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三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政治

2014-5-11 0:26:45下载本试卷

山东省巨野一中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

政 治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第Ⅱ卷(非选择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为四选一题目,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文化生活是精神家园的耕耘。回答1—3题。

1.2005年春节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演员邰丽华率领20位残疾人演员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以其优美的韵律与造型,征服了海内外观众。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             (  )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塑造健全的人格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木槿花是韩国国花,象征着大韩民国历尽磨难而矢志弥坚的民族性格。美国人认为玫瑰是爱情、和平、友谊、勇气和献身精神的化身,因而定为国花。俄罗斯选向日葵为国花,表达了俄罗斯人民向往光明,厌恶黑暗的情感。这反映了                   (  )

    A.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B.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

    C.文化的传承性和创新性           D.文化的稳定性与时代性

3.2006年10月27日,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团省委、少工委和齐鲁晚报联合开展的未成年人眼中的“十美十丑”行为征集评选活动启动,活动将帮助未成年人重视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按照“八荣八耻”的要求,识荣辱、明是非、辨美丑。开展这项活动

                                                               (  )

   ①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②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③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④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06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于9月28日举行祭孔大典,在“同根一脉,两岸祭孔”的主题下海峡两岸同时举行了隆重的祭孔大典,这是两岸历史上第一次携手共祭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10月6日,“海峡月·中华情”央视中秋晚会又首次实现了大陆主会场和台湾分会场间的同台直播,晚会让身处全球各地的华人涌起了同根同源感同身受的思念之情。回答4—5题。

4.上述材料表明                                                  (  )

    ①海峡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富有时代精神             ④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海峡两岸携手祭孔,同台直播中秋晚会,使全球华人涌起了同根同源感同身受的思念之情。这种文化交流是                      (  )

    A.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B.促进祖国统一的有效措施

    C.实现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D.实现和平统一的最佳方式

2006年9月22日至26日,第四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成功举行。回答6-8题。

6.“书圣”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很高,他不仅把平生博览所得的秦汉篆隶的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于真行草体中去,而且创造出一种适应时代需要的新体,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风格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说明                    (  )

   ①文化继承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文化在推陈出新中实现传承

   ③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④文化创新使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                     (   )

   A.失去源泉                                      B.失去动力          C.失去根基        D.失去灵感

8.第四届临沂书圣文化节注入了文化产业理念,把节庆活动与市场运作巧妙结合,趟出一条节庆文化与节庆经济同台唱戏。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互惠共赢的发展新路。这反映出

                                                               (  )

   A.文化与经济互相交融             B.文化为经济提供智利支持

   C.文化与经济亦步亦趋             D.文化市场的盲目性令人忧虑

9.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诗词的寓意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2006年我国“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回答10-11题。

10.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                                            (  )

   ①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  ②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

   ③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④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可再生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一位画家曾说过,日本某一个山洞里的壁画只有一百年的历史,每天只允许10人参观。可在中国,无数的人在魏晋时代的洞窟里想呆多长时间就待多长时间,浊重的呼吸使1500年前的壁画发黑变软。这说明        (  )

   A.开发和利用遗产资源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B.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是难以统一的

   C.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以实际需要为出发点

   D.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速度过快

今年9月是第三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把长征故事讲给中小学生”成为今年活动的主题。回答12-14题。

1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艰苦卓越的斗争中培育的伟大的长征精神,一直是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是因为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B.不同民族的文化会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道路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D.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13.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是                                         (  )

   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物质基础  ④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纪念长征,让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代代相传、永放光芒,我们应该    (  )

   ①重走长征路,重温长征精神

   ②牢固树立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

   ③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②③④

15.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的生活、斗争和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这表明(  )

   A.要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B.文艺作品风格不同,都是积极向上的大众文化

   C.国家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D.文化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16.2006年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最大的亮点当属首次增加了原生态唱法,少数民族原汁原味的民族歌曲、质朴悠扬的歌声,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赞赏。2006年9月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也专门设立了原生态组合演出专场。这种做法(  )

   ①体现了对少数民族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②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③表明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 ②③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其先进性在于它           (  )

   ①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

   ③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    ④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②③④

18.“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

   这就是亮剑精神。对“亮剑”精神,认识正确的是:①“亮剑”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具体体现;②“亮剑”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亮剑”精神是鼓舞我们不

   断前进的精神力量;④“亮剑”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前仆后继的

   民族精神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人民日报》近日曾经报道:在北京文化体制改革中,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北京歌舞剧院等一批单位通过转企改制,成为新型的文化市场主体。它们根据人民群众的实践、创新艺术生产经营方式—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进行创作,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创新新的文化品牌,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上述材料说明:①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④文化创新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秦腔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剧种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先秦时期,是我国“梆子腔的鼻祖”。这说明                       (  )

   A.中华文化起源于先秦时期

   B.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华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

   D.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2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必须                              (  )

