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背景材料
1、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要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要从1.35%提高到2.5%。
为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欧中国特色自主创西。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导未来的方针。
(2)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真正的核心技术、关建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
(3)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4)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5)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动。
2、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6年3月5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把加快科技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导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4、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叶笃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获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5、2005年10月30日,第六次江苏科技论坛在南京召开。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把2006年作为江苏省的科技创新年,并把科技自主创新作为深入实施科教兴省的首要任务,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以实现江苏由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二、热点知识
1、是什么
(1)、创新:通过大胆开拓、锐意进取,使认识和行动更符合事物的规律。
包括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
(2)、自主创新:侧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
(3)、自主创新能力:包括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4)、创新型国家:就是国家将科技创新作为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基本特征:(1)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科研投入占GDP的比例2%;(2)科技进步贡献高达70%以上;(3)自主创新能力。对外依存度30%以下;(4)创新产出高
2、为什么(重要性和必要性——四个重要支撑)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抵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3、怎么样(见材料背景1)
三、考点连接
(一)结合经济常识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有机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技术作为商品,必须符合市场需要,自主创新搞科研必须着眼于生产应用或商品化,才能形成生产力,为技术研发者带来经济效益。
2、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决定性影响
4、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将有力的推动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5、自主创新能力是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需要。资源、环境、技术瓶颈对经济的约束要求我国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6、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等知识。
经济全球化,特别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促进了科学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为发展中国家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可能。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必须坚持独力自主、自立更生的原则,积极促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力的要求。
7、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8、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国家的宏观调控、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等知识。自主创新要以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改善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二)、结合哲学知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针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以及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损害,党和政府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战略提出来,是对客观实际的正确反映,坚持了从实际出发,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同时,这一战略的提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这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增强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创新活动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和科技额管条件,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运用合理的想象和创新性思维。4、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工作的首位,紧紧扭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
5。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他对经济结构调整,民族工业发展等问题的作用
6、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技术发展不能够完全依靠引进,必须立足于自主发展。目前,我国的各项条件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一些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却在弱化,关键是缺乏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意识。
7。叶笃正、吴孟超获国家最高科技将说明了个人和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统一的。
(三)、结合政治常识
1、国际竞争的实质。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科学技术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正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力的重要支撑。
2、党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代表了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政治领导,表明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
3、我国的对内、对外国家职能。加强国家经济职能,把足球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国家的文化职能,抓好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加强国家的公共服务职能,兴办各种与科技创新有关的公共工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我国对外职能,引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专题训练
时事测验
1、2006年1月9日,全国科技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获得2005年读国家最高科技奖。
A、节约 黄伯云 张力同 B、创新 叶笃正 吴孟超
C、科技 黄伯云 张力同 D、节约 叶笃正 吴孟超
2、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是
A、完善创新机制和用人机制 B、健全技术研究开发体系
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D、坚持先进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
经济学模块
(一)、单项选择
1、企业应成为市场创新的主体,因为
A、企业是重要的市场主体
B、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C、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D、企业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企业要用有持久的竞争力必须具备自主创新能力。有狼的地方鹿多健壮,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必须与市场竞争环境相关联,只有市场竞争中才能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上述材料从经济学上说明
A、科学技术进步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B、竞争能够实现所有企业之间的共盈
C、市场机制能够促进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D、对外开放是提高自力更生的前提和基础
3、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返还舱于17日顺利着陆。我国科学家利用“神州”飞船进行了多种动植物的太空培育试验,取得了多项成果,这些成果将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这说明
A、科学进步和创新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B、农业发展的唯一出路是应用新科技
C、科技成果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D、科学实验水平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二)不定项选择
1、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
A、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B、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益,实现从资源消耗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经济的转变
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D、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
2、2005年12月16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我国是世界贸易大国,但却处于国际产业链分工的低端。加工贸易占外贸的近六成,出口产品稍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档机电产品大量依赖进口,出口8亿件衬衫所得利润才能换回一架空客A380飞机。上述材料对我们的启示是
A、应不断提高我国产品的科技含量
B、应不断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C、应提升我国出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D、作为出口企业应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三)非选择题
1、背景材料:2005年12月13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构成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越来越多地和产品品牌的竞争力联系在一起。
辨题: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一定能增强市场竞争力。
哲学模块
(一)单项选择
1、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坚持自主创新的哲学依据是
A、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
C、世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2、2005年1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自主创新要立足于国情、立足于实际,有所为有所不为。全面出击,遍地开花,既不可能,也没必要。要从实际出发,有选择引进、有重点吸收、有目标赶超,积极发展战略高技术,实现重点领域的跨越发展。”上述要求体现唯物辩证法原理是
A、抓住主要矛盾,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一定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C、主要矛盾对于事物的发展进程起着决定作用
D、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不定项选择
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这是因为
A、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B、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C、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2、2006年1月1日,胡锦涛主席发表2006年新年贺词指出,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应
A、把合理想象和创新性思维结合起来
B、把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
C、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D、深入掌握已有知识和规律,勇于探索未知世界
(三)非选择题
1、创新意识越强,就能实现创新型国家。
2
2、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1)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2)运用所学的知识,就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政治学模块
(一)单项选择
1、目前全世界有86%的研发收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他们凭着科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形成了对世界市场高度的垄断。可见
A、有了科技优势就能形成对世界市场的高度垄断
B、科技发展不平等是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等的根源
C、科技优势是制定国际规则的重要基础
D、科技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上世纪90年代以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但是我们至今还没有完全摆脱粗放型的增长方式的困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由此可见
A、我们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一切活动的中心
B、自主创新能力缺乏是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C、促进经济发展必须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D、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二)不定项选择
1、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下面关于这一说法正确的是
A、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
B、通过理论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
2、走自主创新之路,政府该扮演什么角色?深圳市政府的定位是“既不管,又要管”。这个说明政府要
A、转变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在财政、税收方面用“有形之手”给企业以扶持
B、加强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企业自主创新良好的环境
C、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前提下加强经济职能
D、保护我国的产品不受国外产品的竞争
(三)非选择题
1、背景材料: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创新,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有不竭的动力,才能在激烈、复杂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辨题:当前的国际竞争力就是科技创新的竞争。
2、材料一:2004年我国汽车总产量507万辆,在各项技术90%是“舶来品”,而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仅占10%;我国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70%的数控机床、纺织机械都被进口产品占据。
材料二: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作为国家的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胡锦涛在2006年1月9日举行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要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什么现象?
(2)结合上述材料,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