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世界近现代史测试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欧洲开辟新航路的出发点都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大西洋沿岸,这主要是因为 ( )
A.当时商路的终点都在大西洋沿岸
B.伊比利亚半岛离美洲、非洲最近
C.葡萄牙、西班牙的造船技术最发达
D.葡、西两国王室都支持开辟新航路
2.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 )
A.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西欧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B.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神圣地位
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D.“地心说”谬论被哥白尼“日心说”推翻
3.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的结局是 ( )
A.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 B.君主立宪制确立
C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D.内阁制开始形成
4.启蒙学说发展了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 ( )
题号 | 1-35 | 36 | 37 | 40 | 41 | 42 | 总分 |
评分 |
A.宣传天赋人权 B.提倡自由平等
C.反对教权主义 D.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5.法国大革命中,被列宁称为“用真正革命的手段摧毁过时的封建制度”的行动,指的是
( )
A.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制宪会议发布(人权宣言》
C.国民公会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D.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国家 年份 | 总人口(万人) | 农村人口(%) | 城市人口(%) |
英国(1851) | 约1800万人 | 48% | 52% |
法国(1851) | 约3600万人 | 75% | 25% |
俄国(1851) | 约5900 万人 | 93% | 7% |
美国(1851) | 约2300万人 | 87% | 13% |
6.下列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巩固了独立战争成果 B.宣称种族之间平等
C.立足于三权分立学说 D.确立了共和制政体
7.对该表的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①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②《宅地法》促进了美国农业人口的增加
③19世纪中期法国工业化的程度低于英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④俄国农奴制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C.①③④ D.②③④
8.19世纪中叶,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
A.资本主义发展步入工业社会 B.无产阶级成为独立政治力量
C.《国富论》倡导自由主义 D.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
9.下列有关近代德意志统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俾斯麦是统一战争的领导者 B.普鲁士的军事改革是实现统一的重要条件
C.民族起义促进了德意志统一 D.萨多瓦战役对德意志统一的进程影响重大
10.19世纪中期的“亚洲革命风暴”,其主要特点有 ( )
①普遍采用武装斗争的方式 ②有的国家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
③没有形成先进的斗争纲领 ④既反对殖民主义又反对封建主义
A.①④ B.② C.②④ D.①③④
1l 19世纪中期,英国在海外疯狂拓展殖民地和市场;而俄国则不断蚕食周边国家领土
造成两国对外扩张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
A.两国地理、气候条件不同 B.资本主义工业化程度发展不同
C.两国的民族秉性存在差异 D. 两国的军事力量相差十分悬殊
1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
A.亚洲国家被卷入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B.拉美完全成为英美的势力范围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3.20世纪初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梦想的最重要的发明是 ( )
A.滑翔机 B.飞艇 C.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 D.热气球
14.近代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不同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是 ( )
A.垄断集团同军事集团相勾结 B.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C.政府大力扶持私人垄断组织 D.带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
15.19世纪末,英国某官员说:“我们若失去了印度,我们帝国将日暮途穷了。”这表明随
着工业垄断地位的丧失 ( )
①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掠夺②英国把印度视作帝国生存的重要条件
③印度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关键因素④殖民地对英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库”,这是主要是因为 ( )
A.该地区的民族矛盾长期尖锐复杂 B.个别巴尔干国家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C.奥匈帝国在该地区不断进行扩张 D.欧洲列强纷纷介入扩张自.己的势力
17、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转而与法、俄结盟的最重要原因是 ( )
A.军事力量明显削弱 B.三国结盟已经形成
C.霸主地位业已丧失 D.英德矛盾急剧上升
18、马克思指出:(在印度)不管英国是干出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
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这表明 ( )
①英国在印度的活动具有双重的历史作用
②英国资本主义冲击了印度的封建制度
③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活动不具有侵略性质
④既谴责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扩张,又肯定其客观进步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9.下列有关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民族民主运动的评述,不准确的是 ( )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反抗斗争的方式多种多样
C.均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 D.有的国家或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工人运动
20.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新格局被称为 ( )
A.雅尔塔体系 B.美苏两极格局
C.凡尔赛体系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1.1921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 )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其主要内容是用余粮征集制代替固定的粮食税
22.苏俄新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 ( )
