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学情况调查历史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
建立地主阶级经济 发展商品经济
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消灭奴隶制残余
2、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州,每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征发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推荐和选择地方人才 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3、下列选项中,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自耕农负担的是
屯田制 猛安谋克制 均田制 井田制
4、北宋范仲淹“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减轻徭役 提倡农桑 加强军事 整顿吏治
5、比欧洲早两个世纪记述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著作是
《禹贡地域图》 《水经注》 《梦溪笔谈》 《徐霞客游记》
6、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既割地赔款,又开埠通商的不平等条约是
(1)《南京条约》 (2)《北京条约》 (3)《马关条约》 (4)《辛丑条约》
(1)(2)(3)(4) (2)(3)(4) (1)(2)(3) (1)(2)(4)
7、“品重醴泉”是孙中山为哪一民族企业题的词?
继昌隆缫丝厂 张裕葡萄酒公司 湖北织布局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8、在戊戌变法变法开始前夕,中国的社会状况是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2)帝国主义加大对华资本输出力度
(3)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义和团运动的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
(1)(2) (3)(4) (2)(3) (1)(4)
9、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著名论断,主要是吸取了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广州起义失败的教训
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
10、中共中央在抗日战争期间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抗日战争胜利后提出“和平、民主、团结”,这两个口号的相同点是
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根据时局的变化提出正确的对策 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11、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 中国实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其主要特点是
大力发展与近邻国家的友好关系 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
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重点发展与美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12、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斗争纲领中,与土地问题关系密切的是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3、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1949—1956年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变化状况的是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初级社—农业生产合作社
14、20世纪中国共产党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提出走自己的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5、2002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西柏坡号召全党重温毛泽东提出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毛泽东当年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这一号召的?
中共七大 中共八大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八届八中全会
16、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了党的指导方针,其核心是
民主集中制 改革开放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17、近代早期,谁创立的学说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
伽利略 哥白尼 托勒密 布鲁诺
18、“他们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这里的“他们”应该是指
启蒙思想家 人文主义者 无产阶级革命家 宗教改革者
19、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能体现资产阶级革命要求的文献是
法国《人权宣言》 法国《拿破仑法典》 英国《权利法案》 美国1787年宪法
20、“一个女人写了一本小册子,结果引起了一场战争。”这本小册子是《黑奴吁天录》,这场战争应该是
美国南北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战 克里米亚战争
21、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1)第二次工业革命 (2)垄断组织产生 (3)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4)帝国主义形成
(1)(2)(3)(4) (4)(3)(2)(1) (1)(3)(4)(2) (1)(3)(2)(4)
22、一战时的盟友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出和会相要挟,其矛盾焦点在于
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 海军军备及其比例之争
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政策之争 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
23、1940年5月13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演说时讲道:“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这里所说的“我们的政策”是指
绥靖政策 抵抗政策 中立政策 冷战政策
24、20世纪50年代,发生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逆流是
二月逆流 新纳粹主义再度活跃 波兹南事件 麦卡锡主义盛行
25、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中,美、日、中、俄以及欧盟五大力量之间相互关系是
相互竞争、相互制约 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联合斗争、利益一致 平等互利、力量均衡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共计37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文皇帝既定大业,……不忘虑危,列置府兵,分监禁卫,大凡诸府八百余所,而在关中者殆五百焉,举天下不敌关中,则居生驭轻之意明矣。承平既久,武备式微,虽府卫具存,而卒乘罕习,故禄山窃倒持之柄,乘外重之资,一举滔天,两京不守。
——《新唐书》
材料二:(开元十年)张说建议,请招壮士充宿投(免除各种徭役),优为之制逋逃者必争应募。上从之。旬日,得精兵十三万,分隶诸卫,更番上下,兵农之分,从此始矣。
——《资治通鉴》
材料三:到了开元二十年,唐政府真索性下敕:“于诸色征人及客户中,召募丁壮,第充边军”,称之为“长征健儿”。从此以后,更番戍边制度,已经不复存在,征募到长征健儿,便成为终身的职业兵。……于是“帅不土著,无家族之顾”,藩镇的将帅,就利用这一弱点,威胁利诱,使士兵服从他,来对抗朝廷。——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府兵制和募兵制有什么不同?(4分)
(2)府兵制崩溃的原因是什么?(4分)
(3)募兵制的实行对唐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4分)
