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常识第四课单元测试
(考查内容:民族宗教 时间:100分钟 命题:高新民 审稿:陈太平 )
第Ⅰ卷(75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2*24)
1.“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心理素质
2.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反对大民族主义
3.在世界风云变幻、民族冲突此起彼伏的情况下,我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其主要原因是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实行民族自治
③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④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提出要对民族自治地方实行必要的特殊政策,逐步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民族地方的资金投入。这表明
A.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就是发展民族经济
B.民族区域自治是发展民族经济的前提
C.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D.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得到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
5. 在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有428名,占代表总数的14.36%,其中,只有几千人的咯巴、门巴、赫哲族也都有自己的代表。这说明
A.我国实现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B.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已经消除
C.各民族都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权
D.我国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实现了平等
6. 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应这样认识
①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
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③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础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观点正确的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的国情
④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①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②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
③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④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我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规定表明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有权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行使自治权
C.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
D.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由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的人民当家作主
10.“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的基本理论同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这里的“我国民族的具体实际”是指
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特点
②“大杂居、小聚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分布特点
③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④我国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政治认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在我国加强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
①坚持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③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④实现各民族同歩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在下列关于民族、宗教、国家之间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任何一个民族都是通过掌握国家政权来开展宗教活动的
B.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根据统治阶级的利益决定其民族、宗教政策的
C.争取占人口多数的民族的宗教的支持是任何一个国家存在的必要条件
D.民族和宗教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13.列宁说:“被剥削阶级由于没有力量同剥削阶级进行斗争,必然产生对死后幸福生活的憧憬,正如野蛮人由于没有力量同自然搏斗而产生上帝、魔鬼、奇迹等信仰一样。”这段话 ( )
A.深刻地阐述了宗教产生的经过
B.深刻论述了宗教的作用
C.深刻地指出了宗教产生并存在的社会根源
D.深刻地揭示了宗教的本质
14.对宗教的社会作用,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宗教的根源已经消失,社会主义应立即消灭宗教
B.宗教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C.宗教在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主要起消极的作用
D.宗教是一种有组织的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15.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这意味着
A.外国传教士可以在我国宗教场所传教
B.我国保护和鼓励人民群众信教自由
C.在我国,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的私事
D.在我国,可以利用宗教进行公共教育
16. “法轮功”邪教组织非法电视信号恶意干扰鑫诺卫星,使中央电视台和一些省级电台的电视节目受到严重干扰。据有关方面专家测定,攻击鑫诺卫星的非法电视信号是从台湾省台北地区发射的。“法轮功”攻击鑫诺卫星事实表明
①“法轮功”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的邪教
②与“法轮功”斗争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③“法轮功”是一个组织严密的宗教组织
④“法轮功”组织有其险恶的政治目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近十几年来,中央和西藏地方政府投入3亿多元,用于包括布达拉宫在内的1787座
寺庙和宗教活动场所的维修和恢复,这表明
A.我国大力倡导西藏人民信仰宗教
B.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了切实尊重和保护
C.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人民的团结
D.我国十分重视西藏的宗教问题
18.解放后,经过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刻改造和宗教制度的重大改革,我国宗教的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宗教并不会很快消失,宗教还将长期存在。因为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起着积极的作用
B.宗教组织的基本任务是团结教徒、爱教爱国,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C.国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能够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D.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
19.某中学高三年级同学就“如何理解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举行了一次课堂讨论。下面是四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A.宗教信仰自由是对信教者而言的
B.宗教信仰自由意味着可以到宗教场所以外传教
C.宗教信仰自由意味着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
D.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0.在我国,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能够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代建设是因为
A.我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
B.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已基本消失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D.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宗教本质已发生了变化
21.我国现有中国佛学院、中国伊期兰教经学院等47所宗教院校,这说明
A.在我国,宗教和教育不可分离
B.我国鼓励包括宗教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办教育
C.中国宗教实行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
D.国家依法保护各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的宗教教务。
22.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但坚决反对封建迷信活动,这主要是因为
A.封建迷信没有系统化的理论指导
B.封建迷信活动不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快节奏
C.封建迷信活动方式荒诞无稽
D.封建迷信活动危害社会,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23.我国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和宗教问题,同时把宗教活动纳入法制轨道。我国把宗教活动纳入法制轨道,这说明
A、宗教已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B、宗教问题和司法问题紧密相联
C、国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D、我国宗教的本质已发生变化
24.在我国,“无神论者和宗教信仰者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思想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这表明
A、宗教的消极作用已经消失
B、现阶段,宗教的本质已发生了变化
C、宗教作为意识形态有较强的独立性
D、在宗教问题上的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每题3分,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且正确的给1分。)
25.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3年5月发表的《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央政府领导、支持新疆各族人民在过去50多年中取得了辉煌成就,提高了当地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巩固了民族团结。这说明
