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三个代表,加强党的建设
一、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基本观点概述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面临三大历史课题,即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能否始终解决好这三个重大课题,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指明了方向。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我们说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所以,我们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要求、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
4、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无产阶级政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本质区别。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三)理论分析思考
1、与经济常识的结合点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我们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大力发展生产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
2、与哲学常识的结合点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及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实践中提出的,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3)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认识是不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要求我们根据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发展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案,从而也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今中国实际的结合,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4)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但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本质就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同时,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6)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7)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在改造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处于核心地位,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活动中,将会不断完善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与政治常识的结合点
(1)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先锋队,而且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切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3)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宪法是由我国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也有利于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使得我国国家机构在“三个代表”思想指引下开展活动,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四)热点新题示例
【例一】河南省辉县市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张荣锁,带领群众改造荒坡、办企业,把自己以前跑运输、办企业收入的近百万元资金投入到修路中,终于在悬崖峭壁上修了一条通天路,把一个“极贫部落”变成了一个“小康群体”。如今,生产的“无污染香茹”打入国际市场,年收入100多万元。过去无人问津的各类石材畅销全国十几个省市,产值数百万元。有人说:“你把千辛万苦挣来的钱花在别人身止,不值。”他回答说:“作为共产党员,好爹好娘是人民,儿子挣钱父母花,最值。我放着''百万富翁''的日子不过自讨苦吃,图的是借一个舞台实现走出大山的梦。”如今,他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1)张荣锁是如何实践“三个代表”的?
(2)张荣锁是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
【解析】第一问直接考查“三个代表”思想在材料中的体现,要求能够从“三个代表”思想的三个方面分别结合材料分析。第二问是把“三个代表”思想和人生价值结合起来,很具现实意义,要求能够从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的统一中去分析。
【参考答案】
(1)张荣锁带领群众改造荒坡、办企业、修筑通天路,使回龙村由穷变富,实践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提高了回龙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实践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他埋头苦干,不计名利,无私奉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是对社会的贡献。张荣锁带领群众,把一个封闭的“极贫部落”变成了“小康群体”,并融入现代生活,实现了他的社会价值。同时,他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实现了他的自我价值。
(如果从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来分析,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例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合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对于当今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要积极进取,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能因循守旧、丧失机遇,国内外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根据上述材料,
(1)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2)用哲学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3)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发展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解析】本题是一道学科内的综合题,要求围绕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的要务,分别从三个常识的角度进行分析,旨在培养学生多角度认识问题的能力。由于涉及三个常识,所以每个常识部分的分析无须谈太多的原理。
【参考答案】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只有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只有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3)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一国能否在经济和科技发展上争取主动,并增强综合国力,将最终决定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其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抓住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否则,将丧失发展机遇,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
二、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与改进党的建设
(二)基本观点概述
1、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十六大报告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毫不放松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执政党的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才能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才能担负起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3)当前我们已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所带来的种种矛盾和考验,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2、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目标
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课题: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4、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课本P78~79)
5、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四个“一定要”:①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②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③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④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党为谁执政、怎样执政,什么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先进性、怎样保持先进性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的理论武器。
7、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群关系(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就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群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关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8、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反对和防止腐败
要进一步抓好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坚决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三)理论分析思考
1、与经济常识的结合点
(1)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党组织是在企业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对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和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与哲学常识的结合点
(1)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同时党的地位、队伍状况和历史使命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适应新的历史形势,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2)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党的作风总的是好的,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也存在着一些亟等解决的问题,其消极影响是不可低估。如果不注重党的建设,听之任之,党的性质就会发生改变,就会失去民心,失去政权。
(3)意识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党为谁执政、怎样执政,什么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先进性、怎样保持先进性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学说,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的理论武器。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最终都是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5)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归根到底是这了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党的建设过程中,也必须走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3、与政治常识的结合点
(1)党的领导、执政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当今中国的事情办得怎样,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我们党的思想、作风、纪律、组织状况和先进性战斗力、创造力及领导水平,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也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赢得民心,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
(2)党的性质、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只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是作风建设,才能切实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热点新题示例
【例三】
据中纪委随机抽样、直接入户的党风廉政建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1.92%的受访者对过去一年反腐倡廉工作成效表示满意,这是1996年以来连续进行的第8次调查。前7年,对反腐倡廉工作表示满意的受访者比例依次为:32.8%、39.96%、37.7%、38.4%、42.03%、42.43%和48.18%。
请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谈谈加强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
【解析】
解答此题一是要白领腐败斗争的重要性,二是落脚点必须放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
【参考答案】
(1)只有加强反腐败斗争,才能纯洁党的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凝聚力,增强党的战斗力,从而更好地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只有加强反腐败斗争,才能肃清党内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
(3)只有加强反腐败斗争,才能改善党群关系,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联系人的优势,使我们党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例四】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这两句咏蝉诗,托物寓意,蕴涵着做人的道理。这说明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只要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能带领人民群众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解析】
本题是一道具有辨析题特点的简答题,要求在肯定领导干部在加强自身主观世界改造的同时,还要指出其必须有科学文化素质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状态。
【参考答案】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所以“居高声自远”,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如果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来谈,亦可得分)
(2)但要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仅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境界是不够的。从主观方面讲,还需要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从客观方面讲,还要尊重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
(3)此外,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党及其领导干部要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还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例五】
材料一: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活动中,某市提出了“三个加快,两个提高”的发展战略。“三个加快”,即加快发展、加快开放、加快改革。“两个提高”,即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近年来,该市市委、市政府每年都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为百姓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此外,还广泛开展人民评议活动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市民论坛”、“市长信箱”等与人民群众沟通。
材料二:2003年,中央加大了反腐败力度,一部分高官如刘方仁、李嘉廷、程维高、田凤山等受到了处理。这一举措维护了党纪国法的严肃性,为国家挽回了大量损失,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材料三: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要对事也要对人。对事,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工作、推动社会实践。对人,就是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武装头脑、指导自我修养。
(1)结合材料一,说明该市领导是臬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材料三的理解。
【解析】本题三个材料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材料三谈了胡锦涛总书记对践行“三个代表”的要求,材料一和材料二则从一正一反,一“事”一“人”的角度具体谈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解题中要求紧扣材料,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该市提出了“三个加快”,“两个提高”的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每年都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说明市领导既坚持权为民所用,又坚持利为民所谋;该市开展人民评议活动,建立“市民论坛”、“市长信箱”等与人民群众沟通,说明市领导坚持情为民所系。
(2)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统一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基础上坚持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也是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材料一中,某市领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求真务实,从而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这深刻说明:对事,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工作,才能推动社会实践。材料二中的腐败分子忽视主观世界的改造,奉行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受到人民的唾弃。从而说明:对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提高自我修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