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三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之政治部分2

2014-5-11 0:26:45下载本试卷

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之政治部分2

一、选择题: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对我国现行宪法进行第四次修改。回答第24-25题。

  24.修改后的宪法增加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这有利于:①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实施 ②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公民权利的界定和保障 ④依法治国原则的贯彻落实:(D)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宪法的上述修正进一步体现的精神是:(B)

  A.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  B.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正当权利

  C.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互为前提  D.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互促进

近年来我国电信行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均已超过2.6亿户。回答26-30题。

26.我国居民对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巨大需求带动电信行业的蓬勃发展说明:(B)

  A.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  B.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C.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  D.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

27.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一些不法之徒利用移动电话进行欺诈,给消费者造成了财产损失,这明显违背了市场经济的:(B)

  A.效率原则  B.诚信原则  C.平等原则  D.自愿原则

28.手机短信方便了人们交流沟通,也被少数人用来进行诈骗或骚扰。对此,正确的认识是:(B)

①对待任何事物都应该一分为二的态度 ②手机短信弊大于利 ③评价手机短信的利弊要看其主流 ④取消手机短信,发展替代性服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电信行业的发展必须打破垄断。电信行业的垄断:(C)

A.降低了电信业的市场价格 B.提高了电信业的服务质量

C.制约了电信业的健康发展 D.扩大了电信业的市场需求

30.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我国政府开始对电信业实行一系列改革。政府退出电信经营并打破行业垄断的这些努力,有助于国家实施经济管理职能。这些职能包括:①经济调节 ②生产计划 ③市场监管 ④价格管制:(C)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03年年底,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相继出现了禽流感疫情。禽流感对我国农业冲击较大,甚至影响到广大人民的日常生活。对此,中央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禽流感蔓延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回答31-32题。

31.2004年国务院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治禽流感工作,批准了《关于应对禽流感疫情扶持家禽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这可以被视为国务院:①发挥经济管理职能 ②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③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责 ④行使国家最高权力:(A)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B)

 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   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宋代的庄在《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浮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回答33-34题。

33.老百姓用蚂蚁治虫的事实说明:(A)

①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正确的认识能够知道实践 ③生产实践的规模受历史条件制约 ④生产实践中获得的认识都是真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4.上述材料中,一些人捕捉蚂蚁进行买卖,使蚂蚁具有价格,是因为:(C)

A.蚂蚁能够消灭虫害       B.蚂蚁具体交换价值

C.捕捉蚂蚁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D.蚂蚁对柑橘农户具有使用价值

35.实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公务员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公职人员。这里的所谓“国家行政机关”是指:(D)

A.党政机关                  B.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

C.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村委会和居委会各级组织机构 D.乡镇以上(含乡镇)各级行政部门

二、主观题:

37.(32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二:《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和安全”,为此“各缔约国承担不从事战争的义务”。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格老秀斯提出的各项原则有何积极意义?(3分)

  答:使战争受到法律的约束,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答: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出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使人们更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合国宪章》关于安理会的主要规定,分析这些规定对安理会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积极作用。(9分)

  答: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使安理会能有效地采取行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4)概述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形势的总趋势和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12分)

  答: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局势总体趋于缓和,和平与动荡并存;超级大国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在两极格局下掩盖的一些矛盾爆发,导致局势冲突和战争不断。

(本题应该属于历史,但与政治联系紧密,于是辑录在此。)

38.(32分)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又称“一号文件”)正式公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

 

材料一:

年份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

[其中:8个主要产粮省份]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

1997-2003

4%

[2.73%]

8%

材料二:农民人均纯收入(A) [其中来自农业部分]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B) A:B

年份

农民人均纯收入A

来自农业部分

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B

A:B

1997

2090元

[1268元]

5160元

1:2.47

2003

2622元

[1168元]

8500元

1:3.24

(1)联系“一号文件”,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11分)

  答:材料一说明近7年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其中产粮区农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尤其缓慢。

  材料二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近7年里有所扩大。而且农民来自农业生产的收入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所减少,这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2)运用国家的经济职能的知识,说明中央公布“一号文件”的必要性。(10分)

  答:①农民增收缓慢和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我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②国家具有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是政府的责任;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相应政策和措施,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3)试运用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一号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的决策依据。(11分)

  答:①唯物辩证法强调,在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时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民增收困难。③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也可以有力促进农业和农村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

39.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材料三:电力曾经被誉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官”。针对这些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引发的电力紧张现象,国家决定加快电力工业的发展,在确保国有电力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鼓励其他经济成分投资兴建电力企业。一些地方还通过试行电力供应“分时定价”的方法,缓解高峰期的供电紧张局面。

  根据所学经济常识,分析上述材料中发展电力工业的措施。(10分)

  答:①发展电力工业要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作用,并发挥多种经济成分的积极性。②电力也是商品,一些地方引入市场机制,运用价格杠杆调节用电是缓解电力紧张的一个重要举措。③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政府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保证电力工业适应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四:从几年前的“电多了”,到现在大面积缺电,电力供应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电力行业有其特殊性。首先是发、供、用瞬间完成,直发直送,不能储存。其次是结构性、时段性,不能简单地用多与少来衡量,此外,电力建设周期性强,这就要求电力建设规划适度超前,等到缺电,才开始建电源点,就来不及了。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们应如何实事求是地解决电力短缺问题。(10分)

  答:解决电力短缺问题,首先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电力生产和消费的特殊规律;发展电力行业,应掌握电力生产和消费的特殊规律,提高预见性,坚持适度超前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