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班政治强化训练题(一)
命题人:罗能跃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共20题,每小题3分,总分60分)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将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据此回答1-2题:
1、三峡工程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这说明( )
A、人的主观意志可以决定一切 B、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巨大的作用
C、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产生巨大的效益 D、人的主观意志无所不能
2、上述材料还说明 ( )
①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②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
③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创造规律 ④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服从人们的需要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①③④
3、2005年9月9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准备工作进入了倒计时,最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神州”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
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④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为此,北京市和有关部门投入巨资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北京市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为了增加降雨量,有关部门根据地形和气候特点,多次在北部山区成功实施人工降雨。这说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 )
A、人们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或创造规律
B、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条件
C、人们能够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改造世界
D、客观规律是人主观能动性的产物
5、一位哲人说:“思想的可靠在于其深入,感觉的虚幻在于其肤浅。”这句话( )
① 强调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②说明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真实
③ 说明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揭示事物本质、规律
④承认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具有一致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6、“会看的人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意义上看,其中的“门道”与“热闹”分别是( )
A、本质与现象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C、现象与本质
D、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7、读漫画《弯与曲》。这幅漫画,青蛙与飞鸟的判断告诉我们( )
A、任何现象都有因果关系
B、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C、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D、应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8、 2005年10月9日,中国向世界宣布:2005珠峰高程测量获得的新数据为8844.43米,原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8848.13米停止使用。从认识论角度看,这表明( )
A.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人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D.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9、在高山地区,云与天气变化有一定关系。有经验的登山者可以从云的形态变化推测短期天气的变化。这是因为( )
A.现象能够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 B.本质是对客观现象的主观反映
C.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D.现象与本质、规律是联系的
10、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各国科学家携手奋战,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非典”病原体,并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基因排序。但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未能完全识破它的“庐山真面目”。这说明( )
①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②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③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
④ 人们应不断的扩展和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2005年1月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重要举措。我们当高度重视“三个代表”的理论工作,是因为( )
A、丰富和发展理论是我们学习理论的目的
B、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对事物的推动作用更大
C、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12、2004年年末,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大地震,并引发世纪大海啸,带来空前灾难。但这次海啸受灾的几个国家几乎没有任何预警系统。人们对地震和海啸预测的缺失说明( )
A.地震和海啸的出现只是一种偶然现象
B.人类不可能认识和驾驭自然界
C.人类认识和利用规律的程度受主客观条件制约
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13、“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一局部表现;理一规律)表明( )
A.认识了事物的规律就不会犯错误 B.要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C.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D.要正确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14、孙子说:前方有许多树木摇动,是敌人掩蔽前来;草丛中有许多遮障物,是敌人布下疑阵;群鸟惊飞,下必有伏兵;野兽惊奔,是大军突袭而至。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
A.现象是一分为二的 B.本质比现象更深刻、更可靠
C.要透过现象提示事物的本质 D.假象和错觉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15、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这段话说明了( )
A.看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B.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C.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质 D.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16、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传统户籍制度是制约外来工进城的重要因素,其实,解决好外来工的安居、子女人学、社会保险等问题才是关键。有专家呼吁,为让外来工和谐融人城市,发达地区政府应该而且也有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支付“和谐成本”。这表明( )
A.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B.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个人和社会具有一致性
D.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17.“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这两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 ( )
A.善于区分整体与部分 B.善于区分新旧事物
C.善于把握事物的共性 D.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18、(2006年广东)某地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19、(2006年广东)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D.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
20、(2006年全国)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通过研究,科学家们根据自然界中的原型黄河构建了数字黄河、模型黄河。数字黄河是对原型黄河的数字虚拟,模型黄河即在实验室建造原型黄河的模型。通过虚拟和模型实验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原型黄河的规律,为我们治理黄河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借助虚拟与模型方式认识对象,是现代科学认识的重要方法,深化了关于认识过程的哲学思考,表明( )
①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刻再现和反映
②理性认识可以通过感性形式表现出来
③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手段是不断发展的
④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渗透,二者已没有本质区别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
|
|
|
|
|
|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
|
|
|
|
|
|
|
|
|
二、非选择题(40分)
