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历 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据此回答1—6题。
1.这一时期历史变革的本质特征是 ( )
A.各族交往民族融合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 D.学术活跃 “百家争鸣”
2.这个时期我国农业技术上农用动力的重要成果是 ( )
A.牛耕的使用 B.耒耜的使用
C.铁器的使用 D.耧车的使用
3“水旱从之,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形成这种情况,是由于( )
A.郑国渠的开凿 B.都江堰的修建
C.黄河的治理 D.六辅渠的开凿
4.反映商鞅思想的《商君书》写道: “末事(商业活动)不禁……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荀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据此,商鞅推行重农轻商政策的目的是:
A.先发展农来,后发展商业 B.减少游手好闲的商人,使国家富强
C.打击奴隶主旧贵族的势力 D.体现“废井田,开阡陌”的政策
5.关于战国时期北方诸侯国与匈奴的战争,叙述正确的是 ( )
A.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B.防止外来文化的侵入
C.保护中原的经济文化 D.维护统一的战争
6以下各项能编入《春秋》一书的有 ( )
A.商鞅变法 B.平王东迁
C.晋楚争霸 D.围魏救赵
我国的诗歌作品丰富多彩,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据此回答7—9题。
7.《诗经》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这种现象出现在 (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8.“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的是( )
A.北朝时期的塞外草原子 B.汉代末开发的江南荒野
C.三国时期的黄河流域 D.汉朝陇西地区的牧场
9.“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是哪位诗人所写怀念日本友人的诗? ( )
A.阿倍仲麻吕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我国古代经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特征和不同表现,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10—13题。
10.三国时期中原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
A.翻车的发明与使用 B.筒车的发明与使用
C.均田制的实行 D.畜牧业生产迅速发展
11.隋朝时 “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是指 (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郑国渠
12.唐前期与西汉前期在经济制度上的不同点是
① 采取了有利于体养生息的政策 ②有农民授田的规定
③农民对国家要交纳实物地租、人头税并服税役 ④可以纳绢代役
A.① ② B.② ③ C.③ ④ D. ② ④
13.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②赋税制度的改革
③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
④商品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明清时期抗击外国侵略,维护领土完整是对外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回答14—15题:
14.以下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积极影响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维护了国家主权 B.促进了台湾地区的开发
C.驱逐了殖民势力 D.完成了国家统一
15.中俄《尼布楚条约》中,中方让步划归俄国的地区是 ( )
A.黑龙江流域 B.尼布楚
C.乌苏里江流域 D.雅克萨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央政府都注意加强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据此回答16—20题。
16.设立正式行政机构,对台湾实行管辖始于 ( )
A.东吴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17.西汉在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的主要职能是 ( )
①政治管理 ②军事管理 ③保护商旅 ④文化交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唐朝设立了一些机构管理新疆地区,下列哪一组机构是唐朝设立的( )
① 北庭都护府 ②乌里雅苏台将军 ③安西都护府 ④伊犁将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云南建立行省始于 ( )
A.秦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0.清朝对西藏地区加强管理的措施不包括 ( )
A.设置理藩院掌管民族事务 B.设置驻藏大臣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掌握宗教首领的册封权
我国古代中外交往频繁,据此回答21—23题。
21.秦汉时期,中国已经与西亚、欧洲有交往,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 )
A.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
B. 丝调等商品传播到中亚和欧亚地区
C. 甘英出使大秦,有利于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D. 造纸术经北非传来欧洲
22.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直接原因是( )
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B.张骞沟通了西汉一西域的联系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甘英对西亚的地理和风俗人情的了解
23.唐朝时,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高僧是 ( )
A.鉴真 B.一行 C.法显 D玄奘
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灿烂辉煌,一些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依据相关史实回答24—27题。
2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尽管国家分裂动荡,但在科技领域仍取得了一些领先于世界的成就,其原因有 ( )
①民族融合 ②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 ③秦汉文化为这个时期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④外来宗教的影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5.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法的医生是 (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26.以下关于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春秋时期鲁国的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B. 《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C. 东汉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的地震震级的仪器
D. 唐朝时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长度的实测
27.明末,把西方科技介绍到中国来的是 ( )
A.徐光启,顾炎武 B.黄宗羲,顾炎武
C.徐光启,利玛窦 D.宋应星,利玛窦
结合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有关内容,回答28—30题。
28.下列道家主张中最具辩证法思想的是 ( )
A.“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绝对弃智,民利百倍”
29.认为“人死,精神随之消灭,不会变成鬼神”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是 ( )
A.墨子 B.荀子 C.范缜 D.王充
30.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不同,对“亡天下”的正确理解是 ( )
A.改朝换代,天下易主 B.民族文化、道德的沦丧
C.它灾害频繁,民不聊生 D.奸臣当道,皇权旁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31题8分,33题10分,34题14分,35题15分,共55分。
31.阅读以下地图,回答问题.
