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三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14-5-11 0:26:39下载本试卷

刘洪江第一单元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我评测]

1840——1864年


 

1.关于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土地高度集中,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B.清政府腐败成风,财政亏空

C.资本主义发展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军队装备陈旧,纪律败坏

2.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的根本目的是

A.阻止白银外流

B.维护人民利益

C.维护清朝的统治地位

D.保持中英贸易中国出超的地位

3.近代历史上外国的军事力量第一次进入渤海是在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洋务运动期间

D.中日甲午战争中

某位同学在读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书籍时,看到下边的两个图表,图1至图2代表清朝与某国贸易关系的转变。请据图回答4~5题。

4.图中的某国所指的是哪一个国家?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5.依图表内容和史实可知,我国与此国贸易关系转变后,造成的影响是
A.大量输入的棉织物严重打击了中国手工业生产
B.大量茶叶陶瓷输出,使此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C.印度加入通商贸易,取代了此国在中国的贸易地位

6.一位英国人在1843午来到中国;他可能

A.跟随英国兵船到南京巡查贸易

B.到徐州游览两汉文化

C.在上海销售钢琴滞销

D.在苏州建造洋楼

7.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8.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

⑴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

⑵东南数省手工业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⑶自然经济瓦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

⑷中国出现第一批新式船坞和工厂

A.⑴⑵  B.(1)⑶⑷ 

C.⑵⑷  D.⑵⑶⑷

9.造成中国近代社会落后的根本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B.封建自然经济的盛行

C.清政府的腐朽

D.农民起义打击

10.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又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这是一个关系至高无上利益的问题”。以上材料表明
A、英法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英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英法决定用战争来扩大侵华权益

1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没有加入英法联军直接武装侵略中国,其原因包括

①美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军事实力不及英法 ②美国侵略扩张主要目标在拉美 ③美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④美国不需要在中国扩张领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12.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体现了资本输出内容的是
A.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B.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国出现第一批新式船坞和工厂
 13.1860年清政府被迫割让给英国的九龙司地方一区是

14.马克思说:“成千上万的英美船只开到中国,这个国家很快就为不列颠和美国廉价工业品所充斥,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中国工业经不住机器的竞争,牢固的中华帝国遭受了社会危机。”它指出鸦片战争说明了

①中国将被卷入世界市场 ②落后的经济决定中国失败 ③资本主义将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④中国开始遭受了社会危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15. 沙俄利用英法联军进犯天津的机会,割占的中国领土是图中的

16.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指出下述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年份

茶(万磅)

丝(包)

鸦片战争前后平均

5000

6000

1845年

8019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6

A.中国的茶、丝出口量持续增长

B.开埠通商促进了中国茶叶和生丝的生产

C.中国农业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主动的、绝对优势地位

17.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哪一项是属于主观上的

A.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B.瓦解了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C.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D.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8.下列内容不属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所共有的是

A.割地  

B.开设通商口岸  

C.赔款  

D.外国船只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19.西方殖民者大肆贩卖华工到海外充当苦力的原因是

①《天津条约》允许华工出国 ②西方殖民者收买地痞流氓诱骗掠拐华工 ③列强的入侵加剧了农民的破产 ④中国有大量过剩的劳动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20.下列哪项不是太平军在永安建制的内容

A.严肃军纪  B.整顿建制  C.分封诸王  D.建立政权

2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

22.《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23.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质是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C.其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D.因其是无法实现的空想,所以没有现实意义。
 24.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安庆失守②李秀成、陈玉成破江南大营③李秀成、陈玉成破江北大营④枞阳会议⑤三河镇大捷

A.④③⑤②①  

B.③②④⑤①  

C.①④③②⑤  

D.②①③④⑤

25.太平天国运动由于没有先进阶级领导而导致失败,“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原因是

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B.林则徐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受到压制

C.新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出现

D.中国无产阶级没有登上政治舞台

26.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这就是

A.清政府军队和地方地主武装联合镇压

B.内部矛盾斗争导致队伍分裂

C.长期受到敌人的围困和封锁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7.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其“新”主要在于

A.觉察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现实问题

B.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

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注目世界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8.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时,“所得夷书,就地翻译”。以下著作中哪些是其组织编译的

①《各国律例》 ②《四洲志》 ③《海国图志》 ④《康辅纪行》 ⑤《瀛环志略》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

29.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的政治方案是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开明君主制

D.君主专制
 30.《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

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

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府

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

二、材料解析题(共24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测定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乾地。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

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二:“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

……这些点是:

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如这一点作不到,则……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

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

七、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

   均摘自1854年2月13 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回答:

(1)材料一中“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材料一中哪些文字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你对此有何评论?

