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次调研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历经千百年的大融合,铸造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骨肉之亲。据此回答1—5题。
1.战国秦汉时期对匈奴的战争多被看作是正义和进步的,主要由于
A.是先进对落后的战争 B.是单纯防御性战争
C.是反掠夺反奴役的战争 D.是反对外族侵略的战争
2.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实质上是
A.胡汉民族布局被打乱 B.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C.边疆地区大开发 D.各族人民互相交流与学习
3.今天的一些少数民族的祖先,唐朝时期就生活在祖国境内,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回纥——回族 B.吐蕃——藏族
C.南诏——白族、彝族 D.靺鞨——满族
4.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削弱 B.宋辽间维持了较长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5.元朝和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不同之处是
A.通过册封加强与西藏的联系
B.设立卫所,任用藏人
C.中央有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
D.委派官吏进行直接有效管辖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后,在促进近代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依据相关知识,回答6——7题。
6.下列法令和措施中,属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是
①严禁买卖人口、禁止蓄奴
②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
③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
④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新文化运动与维新运动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 )
A.深化了民主科学意识 B.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
C.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有利于近代思想文化的传播
历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依据相关知识,回答8—11题。
A.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 ( )
①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
②中国国民党在当时各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
③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
④“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政策,其着眼点是 ( )
A.开创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
B.适应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的转变
C.解决反封建的根本问题,即农民的土地问题
D.变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10.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国共关系的基本出发点是 ( )
A.坚持反击顽固派的进攻 B.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争取中间力量的支持 D.争取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11.1945年,在努力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毛泽东告诫全党:“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要代表得好,不要像陈独秀。”对此话理解最确切的是 ( )
A.要全力争取和平 B.尽力避免内战
C.国共合作不能再破裂 D.要做两手准备
党的作风状况如何,关系着党的形象,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据此回答12--14题。
12.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这主要是因为 ( )
A.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B.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C.党的工作重心需要转移 D.资产阶级准备向党进攻
13.1942年的整风运动与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主要相似之处有 ( )
①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批判党内的“左”倾错误,打破教条主义束缚 ③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④为革命或建设进入新时期奠定思想基础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4.1957年中共中央指示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人的整风运动。对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人民内部矛盾突出
B.整风运动中发动反击右派斗争没有必要
C.帝国主义掀起的反共反社会主义高潮导致人们思想混乱
D.“整风”主要是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
17、18世纪,世界历史继承前一时期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据此回答15—18题。
15.这一巨大转折体现在 ( )
①开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②欧洲开明君主进行改革 ③欧洲启蒙运动兴起 ④殖民主义者加紧对亚非拉进行扩张 ⑤亚洲各国实行闭关政策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16.对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及运作方式产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 (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狄德罗
17.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 ( )
A.革命前资本主义经济受到阻碍
B.革命后资本主义得到顺利发展
C.革命主要是反殖民主义统治
D.革命未出现反复
18.在世界近代史上受到欧洲启蒙思想影响的运动先后有 ( )
①欧洲宗教改革 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③中国义和团运动 ④中国戊戌变法运动 ⑤日本明治维新
A.③⑤ B.④⑤ C.①②⑤ D.②④⑤
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深入工人群众,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广泛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创立了科学共户主义。据此回答19-20题。
19.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直接推动力是 ( )
A.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
B.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
C.马克思、恩格斯目睹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D.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发生
20.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 )
A.英、法、美 B.英、法、德 C.英、美、德 D.法、美、德
巴尔干半岛位居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回答21--23题。
21.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耳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重要
B.英法力图扩大在土耳其的商品市场
C.俄国迫切需要通过对外战争摆脱国内危机
D.俄国扩张与英法在土耳其的利益发生冲突
22.一战前夕,在巴尔干半岛角逐最为激烈的欧洲列强是 ( )
A.法国和意大利 B.俄国和奥匈帝国 C.俄国和德国 D.英国和德国
23.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东欧剧变的国家中,地处巴尔干半岛的国家是 ( )
A.匈牙利 B.捷克斯洛伐克 C.民主德国 D.南斯拉夫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据此回答24--25题。
24.“冷战”和美苏争霸局面结束后,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导致原来掩盖的许多矛盾激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世界力量对比的失衡 B.民族、宗教、地区的冲突
