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三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014-5-11 0:26:39下载本试卷

                 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字母序号填在后面的表格内。
1.西周实行的土地制度是 ( )
  A.均田制 B.屯田制 C.井田制 D.分封制
2.战国七雄中位置处于最南边的是 ( )
  A.秦国 B.楚国 C.齐国 D.赵国
3.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 (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4.秦统一中国后颁布了秦律,它集中体现了 ( )
  A.奴隶主贵族的意志 B.小生产者的意志
  C.秦始皇个人的意志 D.地主阶级的意志
5.西汉文学成就中,最为突出的是 ( )
  A.散文、诗歌 B.赋和乐府诗 C.小传、传奇 D.戏剧、传记
6.西方列强获得向中国派驻公使的特权是通过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7.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暂时放松
  C.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影响 D.产业工人队伍进一步壮大
8.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 )
  A.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爆发 B.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C.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D.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的领导
9.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0.抗日战争胜利后初期,中共的主要政治任务是 ( )
  A.参加重庆谈判,商讨建国大计 B.进行土地改革,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C.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D.召开政协会议,改组国民政府
1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
  A.新中国的建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实施
  C.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 D.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
1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国民经济一度未能持续稳定发展,其主要原因是 ( )
  A.国内政治动乱 B.计划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
  C.帝国主义经济封锁 D.中苏关系恶化
13.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 )
  ①大西洋②印度洋③北冰洋④太平洋
  A.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①④② D. ④②①
14.在英国圈地运动中产生的新贵族,强行占据了农民的大片土地,而在资产阶级革命中他们却得到了农民的大力支持。以下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B.新贵族和农民之间不存在矛盾
  C.新贵族和农民因反对共同的敌人形成同盟
  D.农民阶级不是当时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
15.以下对《人权宣言》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摧毁君主专制的要求②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③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④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6.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 ( )
  A.政府通过了《宅地法》 B.它维护了国家统一
  C.它废除了奴隶制度 D.使西进运动继续进行
17.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出现,从根本上说 ( )
  A.它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B.它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C.它根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它确立了新型的国际关系体系
18.19世纪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是( )
  ①细胞学说②进化论③相对论④能量守恒定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9.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 ( )
  A.苏俄加速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B.早在国内战争期间布尔什维克党就开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C.社会主义在苏联已经建成
  D.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
20.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主要是指 ( )
  A.重新确立了美国倡导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对华原则
  B.美国攫取了日本在中国的特权
  C.美国海军力量与英国等同,并抑制了日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膨胀势力
  D.挽回了美国在巴黎和会上丢掉的面子,与欧洲列强日本并驾齐驱
21.下列对纽伦堡审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审判由欧洲国际军事法庭主持 B.纳粹党被宣布为非法组织
  C.法西斯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 D.表明美苏开始共同主宰世界
22.下列事件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是 ( )
  A.美国开始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
  B.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C.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运转
  D.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23.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是 ( )
  A.西欧 B.北美 C.东亚和东南亚 D.南亚
2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 )
  A.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B.是各国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
  C.国际关系由此步入一个和平稳定的新时代
  D.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
25.下列日常生活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坐蒸汽机车牵引的火车旅行②从欧洲洲发电报③用核电站的电照明④中国农民在家中上网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④③①②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7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0分,共36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12分)
  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
                  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回答:
  (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2分)对此应如何评价? (2分)
  (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分)其依据是什么? (2分)
  (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材料一:“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方式者,皆为非法。”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摘自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二:“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天皇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此宪法之条规行使之.”
  “天皇裁可法律,命公布与执行.”
