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三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统一战线的风风雨雨

2014-5-11 0:26:37下载本试卷

难点25 统一战线的风风雨雨

统一战线是中共领导建立,在多个历史阶段长期存在的同其他阶级、党派、团体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的联盟的一种合作形式。而今,统一战线在继续推动祖国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统一战线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角度讲,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思维点,也是2003年高考的一个热点。

●难点磁场

1.(★★★★)进入中国现代史以来,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建立了四次统一战线,概述建立四次统一战线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作用。

2.(★★★★★)毛泽东同志说:“使阶级斗争服从于今天的抗日的民族斗争,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据此回答:

(1)中共的哪些政策具体体现了上述原则?

(2)上述原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3)上述原则对于今天的统一战线工作有什么启示?

●案例探究

1.(★★★★)(1998年全国高考题)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

①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的同盟军 ②中国国民党在当时各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 ③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 ④“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愿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命题意图:本题属组合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依托: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

错解分析:本题的错选项多为④“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思维障碍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愿望和国民党有什么关系。在中国近现代史教材谈到,“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也就是说,在当时,国民党反封建和共产党的利益是一致的。另外,该题是一道组合式选择题,也给试题的判断带来难度。

解题方法与技巧:(1)从组合项中找技巧。如,该题四个选项中都有①②,因此,该题实际上只要对③④两项作出判断就可以了。

(2)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损”,每一次统一战线的形成都对中国的形势产生较大影响,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答案:D

2.(★★★★)(2001年春季高考)试述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进行的努力。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从设问上讲,应是一道很简单的试题,但由于对答案要求和教学中一定要求的差异,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知识依托:抗日统一战线的背景和经过等史实。

错解分析:该题失分的关键是答案不全。一般来讲,解答该题都从“八一宣言”开始,可该题的答案要求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无疑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解题方法与技巧:(1)解答问答题要思路开阔,范围宽泛。特别是那些限定语较模糊的词语,(如本题的努力)思维更需要放开些。

(2)坚持条目式、要点化。努力做到要点全,内容精。

(3)任何能力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本题就涉及到抗日统一战线有关基础知识,因此在高考应试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

答案:(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抗日,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2)在东北组织抗日活动,与福建人民政府签订《抗日停战协定》。

(3)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4)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表明团结抗日的诚意,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5)“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发表抗日通电,所领导的武装部队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锦囊妙计

(1)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法宝,也是中共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处理党与非党关系的一条重要途径。

(2)统一战线的存在和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在曲折中前进的。从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历史看,充分说明了这一道理。

(3)统一战线任重而道远,将在祖国统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从国共两党的关系看:“和则两利,分则两损”,国共两党要以民族利益为己任,再次携手合作,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歼灭难点训练

选择题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过重要贡献。据此回答1~4题。

1.(★★★★★)统一战线的本质含义是

A.利用各种力量为我们的目的服务

B.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来服务于我们的目的

C.团结各民主党派,反对共同的敌人

D.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方针和政策

2.(★★★★★)1938年11月,毛泽东指出:“为了长期合作,统一战线中的各党派实行互助互让是必需的,为了更好的‘一跃而后退’,正是列宁主义。”下列史实能说明中共在抗战时期为了长期合作而作了“让步”的有

①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②中共放弃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政策

③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

④中共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族政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统一战线方针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统一

B.把民主党派变为劳动者的政党

C.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向纵深发展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必须兼顾

①民主党派工作 ②政治协商工作 ③祖国统一大业 ④落实民族、侨务、宗教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是由中共倡导或领导建立的

②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③基本任务相同

④都具有爱国性质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

统一战线的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曲折和斗争。据此回答6~8题。

6.(★★★★)本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采取的方针经历了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依据不包括

A.共产国际的影响

B.特定环境下的阶级矛盾服从民族矛盾

C.国民党和人民对立的立场已经改变

D.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

7.(★★★★)毛泽东在论及处理国共关系的原则时,提出要“和为贵”;要“退避三舍”;要“礼尚往来”(对挑衅作坚决的回击)。上述原则提出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战相持阶段

D.全面内战爆发

8.(★★★★)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遭受挫折的根本原因是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文化大革命”

C.阶级斗争扩大化

D.“左倾”错误的发展和危害

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及概括能力。关于四次统一战线的背景和影响,如果是泛泛地叙述,将有几千言。因此,解答本题要求学生有很高的概括能力。要力争做到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答案:(1)革命统一战线:背景: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共产党寻求同盟者;作用:促进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2)抗日统一战线:背景:日本大举侵略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作用:全民族抗战,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

(3)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背景:全国内战爆发,国民党实行独裁统治。作用:加速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促进多党合作、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4)爱国统一战线: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统一战线政策得到落实。作用:为统一祖国、发展经济、稳定政治发挥重要作用。

2.解答:本题是一道政史结合的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本史实和正确辨析问题的能力。解答第一问时列出主要事件即可,不必展开叙述。第二问如果学生能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关系解答,也可以考虑给分。关于第三问中启示的回答,要从政治稳定、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角度答题。

答案:(1)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条件,扭转了时局,结束了十年内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表明中共放弃与国民党的军事对立,迫使蒋介石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建立了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

在抗日根据地内,中共实行“三三制”的政权建设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调动了各抗日根据地的积极性,维护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皖南事变后,中共重建新四军军部、坚决回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但又不使统一战线破裂,达到了以斗争求团结的目的,孤立了蒋介石集团,维护了统一抗日的局面。

(2)体现了主次矛盾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理。

在事物的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主要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分析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3)启示:统一战线在历史上作出过重要贡献。今后,将在促进祖国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歼灭难点训练]

1.解析:本题是对一个历史概念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A、B两项含义接近,但A项表述不完整。C项属于共产党在特定时期的任务,D项属于特点。

答案:B

2.解析:本题是一道组合式选择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对①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理解为“让步”比较容易。关于②中共放弃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特定时期的政策,属“让步”的表现。但要知道,它不是共产党的基本政策。③④内容虽然接近,都属于中共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政策,但政策内容性质不同,③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主要是解决根据地的经济困难,而④中共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主要是为吸收党外人士参与边区政府,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D

3.解析:本题是一道对干扰项设计颇有力度的试题。从题干和B项“把民主党派变为劳动者的政党”的关系看,民主党派变为劳动者的政党是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背景和条件。“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直接目的。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向纵深发展”明显错误。

答案:A

4.解析:解答该题主要把握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爱国统一战线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因此,凡是有利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工作都要努力做好。从本题的四个选项看,都是积极的,都有利于爱国统一战线。

答案:B

5.解析:本题以统一战线的相同之处为切入口,主要考查分析、比较、归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三个阶段时期统一战线的各自特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比较、归纳。第③点“基本任务相同”,不符合各统一战线的历史阶段特征。关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爱国性质比较难理解,它是通过“抗议美军暴行”运动、“爱用国货,抵制美货”运动、抗美援朝、收回海关主权、废除不平等条约以及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等一系列事件表现出来。

答案:A

6.解析:这是一道逆向选择题,解答该题关键是正确把握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关系。即在特定的情况下,阶级矛盾服从民族矛盾,可这并不意味着阶级矛盾的消失,并不意味着国民党和人民对立立场的改变。

答案:C

7.解析:从材料中看,毛泽东提出的是一种有让步、有斗争的策略,显然这是在抗战相持阶段采取的方针、政策。

答案;C

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历史事件本质和现象关系的能力。A、B、C三项所述问题都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具有危害作用,可决定这三项所述现象产生的是“‘左倾’错误的发展和危害”,所以,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遭受挫折的根本原因看应是D项。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