C.政治经济一体化 D.长期殖民统治的影响
25.当前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之中,它对整个世界的益处表现在 ( )
A.使各国民主政治进程加快
B.经济上的竞争使生产力高速发展
C.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D.使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缓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开皇(隋文帝年号)三年……长孙平见天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因上书曰:“……去年亢阳(太早),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长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
——《隋书》
材料2 隋氏西京(长安)大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大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天下义仓皆充满。
——《通典》
材料3 (唐)贞现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曰:“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至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熟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有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奉也。”
——《贞现政要》
回答:(1)结合上述材料,说明隋代的仓储状况及其利弊。(4分)
(2)唐太宗如何认识隋代仓储作用?你如何看待唐太宗的观点?(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初中生使用的1999年版教科书中,有7家出版杜的有关于“从军慰安妇”的内容,到2002年修改稿中只有3家有此内容,即便如此,也都去掉了“从军”二字。另外,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和战时体制”的标题改成“日中战争的扩大和国民生活”、“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的标题改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日本”、“日本对满洲的侵略”被改成“满洲事变和脱离国际联盟”、“近代日本对中国、朝鲜的侵略”则干脆被一一删了之。……关于南京大屠杀表述的变化,修改前,都提到了“屠杀”,谈及屠杀的数字,少的说有“十几万人”,多的说“30万人以上”。但在修改稿中,用“大量、许多”等词语模糊其辞,有的还公然写着“没有定论”。
材料二 美国(在日本的)占领当局……认识到,天皇制可以成为实现美国政策的工具。……由于美国占领当局的这种心态,代表资本家、地主、官僚的保守政党都明确提出了“维护天皇制”的政治口号。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教科书妄图淡化掩盖的史实,并揭露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真实意图是什么?(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右翼势力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实质,并谈谈你的认识。(5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对日法西斯处置的内容。(4分)
28.中国地域辽阔,南北社会发展差异较大,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这影响着中国民主革命
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能说明民主革命的重心在南方的四个重
大事件。据此概括分析民主革命的重心在南方的原因。(4分)
(2)概括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民主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的原因。(4分)
29. 当今国际竞争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着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的发挥。请回答:
①根据近代世界历史发展内容,概括工业生产力的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②根据材料概括出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并结合史实,归纳取得19世纪中期世界霸权的英国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
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卷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C 2.B 3.A 4.B 5.C 6.D 7.A 8.D 9.B 10.B 11.D 12.B 13.D 14.B 15.B 16.B 17.C 18.D 19.A 20.B 21.D 22.B 23.D 24.A 25.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隋初,仓储丰满,储粮数以千万石计,可供几十年使用(2分)。对渡荒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统治者走向奢华提供了物质条件。(2分)
(2)唐太宗认为隋代的仓储,最终没有起到解救饥荒的作用,却导致隋炀帝奢华无道以致 亡国的结局(2分)。由此,他认为政权的兴亡不在于仓储的多寡,而取决于统治者的统治政策(2分)。唐太宗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他能从政权兴亡的高度来分析仓储的正反面的作用。(2分)
27.(1)关于“从军慰安妇”问题;关于“日本对中国和朝鲜的侵略”问题;关于“南京大屠杀”问题等。(3分)其真实意图是为侵略战争开脱,企图重温军国主义旧梦。(3分)
(2)实质:企图否认和掩盖侵略战争的罪行,美化侵略战争(2分)。认识:不仅严重损害了
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化,也是对世界和平的严峻挑战;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危险;发展中日间的和平友好关系,符合两国的利益,也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3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3)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东京审判”,美国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对一些曾经杀害了许多中国人的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于起诉,设法保留日本的天皇制,使天皇对战争的责任予以逃避。(4分)
28. (1)事件: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中共在南方创建革命根据地。(4分)原因:①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较早,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比较尖锐。②中国近代企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集中,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为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③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较早。④远离中国封建统治中心,反动势力较为薄弱。⑤有良好的群众基础。(5分)
(2)①南方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区域,反动势力较强。②中共领导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军来到陕北,革命重心随之转移到北方。③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集中力量侵略华北地区。中共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华北地区逐渐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3分)
29. ①由手工工场设备和技术,发展为机器大工厂设备和技术,最后发展到电气化通讯产品生产设备和技术。(2分)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思想的发展,自然科学理论的进步、生产经验的积累等。(3分)②构成要素:除英伦三岛外,庞大的殖民地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自然资源独一无二。(1分)经济力量:工业革命最早完成,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力的普遍提高,居世界领先水平;火车的出现使其交通运输能力居世界领先;生产率的提高使其产品具有强大的竞争力。(2分)科学技术:工业革命最早兴起最先完成,使其科技水平居世界第一位。军事力量:有强大的海军力量,取得海上霸权。(1分)内政和外交:资本主义制度较早确立与完善,为其经济发展等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外交奉行孤立政策,掌握了对欧洲大陆外交的主动权;不断加紧殖民扩张,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