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练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单项选择题(25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下列各项,能够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
①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②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③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④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主要体现在:
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式
③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④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3.近代中国始终有“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根据中共二大的最低纲领,“人民大众”应包括:
A.近代新兴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B.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C.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4.对1924-1927年大革命性质的正确表述是:
A.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C.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D.中共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
5.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6.新三民主义发展了同盟会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
A.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制度 B.提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强调反对国内民族压迫 D.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7.中共苏区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是:
A.中共中央制订了正确的军事策略 B.采用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C.新军阀混战削弱了国民党力量 D.毛泽东的正确指挥
8.遵义会议后,红军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后,选择了一条自然条件艰苦的北上之路。这条路主要经过的省份是:
A.四川西部 B.西藏东部 C.甘肃南部 D.青海西部
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的条件不包括: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B.革命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
C.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0.促使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大举侵华的因素有:
①日本国内爆发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尖锐 ②欧美列强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顾及中国 ③蒋介石忙于围剿红军,无暇顾及东北 ④德日结成同盟,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1.1932年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他们的政治要求是呼吁国民政府:
A.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民主权利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制订宪法,给人民自由民主权利 D.废除一党专政,实现民主自由
1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趋于成熟的表现有:
①正确认识中国社会性质,并制订民主革命纲领 ②纠正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③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探索 ④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调整革命策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对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哪些是正确的:
①国共双方分别指挥抗日军队、形成两个战场②敌后战场一直是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③敌后战场作战方式与正面战场作战方式截然不同 ④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有对立,但互为依存
A.①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4.抗战初期体现国共合作抗日最好的一次战役是:
A.太原会战 B.淞沪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5.毛泽东同志说:“……使阶级斗争服从于今天抗日的民族斗争,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下列中共的政策体现了这一“根本原则”的有:
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②“三、三制”政权的建立
③坚决回击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④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16.抗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A.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 B.实现中日经济的提携
C.转嫁30年代经济大危机 D.满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
17.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谓“坚实的基础”是指:
①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更加成熟 ②国民政府的性质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③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⑤国共两党在建国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18.中共在抗战时期提出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退步”和抗战胜利后提出的“和平、民主、团结”两个口号的共同点在于:
A.为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为争取继续同蒋介石集团维持合作
C.尽力争取国内和平,实现民主
D.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19.《双十协定》签订后,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战略优势是:
A.取得了自卫战争的准备时间 B.解放区取得了合法地位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挑衅 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
20.1946年6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其时世人议论纷纷。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接近史实本质:
A.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B.楚汉相争,成者为王败者为冠
C“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 D.玩偶皮影之戏,列强其后也
21.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国民党方面来说毛泽东的主要依据是:
A.国民党打内战,不合民意,不合潮流 B.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开始崩溃
C.国民党统治腐败,不得人心 D.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高涨
22.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重大意义是:
A.影响战略决战的主攻方向 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
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 D.改变解放战争的战略态势
23.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这主要是因为:
A.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B.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C.党的工作重心需要转移 D.资产阶级准备向党进攻
24.1949年,中共提出的八项条件的实质是
A.国共两党在平等协商基础上建立联合政府
B.让国民党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C.建立由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D.彻底废除国民党的独裁专政和内战政策,实现国内和平
25.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之际,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致信美国总统杜鲁门:“……中国悠久的文明和她的民主个人主义终于会再显身手,中国终于会摆脱外国的羁绊,对于中国目前和将来一切朝着这个目标的发展,你认为应当得到我们的鼓励。”这段话表明
A.美国转变了对中国的根本立场
B.美国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感到无可奈何
C.美国准备笼络新生政权
D.美国要帮助蒋介石恢复其在大陆的统治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削弱富农经济上的势力,与打击他们窃取土地革命果实的企图。……没收他们多余
的农具与好的田地,分给他们以坏的“劳动份地”。
——1933年中央局关于查田运动决议
材料二 在对富农减租减息后,同时需实行交租交息,并保障富农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
材料三 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土地改革工作。因为战争已经在大陆上基本结束,和1946年至1948年的情况(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生死斗争,胜负未分)完全不同了。国家可以用贷款的方法去帮助农民解决困难。以补农民少得一部分土地的缺陷。因此,我们对待富农的政策应有所改变,即由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变为保护富农的政策,以利于早日恢复农村的生产,又有利于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保护中小土地出租者。
——毛泽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斗争》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党对富农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在哪一时期推行?为什么党要采取这种政策?(3分)
(2)材料二中,党对富农的政策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对待富农的政策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3分)(4)根据以上材料,请你总结出不同时期党对富农政策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材料二: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是这样吗?”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6分)
(3)结合材料一、二、三,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5分)
28.依据史实指出国共两党合作推动下的国民大革命的特点和成果。为什么说这次大革命是失败的?从失败中你对中国民主革命的特殊性有何认识?(15)
29.中国共产党在处理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的策略方针上有何区别?(2分)结合时代背景说说这样处理的原因?(10分)分别起到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4
高级中学历史答题卡
班级: 学号: 姓名: 正确率统计: %
一、单项选择题(25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二、材料分析题
26、
27、
三、问答题
28、
29、
历史练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参考答案:
1- 5:BCDCD 6—10:DBADC 11-15:ABAAA 16—20:DCBDC 21—25:CDBDB
26.(11分)⑴限制富农。土地革命时期。因为当时左倾错误在中央占据统治地位。(3分)⑵抗日战争时期,党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为了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3分)⑶新中国成立后,党实行保护富农的政策,为了早日恢复农业生产,孤立地主,稳定民族资产阶级。(3分)
⑷说明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作风。(除上述要点外,答出其他政策、原因且言之成理即可给分。)(2分)
27.(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使其在太平洋战场的兵力不足。(3分)
(2)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旧军就会腾出兵力与德国法西斯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原因: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尤其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抗击了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5分)(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但中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6分)
28.(15分)⑴特点和成果:①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革命力量空前团结起来。(2分)②在中共直接领导下,工农运动都出现新高潮。(2分)③有新式的正规军队国民革命军,并进行规模空前的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把革命势力推向长江流域,威震全国。(3分)④是近代史无前例的人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第一次从列强手中收回一些被侵夺的权益。(3分)
⑵失败: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未改变。(2分)⑶认识: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武装,以武装斗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3分,只要言之有理均可。)
29.区别: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皖南事变采取坚决回击。(2分)
原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分)日本的侵略不仅损害了英美的利益也损害了蒋介石的利益,蒋介石有转向抗日的可能性;(1分)张、杨主张和平解决,逼蒋抗日;(1分)亲日派何应钦主张扩大内战,不利于民族利益。(1分)皖南事变时坚决回击的原因: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集团的政治态度具有两面性;(2分)事变后,蒋介石反诬新四军是叛军,面临被解散的危险;(1分)打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动气焰,维护统一战线;(1分)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1分)
作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皖南事变后坚决回击,打击了分裂势力,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2分)
说明:中共已走向成熟,能独立运用马列主义原理灵活处理问题;统一战线政策是革命胜利的法宝,但建立和维护应讲求策略;中共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