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复习文化生活单元测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是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选出并工整地填写在答题栏中。每题2分,共52分)
1.鲁迅先生说:“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先生的话强调了
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B.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C.有这种精神的人就是“中国的脊梁” D.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红军长征造就的伟大精神穿越70年时光,仍然具有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据此回答2-3题。
2.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征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
A.创新性 B.时代性 C.开放性 D.区域性
3.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这是因为
A.长征精神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铸成的 B.长征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
C.长征精神的传播和弘扬主要依靠当代青年学生
D.长征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4.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秀,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是一幅励志读书的楹联。下列名句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心而为之 ②少年智则国家智,少年进步则国家进步
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5.自强不息不仅是一个人的优良品质,而且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民族品格。下列体现自强不息的典故、名言有
①艰苦朴素 ②愚公移山 ③精卫填海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A.②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6.漫画《不能让中国新生代姓“西”!》告诉我们
A.传统文化是一种惰性的力量和保守的因素
B.我国悠久的文明进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C.在经济全球化中要加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教育
D.我们要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7.文化作品的文化意义与经济效益相悖的情况历来存在,一些优秀的文化作品常常“叫好不叫座”。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国家的扶持引导
B.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对立的
C.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叫座”是关键
D.文化产品的生产决定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
8.商业化是现代传媒发展的客观趋势。在美国,以时代华纳、美国在线、CNN、FOX等为代表的传媒集团垄断了大众文化的生产和销售,俨然就是媒体帝国。在我国,媒体走向商业化也是大势所趋。对传媒商业化的发展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不利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应该禁止 B.是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必然产物
C.过度的商业化会牺牲文化生产和消费的社会效益
D.有利于活跃文化市场、丰富文化产品、繁荣文化生活
9.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性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10.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去年全年免费在省内各地农村放映电影13.4万场,各族观众达3676.5万人次。该省还通过开展“优秀电影进社区”放映活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云南省的做法表明
A.发展大众文化必须贴近群众实际,满足群众需要
B.要以人民群众是否喜好来评判文化的先进性
C.文化产品的供给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为主
D.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
11.下列文化现象属于腐朽文化的是
①电脑算命 ②有殖民色彩的“洋店名” ③宣传暴力色情的文化
④婚事大操大办 ⑤讲排场、挥霍性消费 ⑥“法轮功”邪教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
12.下列对腐朽文化、落后文化叙述错误的是
A.二者都是不科学的文化 B.对落后文化要坚决依法取缔
C.落后文化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D.腐朽文化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
13.中国1981年出生的人口性别比(男女比例)为108.47︰100,1990年“四普”为111.3︰100,2000年“五普”为116.9︰100,2005年1%抽样调查为118.58︰100,个别省份甚至超过130︰100,迄今仍没有逆转的迹象。从文化的角度看,造成出生性别比失调的原因是
A.男女不平等等落后观念的影响 B.封建专制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
C.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D.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影响
14.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判别文化性质和方向的主要标志是
A.国家性质 B.社会制度 C.指导思想 D.经济基础
15.因赌博成风,原来的某“万元户”村现在成为贫困村。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该村居民不会赌博,却乐此不疲,导致贫困
B.该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后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
C.只要村民们不再赌博,立即能脱贫 D.该村村民不想致富
16.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是
A.培育“四有”公民 B.发展先进文化
C.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D.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17.自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都会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该会以其权威性和高达5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引起海内外的极大关注。表明
A.我国现阶段允许资本要素参与分配 B.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C.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金钱不是万能的,但金钱的作用是巨大的
18.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等,及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镇活动,体现了
A.发展先进文化,本质上是一个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过程
B.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
19.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坚持教育和科学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是因为思想道德建设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 B.其核心是诚实守信
C.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D.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2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A.爱国主义 B.弘扬主旋律、倡导多样化 C.诚实守信 D.集体主义
22.日本某地一个杂货店的服务员,在接待一个常客的时候,多收了顾客的15日元却没有还给顾客,顾客从此以后的二十年里再也没有到过这家杂货店。二十年后的一次偶遇,顾客和杂货店的老板说起了这件事,让老板吃惊不小,他仔细算了一下,如果这个顾客每周在他的小店消费100日元,一年就是5400日元,二十年就是108000日元,按20%的利润计算,这二十年仅在这个顾客身上,他就少赚了21600日元。这仅仅是失去一位顾客的利润,如果再有这样的顾客,那损失不更大吗?这则材料告诉我们