(2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对鸦片战争的结果表示了什么态度?

(3)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没有?简述你的理由。

(4)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林则徐实在有两个,一个是士大夫心目中的林则徐,一个是真正的林则徐。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他是百战百胜的。他所有的方法都是中国的古法。可惜奸臣琦善受了英国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英人未去林之前,不敢在广东战,既去林之后,当然就开战。所以士大夫想,中国的失败不是因为中国的古法不行,而是因为奸臣误国。……可惜道光二十年夏天定海失守以后,林没有机会与英国比武,难怪中国人不服输。真的林则徐是慢慢觉悟了的。他到了以后,就知道中国的军器不如西洋,所以他竭力买外国炮,买外国船,同时他派人翻译外国所办的刊物。他在广东所搜集的材料,给了魏默深。魏后来把这些材料编入《海国图志》。……后来日本的文人把这部书译成日文,促进了日本的维新。林虽有这种觉悟,但他怕清议指摘……总不肯公开提倡改革。他让主持清议的士大夫(即抱着旧观念空发议论的官员)睡在梦中,他让国家日趋衰落,而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与时人奋斗。

材料二 倘若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远东的近代史就要完全变更面目。………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维新呢?……中国士大夫阶级(知识阶级和官僚阶级)是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精神。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少数人看事较远较清,但他们怕清议指摘,默而不言,林则徐就是个好例子。

均摘自蒋廷黼《中国近代史》

回答:

(1)概述作者描述的关于林则徐的两种观点。哪一种是错误的?为什么?

(2)作者对于林则徐的批评是否正确?为什么?

三、问答题(共31分)

33.《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满以为打开了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他们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其棉纺织品的价格只有0.57便士。”“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罪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请结合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有关史实分析洋货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并对英国人认为的原因进行评论。

34.“农民可能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以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试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史实评价这一观点,并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计4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A

C

D

C

C

C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B

A

B

D

C

D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D

A

C

D

D

D

C

D

31.(1)中英《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为了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这段言论反映了英国要进一步强占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加强经济侵略。

(2)不满足其既得利益。

(3)通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取得了公使进驻北京,增加通商口岸,各国商船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鸦片贸易合法化等权利。

(4)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32(1)一种观点认为林则徐能够用中国传统的方法战胜英国侵略者,因为清政府的破坏,林则徐无法施展其才能,因而导致鸦片战争失败。另一种观点认为林则徐逐步认识到当时的中外形势,他能够首先开眼看世界,但无力扭转当时的战争形势。第一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持这种观点的人不了解世界潮流所向,仍然没有摆脱“天朝上国”的迷梦。

(2)作者认为林则徐害怕舆论的指责,坐视国家衰败,不敢公开说明自己的见解,因而延缓了中国改革和近代化的进程。不正确。中国在当时没有发生改革运动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的。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尚未出现,不具备改革的客观条件,而不应该由林则徐来承担责任。

33.原因:①内地和北方城镇农村处于封闭状态,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对外国商品具有自然抵抗力。②沉重的封建剥削造成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③鸦片走私猖獗,直接影响对工业品的购买力。④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增加了东南各省税收,人民不堪重负。⑤外国输华商品有不少不适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要求,如钢琴。

评论:英国人认为开放的口岸和享有的特权少,这是强盗逻辑,它反映了英国试图把中国变成殖民地的野心,为其侵略和掠夺寻找借口。

34.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农民处于社会的最低层,尤其是近代,它深受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这使他们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同时,农民采取的是落后的生产方式,这决定了他们在革命中具有保守性。所以,农民阶级的革命性和落后性是由其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决定的。

革命性:①反封建反侵略。②《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③《资政新篇》具有强烈的资本主义色彩,集中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落后性:①以宗教形式发动,这在定都天京后,消极作用越来越大;②《天朝田亩制度》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无法实现的空想,③由于农民阶级的分散性,导致天京变乱。

认识: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力量;但它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只有在先进阶级的领导下,才能获得自身解放。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