D

B

B

C

C

C

D

A

B

C

二.双项选择题

题 号

16

17

18

19

20

答 案

BD

BD

BD

AB

CD

三.简答题

21.(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有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

(2)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先进的文化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4分)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品格的体现,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4分)

四.辨析题

22.(1)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3分)

(2)文化有进步与落后、先进与腐朽之分。(2分)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落后、腐朽的文化则危害人的进步。(4分)

(3)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3分)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3分)

五.综合探究题

(1)不同意.(2分)因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只有认真参加选举,才能选出代表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人.(4分)

(2)在政府网站留言、给市长或政府职能部门写信、参加听政会、参加各类公众征集活动等。(4分,如回答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听政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得2分)

(3)宪法和法律的权威遭到藐视;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维护;正常的政治活动无法进行;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遭到损害……(4分)

(4)增强主人翁应有的政治责任感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利;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重视实践,自觉地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