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一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一个皮包标价35美元,这里的货币在执行: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世界货币职能
2.中国彩电业走出一场价格战的艰难之后,纷纷把目光投向技术创新,重塑以技术创新为主流的新的竞争格局,换来了产品的升级换代。中国彩电之所以要重塑以技术创新为主流的竞争格局是因为:
A.技术创新能创立品牌
B.技术创新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其使用价值
C.技术创新有利于消费者
D.技术创新有利于开拓市场
南水北调工程要通过调整水价促进节约用水,并根据各受益地区获得的水量按比例分担工程投资。据此回答3-4题。
3.这一做法说明:
A.只有运用市场机制进行水资源配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B.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市场调节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D.紧缺资源的利用,根本上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
4.这一做法体现了办事情要:
A.重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D.按规律办事
5.2005年8月初,我国文化主管部门相继出台的《关于加强文化产品进口管理的办法》、《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标志着非公资本进入我国文化产业的门槛进一步降低。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
①平等性 ②竞争性 ③法制性 ④开放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改革开放离不开社会稳定,下列做法属于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性措施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 B.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
C.调整和完善个人所得税法 D.坚持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7.今后出外打工,想干“技术活”,必须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劳动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B.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
C.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是劳动者整体素质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D.今后没有技术就找不到工作
8.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同时宣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此举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对汇率机制及汇率调整,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①我国人民持有的财富相应升值 ②是我国经济从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型的转折点
③有利于扩大进口和适当减少出口 ④有利于进口,更有利于出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为了保护好自然生态,应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这说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主要依靠
A.政府的财政投入 B.居民收入水平
C.政府的宏观调控 D.强化市场调节手段
10.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教育发展,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这说明
A.想问题办事情应从实际出发 B.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11.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飞行,是我国第二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我国第一次将两名宇航员同时送上太空,这标志着我国在攀登科技高峰过程中又迈出了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 这表明:
①规律是客观的 ②人有主观能动性 ③人类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12.“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取新翻《杨柳枝》。”这首诗体现的哲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13.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今天,我们之所以要加快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是因为: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D.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14.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之后,国际原油价格冲破了每桶70美元大关,令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人也感到切肤之痛,这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之后的连锁反应,每个国家作为产业链上的链条,都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这表明
A.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C.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5.苍蝇通常被公认为是传播细菌和病毒的害虫,但有昆虫专家认为,苍蝇可以传播花粉,有利于花的生长,也可以称得上是“美的使者”。这说明
A.矛盾双方是互相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互相依存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D.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两点
16.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关键。这从哲学上主要表明
A.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B.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D.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二、主观题(第17、19、21题每题9分,第18题12分,第20题13分,共计52分)
17.勤俭节约、量入为出,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年轻一代应该严格遵守的消费原则。这一消费观念合理吗?为什么?
18.浦江县是一个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的县,农村人口占80%以上。县委主要领导在为编制“十一五规划”而进行的调研中发现:近年农民人均收入的连年增长掩盖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严重滞后,“年年建新房,不见新村庄”,这是近年来农村最大的抱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样一幅农村景象无疑是令人神往的。但是,当前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表明,要把目标变为现实,从各级政府到村民都要有长远发展眼光,使农村建设从现在起有一个大的转变。
结合材料:
(1)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哪些哲理?
19.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20.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一次提出了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对沿海地区来讲,首先要创建良好的劳动环境,让外来打工者充分享受社会公共资源。如果只让外来工“做贡献”,不让他们分享公共资源,不去支付必要的“和谐成本”,一旦出现不测因素,所付的成本要比目前付出的成本就要大得多。
(1)从经济常识角度看,我们应怎样支付“和谐成本”?
(2)从哲学角度说明我们支付“和谐成本”的必要性。
21.温家宝总理在对“十一五”规划的说明中指出: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这给各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请用哲学有关原理分析说明我国要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性。
政治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C 4.D 5.D 6.D 7.A 8.A 9.D 10.D 11.D 12.C 13.C 14.A 15. D 16.B
二、主观题
17.这种观念既有合理之处又有不合理成份
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水平要受收入水平制约,因此,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是合理的。
②资源是有限的,在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勤俭节约是应该提倡的,再说,我们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应该勤俭节约,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
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又是生产的动力,在买方市场形成,政府推行扩大内需的特定背景下,在充分考虑一定支付能力的前提下,适度信用消费也是合理的。
18.(1)①国家要制订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政策,并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相应财政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②农民要提高自身素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强自身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觉悟和能力。
(2)①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原理。
②体现了发展观点原理。
19.①资源是有限的,土地、淡水、能源、矿产等资源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求我们努力寻求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模式。
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十分重视科技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循环经济是充分发挥科技等因素来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选择。
③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1)①利用各种有效手段,进一步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让外来打工者充分享受社会公共资源。
②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③发挥财政的调节作用,提高支付和谐成本方面的比重。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如果对不和谐的因素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是十分有害的。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如果该支付“和谐成本”的时候不支付,一旦出现不测因素,会带来劳工荒或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到那时所付的成本则要比目前付出的成本大得多。
21.①物质决定意识,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到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在全球性的科技革命给各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最重要的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②复杂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包含着多种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这也要求我们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以维护经济安全。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从其他哲学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