A.通过实践认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局限性
B.找到了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C.确立了市场和商品经济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D.明确了巩固工农联盟对于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性
23.20世纪三十年代,国际社会的各种矛盾主要集中体现在 ( )
A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
B.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的矛盾
C.世界各国人民与德意日法西斯的矛盾
D.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4.二战期间,苏美两国达成了许多决议,其中未能实现的一项是 ( )
A.战后德国民主化 B.战后建立联合国
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战后实行战略合作
25.下列二战期间的国际会议,其中明显体现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他国主权的是
( )
A.德黑兰会议 B.开罗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26.雅尔塔体系实质上反映了 ( )
A.倡导和平、民主和国际合作 B.美苏力图独自控制欧洲
C.防止法西斯势力东山再起 D.美苏力图维护和扩大各自的既得利益
27.二战后初期,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 )
①稳定欧洲资本主义制度 ②推行“遏止共产主义”的战略
③帮助西欧各国经济复兴 ④向苏联和东欧进行经济渗透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8.二战后50至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
A. 政局稳定,经济基础雄厚 B.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经济生活
C.美国资本的大力扶植 D.科技进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9.20世纪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滞涨”时期。对“滞涨”的含义,理
解准确的是 ( )
A.生产停滞与生产发展迅速交替 B.经济发展滞缓,社会革命一触即发
C.经济发展滞缓,与通货膨胀并存 D.经济危机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30.勃列日涅夫之所以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方面,主要是为了 ( )
A.增强军事力量 B.改善人民生活
C.发展民用经济 D.建立工业体系
31.20世纪6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的出现,实际上反映了 ( )
A.东欧国家内部矛盾重重 B.东欧国家试图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C.苏联模式在东欧的影响 D.广大人民关心并支持社会经济改革
32.下列各项能表明两极格局解体后,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加剧的事件是 ( )
①朝鲜战争 ②第一次中东战争
③海湾战争 ④前南斯拉夫地区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3.多极化是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产生这一趋势的根源是 (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第三世界作为重要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C.世界军事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 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
34.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表现为 ( )
①各类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 ②国际贸易的大幅增长
③生产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 ④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35.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了 ( )
A.自由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贸易保护主义 D.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6题18分、37题16分、38题14分、39题18分、40题14
分,共计80分)
36.阅读下列英国近代历史大事,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18分)
1850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21%。
1851年,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办,10个国家的产品参展。
1854年,英法军队在克里米亚登陆,围攻俄国黑海舰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1856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7年,从英国开始爆发的经济危机波及欧洲各国,成为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同年,英国镇压了印度民族大起义.
1870—1913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从32%-F降到14%。
(1)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 (2分)
(2)首届世博会的举办和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反映出19世纪中期世界经济
发展的什么特点? (4分)
(3)英国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又联合法国对俄国进行克里米亚战争,以及镇压印
度民族大起义,就其目的来说,三者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 前两者与后者又有什么
不同之处? (2分)
(4)1870—1913年,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大幅下降,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
因何在? (4分)
(5)综合上述英国近代历史大事,能得出什么结论? (4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1806年,拿破仑宣布:“凡与不列颠岛的一切通商以及一切通讯均禁止之.”
材料二 1904年,英法签订协约,称:“法国政府声明,它不以要求确定英国占领的期限
或其他方式妨碍英国在埃及国内的活动;英国方面承认,法国有权维持摩洛哥国内秩
序……”
材料三 1945年,法国临时政府领导人戴高乐声称:“新时期使我有可能着手执行我为祖
国制订的庞大计划了……从政治、经济和战略观点出发,把靠近莱茵河、阿尔卑斯山和比
利牛斯山的国家联合起来,使这个组织成为世界三大势力之一。在必要时,使它成为苏联
和盎格鲁萨克森两大阵营之间的仲裁者.” 注:①盎格鲁萨克森:戴高乐用以泛指英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国际关系史》
(1)分析材料一,法国对英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 其目的是什么? (2分)
(2)分析材料二,法英两国通过什么方式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 (2分)
(3)分析材料三,应如何理解戴高乐所说的“新时期”? (2分) 戴高乐的这番言论表
达了什么思想? (2分) 其目的何在? (2分) 试举相关史实简要说明,戴高乐的这
一思想在法国外交实践中的运用。(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法国近现代外交政策遵循的基本原则。(2分)
