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选择题:
1、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完成,这一转变是指开始( )
A、对苏联发出了战争叫嚣 B、放弃了维护雅尔塔体系的政策
C、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D、发出了进行冷战的信号
2、“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由于①美国试图称霸世界②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增强③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结成联盟④美苏展开核军备竞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3、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 B、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C、德意志民族的分裂 D、古巴导弹危机的产物
4、“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A、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同盟双方对立 B、意识形态的对立必然导致同盟关系破裂
C、两极格局关系的实质是两强争霸 D、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的壮大影响了美国称霸
5、二战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
A、帮助欧洲各国恢复经济 B、美国借此进行资本输出
C、稳定欧洲资本主义秩序 D、以经济手段控制受援国,建立美国的霸权
6、关于二战后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 )
A、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目的是遏制苏联,扶植和控制西欧,并力求控制广大亚、非、拉美国家
B、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了以“铁幕”一词文明的反苏反共演说,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开始
C、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范围是西欧各资本主义国家
D、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7、1967年,下列哪些组织合并成欧洲共同体( )①欧洲煤钢共同体②欧洲哦经济共同体③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④北约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8、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中有利于日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民主化改革 B、高度重视科技 C、高度重视教育 D、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
9、欧洲共同体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国际联盟 B、摆脱国际霸权主义的政治联盟
C、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D、资本主义生产力再发展的产物
10、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 )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11、二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瓦解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东欧剧变 B、两德统一 C、苏联解体 D、第三世界崛起
12、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
A、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 B、联合国地位和作用的增强
C、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 D、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13、二战后第三世界崛起的原因不包括( )
A、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美苏争霸导致了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C、新独立的国家反帝、反殖、反霸基本立场一致
D、新独立的国家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利益一致
14、目前世界格局中存在的主要的力量中心是( )①美国②欧洲联盟③日本④俄罗斯⑤中国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⑤
15、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或政府首脑注意到,在霸权主义基础上的旧秩序向以各国合作以及建立在自由、平等和促进繁荣的社会正义之上的新秩序的过渡中存在着带向世界冲突危机……要根本消除冲突的根源,就要消除一切表现形式的殖民主义并且在世界上实行和平共处的政策……现有的军事集团涨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变化。“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的办法。
——不结盟国家的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材料二 不结盟运动发展简况表
时间 | 1961年 | 1964年 | 1995年 |
不结盟国家 | 25个 | 47个 | 100多个 |
材料三 联合国成立时,在51个成员国中亚非国家近占13个,到1970年时,在124个成员国中它们已占70个……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61年,原下游斯堪的那维亚人担任的联合国秘书长职务已由缅甸人吴丹担任。与此同时,一位印度人代替美国人成为吴丹的行政秘书,两名非洲人成为副秘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969年12月结束的第24届联合国大会已被称为“小国会议”。各种协议尽管遭到一两个核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的反对,但还是被通过了。如立即暂停大国间的核武器竞赛,成立一个国际组织来开发海底资源,取缔所有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五 1969年一名联合国代表说;“小国管理着东河(指联合国总部所在地)岸边的美丽的建筑物,两个大国管理者世界其余地方。“
——《纽约时报》
请回答:
(1)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是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
(2)材料二、三、四反映了哪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3)材料五又说明了什么?为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9·11事件震惊了美国和整个世界。事件发生后,纽约证券交易所停止了交易,对世界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世界多处证券所停止了交易,仍在交易的几家证券交易中心主要金融指数狂跌。美国一份调查报告认为,美国被袭击事件所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将在1万亿美元左右。
材料二 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欧元区各国货币逐渐回收。到2002年7月1日,欧元区12国的3.4亿欧洲人将使用统一的货币,这是欧洲一体化进程迈进的重要一步。
材料三 2001年10月2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在这次会议上,与会各成员国领导人对亚太地区经济的中长期前景表示乐观,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会议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分析为什么美国被袭击会呆滞全球经济损失?
(3)分析欧元各国和APEC成员国能开展有效经济合作的原因。
参考答案
1—5、CCADD 6—10、AACCC 11—15、CDAAC
16、(1)发起者: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印度总统尼赫鲁。
主要观点:反对霸权主义、殖民主义,不干涉他国内政,实行和平共处,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变化:不结盟国家日益增多,不结盟国家在联合国的席位不断增加;在联合国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对重大国际问题拥有了表决权。
说明:不结盟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日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联合国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说明:不结盟国家在联合国虽然拥有了发言权,但仍未改变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原因;不结盟国家经济实力弱小,仍未摆脱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影响,和美国等大国之间的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因此在政治上表现为实际地位不高。
17、(1)世界经济发展出现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跨国公司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得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美国是世界经济大国,美国本土被袭击,不仅造成美国经济的重大损失,而且也给全球带来重大的冲击。
(3)①当今世界经证实已可以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欧元区各国和APEC成员国开展了有效的经济合作。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欧元区各国和APEC成员国之间有共同的利益,这是它们能开展有效的经济合作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