27、阅读图1 和图2,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图略)
回答:(1)根据图1回答:1958—1960年、1960—1961年,我国工业生产国民收入发展的趋势各是什么?并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图2回答:1976—1987年我国工业国民收入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
(3)你从图1、图2工业国民收入的发展变化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徐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国王内征募或维护常备军,皆属违法。……
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权利法案》
材料二: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乾隆皇帝说:“本朝家法,自皇祖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东华录》
回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背景、核心内容、价值判断三个方面比较这一历史时期中英两国政治体制的不同点。(1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0分,第30题14分,第31题14分,共计38分。
29、人才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请回答:(1)从先秦至明清时期我国实行过哪些著名的选官制度?(4分)
(2)试分析隋唐时期、明清时期我国实行的选官制度在当时所产生的影响。(6分)
30、简要分析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诞生产生的影响,并根据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14分)
31、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经济出现了什么新变化?这一变化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经济发展呈现什么特点?试分析导致这些特点的原因。(14分)
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
一、选择题
题 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 案 | C | A | C | D | D | C | B | C | A | C | B | C | C |
题 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 案 | D | C | C | B | A | A | A | D | C | B | D | A |
二、材料题
26、(1)士兵性质:府兵制是兵农合一或寓兵于农,募兵制是职业兵;兵将关系:府兵制兵将分离,募兵制兵将间有隶属关系;武器、粮食来源:府兵制自备,募兵制国家供给。影响:府兵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募兵制容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四点任答两点即给2分)(2)隋着均田制的破坏,农民得不到土地,府兵制失去了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由于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兵士逃亡的较多;府兵的地位不断下降,贵族、官僚用府兵为私家役使,社会上以当府兵为耻。(三点任答两点即给4分)(3)募兵制的实行,最初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由于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军阀的形成;酿成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局面,唐朝衰落下去。(三点任答两点即给4分)
27、(1)工业:1958—1960年呈上升趋势(1分),原因是“一五计划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大跃进”运动导致工业迅速增长(2分,任答一点即可)。1960—1961年呈下降趋势(1分),原因是苏联背信弃义地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协议;党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2分,任答一点即可)(2)变化:1976—1987年工业国民收入迅速增长。(1分)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分)启示:发展经济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3分)(原因和启示言之有理即可赋分)
28、背景:1688年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而这一时期的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4分)内容:英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国王的权力受到了诸多限制;中国实行的君主专制,皇权空前加强(4分)价值判断:英国的政治体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中国的政治体制,虽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它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落后于民主潮流,造成中国未能与时俱进。(4分)
三、问答题
29、(1)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八股取士。(五点任答四点即给4分)(2)隋唐时期实行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抑制了门阀士族;扩大了官吏来源,大批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参政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推动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五点任三点即给3分)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成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新才能;阻碍了中国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的转变。(3分)
30、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2分)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需要新的阶级和政党来领导民主革命(2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分)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2分)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2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分)
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先进的思想文化,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代表了工人阶级(中华民族)的利益。(3分)
31、新变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兴起。(2分)影响:促使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形成;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使这一时期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新的特点,出现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运动和革命运动。(3分) 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走上独立发展经济的道路,但各地经济发展的速度很不平衡。(4分)独立发展原因:二战后,亚洲各国纷纷摆脱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1分)发展不平衡原因:各国是否善于抓住历史机遇;各国的自然条件有差异;各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政策不同;各国对科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四点任答两点给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