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价值观一
人生观和价值观(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新形势下,由于经济状况、社会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发生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矛盾,给我们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这表明
A.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的 D.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的反作用
2.马克思说:“忧人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表明
①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价值观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价值观③一个人的社会意识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存在的具体条件决定的④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主观条件制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为了应付日益激烈的竞争,深圳市每年均有90万成年人接受各种培训和再教育,占深圳总人数的35%,竞争意识、科技意识在深圳已深入人心。这表明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有区别的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近年来,我国西北五省区在突破地域局限,创造出省区之间互补整体效益的同时,东进西出,在更大的区域内寻找市场,并引起了海外投资者对西北开发的广泛关注。这一事实说明
①集体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矛盾的作用②集体主义有利于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③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光明日报》曾载文指出:“当一个人精神和灵魂陷入和束缚在狭小的自我利益之中时,就会只顾自己而不顾社会,甚至会损害社会的利益,破坏社会的稳定。”上述材料论断主要说明
A.人们追求自我利益会破坏社会稳定 B.应尊重和维护正当的个人利益
C.个人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D.个人主义对个人、对社会具有极大危害,必须坚决反对
6.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而引起了我国人民思想上的巨大解放和观念上的不断更新。这主要说明
A.精神力量推动了社会发展 B.开拓、进取意识得到了发展
C.社会存在决定着人们的社会意识 D.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观念受到冲击
7.“如果没有邓小平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我们就不能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局性整体推进的新阶段。综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无不闪耀着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光芒。”这段话主要是指
A.伟大的思想对推动社会变革起决定作用
B.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C.科学的社会意识来自伟大的实践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8.在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四川省万县市需要移民80万人,搬迁一座中等城市,5座县城及955个工矿企业。面对大局,库区人民甘愿为全国人民的利益做出牺牲。这表明
A.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 B.要集体利益就必然牺牲个人利益
C.为了集体利益就必须牺牲个人利益 D.三峡工程有利于整体不利于局部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包含的哲理是
A.集体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B.既要看到集体利益,又要看到个人利益
C.要顾全大局,反对利己主义 D.不能只顾个人,不顾天下人
集体主义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正确价值取向。据此回答10—11题。
10.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是
A.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C.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 D.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
11.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自觉牺牲个人的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这意味着
A.坚持集体主义就不能获得个人利益 B.没有个人利益就没有集体利益
C.集体利益包含着个人利益 D.集体主义倡导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12.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才使经济不断发展,国家日益富裕,也才使每个人得到了实惠。这主要说明
A.集体主义是人们行动的基本准则 B.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既是一致的,又存在矛盾
C.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 D.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是公民的义务
13.在严重的沙尘暴灾害面前,人们已深刻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开始采取综合措施有计划地开展环境治理行动。这说明
①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②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③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甚本道德规范。之所以要在全民族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因为
A.价值观是世界观的核心 B.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价值观是符合客观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的
D.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会自发形成,需要培养和教育
15.从哲学上看,之所以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因为
A.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
C.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D.价值观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16.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把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从哲学上看,之所以要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是因为
A.义利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义利观对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的效果起着决作用
C.科学的价值观对于人们的活动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D.价值观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17.某集贸市场长期混乱,环境秩序和买卖纠纷颇成问题。当地管理部门除加大执法力度外,举办了多期以职业道德为中心内容的学习班,对商贩进行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着想的教育。结果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假冒伪劣商品明显减少,整个市场出现购销两旺的景象。这件事表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从根本上不存在不道德问题
C.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过程中,道德是最为有效的行为规范
D.解决市场经济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必须依靠集体主义原则
18.中国历史上张勋搞复辟,想做清廷遗少的忠臣,落得千古骂名;英国历史上著名科学家焦尔曾有追求永动机的经历,结果浪费了大段青春。这些从一定意义上说明
A.人们的行为不一定受价值观的引导 B.历代人们总具有相同的价值观
C.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D.错误的价值观也可能给人们带来益处
高中学生毕业后,根据国家需要和个人情况,可以继续升学深造,也可以参加工作。选择的职业可以多种多样,因人因地而异,不可能也不应当强求一致。据此回答19—20题
19.人们选择的职业要因人因地而异,不可能也不应当强求一致。这一主张符合下列哲理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次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C.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对立统一的
20.上述材料中的观点
A.强调以自我为中心,因而是利己主义
B.片面强调个人兴趣的至上性,会导致人们的信仰危机
C.赞成个人在不违反集体主义原则的前提下,作出不同的具体价值选择
D.属于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应加以批判
二、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21.“皇宫中的人和茅屋中的人们想的是完全不同的。”这说明
