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政治试卷 - 高中三年级政治试题 - 正文*

高考文科综合之政治科内容3

2014-5-11 0:26:45下载本试卷

高考文科综合之政治科内容3

     

一、选择题:

当前,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回答25—28题。

25. “三农”工作的中心是促进农民增收。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反映:我们要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解决“三农”问题。这说明想问题办事情要 ( B )

A.分清主流和支流

B.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C.重视内因的作用

D.坚持适度的原则

26.国家把支持粮食主产区进行粮食转化和加工作为增加种植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这项措施表明增加农民收入必须 ( A )

A.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B.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C.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D.组织富余劳力进城务工

27.国家决定,2004年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并在五年内逐步取消农业税,这一举措在于 ( C )

A.取消对农村经济的监督

B.淡化税收对农村经济的调节作用

C.减轻广大农民的负担

D.解除计划经济对农业发展的束缚

28. 2004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比上年增长20%以上,主要用于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对粮农直接补贴,发展农村科教文化事业。其目的是为了( B )

A.深化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

B.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C.强化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D.发挥市场对财政投向的决定作用

抗击“非典”斗争的经验告诉我们,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回答29—30题。

29.面对突出其来的“非典”疫情,国务院及时做出反应,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这表明( C )

A.国务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时刻行使立法权

B.司法部门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提供法律保证

C.国家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纳入法制轨道

D.国家公共卫生应急体系的长效机制已经形成

30.非典”疫情过后,国家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对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表明国家正致力于( A )

A.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资源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回答31—33题。

31.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根本方法是( D )

A.发挥市场作用 B.强化宏观调控 C.增强节约意识 D.依靠科技进步

32.海水开源,大势所趋。天津是国家确定的海水淡化示范城市,市政府将淡化海水纳入水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建立专项资金,采取一系列抗植措施,使海水淡化产业实现重突破。市政府的决策主要是在履行( B )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 C.文化职能 D.环保职能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需要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回答34—35题。

34.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矢其可也。”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活动贯穿于每个人的生活,我们必须遵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原则,对青少年进行“诚信是金”的教育。因为诚实信用是( D )

A.商品交换的前提条件

B.市场交易的一般特征

C.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D.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35.全国支教模范白芳礼老人患病的消息牵动着人们的心。社会各界纷纷前往探望。92岁的白芳礼老人14年中蹬三轮车资助了数百名学生。老人资助过的博士生又在资助着本校在校生,被资助的学生表示一定要把爱心传下去,在津形成的这种助人者、受助者、问接受助者之间传递爱心的“白芳礼效应”表明( D )

A.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物质财富

B.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精神财富

C.精神财富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

D.精神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

二、主观题:

38.党的十六大召开后,党中央提出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新经验和新认识,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这次修宪不预先提出修改方案,而是直接听取各地方、各部门、各方面的意见,采取自下而上,两下两上的方式,经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反复讨论研究,由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建议》的基础上,拟订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经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讨论修改,最后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宪法修正案共12条,其中包括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完善土地征用制度;进一步明确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险人权的规定。回答:

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什么?宪法修改的过程和内容是如何体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要求的?

⑵宪法修改的过程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

⑶宪法修改的相关内容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重要意义?

标准答案:

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②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及在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经验和新认识对宪法进行修改,体现了坚持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确立它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体现了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④宪法修改过程充分发扬发民主,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体现了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宪法修正案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把政治文明载入宪法,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等内容,均体现了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

⑵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办事情要从变化的实际情况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⑶①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宪法修正案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②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③有利于建设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④有利于调动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9.中国与欧盟同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双方的合作关系不断加强,从“长期合作关系”发展到“全面伙伴关系”,2003年又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⑸简要说明我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原因和意义。

标准答案:

⑸原因: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我国发展同欧盟的关系,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国家间的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中国发展与欧盟的关系符合双方利益,中国的和平崛起与欧盟的日益发展是双方关系不断发展的基础。

意义:①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②有利于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4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咱“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不、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⑸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标准答案:

⑸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开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③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