38.阅读下图,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14分)
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示意图
(1)读图,从世界经济方面看,图例所列的有关数字说明了什么? (2分)
(2)在APEC成员中,新加坡和韩国的经济几乎同时崛起。回溯历史,两国的经历有什么
相似之处? (2分) 两国的经济崛起,又有哪些相似的成功经验? (4分)
(3)1991年,中国加入APEC。十年后的2001年,APEC系列会议即在中国成功召开。这
说明了什么? (2分)
(4)在APEC成员中,中国和美国、日本的经贸往来居重要地位。但在中美、中日交往中,
也有不和谐因素。这些不和谐因素主要指什么?请分别指出来。(2分)
(5)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看,APEC的成立,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鲜明体现。这一重大国
际经济发展变化,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39.两极格局的本质是美苏对峙和争霸。试根据有关史实简要说明,随着中国不断的发展
和壮大,美国和苏联在争霸的不同阶段,对中国采取的政策各自先后发生了什么重大变
化?其原因何在? (18分)
40.从19世纪末的工业强国,到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一个世纪以来,美国经济连
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主要原因何在?请据有关史实,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简要说明之。
(14分)
西城区高三世界近现代史测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01.D 02.C 03.B 04.D 05.C 0 6.B 07.C 08.A 09.C 10.D
11.B 12.C 13.C 14.C 15.C 16.D 17.D 18.A 19.C 20.D
21.A 22.B 23.C 24.D 25.C 26.D 27.A 28.D 29.C 30.A
31.B 32.C 33.D 34.A 35.B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6题18分、37题16分、38题14分、39题18分、40题14
分,共计80分)
36.答案要点(18分)
(1)“世界工厂”。(2分)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英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中心。(4分)
(3)针对海外市场和原料卢地。(2分) 前两者:扩大、争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后
者:巩固已占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2分)。
(4)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落伍(旧工业部门设备陈旧,用于更新设
备和采用新技术的投资严重不足);拥有广大的殖民地,即使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
资本家仍能从殖民地获取巨额利润。(4分)
(5)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最早完成和对海外的扩张、掠夺,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英国经济发展缓慢,失去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逐渐走向衰落。
(4分)
37.答案要点(16分)
(1)封锁英国。(2分) 与英国争夺欧洲市场和霸权。(2分)
(2)彼此承认对方的殖民特权。(2分)
(3)法国光复后。(2分) 西欧国家联合。(2分) 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使之成为美
英与苏联之间有力的第三种势力。(2分) 1967年,法国主导的欧共体成立;20世纪90
年代进而发展为欧盟。(2分)
(4)维护本国(统治阶级)利益,提高本国国际地位。(2分)
38.答案要点(14分)
(1)经济实力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一半,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分)
(2)遭受列强殖民统治。(2分) 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吸引外资和
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4分)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国际的影响日益重大。(2分)
(4)中美:台湾问题:中日: 日本右翼否认侵略战争。(2分)
(5)由于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逆一步加深:为求自身经济发展,促
使一些国家之间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组成区域性经济集团。(2分)
39.答案要点(18分)
(1)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6分)
美:敌视、孤立中国。原因:敌视社会主义和实行霸权主义,对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发
展壮大感到恐惧不安。 苏:由友好变为推行霸权政策,造成中苏关系逐步恶化并最终破
裂。原因: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和苏联企图控制中国。
(2)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6分)
美:由敌视转变为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原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与苏争霸处于劣势,侵越战争陷入困境,遂实行对外战略重大调整。 苏:加大对中国压
制和军事威胁。原因:与美争霸暂处上风,加大全球扩张和争夺的力度。
(3)20世纪80年代(6分)
美:与中国关系正常中有波折。原因: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国力、影响日增,中美经贸
发展不断扩大;而美坚持霸权政策,利用台湾等问题遏制中国。 苏:与中国的关系逐步
改善并实现正常化。原因:苏经济政治体制弊端丛生,与美军备竞赛力不从心,从对外扩
张转向全面收缩。
40.答案要点(14分)
(1)美国建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共和政体,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奠
定了基础;西进运动的推进以及《宅地法》的颁行,既促进了西部开发,又普遍造就了有
利于机械化生产的个体农场和加速了美国城市化的发展: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
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腾飞铺平了道路: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特别是第二次工
业革命,美国在生产和流通领域普遍产生了垄断组织,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大局部
调整:由此,19世纪末,美国跃入工业强国行列,一战后又进而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20世纪30年代,在克服经济危机的过程中,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
式,收到成效,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又一次重大局部调整:二战后,在第三次工业革
命的浪潮中,再次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经济的持久发展;另外,自建国以来不
断的(欧亚)移民,既为美国带来了先进科技和充足劳力,也有利于美国生产关系的调整
和社会结构的优化,以适应经济的发展;上述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的有利条件、有
利机遇及其对生产关系和社会结构所做的重大调整,稳定和促进了美国经济在世界的领先
地位:而这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或缺或迟滞一步的。(14分)
以上各主观题答案仅供参考,不必拘泥于答案表述。言之成理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