A.意识不一定是物质的反映 B.物质决定意识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D.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
22.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加息、审计风暴、油价、电荒、循环经济等成为2004中国“热词”,这表明
A.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B.人们的思想观念决定社会发展
C.社会存在的变化在社会意识中反映出来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
23.能源、安全是每一个国家生存都必需的,但不是每个国家都为此而经常发动战争。一些
国家的执政者总想干涉本国以外的事务,这和他们的国家性质有关。这说明( )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个人活动对社会有着不同的影响 D.价值观对人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之所以大力倡导良好的信用意识,是因为( )
A.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B.诚实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C.不守信用会导致经济秩序混乱 D.诚实信用可以带来效益,对市场经济活动起促进作用
25.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统一性表现
A.集体利益就是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就是集体利益
B.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谁也离不开谁
C.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
D.集体利益体现为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体现为集体利益
2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观点是(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集体主义价值观与其适应并为之服务
C.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价值观已经没有必要了
D. 提倡集体主义价值观会抹煞个人利益,压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7.森林覆盖率高达60%的某发达国家,为保护自己的森林资源,禁止企业使用本国木材生
产一次性筷子。而森林覆盖率不足20%的某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企业,却用本国原木制造一次性卫生筷,除在本国大量销售外,还竞相降价向该发达国家出口。这表明
A. 不同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B. 该发达国家的价值观是正确的,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C. 某发展中国家企业的价值观是小团体主义,实质是狭隘的个人主义
D. 正确价值观必须符合以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28.有人说,如果将现在的百万元户与贫困户共存的社会移植到1978年之前,那人们绝不会如此心平气和;反之,如果将1978年之前的“共同贫困”的社会移植到今天,那人们更接受不了。这说明
A. 任何社会现实其合理性是相对的,不合理性是绝对的
B.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
C. 任何个人的社会意识相对于改革的社会存在来说,总有滞后性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29.“中国古代有个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毛泽东的这段话
A. 弘扬了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 B. 说明了价值观对人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C. 主张用无产阶级集体主义价值观对待生死
D. 认为不同的人应做出相同的、具体的价值选择
三.问答题
30.周国知是湖北一名普通的乡村干部。20多年来,他始终以一片赤子之情爱民、为民,直至病逝在工作岗位。他公私分明、严于律己,在担任民政助理期间,从他手里经过的钱有上百万,可他从没有从中谋取一分私利。他去世后,没有给家人留下什么财产,却在父老乡亲心中刻下了一个基层共产党员的无字丰碑。被誉为“为人民服务的模范”。
请用人生观的知识谈谈对周国知事迹的认识。
31.2003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它关系着个人的生存和国家的发展。我们必须大力加强道德教育,在全社会树立“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风气。
⑴运用经济学知识,说明在全社会树立“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风气的必要性。
⑵运用人生观知识,说明为什么必须在全社会树立“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风气。
四、辨析题
32.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价值观具有多样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在价值取向上的多元化。
33.背景材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人见利忘义,制假卖假、欺诈失信、以权谋私、
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社会呼唤着正义、良知和诚信。
辨题:仅靠个人或少数人的道德自律是无法扭转社会风气、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
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5D 6C 7B 8A 9C 10D 11D 12C 13D 14D 15B 16C 17A 18C 19C 20C
21 BD 22 C 23ABD 24 ACD 25 BC 26CD 27ACD 28 B 29 ABC
三.问答题
30、(1)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基础,周国知公而忘私,不谋私利,说明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周国知无私奉献,为民爱民,得到了父老乡亲的尊重和爱戴说明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人生价值的基本和可靠标志。
(3)正确认识金钱与人生价值的关系是正确人生价值的重要方面。周国知面对金钱的诱惑,不为所动,表明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反对拜金主义。
31.⑴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诚实信用可以带来效益,提高销售者的信誉,从而使交易活动客流如云,生意兴隆。相反,如果缺乏诚实信用,任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假冒伪劣、非法销售等行为泛滥,市场交易秩序就得不到维护,正常的交易活动就无法进行。因此,必须在全社会树立“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风气。
⑵第一,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社会意识。第二,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良好的信用秩序是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有利于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失信会导致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
32.(1)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价值观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的人的价值观也往往不同。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出现了多种价值观并存的情况;其中既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也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认为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价值观具有多样性是正确的。
(2)价值观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价值取向上的多元化。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关系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与之相适应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在行为选择上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重要调节作用。
(3)我们反对价值取向上的多元化,但允许人们在不违反集体主义原则的前提下,作出不同的具体的价值选择。
33.(1)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一切个人活动的总和构成社会的整体运动及其发展。个人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从性质上来讲有积极的促进、推动作用,有消极的阻碍或破坏作用;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还有大小之分。关键看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利益。如果人人讲公德、讲诚信,那么就会在全社会建立起诚信体系,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如果大家尔虞我诈,或不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或消极地观望等待,那么就不可能建立起社会诚信体系。(2)建立社会诚信体系不能仅靠道德支撑,还必须明晰产权、责任,必须以法制为保障。(3)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建立社会诚信体系,需要有一个量的不断积累过程,只能先从个人、少数人、再到大多数人逐步做起。辨题否认了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又是一种悲观失望的观点,违背了量变与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