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学期联考政治试题
命题学校: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于2006年10月8日至9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双方同意,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实现中日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回答1—2题
1.中日两国之所以会这么做,是由
A. 两国不同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B. 两国的国家力量决定的
C. 两国共同的利益决定的 D. 两国的外交政策决定的
2. 中日两国政府在行使
A. 政治统治职能 B. 社会管理职能
C. 保卫职能 D. 交往职能
3. “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这一点即使在民主共和制下丝毫不比在君主制下差。”这段话
A.揭示了国家的本质 B.说明共和制比君主制优越
C.指出了民主与专政本质相同 D.否定了民主的存在
4.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其中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它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B.这表明了我国的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C.这是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的自由权利
D.这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
5. 2005年10月25 日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2006年10月10日“倒扁”运动总指挥施明德领导台湾民众开展 “天下围攻”活动,包围陈水扁的办公场所,要求陈水扁下台,祖国人民高度关注。台湾所经历的风风雨雨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两岸同胞命运相连,荣辱与共
②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国公民的神圣职责
③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维持两岸现状不变是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所在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6. 为进一步强化中国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更好地发挥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和防范金融风险中的作用,国家调整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职责和机构,并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新增设了金融市场司、金融稳定局、诚信管理局和反洗钱局。中国人民银行新设机构表明 A.精简、统一、效能是设置政府机构的原则
B.国家机构的设置体现国家的性质
C.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
D.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依据
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D.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8 .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十届全国人大最近几次会议讨论的热点问题,《食品安全法》经过全国人大讨论后通过。从政治学角度分析,国家重视解决这一问题
① 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 符合市场交易的平等原则
③ 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 ④ 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安全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目前,中央在城市中清理各种歧视农民工的法律和法规,维护进城民工的合法权益。这主要体现了
A.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B.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D.我国国家机构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10.江苏某镇少数居民强占公房,镇政府劝说无效,将居民告上法庭,开启了“官告民”的先河。这体现了
A.国家机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B.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法制观念的提高
C.行政机关没有独立的行政权
D.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11.各级政府纷纷采取了政务公开、开门立法、价格听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社会公示、问责制度等新做法。对此,错误的观点是
A.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B.实施依法治国有利于社会进步
C.决策透明会削弱政府职能
D.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2.“各级党委要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
局。”这段话说明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C.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是经济领导
D.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3. 2006年夏季,N市由于缺电导致部分地区停水,为此市政府领导公开向百姓道歉,并采取具体措施让电于民。这表明N市政府
A.加强市场监管 B.加强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C.坚持市场的公开性特点 D.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14. 行政许可法明确了行政许可的范围和设定权限,取消和约束了政府部门自我授权的权力,规定凡属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可以解决的,则不设定行政许可。这表明
①政府行政管理要真正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②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将大大弱化 ③政府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使各部门有法可依 ④国家要切实杜绝滥用行政权力的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回答15---16题
15. 材料体现了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
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D.作风领导
16.《决定》和《决议》的审议并通过说明
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国家意志
B. 中国共产党依据民主集中制进行决策
C. 中国共产党有严格的组织纪律,与会党员必须赞同建议
D. 党的先进性教育成果显著
1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具体量化了我国“十一五”期间两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从政治常识角度看,中国共产党具体量化了我国”十一五”期间两项主要经济指标,是坚持_____的体现
A.民主执政 B.科学执政 C.依法执政 D.经济管理职能
18.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
A. 民族平等 B. 各民族共同繁荣 C. 国家的统一 D.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19.某市引入社会评议机制,交通局因连续两次在部门服务社会评议中名列末位,其领导班子被迫“总辞”,5位责任人分别受到降职调任处理。引入社会评议机制的理论依据是
①社会评议是公民权利的体现 ②社会评议是公民义务的根据
③社会评议是民主监督的方式 ④社会评议是行政权力的来源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0.近年来房价上涨过快,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和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国务院采取调整房贷政策、对投机炒房所得收入征税等措施,使房价增幅出现回落,让利于民。这主要体现了政府力求实现
A.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B.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统一
C.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的统一
D.中央与地方国家权力的统一
21. 中国人自古讲究“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谐是当今中国既覆被于内又擒扬于外的基本精神。中国希望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谋和平,谋合作,谋共同发展。这表明
A.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B.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完全一致
C.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努力维护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D.我国的综合国力已有极大的提高
22. 右边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A.整体与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B.部分是否有序、合理,关系到整体功能的发挥
C.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
D.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23.江苏省某中学开展以“网络文明”为主题的辩论、演讲、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遵守网络道德,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之所以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是因为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制约
B.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C.科学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24.近年来,轿车价格频频降低,房地产价格节节攀升。商品的市场价格
A.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 B.是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
C.是由商品的质量决定的 D.由生产商自行确定
二 不定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错选、多选,该题不得分;少选且正确的得1分。
25.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7周年,下列关于我国的说法正确的有
A.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B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政体
C.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新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之路
26 .2005年9月18日,德国第十六届联邦议院选举结果揭晓,安吉拉.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与自己的联盟党----“社民党”占据议会多数席位,在议会选举中获胜。11月22日默克尔从德国总统克勒手中接过总理委任状,正式取代已经担任7年德国总理的施罗德。可见
A.德国是由两个主要资产阶级政党操纵议会选举
B.德国的总统是国家元首,但是只拥有虚位
C.议会是德国的国家权力中心,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