21、某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比较严峻的形势下,面对企业所处的经济效益下降的困境,教育职工必须充分的认识到目前既有机遇也存在着挑战。要求全体职工审时度势,根据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城市已经相对饱和的情况下,提出要进军“农村市场”;同时要进一步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如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树立“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如何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20分)
2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蕴涵的认识论道理。(20分)
高三(201)班政治强化训练(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B | A | B | B | B | A | D | C | D | D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D | C | B | B | B | A | D | D | B | C |
二、非选择题(40分)
21、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的实际条件出发。一定的客观条件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与基础。材料中该企业能够审时度势,分析自身所处的实际情况,认识到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及时调整产品的销售方向的举措都体现了该点。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端正主观动机。材料中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以及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体现了主观因素对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③认识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有所建树,必须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企业的积极效益大大提高就体现了该点。
22、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和谐社会”的建设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违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谐社会”的建设又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就体现了这一点。
③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表明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高三(201)班政治强化训练(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B | A | B | B | B | A | D | C | D | D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D | C | B | B | B | A | D | D | B | C |
二、非选择题(40分)
21、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的实际条件出发。一定的客观条件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与基础。材料中该企业能够审时度势,分析自身所处的实际情况,认识到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及时调整产品的销售方向的举措都体现了该点。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要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端正主观动机。材料中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以及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体现了主观因素对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③认识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有所建树,必须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企业的积极效益大大提高就体现了该点。
22、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和谐社会”的建设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违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谐社会”的建设又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就体现了这一点。
③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表明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高三班政治强化训练(二)
命题人:罗能跃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共20题,每小题3分,总分60分)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后,农业部作为国务院主管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职能部门,积极行动,深入调研,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05年11月11日,由农业部课题组撰写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问题研究»一书出版发行.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表明( )
①占有感性材料比加工感性材料更重要 ②获得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参加实践
③占有感性材料,是实现认识飞跃的前提 ④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问题研究»一书收集的成果有观点、有分析、有思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指导农村经济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说明( )
①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②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③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④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就能理解它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通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从“以GDP为标准”的经济社会发展观,发展到现在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充分说明(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人们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有本质区别的
D、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的
4、只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才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由此可见( )
A、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认识
B、人们的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C、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D、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2006年全国)有一道趣味智力题: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1瓶汽水,但不可兑换现金。使用10元现金,通过购买、换领、借入汽水并归还等方式,最多可享用20瓶汽水。在这道趣味智力题中,能否得到正确答案,主要取决于( )
①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②形象思维的随机性 ③理性认识的创造性 ④感性认识的可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2006年天津)漫画《物尽其用》说明,
进行创造性思维需要在实践中( )
A.运用抽象思维 B.注重积累知识
C.善于捕捉灵感 D.超越合理想象
7、(2006年天津)农民梁金牛在家乡采用美国NBA赛制举办农民篮球联赛,将“常规赛”安排在庙会日,“总决赛”放在春节期间,巧借传统文化的“东风”,愈办愈红火。此例说明( )
①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主客观统一 ②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不可分
③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量的积累会引起事物质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附石式盆景把树木和山石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提高了景物的观赏价值,体现了盆景艺术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魅力。这表明艺术创作必须( )
A. 注重量的积累 B. 运用合理想象 C. 提升感性认识
D. 重视实践作用
9、奥地利科学家魏格纳偶然发现地图上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凹凸相反,经过查阅资料和苦苦思索,形成了一种设想:由于某种驱动力,把原本连在一起的非洲和南美洲两块大陆分裂开来,天长日久,便为大西洋所隔 …… 于是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这说明(
)
①合理想象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 ②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
③想象一定能成为现实
④合理想象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下图漫画中的路政工人正在画行车线,其工作态度令人敬佩,而工作方法值得商榷。从哲学上说,这种人( )
A.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B.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思想解放,创造性工作
D.思想僵化,缺乏灵活性
一丝不苟(根据陈定远原作改编)
一位老师在上课时津津有味地讲着蔷薇,讲完后老师问学生:“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第一个回答:“是可怕的刺。”第二个回答:“是美丽的花!”而第三个的回答是:“我想我们应当培育出一种不带刺的蔷薇。”多年以后,前两个学生无所作为,而第三个学生以其突出的成就闻名远近。据此回答11—12题
11、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 B.要努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C.要坚持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D.要勇于冲破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