A.国家保障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
B.我国消除了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C.巩固民族团结的核心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支持少数民族的建设事业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
26.“十五”期间,在国家的扶持下,各兄弟省区市的支援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努力下,西藏自治区将按照“三纵两横、六个通道”骨架公路网的设想,投资100多亿元,建设近100个工程项目,这一事实表明
A.民族团结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是分不开的
B.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得到进一步贯彻和落实
C.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平等和团结的充分条件
D.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27.“入国问禁,入乡问俗”体现的政治学道理是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尊重社会的客观规律
C.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D.尊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
28.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北京奥运会会徽“直接明确地传达着在中国人民和文化中世代传承的无与伦比之美和宏大的精神力量”。关于精神力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市场经济越发达,精神力量越不重要
B.调动积极的精神力量,会有力地推动社会进步
C.精神力量可以脱离物质因素而存在
D.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使中国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29.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
A.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
B.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C.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
D.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30.2003年,云南省投入开发资金32亿元,重点抓好易地开发扶贫,贫困乡的扶贫工作。云南省这一做法
A.是履行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的国家职能
B.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稳定边疆
C.有利于消除民族差别
D.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31.江泽民同志指出:“宗教是一个历史现象,在社会主义将长期存在。”这是因为
A.宗教随着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阶级、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宗教作为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
C.传统的宗教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
D.社会主义社会仍有宗教存在的社会条件和认识根源
3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下列选项中对“相适应”理解正确性的有
A.要求宗教信徒在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B.要以维护法律尊严、人民利益、民族团结、袓国统一为最基本行为准则
C.要求宗教信徒放弃有神论思想和宗教信仰
D.应要求信徒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宗教活动
33.2003年5月27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当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发展中国家走向强盛的关键。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必须
A.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B.扩大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C.坚持贯彻国家的民族政策
D.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答 卷 纸
一、单项选择题(2分×24=48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答案 | ||||||||||||
题号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答案 |
二、不定项选择题(3分×9=27分)
题号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答案 |
第Ⅱ卷(75分)
三、简答题
34.2002年11月,尼日利亚爆发了持续数日的宗教骚乱,导致该国大量人员伤亡,一些教堂和清真寺被烧毁,数千名居民被迫逃离家园。
材料说明该国存在什么问题?这一事实对我国有何启示?(16分)
35.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系全国发展的大局,关系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请回答:(17分)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解决我国民族问题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
(2)结合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分析说明如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11分)
四、辨析题
36.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能搞好民族团结(18分)
五、论述题
37.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请回答:(24分)
(1)为什么宗教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8分)
(2)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0分)
(3)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什么现实意义?(6分)
周周练(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分×24=48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答案 | D | A | B | D | D | B | D | D | D | A | C | B |
题号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答案 | C | C | C | B | B | D | D | C | D | D | C | D |
二、不定项选择题(3分×9=27分)
题号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答案 | ACD | ABD | D | BD | ACD | ABD | BCD | ABD | ACD |
34.(1)说明该国存在严重的宗教问题。(3分)
(2)①宗教不仅仅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问题,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实行正确的宗教政策,事关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社会的稳定。(5分)
②我们要高度重视国内的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全面而积极的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8分)
35.(1)有利于提高中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更好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保障边疆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6分)
(2)现阶段,我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合各地实际,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2分)
第一、国家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注重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3分)
第二、中西部等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要充分利用精神,发挥创造性、积极性,充分利用民族地区位的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3分)
第三、东部地区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经济素质和竞争力,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西部地区支援,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3分)
36.(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许多少数民族全民族信教,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因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成为我国正确理解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政策。实行这一政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8分)
(2)民族区城自治是促进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共同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要搞好民族团结还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团结的物质条件,要搞好民族团结还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原则;另外还要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与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进行斗争。(9分)因此,题中的说法是片面的(1分)
37.(1)①由于我国宗教存在和发展的阶级根源基本消灭,各宗教组织已成为联系各自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4分)②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同全国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是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治基础。(4分)
(2)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不是要求教徒放弃有神论和宗教信仰。(1分) 而是要认真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要以维护法律尊严、人民利益、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广大信教群众政治上要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领导。同时,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9分)
(3)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有利于调动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积极性,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