A.经济效益是商品生产者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B.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C.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D.诚信与效益是相辅相承的
23.孔子一向反对国君进行武力征伐,主张实行礼治,即用加强教化的办法,以德服人。他在《季氏将伐颛臾》中说:“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这表明
A.道德和文化对维系社会稳定和治理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B.文治和武功是治理国家的两种重要策略,缺一不可
C.中国传统文化突出道德功利主义经济 D.文化力是对外扩张的工具
24.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右边的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
B.要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C.要加强人们的知识文化修养
D.要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
25.书有优劣之分,只要人多读些能传递爱和真善美,传递博大精神、高尚道德和科学文化的书,人的生命一定会浸透了书香,能够创造文明和书写历史,能够引导、照耀、温暖别人和后人。这表明
A.多读书就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B.阅读是最重要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式
C.在知识文化的陶冶中可以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D.一个人提高了文化修养就能避免人格上的缺失
26.公民李某精于电脑。为了发泄多次寻找IT方面工作不能成功的不满情绪,制造出计算机病毒“熊猫烧香”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给互联网用户带来巨大损失。这说明
A.思想道德修养比知识文化修养更重要
B.知识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为人民服务
C.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总是矛盾的
D.缺乏知识文化修养,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各题至少有两项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选出并工整地填写在答题栏中。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每题3分,共24分)
27.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在长征途中创造的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主题的“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的长征精神,必将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长征的强大精神动力。这说明
A.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B.长征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C.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可以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
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彰显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28.“中国人,便后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这些仅以中文简体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当大批游客成为中国的最新出口品时,“中国人”却成了不文明、粗鲁的代名词。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
A.劝阻国人少到境外旅游 B.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提高国民素质
C.加强自身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D.挖掘其深层的文化根源,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9.自韩剧火爆后,以《越狱》、《老友记》、《反恐24小时》等为代表的美剧通过互联网络在一些年轻人中火热地流行。这些美剧无论是情节设置、形式创新还是内容编排上,都做得很有特色,而且在轻松或紧张的剧情中往往能给人以深刻的思考。美剧的流行表明
A.网络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多种选择
B.不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的繁荣
C.要加强网络管理,防止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
D.要迫切加强对年轻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30.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应该是
A.社会主义文化 B.反映人民的利益 C.先进文化 D.健康有益的文化
31.河北廊坊为创建文明城市,一直着力打造政府、企业、个人三个诚信体系。诚信的观念正深入到廊坊的上上下下。打造诚信体系
A.能使文化建设方向明确 B.能使人们的道德意识得到增强
C.能使人们的思想觉悟得到启发 D.能使社会更加和谐
32.以下属于思想道德建设的举措的有
A.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
C.深圳市举办第九届高新技术产品交易会 D.农村贫困地区免收学杂费
33.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和政治保障
B.是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C.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
D.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34.在生活中,有的人学会武术并且武艺高强,却去充当黑社会打手;有的人掌握高超的化学合成技术,却去制造毒品,而这些人最终都逃脱不了正义的谴责和法律的惩罚。材料告诉我们的正确道理是
A.首先要学好文化知识,然后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B.必须坚持提高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
C.在提高知识文化修养的同时,应注重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D.要把加强知识文化修养的落脚点放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三、简答题(第35题7分,第36题10分。共17分)
35.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发射成功,标志我国的探月工程正式启动。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从文化与综合国力关系的角度回答:我国“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为什么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7分)
36.在首次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活动中,广东省深圳、中山两市荣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深圳、中山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认识。
四、辨析题(每题11分,共22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37.传统习俗就是落后文化。
38.建设和谐文化,就要尊重文化差异,包容多样。
五、论述题(第39题18分,第40题17分。共35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用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9.2006年10月22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长征。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9分)
(2)应怎样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8分)
40.校园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等各方面的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影响着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的校园文化。
结合《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
(1)谈谈你对先进的校园文化基本内涵的认识。(5分)
(2)应如何发展先进的校园文化?(8分)
(3)请你就改善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几条合理化建议。(至少四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