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三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三年级政治模拟考试(I)

2014-5-11 0:26:44下载本试卷

高三年级政治模拟考试(I)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第1页至第6页,第二卷第7页至第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共75分)

考生注意: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等项目认真填写清楚并用2B铅笔正确地涂写在答题纸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答案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由机器阅卷。考生应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卡编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如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塑料橡皮擦去,重新选择。写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不计分。

3.考试结束,考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否则不予计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8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感动中国2003年十大年度人物揭晓。下列属于十大人物的是:

A、钟南山  达吾提·阿西木

B、巴  金  袁隆平

C、成  龙  刘东生

D、陈忠和  叶  欣

2、1月3日美国火星车    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它的孪生兄弟    1月24日在火星着陆,这将加速人类登陆火星的进程。

A、勇气号  挑战号

B、勇气号  火星快车号

C、机遇号  挑战号

D、机遇号  勇气号

3、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宣布,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

A、  8.5%    10万亿人民币

B、  9.1%    11万亿人民币

C、  7.8%    9万亿人民币

D、  10%    12万亿人民币

4、12月9日,联合国在墨西哥梅里达市召开为期3天的高级别政治会议,1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部长和高级代表出席了这次联合国会议,会议公布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决定将每年的12月9日定为“联合国反腐败日”。中国也加入了这一公约。这说明

A、腐败是当今世界的普遍社会现象

B、反腐败需要国际合作

C、腐败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各国腐败产生的根源是相同的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在建议中新增的内容有:

A、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B、三个代表思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国家引导、监督和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C、三个代表思想、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三个代表思想、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家引导、监督和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6、十六届三中全会认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        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A、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政企分开

B、归属清晰、自主经营、有序高效、流转顺畅

C、归属清晰、自主经营、保护严格、政企分开

D、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7、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决定:从今年起,每年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的基本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民族精神

B、为人民服务

C、集体主义

D、爱国主义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根据当地“十年九旱,年年春旱,无霜期短”的情况和市场粮食需求结构的变化,果断地将以小麦为主的种植结构改变为以杂粮、土豆等为主的种植结构,使全盟农业增加产值55%。据此回答:

8、材料告诉我们,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

A、依靠科技进步,走产业化的经营之路

B、面向市场,走调整种植结构之路

C、依靠科技进步,走集约化经营之路

D、面向市场,走科技兴农之路

9、材料启示我们:发展经济必须

①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按客观规律办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是: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任务,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看问题要抓住主流

B、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和进程,要善于抓住重点

C、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事物性质的根本改变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11、上题中,要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农业发展水平不平衡

B、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C、三大产业中农业是基础,也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

D、我国农业中除了粮食生产比较薄弱,其他方面都很发达

12、“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经商信为本,买卖礼在先”。这一谚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是:

A、企业经营者,应注意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以诚信求发展

B、只要企业注重产品质量,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C、企业经营者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面向市场公平竞争

D、企业经营要搞好集中服务,以优质服务吸引顾客,扩大销售

13、2003年,对台湾“公投”事件,温家宝总理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采访时明确表示“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维护祖国的统一”。这说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首要前提是:

A、“一国两制”                

B、保障台湾同胞切身利益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尽快实现两岸“三通”

2003年5月26日至6月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第三次会晤、在圣彼得堡举行的建市300周年庆典和在法国埃维昂举行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这是胡锦涛担任国家主席以来的首次出访。据此回答14~15题。

14、我国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国家的尊严

C、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D、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解决

15、我国一向重视同邻国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从哲学上看是由于:

A、各国关系的发展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B、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邻国和第三世界国家与我国有共同的国家利益

D、我国和第三世界国家及邻国之间只有统一没有对立

上海刚刚决定实施分时电价,夜间用电便宜一半。海尔集团华东一部的销售负责人立即建议为电热水器设计一项定时功能,使它可以在夜间加热,白天使用。分时家电推出后,2个月销量翻了一番,企业盈利大增。据此回答16~18题

16、不用价格战去瓜分有限的市场蛋糕,而是再造一块新蛋糕独享。这种做法表明该企业:

①具备高水准的科研能力       ②有灵活的市场反应能力

③有迅速扩张资本的能力       ④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有优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17、这一事例对我们的启示是:

A、企业以盈利为目的

B、改进技术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C、降低成本是企业求生存图发展的根本途径

D、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18、从哲学角度看,电热水器的设计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

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正确发挥人的创造性思维,能提高人们改造世界的效率

2003初,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难降临中国,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努力,终于战胜了“非典”。据此回答19~22题。

19、由于缺乏对“非典”的科学认识,市场上一度引发了抢购风潮,特别是口罩、84消毒液、板兰根、温度计等商品非常紧俏,价格涨幅很大,6元一包的板兰根买到了50元。这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

A、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         B、受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

C、由经营者的主观意愿决定             D、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

20、不少人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使得抢购风越刮越烈。这种“从众”的抢购行为:

A、反映出能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没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

C、抓住了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           D、抓住了矛盾的普遍性

21、国家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增加市场相关商品的生产投入,抑制价格,平息了混乱局面,在经济上说明:

A、社会主义经济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B、市场的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决定必须实施计划经济

