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三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三历史《东盟问题》

2014-5-11 0:26:39下载本试卷

高三历史《东盟问题》

1.在封建社会时期,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就有政治、经济、文化的密切交往,试以汉朝 、唐朝、明朝时期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2.二战期间,中国与东南亚地区都曾遭受日本的侵略。试从历史和地理角度分析当时日本侵略东南亚的原因

320世纪80年代,东南亚地区经济异军突起,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经济增长速度居于世界前列。试简述其推动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东西三大航海简明对比表

     航 海

项 目

郑和

(1405—1433)

哥伦布

(1492—1504)

达·伽马

(1497—1503)

航海次数

7次历时28年

4次历时13年

2次历时6年

各次航行的船只

每次大中型船只260多只、巨型宝船60只

最少3只,最多17只

4只(第一次),20只(第二次)

每次航行吨位、

人数

1500吨级约2.7万~2.8万人

100~200吨级最少90人,最多1500人

50~70吨级约150人

航海里程

中国到东非海沿岸15000英里

欧洲到加勒比海约4500英里

绕非洲到印度15000英里

材料2:东西航海组织方面和任务比较

船队性质

经费来源

航海目的

船队成员

扮演角色

中国方式

皇朝特遣船队

国库支付

宣扬国威

官吏、士兵、水手、工匠

外交使团

西洋方式

私人航海探险队

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资为主,王室赞助

探险寻找新土地、黄金和香料

冒险家、投机商、水手、工匠

殖民者通商者海盗

材料3:梁启超说,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美利亚以前60年,当维哥达嘉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70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之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以上材料均引自《祖国伟大航海家郑和》

请回答:

(1)从材料1归纳郑和比哥伦布、达·伽马航海优势。

(2)从材料2找出郑和与西洋航海不同特点,并解释造成以上不同特点的原因。

(3)结合材料1和材料2提供的信息,解答材料3梁启超的困惑。

(4)根据两个表提供的信息,请你谈谈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达·伽马航行产生不同后果的认识。

5郑和下西洋和当今我国建立与东盟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在目的、内容、性质和意义等方面有何异同?

1954年日内瓦会议,新中国以五大国的地位参加,促成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

1955年,印尼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主张被各国接受,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据此回答22—24题。

6.新航路开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其中主要是指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             D.对货币和黄金的狂热追求

7.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工业革命的推广

8.郑和下西洋不如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大,主要原因是                      

    A.郑和远航没有发现新大陆          B.郑和远航没有开拓殖民地

    C.郑和远航不是经济的需要          D.当时世界的发展是以欧洲为中心

9.下列对新加坡独立后,经济发展面临困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国家面积小    B.资源匮乏      C.人口密度低    D.市场狭小

10.20世纪60年代,亚洲新兴国家新加坡和韩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A.积极发展转口贸易               B.利用本国丰富资源

    C.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D.重点扶植汽车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