  “天皇召集帝国会议,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
  “天皇统率陆海军。……天皇宣战,讲和及缔结各种条约。”
                   摘自《日本帝国宪法》(1889年)
  回答:
  (1)据材料指出英日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4分)分析形成不同的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两国这种政治体制的实质及其对两国政治发展的影响。(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美国政府对科研事业的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20世纪20~30年代为0.20%~0.4%,1950年上升为1%,1960年猛增至2.7%,1964年为3%。科研队伍不断扩大,科学研究集体化、技术专业化、管理科学化,按课题原则进行组织,体现了“三论”的准则。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各项技术都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战略性,时效性,风险性强的新技术,没有大规模、多学科的有机配合和国家统一组织、规划和投资,是很难完成的。这就决定了这一新技术群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摘自《世界史?现代史编(下)》
  材料二: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科研经费中,国家提供的份额,美国是54%、联邦德国是47.1%,法国是56.4%。1989年至1990年,美国教育开支达到创纪录的3530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开支占25%,私人和民间开支占27%。
                   摘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材料三: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1950-1972年猛增至 5.1%。造成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70年代占50%-70%,80年代达80%。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丹尼森在《美国经济增长核算》一书中分析,1929-1969年促进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诸因素,其中知识与科技的贡献从37.8%上升到71.9%。
                   摘自《世界史?现代史编(下)》
  请回答:
  (1) 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相同问题? (2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 (2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新技术革命有哪些特点。 (6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3分,第30题14分,第31题12分,共39分。
  29.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在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试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处理党内矛盾和调整国共两党关系等方面简要说明中共走向成熟的表现,并概括分析其主要原因。 (13分)
  30.结合16、17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分析说明西欧在国际关系中的中心地位得以确立的原因。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什么新变化?有何影响? (14分)
  31.20世纪30年代,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试概括分析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及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为什么法西斯势力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12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C 2.B 3.B 4.D 5.B 6.B 7.D 8.C 9.C 10.C 11.C 12.A 13.C 14.B 15.A 16.C 17.B 18.C 19.D 20.C 21.D 22.D 23.C 24.B 25.A
二、材料解析题
  26.(1)主要意图: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以变法抵制人民革命,维护清王朝统治。(2分)
  评价:变法以救亡是进步的爱国思想;但抵制人民革命,维护腐败的清王朝反映了资产阶级的 局限性。(2分) (2)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2分)。依据:①日俄变法取得成功②中国风气未开。(2分)(3)原因;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维新派脱离群众,变法失去人民支持;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4分)
  27.(1)同;都实行了君主立宪政体。 (2分)异:英国国王权力受到严格限制,日本天皇掌握绝对专制权力(2分)原因: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2分)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分)
  (2)实质:都是资产阶级专政,都维护资产阶级利益。(2分)影响:英国国王权力受到限制,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日本在形式上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但天皇的专制统治导致了后来法西斯专政的局面。(4分)
  28.(1)二次大战后西方国家为适应新技术革命的浪潮而加大科研教育投入。(2分) (2)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战果(2分) (3)①新技术革命具有很强的社会性;(2分)②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分)③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 (1分)④科研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科学研究向综合性方向发展(2分)
三、问答题
  29.表现:(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低潮。针对国民党屠杀政策,中共召开“八七”会议,制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分)(2)召开遵义会议,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妥善地处理了党内矛盾和分歧。(2分)(3)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抛弃前嫌,发表《八十宣言》,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分)(4)西安事变发生后,在中共调停下得到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到合作的序幕。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2分)
  主要原因:(1)中共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2)总结正反经验,及时克服“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干扰。(4分)
  30.原因:(1)西欧最先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实现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3分)(2)西欧最先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比较迅速。(3分)(3)西欧最先开始了对外殖民扩张,把许多国家地区沦为其殖民地(2分)
  变化:二战后,世界大国按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2分)
  影响:雅尔塔体系在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具有进步作用;它在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使得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新的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所取代。 (4分) (答到其中任两点即给4分,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本问总分不得超过4分)
  31.原因:(1)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了局势动荡。(2)垄断资产阶级企图依靠法西斯势力来维护统治。(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隐含着帝国主义之间的尖锐矛盾。(4)法西斯势力进行欺骗宣传和恐怖活动攫取政权。(4分)
  影响:(1)形成两大战争策源地,加强了世界紧张局势。(2)法西斯国家扩大战争,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4分)(答对上述任意两点,即给4分)
失败原因:(1)法西斯势力是极端反动势力,违背了民主和平的世界潮流 (2)世界人民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进行联合斗争。(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