   A.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B.立足于经济建设的实践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2.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向我

   国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表明                             (  )

   A.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B.不同文化的渗透和交流是不可阻挡的

   C.西方国家放弃了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

   D.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十分重要

江西上饶生活富裕后的农民开始追求自己的精神生活。为此,上饶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以先进文化丰富农民生活。回答23—24题。

23.上饶根据自身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特点,培植特色文化;同时开展“送百场电影进千家万

   户”和文化节目下乡巡回演出等“三下乡”活动,另外,建造健身室、活动室、录像室

   和阅览室等。这些活动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深得人们喜爱。上

   述事实表明                                                    (  )

   A.人民大众喜欢流行文化           B.必须加强对文化的管理和引导

   C.必须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D.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24.上饶在发展先进文化时,找准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时刻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标准。

   这表明发展先进文化必须                                         (  )

   A.倡导有利于改革开放的精神        B.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C.坚持“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坚持以推动生产发展的目的

25.当前,在新闻媒体集中推出许振超、任长霞、王顺友等重大典型,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

   导人们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媒体为了赢得竞争而抢发新闻、炒作新闻、新闻的真实性

   服从于经济利益的现象。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道德典范总是带有不同时代的印记

   B.传统美德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C.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D.必须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教育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本卷共4小题,共50分。

26.近几年,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空前活跃,交流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中国不断在海外举办或互办文化周、文化月、文化年、“感知中国”等颇具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英才扩大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迄今为止,中国与世界上121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形式的文化往来,与数千个国外和国际文化组织保持着各种形式的联系。

  (1)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有什么重要意义?(7分)

  (2)“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名言。这对我们正确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什么启发?(4分)

27.2006年7月1日,凝聚着中华民族激情和梦想的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青藏铁路的建成靠的是铁路大军们的“爱国主义的豪情壮志、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自主创新的科学态度、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正是这种“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才完成了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

  (1)“挑战极限,争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民族精神?(3分)

  (2)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新时期我们为什么要弘扬“挑战极限,争创一流”

       的青藏铁路精神?(8分)

28.材料一:中国传统道德十分重视荣辱观念,有不少思想家都有过关于荣辱的论述。如强调“好荣恶辱……乃君子、小人所不同也”,“不知荣辱乃不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认为荣辱问题事关人格问题。古代荣辱观强调以“仁”、“义”为界限,“仁则荣,不仁则辱”,“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材料二: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需要,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它成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必将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发展。

阅读以上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国古代荣辱观是什么关系?(4分)

  (2)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哪些道理?(8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0-2005年我国旅游信息统计表

年份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城镇居民出游率(%)

72.1

82.0

83.0

81.8

83.2

84.3

农村居民出游率(%)

49.4

48.7

49.1

49.0

48.7

48.1

注:2005年国内旅游人数达12.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2005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3100万人次,预计2010年将达5000万人次。

    材料二 今年来,一些公民在国内和出境旅游活动中表现出

来得一些不文明行为,如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

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

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

和批评,群众反应十分强烈。2006年8月,中央文明委发出

通知,部署在全国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

  (1)材料一(含注)和材料二(含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回答,材料二(含漫画)中反映的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公民提出了怎样的要求?(6分)

(3) 为提高学生文明素质,某校开展了“倡导文明行为,争做文明使者”活动。假如你在公共场合遇到某公民乱仍垃圾行为,你准备怎么做(只列一种)?简要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5 DBBCB 6—10 BCACA  11—15 ADCDA     16—20 DBCAB  21—25 CDCB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共11分)

  (1)①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4分)②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1分)③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互相了解,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2分)

  (2)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4分)

27.(共11分)

(1)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3分)

  (2)①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3分) ②“挑战极限,争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延伸和拓展。(2分) ③新时期,大力弘扬青藏铁路精神,才能不断地丰富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使人民永远保持高昂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教育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3分)

28.(共12分)

(1)①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古代荣辱观的继承与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2分) ②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荣辱观的优秀成分,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2分)

  (2)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也将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3分)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过程,文化创新既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要体现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善结合体现了这一点。(3分)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必将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发展。同时它也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华民族文化更加丰富和繁荣。(2分)

29.(共16分)

  (1)材料一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2000-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出游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我国城乡居民的出游率差距较大,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还有较大差距。(3分)材料二说明我国部分公民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不文明行为,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是缺乏道德修养的表现。(3分)

  (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3分)公民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脚踏实地、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3分)

  (3)答案一:制止其行为或劝说该公民拣起来。理由:以理服人,使其认识到行为错误。(4分)答案二:亲自把垃圾拣起来。理由:以行动感化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4分)

评分说明:本小问具有开放性。要求学生回答的必须是具体处理方式,必须是积极的行为,并符合道德标准,否则(如认为公共场所卫生应由管理人员负责,置之不理)不给分。学生回答如与上述答案不同,只要符合要求也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