(1) 通过地图分析,中国古代发生战争频度最高的地区位于何处?发生战争频度高的原因是什么?(5分)
(2)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前期和中期,上述地区战争频度较高对于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什么影响?(3分)
32.在古代历史上,王朝都城的位置几经变迁。“随唐对于长安多有修建,但唐代后期由于关中地区的经济衰退,漕运困难,多就食东都洛阳,长安城的地位开始下降”。唐朝以后,中国统一王朝的都城明显地向东迁移,“在位置上有北移的趋势,这主要与元明清特殊的气候和民族背景有关。”(引自蓝勇编著《中国地理学》)
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为什么唐朝以后,中国统一王朝不再建都于今西安一带?(2分)
(2) 今年是北京建都850周年,当时把今北京作为首都的王朝是_________。(2分)
(3) 概括说明以上引文中所说的元明清都城北移的“民族背景”(4分)
33.赋税制度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重大影响.在清朝康乾盛世,赋税制度发生过重大变化.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帝谕大学士、九卿等曰:]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若按见在人丁加征钱粮,实有不可。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应令直省督抚,将见(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其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
摘自《清圣祖实录》卷二四九
材料二 将全国丁银总额固定下来,不再随着人丁数字的增长而加赋,这对无地少地的劳动人民有一定的好处,也使广大农民不再因丁税太重而四处逃亡。这对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生产,增加政府税收,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摘自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三“地丁合一”(即“摊丁入亩”)的具体内容是:“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清史稿》卷一二一)以上所引,说得很明白,“地丁合一”的基本精神是简化赋役的征收办法,将双重标准化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对于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减轻了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生产继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摘自李治亭主编《清史》(上卷)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 运用材料一说明了康熙年间在赋税制度方面有什么新举措?(2分)实行这一新举措的原因如何?(2分)
(2) 材料三所涉及的赋税制度对上述新举措有何进一步发展?(2分)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二者的共同影响。(4分)
34.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出现过一此政绩显著、影响深远的封建盛世,如西汉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等。
(1) 分别说出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形成的背景?(8分)
(2) 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这两个时期的共同特征?(6分)
35.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方法论之父:弗兰西斯·培根曾作过这样的评价:“我们应当观察各种发明的威力、效能与后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发明都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知识传播的贡献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并且随着这些发明的利用又引起了无数的变迁。由此看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星宿,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发生过更大的力量影响了!”
回答下列问题:
(1) 分别说明上述三项成就的发明及应用的简要过程。(9分)
(2)上述发明通过_________________人传到欧洲,对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2分)
(3)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四大发明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的认识。(4分)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30小题,共45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选项 | C | A | B | B | C | C | C | A | B | A | A | D | C | D | B |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选项 | C | B | C | B | C | D | B | D | B | C | C | C | C | D | B |
二、非选择题:(31题8分,32题8分,33题10分,34题14分,共55分)
31.(1)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学生对于分布地域 说明正确即可得分,如回答 “北方地区” “中原地区” “长江以北”均可得分;2分)开发较早,是历代王朝必争的中心区域.容易受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的影响。(3分)
(3) 导致北方经济破坏,北方人民南迁,经济重心向南移。(3分)
32.(1)关中地区的经济衰退.(2分)
(2)金朝(2分)
(3)明朝为了防范蒙古族的进攻。(2分)元朝和清朝是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2分)
33(1)新举措:滋生人丁永不加赋。(2分)原因:人口增加,人均土地面积减少。(2分)
(2)发展:将丁税平均摊入田亩。(2分)影响:减轻农民负担,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稳定社会秩序。(4分)
34.(1)西汉初年接受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3分)唐太宗时期接受隋朝灭亡的教训,注意用人纳谏,调整统治政策,使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和和生产时间;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5分)
(2)政治方面:政治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3分)经济方面:农民负担较轻,社会生产有较大发展。(3分)
35.(1)印刷术:隋唐时期我国发明雕版印刷术,出现大量印刷品;北宋毕昪发明了活字印刷术。(3分)火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用于军事;北宋以后得到广泛使用。(3分)
指南针:战国时发磁石指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后来,人们又制成了指南针,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3分)
(2)阿拉伯(2分)
(3)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2分)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