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四次月考政治试卷
问卷
时量80分钟 分值 100分
范围 经济常识全部+哲学第1课
注意:所有答案一律填入答卷才有效。
一、选择题(答案唯一,25×2=50)
1.下列认识从哲学角度讲正确的是:
A.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C.心想事成 D.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2、图9画的是位少女,图10是位老妪,有人做过实验,让两组人分别看图9和图10、再共同看图11,看过图9的人认定图11是少女,看过图10的人认定是老妪。事实上,图11是图9和图10的结合,从中既可看出少女,也可看出老妪。图形欣赏产生的不同效果表明
A.艺术欣赏的本质是感觉的集合 B.艺术欣赏的内容因人而异
C.艺术欣赏的效果受思维方式制约 D.艺术欣赏的片面性总是不可避免的
3、据说,苏小妹曾用对对联的方式刁难丈夫秦少游,她出的上联是“闭门推开窗前月”,秦少游苦思冥想,急得额头上沁出汗珠。忽然,听到一声“啪”响,只见一粒石子飞入湖中,顿时波光粼粼,玉盘似的月影凌乱于水中。秦少游冲口说道:“投石冲开水底天。”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
4.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
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5.过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A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发展观的转变告诉我们
A.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不同的作用 B.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C.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有一道趣味智力题: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1瓶汽水,但不可兑换现金。使用10元现金,通过购买、换领、借入汽水并归还等方式,最多可享用20瓶汽水。
6.在获取这20瓶汽水的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包括
①商品流通 ②易货交易 ③货币支付 ④货币借贷 ⑤非现金结算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7、下列有利于化解通货膨胀的措施是
A.调整汇率 B.降低利息 C.增发国债 D.提高贷款利率
8.我国从2006年起彻底取消了农业税。农业税的取消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意味着
A.国家不再向农民征税 B.国家利用税收调节经济
C.国家利用税收组织财政收入 D.国家利用税收实现经济监督
9.图4显示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图4 1990—2004年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结构(%)
这种变化意味着
A.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B.物质消费将让位于精神消费
C.享受资料消费的主要性降低 D.消费支出与收入同比增长
10.股票W的票面金额为1元,预期一年后可获得5%的股息,同期银行存款年利息为4%。一投资者若以10000元购买股票W,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理论上最多能够购买股票W的数量为
A.12500股 B.10000股 C.8000股 D.7500股
11.
购买股票、债券所得,属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对这一分配形式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它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
②它是资本要素创造价值的结果
③它是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形式 ④它是由宏观调控决定的分配形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海信集团十多年来投入技术研发资金15亿元,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款高清晰、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打破国外垄断。这表明,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
A.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B.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C.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D.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13. 在某商场推出的“一等奖为价值2000元家电一台”的促销活动中,李先生获得一等奖,奖品是一台旧冰箱。李先生要求更换新品,商场以“此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本商场”为由拒绝更换。此事表明
①商场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②规范市场秩序是市场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③商场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安全权 ④商家竞争手段都是市场经济运行合理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重庆卷)我国政府鼓励企业发展煤变油等新能源。但某企业家认为,煤变油项目上马的关键,在于油价能否长期维持在45美元一桶,是否这个项目会变得无利可图。
14.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企业
A、拥有充分的自主权 B、是以盈利为目的经济组织
C、投资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D、发展生产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的需要
15.我国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决定从2006年起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收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活费。以上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中的
①社会救济 ②社会保险 ③社会优抚 ④社会福利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犹太人有句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子的农民如果没卖出豆子,可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如果豆苗卖不动,可以移植到花盒卖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动,那么就把它移植到泥土里,几个月后,它就会站出许多豆子。
16.要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卖豆子的农民应该
A.等制成盆景时卖出 B.在价格最高时卖出
C.等结出更多豆子时卖出 D.在能够卖掉时卖出
17. 2005年12月,第一家总行设在天津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渤海银行正式成立,这是国家推动滨海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渤海银行的主要业务是
A.经营工商业存放款 B.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给予拔款
C.负责货币的投放和回笼 D.为国家重点项目提供专项资金
(北京卷)近年来,汽车已成为为家庭消费的热点。
18.假如你家史有10万元钱,家里人正在商量到底是买车还是买股票,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你会积极建议买车不是买股票
A.政府减收汽车养路费,股票发行企业效率于提高
B.政府增收汽车养路费,股票发行企业的股票下降
C.汽油价格下降,市场预期银行利率上升
D.汽油价格攀升,市场预期银行利率下降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我国“十一五”期间面临的重要任务。
Y=F(R。L。A。R……) 公式表明,国内生产总值=(Y)的大小取决于资本(K)、劳动力(L)、技术(A)、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R)等生产要素投入的水平。 |
19.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集约型转变,最需要加大投入比重的要素是