D.德国的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27.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切实履行国家的文化职能 B.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重视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D.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28.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5周年大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人民政协是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B.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C. 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D.是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国家机关
29. 200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新疆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两大自治区成立以来,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事业都有发展。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是因为我国
A.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适合我国国情
B.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C. 消除了各民族间的矛盾
D. 各民族间互相尊重、团结合作
30 .2006年4月22日,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明多样性
A.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要求
B.是各国外交政策的必然选择
C.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31. 右边这幅漫画体现的哲理有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要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C.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D.国家要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
32. “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靠自己永远不倒。”这表明
A. 事物的变化发展不需要外因
B.事物的变化发展最终通过质变来实现
C.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D.矛盾分析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3 .近两年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话题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焦点。2006年前三个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起伏中逐步走高,人民币继续升值。人民币作为一种货币,它的基本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三 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34 2006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闭幕。会议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构建和谐社会需解决就业社保等难题。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广开就业门路,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就业。
请运用政治常识,分别说明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视解决就业问题的依据。(9分)
党委: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政府:国家机构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答对三点得9分
35中国公民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必须做到哪些要求?(9分)
第一 捍卫国家主权不被侵犯,与一切危害国家主权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
第二 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坚决反对一切侵略 占领和割让 出卖国家领土的行为;
第三 捍卫国家政权及其统一,与颠覆国家政权和分裂国家政权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
第四 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反对一切民族歧视 民族分裂行为
答对三点得9分
四 辨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6 法院的判决应满足公众的期盼。
①国家机构是统治阶级利益的捍卫者和维护者。资本主义法院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社会主义法院维护的是广大人民的利益。(3分)
②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旨意的执行者和利益的维护者。法院审判应对人民负责,维护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广大人民享有监督权,法院应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3分)
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 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法院审判要忠于法律和制度,忠于事实的真相,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均不得干涉。(3分)
④法院的判决应满足人民合理期盼,不应满足极少数人的不合理期盼。(1分)
37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全面概括了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①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3分)
②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分)
③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只涉及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一个方面。(3分)
④题目观点是不科学的。(1分)
五 论述题:本题18分。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说明。
38 材料一:2006年10月8日-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这是中国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基本解决13亿国民的温饱问题之后,为增进全民福祉,建设公平公正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共享共建关键在党。
材料二:过去两年,中国政府在实践中积极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并在实践中将“和谐”理念从中国内政延伸到外交,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从和谐中国到和谐世界,体现了中国内政外交的完美结合。
1 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我国政党方面的有关知识的?(6分)
①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就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共享共建关键在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实行政治领导。
②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体现了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材料二体现了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哪些原理?(6分)
①将“和谐”理念从中国内政延伸到外交,中国内政外交完美结合,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中国政府在实践中积极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并在实践中将“和谐”理念从中国内政延伸到外交,体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3 运用材料二体现的原理,结合材料一,谈谈我们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应持有的态度。(6分)
①构建和谐社会是相互联系的,既要在国内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到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又要在国际上和其他国家和平相处,走和平发展之路,以为国内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一切认识 理念都从实践中来,并随着变化的实践而不断变化发展,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谐社会的理念。
六 综合探究题:本题19分。要求紧扣题意。结合情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究和说明。
39
材料一:2006年10月9日朝鲜进行的一次地下核试验,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联合国安理会成员一致谴责朝鲜的核试验,认为朝方的核试验对东亚以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了威胁。安理会敦促朝方立即重返六方会谈,希望找到应对朝鲜核试验的适当措施。
材料二:2006年10月,中日韩三国掀起一阵外交旋风。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于2006年10月8日至9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双方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同意,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领域促进各层次交流与合作,实现中日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
其后安倍晋三9日访问了韩国;韩国总统卢武铉13日应邀访问了中国。
1 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当今世界存在什么问题?(4分)
和平问题
2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6分)
①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但也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当今世界,和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主流,是世界的主题
③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的,但是支流
④只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争取和平,避免大战是完全可能的。
3 温家宝和卢武铉会见时决定,以12月在菲律宾宿雾市举行的“东盟+3”领导人会议为契机,举行中、韩、日领导人会谈,对一些实质性领域进行讨论。如果你是中国代表团团长,请从政治常识角度准备一份发言提纲,阐述中国政府如何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领域促进各层次交流与合作,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作努力。(9分)
① 国际新秩序应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 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③ 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
④ 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文化
⑤ 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而不应诉诸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