C、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

D、国家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22、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英雄。叶欣、邓练贤、范信德、梁世奎……这些勇敢的白衣战士,临危受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他们身后,还有更多的平凡的白衣战士们依然在顽强战斗,默默奉献。这表明:

A、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分为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两种形式

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

C、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和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D、人生价值应该既讲贡献又讲索取

2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从哲学上看,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指的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C、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24、有人说:“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是客观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这种看法:

A、承认了思维规律是人脑对客观规律的主观反映

B、否认了思维规律在本质上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C、正确把握了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与思维规律的区别

D、认识到了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27分,每小题3分,每题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少选并且正确的给1分。请将正确选项选出,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5、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并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种“科学的发展观”提出体现了什么哲理:

A、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B、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坚持两点论

C、事物的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总是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

26、上题材料体现出中国共产党:

A、对国家和社会生活进行政治领导

B、对国家和社会生活进行组织领导

C、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

D、领导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27、轿车是我国关税税率很高的产品,进口轿车的税率原来高达80%~100%。在高关税多年保护下的中国汽车行业,国际竞争力至今仍然比较弱。这表明

A、对于我国汽车行业来说,只有进一步提高关税,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B、我国汽车行业应尽快通过技术和体制创新,提高自身素质 

C、对高关税应当一分为二看待,有利也有弊 

D、高关税不利于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和投资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8、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为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表明:

A、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C、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因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D、体现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

29、2003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确立了信赖保护的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必须讲信用,不能随意收回或变更、撤销已经做出的行政许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许可法》的通过,体现出我国政府贯彻

A、以人为本的思想        B、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D、依法治国的原则

2002年11月6日长江三峡导流明渠胜利合拢。2003年6月1日,三峡工程正式下闸蓄水,江水被揽入大坝与群山之间,“高峡出平湖”的梦想开始变为现实。据此回答:

30、几代人的梦想今天变为现实,这说明

A、梦想一定能够变为现实

B、通过人们的艰苦奋斗,梦想可以变为现实

C、只要我们艰苦奋斗,梦想一定会变为现实

D、我们要成功必须先有梦想

31、三峡工程总工期17年。从1993年施工至今已10年,到目前整个工程已投入840多亿元,现在三峡工程开始收益。这主要说明

A、只要进行投资一定会获得收益

B、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越性

C、要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统一起来

D、电力工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必须由国家投资

32、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宣布,按照现行汇率计算,我国GDP 总量相当于1.4万亿,人均达到1090美元。标志着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向着发展型、享受型升级。这表明

A、生产水平决定消费结构

B、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目的

C、我国已经进入全面的小康社会

D、要反对消费滞后提倡超前消费

33、思想家别林斯基在说到爱情和性欲的关系的时候讲:“人既不是野兽,也不是天使。要知道上帝赋予人们的这种感情,既是为了人们的幸福,也是为了人种的延续。”这表明

A、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B、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C、人既不具有自然属性,也不具有社会属性

D、人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

II (共75分)

三、简答题(34题11分。35题9分,共20分)

34、材料一:2002年12月,国务院做出决定,取消 789项行政审批项目。这标志着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

材料二: 6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认为,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施行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该办法于8月1日起正式施行。

上述两段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国家职能的转变的?

35、上个世纪50时年代,这里是荒原茫茫,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沼泽遍布,野兽出没,百鸟飞翔,人们把这里称为北大荒。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国家组织了10几万部队官兵和50万城市青年来此开发,开垦出3000万亩耕地,每年生产商品粮70亿公斤,因此北大荒被人们称为“北大仓”。从2001年至2010年,这里将由3000万亩耕地和荒山重新变成茫茫林海,而这恰好与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昔日“北大荒”上开垦出的3000万亩耕地面积相吻合。

从“北大荒——北大仓——北大荒”的实践发展过程,说明北大荒人的价值观是怎样发展的。

四、辨析题(36题9分,37题11分,共20分)

36、在我国,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劳动者的劳动权体现出来的。

37、“生活之树长青,理论总是灰色的。”

五、论述题(第38题17分,第39小题18分,共35分。)

38、由于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全人类的平均寿命增加了10岁。青霉素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抗生素,一致于人们把青霉素的发现列入20世纪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的十大科技贡献之一。抗菌素都有毒性反应,对肝、肾、血液、神经系统等造成轻重不等的损伤。例如:青霉素可产生过敏,红霉素能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四环素引起牙齿色素沉着和肝损伤;链霉素引起眩晕、耳鸣,甚至耳聋。以美国为例,美国每年要消耗150亿美元的抗生素,而其中70%——80%的使用属于非必要。我国每年有350吨抗生素用于饲养业,动物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一旦微生物有了耐药性能力之后,就会通过食物链转移给人类,从而导致人类的抗病能力的下降,这是整个人类的灾难。

两位同学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了辩论:

同学甲认为:人类发现抗生素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抗生素降低了人类的抗病能力,无限制使用抗生素,必将导致人类的毁灭。

同学乙认为:人类发现抗生素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抗生素降低了人类的抗病能力,并不可怕,可以通过新抗生素发现,彻底解决病菌的危害。

请你从哲学角度对上述观点分别评析,并发表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