A.K B.L C.A D.R
20、人民币银联卡现在已经扩大到中国香港、澳门地区使用,而且持卡人还可以在韩国、泰国等国家刷卡消费。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是—个大趋势
B.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C.利用外资可以加速我国经济发展
D.境外消费是出口贸易的一种形式
21.2005年,国际石油价格在2004年的基础上继续大幅度上扬。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①导致我国增加外汇开支 ②减少我国对外贸易盈余③增加相关企业的生产成本 ④削弱了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漫画(见右图)旨在劝诫年轻人
①要体谅父母的艰辛 ②应该依赖父母
③消费要量力而行 ④要尽情享受生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针对社会上存在病人与医疗部门之间的纠纷,国家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条例规定,医疗事故鉴定由过去的行政部门组织改为由医学会组织,患者有权复印病历。医疗单位不得涂改病历,回答5-7题。
23.国家颁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从政治常识看( )
A.体现了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B.体现了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C.能够更好地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D.能够减少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
24.在医疗事故鉴定中实行回避制度,从经济常识看,这种做法。( )
①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表现 ③有利于公正执法 ④有利于促进医疗单位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5.鉴定医疗事故由过去的行政部门组织,改为医学会组织,这一变化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相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B.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和上升的统一 D.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二、问答题(答案一律填入答题纸,共三大题、50分)
26.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8 2002—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
材料二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高污染的现象。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1)分析图8显示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工业应该采取的措施。(12分)
27、青藏铁路全长1956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建设青藏铁路,克服了多年冻土、生态环保、高原缺氧等世界性三大难题,标志着我国铁路建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运用经济常识,分析青藏铁路将如何推动青藏地区经济发展。(12分)
2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阅读下列一组关于农业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加强‘三农’工作。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增加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和对产粮大县及财政困难县的转移支付”。2005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粮食总产量在上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增产1454万吨,达到48401万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
材料二
据业内人士分析,按照当前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平均上涨幅度粗略计算,农资涨价至少使全国农民增加生产性物质投入390多亿元,粮食平均每亩物质投入比2003年增加20多元。--《半月谈》2005年第1期
1)、 运用经济常识,就如何保证中央财政支农功能的实现,提出措施及建议。(10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为工业化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至1979年,农业为工业建设提供的资金均为4500亿元。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下降,1950年为39%,1979年为5.5%,2005年降至0.05%。近年来,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逐渐增加,2005年达到2975亿元,我国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实力。为此,全国人大决定从2006年起全面取消农业税。
2)、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农业税从征收到取消的过程如何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8分)
座位号
|
答卷
时量80分钟 分值 100分
范围 经济常识全部+哲学第1课
注意:所有答案一律填入答卷才有效。
一、选择题(答案唯一,25×2=50)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二、问答题(共50分)
|
|
|
28、18分
|
|
参考答案
26、(1)①2002—2005年间,我国GDP持续、平稳、高速增长;同期,能源消费总量也高速增长。②从2002到2003年,能源消费的增长明显快于GDP的增长。2003—2004年间能源消费的增长率和GDP增长率都没有显著变化,但前者的数值远高于后者的数值。2004—2005年间能源消费增长率下降,同期GDP增长率保持稳定,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高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2)①企业应该降低物耗、能耗,节约资源;降低三废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由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②为达到这一目标,企业应: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企业职工的劳动技能;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
27、①铁路属于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青藏铁路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考生若回答“修铁路是扩大再生产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可酌情给分)(3分)②青藏铁路的建成改善了当地交通运输的状况,推动该地区第三产业)商品流通、旅游和文化交流等)的发展,(3分)进而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3分)
③青藏铁路的建成和运行加强该地区与外区的广泛联系(如经济、文化等交流),有利于促进当地市场的开放和竞争(或市场机制的形成、完善)。(3分)
28、1)①鉴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和财政的功能,中央财政应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②鉴于目前农资价格上涨等现象,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
③必须加强对中央财政支农资金的合理安排和监管,(如有其它建议,言之成理,酌
情给分)(3分)。
2)、
①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农业税收政策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②要坚持全国地看问题,农业税收政策是从农业与工业的相互关系出发确定的。
③要坚持发展地看问题,我国农业税从征收到取消的过程,在各个阶段都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和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