12、下列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 创造性思维就是要突破规律的制约,解决存在的问题
② 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③ 进行创造性思维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④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的是由( )
① 认识需要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原理 ②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③ 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的 ④整体和部分、过程和阶段的辩证关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捕鱼业订下了善规:“抓大放小”,这种善举相对于竭泽而渔,一网打尽的破坏渔业资源的做法无疑是一种进步,然而时至今日,善举并没有善报,而是网网都是小鱼,究其原因,就是原先放的并非都是幼鱼,而大多是劣质鱼,以致劣质遗传,形成了“劣胜优汰”,这件事揭示了( )
A、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表现在于积极地认识世界
B、人可以利用规律能动的改造世界
C、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D、客观事物具有不确定性,难以掌握规律
15、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现在我们要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我们要重视创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哲学依据是(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C、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 D、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自从人类建立动物园以来,为了游客的安全,总是把动物关在铁笼子里。游客的安全有了保证,但动物却成了笼中“囚犯”。于是人们的思想转了个弯,让动物自由自在地活动,把游客关在“笼子”里。于是就想出一个新主意,建天然动物园,让游客坐在汽车里,观察在自然状态的动物。据此回答16-17
16、材料表明( )
A、创新性思维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B、丰富想象力的重大作用
C、分析与综合的重要性 D、只有合理的想象才能获取知识
17、从材料得到的启示是( )
A、要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B、要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
C、要解放思想,反对僵化,发扬创新精神 D、要打破一切传统理念
18、从“5公斤大米= 4双袜子”这个等式,引出商品价值这一概念的过程,从认识论上说属于( )
A、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B、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
C、由抽象到具体,由想象到现实 D、有主观到客观,由具体到抽象
19、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单纯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释复杂的决策性行为,因此将心理学的深入分析融入到了经济学中,从而为一个崭新的经济学领域奠定了基础。这表明( )
A、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借助心理分析 B、人们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C、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D、客观形势发展了,主观认识也应跟着发展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主要说明( )
A、思考比学习更重要 B、要正确处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C、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D、科学理论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
|
|
|
|
|
|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
|
|
|
|
|
|
|
|
|
二、非选择题(40分)
21、2003年以来,台湾当局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分裂祖国的活动,特别是进行所谓的“公投”和“制宪”的行径,并于2004年3月20日“总统”选举时,进行了“捆绑式公投”,其意在用“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与现状”。结果因领取的公投票数未过半,公投失效。2004年5月17日,中台办、国台办授权就当前两岸关系发表声明:强调,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粉碎“台独”阴谋。
结合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什么哲理?(20分)
22、为寻找SARS病毒病原体的源头,深圳和香港联手,成立了由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深圳动植物防疫监督所、深圳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组成的联合攻关小组,开展了艰苦SARS溯源研究。
鉴于这是一种人类新发现的病毒,科研人员又推断源头动物平时应很少出现在人类的生活圈子里,从而决定先从野生动物入手。追溯病源,锁定果子狸、猪獾等8类乳动物。
联合攻关小组对从市场上采集来的这八类脯乳类动物的粪便、鼻咽拭等进行采样,开展血清学、病原学、流行病学研究。最后从六只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三株SARS样病毒,从一只貉标本中分离到一株SARS样病毒。经基因测序,与人类SARS病毒同源。这为进一步阐明人类SARS的源头及传播链提供了重要证据。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认识论有关知识,分析人们如何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20分)
高三(201)班政治强化训练(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C | D | D | C | B | C | A | B | D | D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B | B | D | C | D | A | C | A | B | C |
二、非选择题(40分)
21、①现象是本质的体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台湾当局的种种行径的本质就是要搞“台独”。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通过“公民投票”的形式来完成。
②认识根本任务就是要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陈水扁的“公投立宪”行为,其政治本质就是要蓄意分裂中国的领土与主权,破坏中国的统一大业,一定要认清其反动本质。
22、①认识事物的本质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客观条件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联合攻关小组的组建对人类脯乳动物开展的血清学、病原学、流行病学研究,到最后找到SARS病毒病原体的源头,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②分析事物的本质必须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又要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联合攻关小组对从市场上采集来的这八类脯乳类动物的粪便、鼻咽拭等进行采样,体现了占有感性材料的过程,联合攻关小组推断源头动物对其研究,最后从果子狸标本分离出SARS样病毒,进行基因测序,阐明人类SARS的源头。
③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人们认识事物本质。分析和综合相结合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从科研人员推断源头动物,到追溯病原,锁定果子狸等8类脯乳类动物,进行研究,最后寻找到了SARS病毒病原体的源头。
④认识事物的本质,需合理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科研人员推断源头动物,进行科学研究,进行基因测序,这些对认识SARS病毒病原体的源头起了重要作用。
⑤认识事物的本质,需在实践基础上深化认识。人类从寻找SARS病毒到找到其病原体的源头,为进一步阐明人类SARS的源头及传播提供了重要依据。
高三(201)班政治强化训练(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C | D | D | C | B | C | A | B | D | D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B | B | D | C | D | A | C | A | B | C |
二、非选择题(40分)
21、①现象是本质的体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台湾当局的种种行径的本质就是要搞“台独”。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通过“公民投票”的形式来完成。
②认识根本任务就是要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陈水扁的“公投立宪”行为,其政治本质就是要蓄意分裂中国的领土与主权,破坏中国的统一大业,一定要认清其反动本质。
22、①认识事物的本质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客观条件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联合攻关小组的组建对人类脯乳动物开展的血清学、病原学、流行病学研究,到最后找到SARS病毒病原体的源头,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②分析事物的本质必须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又要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联合攻关小组对从市场上采集来的这八类脯乳类动物的粪便、鼻咽拭等进行采样,体现了占有感性材料的过程,联合攻关小组推断源头动物对其研究,最后从果子狸标本分离出SARS样病毒,进行基因测序,阐明人类SARS的源头。
③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人们认识事物本质。分析和综合相结合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从科研人员推断源头动物,到追溯病原,锁定果子狸等8类脯乳类动物,进行研究,最后寻找到了SARS病毒病原体的源头。
④认识事物的本质,需合理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科研人员推断源头动物,进行科学研究,进行基因测序,这些对认识SARS病毒病原体的源头起了重要作用。
⑤认识事物的本质,需在实践基础上深化认识。人类从寻找SARS病毒到找到其病原体的源头,为进一步阐明人类SARS的源头及传播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